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总课时:1 姓名: 班次:课型:新授 执笔:岑生林 审核: 授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掌握我国的领土四端所在位置,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二、能力目标1、能认识我国的大陆轮廓并能初步画图2、能较熟练的填出邻国和临海及领土四端的名称、位置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引导:“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开端,了解好中国的位置及范围,认识我国的大陆轮廓并初步学会画图,熟悉周边的邻国和临海,这对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预习填空:1、中国位于亚洲的 部, 洋的西岸,首都是 。2、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3、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 江和 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在 ,最北端在 ,最南端在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带。4、我国的海岸线长 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 多千米。课后巩练习: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四端、邻国和临海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总课时:2 姓名: 班次:课型:新授 执笔:岑生林 审核: 授课:学习目标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方法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能力目标能准确掌握我国的三级划分、记住34 个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能初步画图、识别分省轮廓图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和了解港、澳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学法指导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省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及轮廓,不难但点数多,记的时候注意用图,如:山西-----晋-----太原-----北方-----“-菱形”省名和简称可用其他方法,如:省-------两河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福吉安,内蒙台海青甘陕,-------------预习:1、我国最早的的郡、县名称出现在 时期,“省”最早出现在 朝。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 、 三级。3、目前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它们是 、 、 、 、 ) 个直辖市(它们是 、 、 、 )以及 、两个特别行政区。六、课堂练习:(引导看图P7找出1的答案所在)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最小的是 ;位置最东的是 ,最西的是 ,最南的是 ,最北的是 。(引导看图P8找出2、3的答案所在)2、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区分别是 、 、 、 、 、 。3、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是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有 。(看图P7关分组思考和数一数,找出4的答案所在)4、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省),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课后巩固:能准确掌握我国的三级划分、记住34 个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总课时:3 姓名: 班次:课型:新授 执笔:岑生林 审核: 授课:学习目标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方法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能力目标能准确掌握我国的三级划分、记住34 个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和了解港、澳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四、课前预习:写出下面轮廓是哪些省及行政中心和简称。五、课堂练习:(写出下表中对应的行政中心和简称)省名 行政中心 简称 省名 行政中心 简称湖南省 安徽省湖北省 辽宁省山东省 北京市山西省 天津市广东省 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海市河南省 云南省河北省 贵州省江苏省 香港江西省 澳门宁夏回族自治区 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南省西藏自治区 台湾省黑龙江省 青海省吉林省 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福建省 浙江省六、课后巩固练习:基础训练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学习目标掌握我国的人口总数,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学会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 。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内容能力目标能从有关数据分析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能从人口分布图上分析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的能力德育目标初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学法:本节学会从图上分析,理解记忆是关键基础练习1、据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约占世界总数的 %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最少的是 ,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 个。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省 。2、目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原因是 ,。3、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大致以 —— 连线作为分界线。4、我国是世界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城镇人口约为 亿,今后还将继续增加。5、我国人口总量在近10年来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总数依然不断增长,原因是,因此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 。6、作图:学习小结:第四节中国的民族学习目标: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个民族的分布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能力目标:学会从民族分布图上分析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德育目标:初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反对大汉族主义重点、难点:各民族的数量状况和分布状况基础填空: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 个民族。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人口的 %;各少数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约为全国人口的 %2、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省。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相互交错居住。其中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 和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 、 和 地区。写出下列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壮族 ,满族 ,回族 。维吾尔族 ,彝族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瑶族 。土家族 ,高山族 ,黎族 。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蒙古族 , 傣族 。汉族 。读下图,完成1)海洋 A B ,2)内海C3)岛屿D ,4)端点E ,5)省区① ,② ,③ ,④ 。