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 (全科25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 (全科25份打包)

资源简介

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0分)
1.对总数为N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为0.25,则N的值为( )
A.120 B.200   C.150 D.100
2.某单位有老年人27 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36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各抽取的人数是( )
A.6,12,18 B.7,11,19 C.6,13,17 D.7,12,17
3. 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 ,17 , 14 , 10 , 15 , 17 ,17 , 16, 14 ,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 )
A. B. C. D.
4.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侧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
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A.0.6小时    B.0.9小时
C.1.0小时    D.1.5小时
5.阅读下列程序:
输入x;
If x<0, then
y:=;
Else
If x>0, then
y:=;
Else y:=0;
End If
End If
输出 y.
如果输入x=-2,则输出结果y为( )
A.3+    B.3-   C.-5  D.--5
6.右边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的奇偶性:
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
A.m=0 B.x=0
C.x=1 D.m=1
7.若M个数的平均数是X, N个数的平均数是Y,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B.      C.     D.
8.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数据,,…,的平均数为( )
A.18 B.22    C.15    D.21
9. 10个正数的平方和是370,方差是33,那么平均数为( )
A.1        B.2         C.3          D.4
10.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σ2,则数据2a1,2a2,2a3,…,2an的方差为( )
A. B.σ2 C.2σ2 D.4σ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一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珠子,其中只有一粒重量比其他的轻,某同学利用科学的算 法,两次利用天平找出了这棵最轻的珠子,则这堆珠子至多有     粒.
12.已知一组数据x,-1,0,3,5的方差为S2=6.8,则x= .
13.已知总体的各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0,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5.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的取值分别是     .
14.若输入8时,则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INPUT t
IF t<= 4 THEN
c=0.2
ELES
c=0.2+0.1(t-3)
END IF
PRINT c
END
15.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则a, b的值分别为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6.函数y=请设计算法流程图,要求输入自变量,输出函数值.
17.为了参加奥运会,对自行车运动员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的数据如表所示:
甲 27 38 30 37 35 31
乙 33 29 38 34 28 36
问:甲乙谁的平均成绩好?谁的成绩比较平稳?
18.某电信部门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通话费0.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过部分以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通话不足1分钟时按1分钟计),试设计一个计算通话费用的算法.要求写出算法,画出程序框图,编写程序.
19. 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x(年)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y(万元)有如下统计资料:
x(年) 2 3 4 5 6
y(万元) 2.2 3.8 5.5 6.5 7.0
若由资料知,y对x呈线性相关关系,试求:
(1)回归直线方程;
(2)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约是多少?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上)第一周周练数学试题答案
(重点班(文科) 、潜能班(文理科)、特长班)
16.
i 1 2 3 4 5
xi 2 3 4 5 6
yi 2.2 3.8 5.5 6.5 7.0
xiyi 4.4 11.4 22.0 32.5 42.0
∴回归直线方程为(2)当时,(万元)即估计用10年时,维修费用约为12.38万元。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
一.选择题
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 富国强兵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潮 实业救国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初期的留学潮 建设祖国
第五次 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 创业立业
4.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5.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
演讲主题
……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6.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此人是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7.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8.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他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一开始便在我们心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9.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10.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的指导性
C.学习经典著作 D.实践检验真理
1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12.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1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6.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17.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18.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19.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20.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
22.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3. 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
24.“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宣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峰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的内容有关
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主观题
26.(18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等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材料三 张之洞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必先无悖于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照抄材料的不给分)。(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认为孔夫子的“真理”是什么 (2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 (6分)
(4)依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提出了什么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原则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进步性。(6分)
27.(20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历来重视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士,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弊端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到清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这种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分)
时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年 创办广言馆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三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的特点。(6分)
材料四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朝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关字样,
应由各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民国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4)根据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何进步性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6分)
(5)结合上述有关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中国为旧落后的化身,认为中国社已经丧失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实际上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发展。
福兰阁(1863—1946 德国汉学家)认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直都停滞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非常陈旧的而是继续发展,“问题是我们要发现它,并且证明它”。福兰阁把中国文化圈比喻成宇宙中的一个巨大星团,它对于渺小的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好像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实际上它是一直不停地运动着。
——摘编自黄怡容的《福兰阁的中国史观述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四期)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二第一周周练参考答案
26.(共18分)(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照抄材料的不给分)(2分)
(2)真理:仁;以德治民。(2分)
(3)西方思想:民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契约、三权分立)、自由、民权、进化论(2分)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4分)
(4)原则:中体西用。(2分)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4分)
27.(共20分)(1)弊端: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2分)
本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反映。(2分)
(5)认识:要根据社会发展潮流适时进行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实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分)
观点:近代中国发展非停滞论。
