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册 第三单元单元能力提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步步高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册 第三单元单元能力提升

资源简介

单元能力提升
答卷投影 规范审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规范审题 (1)由信息1可知,该区域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石灰岩裸露。(2)由信息2可知,此为长江中下游及南方丘陵一带,水旱灾害严重。(3)由信息3可知,此为黄淮地区,主要问题是旱涝、盐碱、风沙。(4)由信息4判断出此区域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进而联系到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5)由信息5可知,该区域为横断山区,其原始森林面积较大,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规范答题 批阅1:第(1)题,能够分析出水土流失,但不能进一步总结出由此产生的石漠化问题。批阅2:第(2)题,能够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但忽视了自然条件方面。批阅3:第(3)题,要注意森林的生态功能在不同的地区,其功能是不同的。
答案 (1)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2)B区域更严重。 原因:地表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力高。(3)D区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区域: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温馨提示 不同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由于其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也使森林在不同的地区表现的生态功能也不同。在分析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森林的生态功能时,要因地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题组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2011·浙江文综)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3.(2009·广东地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 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资料一 见图甲。
资料二 见图乙。
资料三 见图丙。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题组二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5.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6.(2010·山东文综)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指标年份   GDP(亿元)(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 500.6 65.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工业区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①__________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②____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__________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和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题组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
7.(2009·重庆文综)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市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A -3.5 -1.3 4.9 13.1 18.8 23.5 25.9 25.9 21.4 14.8 5.5 -1.0
B 7.2 9.5 11.3 14.2 18.2 22.7 26.7 26.7 23.6 18.5 11.2 7.3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__(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________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5)根据图2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200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8~9题。
8.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9.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规律解读
1.从考查内容上看:多侧重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评价分析。
2.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和表格等形式呈现信息资料,充分体现了以图表信息为载体的“观图知地求理”的图表分析方法和人地相关分析方法的考查与运用。
3.从能力考查上看: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推理能力,综合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资源调配工程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向预测
1.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是高频考点,如我国生态功能区规划、山西能源基地经济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等热点都会在高考中得以体现与展示。
2.从试题立意看,命题将更加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点,突出强调所选区域的典型性(不考区域的具体事实,而是地理事实背后的地理原理、观点)。
3.从考查视角及答题策略分析,要高度关注:结合区域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切忌空泛笼统;根据图表信息归纳概括答案要点,避免凭空想象,离题万里。
答案
真题精选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3.(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4.C 5.D
6.(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7.(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图1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2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 水果
(4)
甲区域 乙区域
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更大 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条件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条件好;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8.C 9.D
多区域多角度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