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 探问生命8.1 生命可以永恒吗?1、通过系列探究活动,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钱学森故事分析,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3、通过列举数据和自已的生活经验,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学习目标1探问生命——在探问中懂得生命的珍贵2感恩生命——在感恩中实现生命的价值3接续生命——在传承中铸就生命的永恒目录探问生命——在探问中懂得生命的珍贵人的三幸:你来到地球的概率:10的269万次方分之一成为你的概率:600亿分之一变成人的概率:30000000分之一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探究一:探问生命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生命有什么特点?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中国传统上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即使以现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能活80~90岁的人也不是太多。如果折算为天,人生也就大约3万余天。计算一下,若以3万天(82.4岁)计,自己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我的生命已用去_______天,我的生命只剩下_______天。生命是短暂的算一算后,自己的第一感受是:探究一:探问生命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是不可逆的探究一:探问生命笔记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在偶然中产生,是幸运的,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对生命特点的认识:感恩生命——在感恩中实现生命的价值探究二:感恩生命钱老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在纪念他?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是可以永恒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可以使生命得以延伸探究二:感恩生命既然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活着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笔记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接续生命——在传承中铸就生命的永恒辨别哪两个人是亲生父子?钱玄同钱三强钱永刚钱钟书钱学森钱基博每个人的身上都流淌着父辈的血,接续着祖先的生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你是怎么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探究三:接续生命钱氏家族,在江南一带就是一个传奇,这个家族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老祖宗钱缪尤为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一部《钱氏家训》是钱氏家族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传家宝。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后人中很少贪渎之辈,无疑得益于这一家风。“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又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读书是我们的根本,你做什么行业可以变,读书不能变。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化小家为大家,要报效祖国。正因如此,钱氏后人中多勤奋治学的学者和大科学家,他们虽然姓钱,却不爱钱,淡泊名利,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成就巨大。探究三:接续生命除了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我们是否从祖先那里还继承了一些别的东西呢?通过“钱氏家族的事例”和观看视频,你对生命有接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探究三:接续生命人类生命的接续不仅是身体上的接续更是精神上的继承和创造。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一人的个体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已的生命。为自已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承使命,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生命虽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是独特的,也是不可逆的。感激生命的获得,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生命犹如一曲优美的音乐,值得欣赏和赞扬,值得回味和想象;生命又好像一幅风格独特的画,值得敬畏与审视,值得珍惜和奋斗!教师寄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章节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时 1学时课标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一、成长中的我(一)自尊自强,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2.2认识自已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教材设置“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对初中学生开展系列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从而为第二框题《敬畏生命》做铺垫。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可贵,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教学难点 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接续中要担当的使命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比较小学生和大学生行事风格有自已的特点,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不能全面分析社会现象,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初一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生命的思考还存在一些偏差。本课恰是针对学生这一生理、心理和认识特点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探究活动,理解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钱学森故事分析,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3、通过列举数据和自已的生活经验,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有接续,明确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本课教材,通览全文内容。2.查阅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关于“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3、分小组搜集人类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优秀思想和良好家风家训方面不断传承和弘扬的事例教学策略 材料分析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环节一:探问生命——在探问中懂得生命的珍贵环节二:感恩生命——在感恩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环节三:接续生命——在传承中铸就生命的永恒环节三:接续生命——在传承中铸就生命的永恒 PPT播放视频《致敬,钱老》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2021年是钱老诞辰110周年,从钱老的故事中,你感受到生命是短暂的,还是永恒的?由此我们要怎样对待生命,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学生活动一:PPT出示材料:人的三幸:你来到地球的概率:10的269万次方分之一成为你的概率:600亿分之一变成人的概率:30000000分之一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提问:从上述材料你能感受到生命有什么特点?——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学生活动二:若以3万天(82.4岁)计,自己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从中,你又能体会到生命的什么特点?——生命是短暂的活动三:PPT出示图片,提问我们可以再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吗?——生命是不可逆的思考:从中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领学生得出结论: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在偶然中产生,是幸运的,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思考一:钱老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在纪念他?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师引领:生命是可以永恒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可以使生命得以延伸思考二:既然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师总结:死亡让我们深刻了解自身生命的有限性,面临着“人终有一死”的无法抗拒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限制,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在未来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我们所热爱的美丽人生。承转:通过上述内容的探讨我们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是短暂的,肉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那我们人类的生命是怎样延续的呢?出示图片:钱基博与钱钟书父子、钱学森与钱永刚父子、钱玄同与钱三强父子图片,辨别哪两个人是亲生父子?你是怎么判断的?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师引导:每个人的身上都流淌着父辈的血,接续着祖先的生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那么我们是否从祖先那里还继承了一些别的东西呢?出示材料:钱氏家族,在江南一带就是一个传奇,这个家族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老祖宗钱缪尤为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一部《钱氏家训》是钱氏家族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传家宝。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后人中很少贪渎之辈,无疑得益于这一家风。“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又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读书是我们的根本,你做什么行业可以变,读书不能变。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化小家为大家,要报效祖国。正因如此,钱氏后人中多勤奋治学的学者和大科学家,他们虽然姓钱,却不爱钱,淡泊名利,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成就巨大。今天,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精神的传承播放视频《航天精神》通过“钱氏家族的事例”和观看视频,你对生命有接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师引导:人类生命的接续不仅是身体上的接续更是精神上的继承和创造。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一人的个体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已的生命。为自已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承使命,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 学生聆听,感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观看材料,并小组交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并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并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生观察并述说判断的依据学生述说和自已父母有相似之处。学生阅读事例,体会生命有接续的内涵生观看视频,感悟生命的接续 从名人的实例入手,调动学生涫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分析材料感悟故事,感受生命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探讨“生与死”的关系,向死而生,从容面对生命中的未知,热爱生命通过辨别父子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接续的,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通过列举名人家族的故事。以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传承航天精神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名人的事例中,体会人类的接续,不仅是身体的接续,更是精神文化的接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生命虽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是独特的,也是不可逆的。感激生命的获得,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生命犹如一曲优美的音乐,值得欣赏和赞扬,值得回味和想象;生命又好像一幅风格独特的画,值得敬畏与审视,值得珍惜和奋斗!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doc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件.pptx 致敬钱老.mp4 航天精神2021110808252920211108084158.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