6)省区①的简称是 ,其竟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7)省区②的简称是 ,其竟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8)省区③的简称是 ,其竟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学习小结: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掌握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特点、位置及分布掌握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及走向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主要地形区记住地形、地势特点学会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地图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我国壮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重点、难点: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剖面图、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和分布学法:学会读图和用图去记基础填空: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完成表格阶梯及分界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3、我国山脉分三种走向。其中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北边的一组是 ,最南边的一组是 ,中间的一组是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最西边的一组是 ,中间的一组是最东边的一组是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 ,弧形山脉主要有 ,主峰 海拔 米,它位于 和 (国家)边境上,是世界最高峰。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4、中华五岳是指 、 、 、 、 。5、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6、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最大的沙漠是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7、聚宝盆——( ) 紫色盆地——( )天俯之国——( ) 鱼米之乡——( )8、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天山昆仑山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能力训练读下图完成1)阶梯① ② ③ 。2)山脉A B 。3)地形区④ ⑤ ⑥ 。读下图完成山脉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地形区A B C 。E F G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2、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以及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掌握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5、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重、难点: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3、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学法指导:本课内容在学习中要注意从整体上理清思路: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我国各地不同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导致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分布(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地势)——形成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气候复杂多样”,知道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联系起来思考,结合相关的地图、文字进行学习就容易了。教具准备:课本插图,板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揭示学习目标展示自学思考,学生自学发现“不足”,解疑答难思路归纳,形成系统学生练习,互阅、纠正学生练习:A:基础填空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1) 2)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时间分布特点是 。4、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最少的是新疆的托克逊(5.9毫米)。5、我国一月0C等温线动东段大致经过 一线。B:一般运用6、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跨度大 B 冬季风的影响C 山地多,地势高 D 多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南风7、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 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 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 夏季我国盆地内的气温最高8、下列城市的年降水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 )A 武汉、广州、乌鲁木齐、兰州 B 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C 武汉、兰州、广州、乌鲁木齐 D 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广州9、华北平原的主要作物熟制是 (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两熟C 一年三熟 D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10、湖南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 )A 热带、半湿润地区 B 亚热带、湿润地区C 中温带、干旱地区 D 暖温带、半干旱地区C 综合填图:11、读广州、哈尔滨全年各月气温变化图,回答1)表示广州的是 图,表示哈尔滨的是 图。2)在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大约是 C,这说明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之一是。3)在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大约是 C,这说明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之一是。4)两地气温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山脉A , 该山脉沿线在1月份的平均气温大约是 C 。2)地形区B ,所属温度带是 ,所属干湿地区是 地区 , 该地的主要作物熟制是 。3)从气候类型看,C处是 ,D处是 。学习小结:第二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学习目标记住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特征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学会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影响理解气候的大陆性思路引导:季风的形成——季风气候的表现——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教学过程: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影响:形成: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夏季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表现:我国三种季风气候类型齐全,从北到南依次有 气候, 气候气候分布,而且范围也最广。冬季风与夏季风冬季风 夏季风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对降水的影响1) 的影响是造成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 风的影响,我国的降水自 向 逐渐减少,而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 季。2)夏季风有规律的进退对降水的影响:A :东部雨带的推移4月(东南沿海)——6月中(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华北)——8月(东北)——9月(东南沿海)B:南北雨季的状况:受雨带推移的影响,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结果:夏季风强:南 北 夏季风弱:南 北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1)分界线: —— 阴山—— 一线2)季风区非季风区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降水较多,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我国气候也有很强的 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 和较大,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气温 ,夏季气温 。第三课时 多特殊天气学习目标:知道特殊天气及造成的危害记住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学会分析某些特殊天气和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重点、难点寒潮、旱涝灾害学法:了解每一种天气的概念、形成原因、造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教学过程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 、 、 等。一、寒潮学生读文、图,了解寒潮的概念、发生时间、发源地、影响范围,危害,然后完成:1、寒潮指的是 ,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2、寒潮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有 、 、 。