理由: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中国发生巨变。首先,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其次,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近代化;第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制度层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之,近代中国正逐步步入近代国家行列。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地理试题(潜能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
2.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气候资源表”,完成4~5题。
1月均温 12°C 3~5月降水量 460 mm
7月均温 28°C 6~8月降水量 440 mm
>10°C积温 7 400°C 9~11月降水量 520 mm
年降水量 1 580 mm 12~2月降水量 160 mm
4.该地有可能是 ( )
A.长春 B.北京 C.西安 D.厦门
5.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B.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流补给最主要的类型是雨水补给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7.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年有两个汛期 B.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河流含沙量高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相邻的两个省级单位是 ( )
A.K、M B.K、N
C.L、M D.L、N
9.N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
10.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沿海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1.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邻国分别属于( )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12.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 )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①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地形区为( )
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地表平坦,沃野千里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
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6.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
1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读右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摸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20.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21、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图回答:
22.图中ab 为(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读某大洲沿60°经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②为海岸、③④为河流。完成23~25题。
23.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
C.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为主 D.中间高两边低,河流呈放射状
24.关于①、②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均处于大西洋
B.①、②均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较稳定
C.①处有西风漂流,②处有赤道暖流
D.①处位于印度洋,②处位于地中海
25.③④地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是
A.③地所在国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④地所在国家有种植园农业
B.③地属地中海气候;④地属热带雨林气候
C.③地所在国家城市人口分布很不均衡;④地所在国家人口主要沿大河分布
D.③处河流水能蕴藏丰富;④处河流航运繁忙
二、综合题
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单位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增长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你认为新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人口分布均匀 B.人口分布不均匀C.西部人口密度大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4)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读某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示地区属于 气候。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冬季气温较高的是 ,简要分析其原因。
(2)图中C处是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它对所在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有何影响?
(3)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人们在图中D湖区大量围湖造田,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你认为这样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写出两点)?
3.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北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A—B之间为海洋, 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下列各题。(8分)
(1)AB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C地所在国(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B. 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简述A点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
4.读下图及表,回答问题。(12分)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高度(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请描述里约热卢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要分析该国东南部A地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简述里约热内卢和东京沿岸洋流的共同点(流向、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高二地理(重点班、零实班)周练(一)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50分)
1、(10分)
(1)A
(2)原因: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社会稳定;④人口基数大
(3)B
(4)东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2、(10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 A处 A处位于四川盆地,北边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冬季风, 使其势力减弱;而B处北边多为平原,冬季风势力较强。
(2)水位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减小。
3、 (8分)(1)A (2)A
(3)纬度位置南北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4 (12分)(1)②地纬度比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均温较①低;
③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子代中有正常儿子,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一个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必定产生2n种具各类型数量相等的配子
D.双亲表型正常,生出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零
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5.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最佳措施分别是(   )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 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 B.①④ C.④③ D.④②
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7.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 RNA
8.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④②
9.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1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
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1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较短时间后搅拌、离心处理。那么,搅拌和离心的目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主要的检测物依次是(  )
①混合均匀 ②使噬菌体颗粒与细菌分离 ③噬菌体颗粒 ④细菌(内含噬菌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12.艾滋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 19%,C 26%,G 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是 ( )
A.19%  B.21%    C.23%    D.42%
13.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14.结合下面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药物 治病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与核糖体结合,阻止了其与RNA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
1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及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是( C )
A.用含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
B.用含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③
C.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
D.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③
16.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    B.660 C.990    D.1 320
17.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 ②过程是α链做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 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18.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9.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位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2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21.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2、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23.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24.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25.若DNA分子上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而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反密码子的关系如下表:
反密码子 AUG UAC CAU GUA CGG GCC
所带的氨基酸 a b c d e f
试问: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
A.a—b—c B.b—f—c C.d—e—f D.d—b—f
