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他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这是正能量的体现。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做到(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不断提网络媒介素养
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网络世界良莠不齐,拒绝网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战”疫时期,小闽响应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坚持在线听自己的老师授课,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收获很大。清明节期间还在线观看了“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云游故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的好朋友小福却经常瞒着家长熬夜打游戏、与网友聊天,功课跟不上了,生活节奏也乱了。这告诉我们( )
①提高自制力,远离网络交往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合理利用
③网络影响学习、生活,拒绝在线学习
④时间、精力有限,要学会“信息节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9年中国政府网继续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今年这一活动收获网友40多万条留言,有2071条报告给了国务院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其中101条留言内容与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契合。该活动表明了互联网 ( )
①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④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网络是把双刃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增长知识,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网络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应尽量少接触网络
③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高扬主旋律
④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没必要相信网上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青少年要坚决抵制网络谣言,加强网络监管
B.网络谣言往往难以辨别,网民无能为力
C.面对网络谣言,不传谣、不信谣
D.控制网络谣言主要是网络经营者和政府的责任
6.下图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②不能在网上发表言论
③网民要依法自律,不造谣不传谣 ④对网络信息要明辨是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
A.中学生不沉溺网络 B.中学生要拒绝上网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8.漫画《流量就是收益》警示我们( )
①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要善于辨别,远离不良直播平台
③网络直播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④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取缔网络直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9.网络外卖因具有使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美味等优势,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卖企业加入,网络外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美团选择与腾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饿了么接受阿里的巨额投资迅速壮大……随着滴滴外卖的强势加入,外卖行业进入“三国杀”格局,亏损换市场,烧钱打对手,极大地损害了各方的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网络媒介是外卖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平台
②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③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实现双赢
④外卖市场竞争必然会损害各方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盐城市民王女士日前发现,自己信用卡里3万多元的透支额度,竟然都被12岁女儿红红在某手机唱歌游戏里“打赏”花掉了。下列对红红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丰富你我生活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应该提高媒介素养
D.应该从此远离网络
11.李某出于好玩的心理,在网络上发布了某日某时将于某地发生9级地震的消息。此信息迅速被其他网友广为转发,引起当地居民的极大恐慌,李某因此受到了法律的追究。这启示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下列行为属于正确使用网络的是( )
①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 ②通过网络订购车票
③在网络上发布不健康的图片 ④在学校网站上参与“校园之星”投票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信息化时代,人类大量记录世界,从而形成了大数据。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将会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者深刻的洞见。这说明网络( )
A.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的出现导致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D.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3.面对某些短视频出现的不健康内容,青少年应该( )
A.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B.提高辨别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C.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D.防微杜渐,远离网络
14.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这说明( )
A.地球村太小 B.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C.互联网能实现我们的一切梦想 D.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二、一判断题
15.互联网已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____)
16.为了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远离网络。
17.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
18.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上网一定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沉迷于网络。(_____)
三、简答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知识不可少。
材料二 请欣赏漫画。
(1)请你结合材料谈谈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请说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20.网络生活探析
张明的微信朋友圈里,最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转发的是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的捐款信息。这引起了张明的兴趣,经上网搜索,张明对这种捐款形式有了深刻了解,2019年上半年我国11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在线,筹款超过5.8亿元,有25.7亿人次网民关注和和参与互联网技术与募捐相结合,具有信息传播快,筹款能力强,参与门槛低等优势,这些募捐主要集中在扶贫济困教育中,医疗救助,救灾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互联网募捐的意义。
但同时由于部分网民随手转发未经核实的求助信息,网络募捐平台对募捐善款流向缺乏监督,对于个人求助也很难依照《慈善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互联网募捐中甲求助真骗钱,假筹钱真炒作等现象依然存在,张明陷入沉思,网上献爱心,如何更放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使“网上献爱心更放心”。
四、分析说明题
21.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今年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组织了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网络安全领域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的展示体验平台,举办了校园日、法治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主题日活动,提升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方法,营造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请运用你所掌握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应对知识,来帮助八年级学生小安了解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
(1)判断小安的______言行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A、实名注册了常用聊天室,用自己的可爱大头照做头像和表情包发布。
B、遭遇恶恶意弹窗的不良信息,立即关闭退出并举报。
C、不固定聊天室。经常在各聊天室之““串门”,广交网友。
D、未经父母同意,不与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
E、收到来历不明的“中奖”、“问候”和“红包”之类,会查看,回复或转发。
F、不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栏目,如果无意中进入了就立即离开。
G、实名注册网络游戏账号,遵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段时长的规定。
H、为完成网络游戏任务,拿到奖励,把账号和密码交给他人“代挂”。
(2)网络是双刃剑,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才能取利去弊,让青春因网络而更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C
6.D
7.C
8.D
9.A
10.C
11.B
12.D
13.B
14.D
二、一判断题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三、简答题
19.(1)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20.(1)①科技创新(网络)能为募捐提供便捷的求助平台;②互联网募捐有利于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是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①公众:增强鉴别信息的能力;②网络募捐平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的监督;③国家:完善网络募捐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
四、分析说明题
21.
(1)BDFG
(2)①提高媒介素养。②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