3、寒潮主要发源于 和 地区,我国除 和 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都受它的影响。4、产生的危害:1) 2) 3) 。二、多旱涝灾害1、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 、 季节,是我国 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2、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它在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 地区和 、 地区,以 地区最为严重;初夏干旱出现在 ;伏旱主要出现在 以南;秋旱主要出现在 等省;冬旱主要出现在 地区。三、沙尘暴(学生读文,完成)1、沙尘暴:2、发生时间:3、形成条件:4、多发地区:5、产生的影响:6、治理措施:1) 。2) 。3) 。四、台风1、台风:2、多发时间: 3、多发地区:4、带来的灾害天气:5:危害:梅雨1、发生时间 2、发生地点3、影响中国的河流学习目标:了解流域、水系、外流河(区)、内流河(区)的概念和以外流区为主的状况掌握我国主要的河流及主要流入的海洋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记住我国主要的湖泊及分布重点、难点:主要的外流河、内流河及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学习过程:外流区为主1、读文,写出下列概念: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河: 内流区: 。2、读图2-28,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外流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内流河:归纳;我国的河流以注入 洋的最多。3、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学生读图,找出经过的省区和跨过的水系经过的省区: 。跨过的水系: 。水文特征水文: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讯期、有无结冰期等特征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直接相关,分析时应注意与前面学过的一月0度等温线、400、800毫米降水量线,温度带、干湿地区、雨带推移时间、地点结合归纳:河水来源 水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秦-淮以南秦-淮以北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区练习:完成下表水量 含沙量 结冰期 河水来源长江黄河松花江湖泊:1、我国湖泊按归宿分 和 ,按水质分 和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 。3、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 和 。四、长江、黄河学法提示: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著名的河流,也是学习的重点。学习时:1)学会画长江、黄河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画所要掌握的内容 2)把握要求掌握的是哪些内容(见表)比较长江、黄河项目——河流 长江 黄河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水能丰富的集中河段目前的主要水电工程容易发生水灾的河段、原因及治理措施 河段原因治理措施上、中、下游的分段点及主要支流填图(长江、黄河图自画,然后填出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支流、分段点、水电站名称)1)长江。 。2)黄河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含义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数量之间的矛盾重点、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学习梳理:自然资源概念:举例理解:禾苗、野生水稻、课桌、煤油、铁矿石、丹顶鹤。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是: 、不是: )明确:自然界、福利、不是人造或改造归纳|: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资与能量就是自然资源读文,找出自然资源的种类自然资源包括 、 、 、 、 和 。学生活动:(完成活动题2、3)自然资源的特征学生读文,找出自然资源的5个特征1、 2、 。3、 4、 。5、 。三、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1、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状况读图、填表石油产地 大庆 辽河 华北 胜利 中原所在省区煤矿产地所在省区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山东 河南铁矿产地所在省区 内蒙古 河北 辽宁 四川 湖北 安徽 海南矿种产地 白云鄂博 金昌 招远 东川 个旧 铜仁 平果 水口山 大余德兴 锡矿山省区2、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读图,归纳: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方。我国矿产资源的国情特征读57页阅读材料,了解,归纳: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不足其它填图练习:填出下列矿产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重点、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土地生产力的质量差异;土地国策学法指导: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我国面积广大,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各地的气温、降水、地形不同,加之平原面积只占12%,,人口众多,因而人均少,再加上干旱地区广,高原、山地多,加剧了“人多地少”这一现状。因而“珍惜每一寸土地”就成了一项必须的基本国策。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其次,我国土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状况及质量有什么差异,表现出怎样的特点?知识梳理:人多地少读文,了解土地现状,完成活动题1、2。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的原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的原因:从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为什么我国会出现“人多地少”1)地形2)降水与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3、结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二、类型齐全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 、 、 等多种土地类型。学生读图3—10,找出各种类型的分布;读文61页1------4自然段,了解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和构成状况。1)知道各主要类型所占的比重:耕地( )林地( )草地( )明确:草地在各类型中所占的比重 最 大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A、耕地、林地比重小;B、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C、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三、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区域差异1、分布:(注意阅读地图,找到图上的分布位置)1)耕地主要分布在 。2)林地主要分布在 、 ,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 和 。和 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3)草地主要分布在 、 和 。2、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 大(土地资源类型、产生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等方面比较)1)东部季风区以耕地为主,雨热同期,土壤肥袄——生产力高;其中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2)西北内陆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热条件较好,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生产力水平较低3)青藏高原区以草地为主,光照充足,但水分、热量不足——生产力水平较低3、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与地形类型的对应分布:耕地——平原 草地——高原 林地——山地(学生完成64页活动题3)四、珍惜每一寸土地1、明确: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一项基本国策2、读文,了解各类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1)耕地: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2)林地: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3)草地: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综合运用: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学习目标: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及形成原因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重点、难点水资源的时间、地区分布特点及成因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主要调水工程和水电站学法: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学习时应先了解好这一点就容易了。