26.有关基因转录与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②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③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④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7、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B.由该DNA模板产生了三条多肽链
C.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
D.多个核糖体完成不同mRNA的翻译
28、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29.如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孢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30.下图表示某正常基因及指导合成的多肽顺序。A~D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肽链延长停止的是[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C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 ( )
A.G/C→A/T B.T/A→G/C
C.T/A→C/G D.丢失T/A
二、简答题
31.(7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DNA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 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
①若子代Ⅱ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以上内容选择图A中的复制方式)
(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世代 实 验 对照
亲代 1.724 1.710
子Ⅰ代 1.717 1.710
子Ⅱ代 (1/2)1.717,(1/2)1.710 1.710
子Ⅲ代 (1/4)1.717,(3/4)1.710 1.71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 方式相吻合。
(3)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需要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请依据此原则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15N标记了一个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然后放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基中,经过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有 个。
②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32、(5分)下图表示一个DNA分子上三个片段A、B、C,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片段A和片段C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是因为它们都是               。
(2)片段A和片段C的不同之处是                     。
(3)片段A和片段B的不同之处是                     。
(4)一般情况下,在一个DNA分子中类似于B的片段的长度要      类似于A的片段的长度。
(5)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片段中有一部分是串连重复的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应该位于图中的      。
33.(12分)回答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某种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________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制传给下一代;当转入________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链转录的(以图中的甲或乙表示)。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并翻译出此段多肽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6分)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方框内所示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共有 种。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所需要的原料是 。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 。
(4)若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 )
A.166和55 B.166和20 C.333和111 D.333和20
(5)②所示的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则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 )
A.赖氨酸(GCA) B.丙氨酸(CGT)
C.甲硫氨酸(AUG) D.苏氨酸(UAC)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生物试题(重点班)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徐洪雷
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50 分)
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2、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艾弗里将从S型细菌中分离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 D.①④
3、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4、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5、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6、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①⑤ C.③④ D.②⑤
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B.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C.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 D.DNA分子是以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为基本骨架
9、下列核苷酸中,在 DNA 结构中可能具有的是 ( ) 。
A、 B、
10、某DNA分子含腺嘌呤150个,占碱基总数的30%,其复制两次需要多少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参与到新的DNA分子中
A.100 B.150 C.300 D.450
11、 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2,上边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6 B. 5和1.0 C.0.4和0.4 D.0.6和1.0
12、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13、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4、右图为某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该DNA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上
C.含有14N 的DNA分子占7/8 D.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15、用15N标记含有l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l/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6、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是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17、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18、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①均需要酶和模板的参与 ②均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均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右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
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
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
20、假如某段RNA含碱基A10%、C20%、G40%,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T的比例为
A.10% B.20% C.25% D.40%
21、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
A.GGU B.GGC C.GGA D.GGG
22、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4、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tRNA、rRNA和m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C.分化后不同形态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 D.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
2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6分)有关实验过程和原理的问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成分)。而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 。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简述图中的抗T2噬菌体大肠杆菌菌落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的过程 。
27、(每空2分,共8分) 在氮源为14 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继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___________,另一条链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实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第一代(I)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图中标出。
28、(每空1分,共6分)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一代(Ⅱ)。
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你认为这位同学说法是否正确?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每空1分,共5分)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乙与丁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2)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病毒中神经氨酸酶能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若图示表示神经氨酸酶的合成,则结构①中的碱基序列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2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
30、(每空1分,共7分)右图是DNA分子平面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②    ④    ⑤    ⑨   
(2)该DNA片段共有60个碱基,其中T(胸腺嘧啶)有20个,则G(鸟嘌呤)有 个。
(3)DNA复制的特点是 ,复制过程遵循 原则。
31、 (每空1分,共8分)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是 、 、 和 。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包括: 。
(4)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 。
32、(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图中位于④内的与反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的密码子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②的种类______(相同或者不相同),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____分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1)C (2).蛋白质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3).C (4).基因突变 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的菌株。
27、 (1)15N母链,14N新链 半保留复制方式 (2)下图
28、答案(1)1/2重和1/2轻 全中 1/4重和3/4轻 1/2中和1/2轻
(2)不正确 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如果研究DNA链的情况,结果是一致的,无法区分
29、
30.
