资源简介 第3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分布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____位。(2)分布不均衡:________多冬春少;____多____少,东多西少,________资源不配套。2.选择长江作为水源区的原因(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________稳定,且季节分配________________。(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________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相邻。误区警示 “水资源”、“水力资源”与“水利资源”的区别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来说。水力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又叫水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来说。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__________、________各地的发展需要。2.三条线路(1)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上,可__________供水,但水量______,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2)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________库区引水,可________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东线工程:位于____________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________________,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__________,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__________。(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__________。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______。(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3)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沿线土壤易发生______。(5)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考点一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典例导入 1.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疑难剖析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考点二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典例导入 2.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1)~(2)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疑难剖析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的比较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评价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最具生态意义考点三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典例导入 3. 下图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1)~(2)题。(1)此工程完工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B.海水入侵C.水旱灾害加剧D.水土流失加重(2)关于此线调水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逐级提水能耗大,易受污染,水质变坏 ②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③与中线、西线工程相比,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④可能导致沿线生态恶化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疑难剖析1.南水北调东线的影响2.我国主要资源调配工程比较原因(为何调) 主要线路(如何调) 效益(何影响)西气东输 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不平衡,能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西部,而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短缺严重。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盆地和陕甘宁地区;水电集中在西南、西北(黄河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煤炭等以晋、陕、内蒙古和贵州为主 主干管道由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向东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至上海 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中西部发展西电东送 晋、陕、内蒙古火电与黄河上游水电输往京津唐地区;三峡、金沙江干支流水电输往长三角地区;红水河水电与黔滇火电输往珠三角地区晋煤外运 山西煤炭丰富;当地消费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输送到港口海运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典例 2011年6月17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土地荒漠化已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下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2)①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过程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是c、b、a、d。(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3)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三北”防护林工程?方法技巧 框图法宏观认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生产状况下产生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考查点一 南水北调读图,回答1~3题。 1.丹江口水库能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库区环境优美,水质好B.水库上游的丹江、汉江流域降水量大,水库蓄水量大C.可以大量调入长江干流中下游的水资源 D.地势较华北地区高,自此调水可以实现自流2.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给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影响秦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B.严重制约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C.增加库区空气湿度,改变局部气候D.淹没大量的文物古迹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A.沿线附近城市酸雨危害严重B.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C.输水到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D.要解决沿线冻土、断层等问题,施工难度大考查点二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1)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至上海)相比,有何优点?(2)读图乙,指出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降低的是____________,比重提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叙述川气东送对江苏的影响。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我国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分析回答1~2题。1.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中 ( )A.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B.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C.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2.图中缺水严重的省区,主要原因是 ( )①水资源利用率低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 ③蒸发量大 ④耕地比重大 ⑤中低产田分布广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2011年7月4日至10日,第四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在新加坡举行。来自加拿大的巴纳德博士凭借其发明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获得了“李光耀水源大奖”。读图完成3~4题。3.水资源短缺是新加坡举行“国际水资源周”的主要推力,导致新加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包括 ( )①年降水量较少 ②无有效地表径流 ③淡水需求量大④国土面积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1965年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几乎100%的淡水需从邻国进口,预计到2061年,新加坡完全可以实现水源的自给。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新加坡水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雨水收集和处理 B.污水处理C.海水淡化 D.开采地下水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5~6题。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6.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 )A.回补地下水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C.土壤次生盐碱化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读下图,回答7~8题。7.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C.东水西调 D.北水南调8.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补充水源 B.保护动植物资源C.调节区域气候 D.加剧地面沉降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以输出火电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0.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11.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图示输送路线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B.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13.建设该输送线路的原因是 ( )①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 ②东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共4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3分)材料一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材料二(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2)从材料一看,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3)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15.读“南水北调东线剖面示意图”,分析探讨下列问题。(25分)(1)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3)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各自的优缺点。(4)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复习讲义基础知识一、1.(1)6 (2)夏秋 南 北 水土 2.(1)径流 相对均衡 (2)西北 华北平原二、1.西北 华北 2.(1)自流 有限 (2)三峡 自流 (3)第三级 北高南低 三、争水矛盾 经济发展 地面沉降 水质 盐碱化典例导入1.(1)A (2)D 2.(1)B (2)D 3.(1)A (2)C对点练习1.B 2.D 3.C4.(1)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2)煤炭、石油 天然气、核电、水电(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大气质量;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课时规范训练1.D 2.C 3.B 4.D 5.B 6.C 7.D 8.D 9.B10.B 11.D 12.A 13.D14.(1)丹江口水库(2)最大区别:中线调水可自流,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中线方案其他有利因素:水质较好。(3)由于北方缺水期也是长江的枯水期,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实施调配。(4)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15.(1)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季长,雨量大,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北方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雨季短,雨量小,河流少且径流量小。(2)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3)东线的优点是有现成的大运河可以利用,投资小,工期短。缺点是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成本较高。中线的优点是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缺点是需修建新的渠道,投资大,工期长。(4)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④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分析荒漠化问题的成因及防治的一般思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