学习过程:地区分布悬殊水资源的多少与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相关,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就丰富,反之缺乏;但各地用水量的多少、人口的多少、耕地的多少等因素对水资源也有影响复习: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1)秦岭——淮河以北(我国北部)以平原为主,耕地、人口多,属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用水紧张2)秦岭——淮河以南(我国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耕地、人口多,属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但利用不合理。3)西北地区耕地、人口少,降水也少,属半干旱、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 或毫米以下,水资源不足。2、归纳;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 性,具体表现为“ ”的特点。3、读图3—17 ,从图上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从南往北依次可分为 带、 带 带、 带 带。4学生填表(67页活动题1)时间分配不均复习: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同时也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即全年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也大。因而必然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影响:容易造成 或 灾害;给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带来许多困难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分析:从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不均,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而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读文,归纳: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1、 。(目前国内的主要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西北地区)2、 。(目前的主要水库: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3、 (根本措施)中国的海洋资源学习目标:了解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原因掌握我国著名的海产和渔场了解主要的海洋矿产资源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分辨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的差异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前景,理解保护和保卫兰色国土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是难点知识梳理:多样的生物资源学生读文、读图,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归纳:1) ;2) ,3) 。讲解: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 种,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 、 和 。我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著名的四大渔场是 、 、 和 。其中以 渔场最大。(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学生读文,了解主要的海洋矿产讲解: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有丰富的 和 。这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其次我国的 储量也十分丰富三、巨量的化学资源1、海水中含有 多种化学元素,目前开发利用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 和、 、 等化学元素。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第 位,它的总产量的85%集中在 以北的北方盐区。北方以 盐场最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 盐场。(学生阅读、了解海洋空间的利用)四、保护“兰色国土”1、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2、解决措施:学生阅读了解“赤潮”,完成活动题1——4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特征;学习时应首先了解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的一些相关知识:0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等;其次,头脑里复习前面学过的地形区、山脉、省区、气候类型、周边的海洋等,这样再了解其他就容易了;再次,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五个知识结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状况、其他。学会进行总体概括,掌握区域图的相关填图内容(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前面的基础了)学习准备:知识储备:前面三章内容中的 1)我国的海陆位置 2)34个省区的分布 3)地势地形特点;主要的山脉、地形区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 4)主要河流 5)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6)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季风气候的成因7)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的概况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位置(侧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了解该区域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气候(了解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状况)经济(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区(基地)(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带(区)、主要农作物)其他(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第一节秦岭——-淮河线学习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2、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3、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分界线的名称和位置重点、难点:秦岭——淮河的位置及两侧的地理差异,四大区域及分界线名称一、秦岭——淮河1、引导学生读图4—1,找出秦岭——淮河的图上位置及其走向和流向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省区,明确其位置3、学生阅读“秦岭”和“淮河”,了解相关内容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地理区域:地理界线:作用: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地理 性,地理界线放映区域之间的地理 性。2、学生活动:完成活动题1,明确 秦岭 与 淮河 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 、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3、完成活动题1、2(这条山脉是: ,该山脉南北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填表)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南 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河流结冰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居民主食主要水果三、四大地理区域1、读图4——5,了解我国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把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它们是 、 、 、 。2、完成活动题“连线”,了解“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3、在中国地图上,把 、 和 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作为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其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 为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 为界,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以 山、 山、 山一线为界,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以 山脉为界。四、填图练习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A B 。