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5张PPT)+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5张PPT)+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红 船 启 航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嘉兴南湖红船
会议内容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与会代表
1921年7月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1)党的名称:
(2)党的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无数仁人志士对中国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更进行了奋勇的斗争。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农民阶级起义、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最终都归于失败!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京报》刊登了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1)中心的转移:从北京到上海
(2)主力军的变化:从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3)范围扩大:席卷全国20多个省,成为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同第一个阶段相比,第二节呈现出哪些变化?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学说…………………… 顾兆熊
马克思学说批评…………… 凌霜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
(下)………………………… 起明译
药………………………………… 鲁迅
我为什么要作白话诗…… 胡适
马克思传略…………………… 刘秉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 李大钊
巴枯宁传略…………………………
《新青年》第6卷第5号( 1919年9月)
“五四”后的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天津的觉悟社
长沙的新民学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劳动“就是做工”,劳动者“就是做工的人”,劳动“是因为不做工不劳动,便没有粮食吃,没有屋住,没有衣穿”。
“有许多人不劳一点力不做一点工……还要把出力做工的人压在脚底下不当人看待,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两个工人的疑问》
陈独秀创办《劳动界》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在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仔细阅读示意图,说明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的特点。
国内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等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同时,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
共产党


2.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条件成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
A.推动文学革命 B.提倡新道德 C.振作少年精神 D.提倡科学与民主
3.(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4.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然视爱国行动为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这一材料反映
A.巴黎和会外交受挫引起不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条约》签字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五四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5.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这次会议相关的内容是
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青年学生的思想的到极大解放 D.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
1.D 2.A 3.C 4.D 5.B
6.参考答案
(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