C D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E F 。3、B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C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4、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C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5、在①②两地中,以黑土为主的是 ,以黄土为主的是 。6、在②③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 ,森林资源丰富的是 。第二节 北方地区学习目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了解本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了解本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了解本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了解本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结合相关的地图,调动知识储备即可。学习梳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1、位置:北方地区指位于我国东部 以北的地区,2、范围:(找出主要省区)3、面积约占全国的 % ,4、人口占全国的 %二、地形1、主要地形类型: , 。2、主要地形区: , , , 。三气候: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四、经济发展状况:A:工业1、发展条件:2、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B:农业:1、发展条件:2、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主要农业区:五、其他1、资源开发2、环境保护课堂练习:1、北方地区是指我国东部 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 ,人口约占全国的 %。2、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有 、 、 。3、北方地区的著名古都有 、 、 、 。4、北方地区以 为界,种植制度受气候影响,以北是 ,主要农作物是等 ,以南是 ,主要农作物是 等;东北的、 和 ,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5、本区的主要温带水果是 ,著名的地方特产有 、 、和。6、本区的主要工业基地有 和 ,此外, 、 、 、 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7、被称为“黑土地”的平原是 ,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 ,省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区。第二节 南方地区学习目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了解本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了解本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解本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了解本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结合相关的地图,调动知识储备即可。学习梳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1、位置:南方地区指位于我国 以南、 以东的地区,2、范围:包括 、 和 三大部分。3、面积约占全国的 % ,4、人口占全国的 %二、地形1、地形地势特点:2、主要地形区: , , , 。三、气候: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四、经济发展状况:A:工业1、发展条件:2、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3、主要矿产地:B:农业:1、发展条件:2、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主要农业区:粮食作物产区:经济作物产区:五、其他1、资源开发: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2、环境保护:3、经济特区及发展条件:六 课堂练习:1、南方地区是指我国 以南, 以东的地区。包括、 、 三大部分。2、 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3、本区地势 高 低,地形为 、 与 、 交错,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 特色。4、南方地区 、 ,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主要的粮食产区有 、 、 。其中 是天俯之国,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有 、 、 和 。5、南方地区 部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第三节 青藏地区学习目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了解本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3、了解本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4、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5、解本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6、了解本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状况7、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结合相关的地图,调动知识储备即可。学习梳理: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1、位置:青藏地区位于 山脉以北, 山、 山 山以南, 山以西的地区。2、范围:包括 、 和 的西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 % ,4、人口占全国的 %二、地形1、主要地形类型:2、主要地形区: , 。三、气候: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四、经济发展状况:A:工业1、发展条件:2、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3、主要矿产地:B:农业:1、发展条件:2、主要农作物3、主要农业区:五、其他1、资源开发: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 地热2、环境保护:六、课堂练习:1、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河的源头,主要原因是 。2、青藏地区以 山、 山、 山与西北地区为界,与南方地区以 山脉为界。3、青藏地区主要包括 、 和 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占 %,主体是有 之称的青藏高原。4、本区有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区内主要保护的动物有 、 和等,三江具体是指 、 、 。5、本区主要的农作物主要有 、 、 、 等,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 、 、 。6、本区的交通以 运输为主,主要公路有 、 、 和等公路,以 为中心;本区的唯一铁路线是 铁路,它的北段是从 到 ,南段是从 到 。第四节 西北地区学习目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了解本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3、了解本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4、了解本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5、解本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6、了解本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状况7、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路,结合相关的地图,调动知识储备即可。学习梳理: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1、位置:西北地区位于 山、 山 山以北, 山以西的地区。2、范围:包括 、 和3、面积约占全国的 % ,4、人口占全国的 %二、地形1、主要地形类型:2、主要地形区: , , 。三、气候: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四、经济发展状况:A:工业1、发展条件:2、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3、主要矿产地:B:农业:1、发展条件:2、主要农作物3、主要农业区:五、其他1、资源开发: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 地热2、环境保护:六、课堂练习: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 ------ 山脉------- 山脉---- 山脉一线以北, 山脉以西的地区。2、本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 向 逐渐减少的态势。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 高值区,河流多 河。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本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 、 、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4、本区气候干旱,多发展 农业或 农业,主要农业区有 、、 及 和 的边缘。5、本区的自然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