(3)半保留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31、 (1)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32、(1)DNA mRNA tRNA 核糖体 (2) GCUUCU
(3)转录 不同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2.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3.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5.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6.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材料说明
  ①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的领域
  ②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紧迫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7、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8.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世界博览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创新
D.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
1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按照圆明园管理处的意思,“复建”这个概念,是指在原建筑荡然无存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原貌,重新建构一个形神兼备的“赝品”,而且也要作为文物来保护。我不知,花巨资“复建”“赝品”,究竟是为了重现昨日辉煌,还是展现今日繁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2、13题
12.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圆明园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圆明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C.圆明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圆明园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已无法复制,我们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它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4、《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17、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18.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每到重阳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B.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9、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包容性 D 推陈出新
20.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23.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4.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5.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满分50分)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9分)
27.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
28.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13分)
29.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采用了历届奥运会最复杂的技术系统,应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向全世界40亿多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文艺表演上篇《灿烂文明》部分,“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和吸取等中国灿烂的文化一 一神奇地展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倒映在舞台上。中国水墨画式的舞蹈也融入了西洋画的透视效果。文艺表演下篇《辉煌时代》部分,以恢宏的大手笔,突出表现了中国56个民族的和谐共存,并释放和平鸽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美好情意……得到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盛赞,增强了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东方文化的感悟。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16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3.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4. 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5.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6.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世界博览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创新
D.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
9.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材料说明
  ①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的领域
  ②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紧迫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0、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按照圆明园管理处的意思,“复建”这个概念,是指在原建筑荡然无存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原貌,重新建构一个形神兼备的“赝品”,而且也要作为文物来保护。我不知,花巨资“复建”“赝品”,究竟是为了重现昨日辉煌,还是展现今日繁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2、13题
12.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圆明园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圆明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C.圆明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圆明园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已无法复制,我们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它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4、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15.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每到重阳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B.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6、《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1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21、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包容性 D 推陈出新
2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4.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5.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满分50分)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9分)
27.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13分)
28.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16分)
29.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杰出的满族大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同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辉煌精致,光彩夺目,是我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12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3.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4.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5.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6.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A.批判儒家思想      B.宣扬经学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8、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9、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11、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12、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3、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理解应是( )
①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判的地自由发展
②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的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④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⑤能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A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6.右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
“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17.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B.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1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19.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0.据统计,艺术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旷世绘画有十幅,排在前四位的皆是凡高的作品。凡高绘画的特点是(  )
A.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B.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
C.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意光和色的作用
D.反对传统和理性,趋向极端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 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先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如何理解“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4分)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毛泽东)又说:“决议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3)材料三对树立党的理论旗帜有何贡献 ?(2分)
(4)材料四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简要分析毛泽东辞世是如何分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4分)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其思想精髓是什么?(2分)
材料五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6)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7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试观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之半殖民地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至苏联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孙中山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6分)
上 饶 中 学 高 二 历 史 第 一 周 周 考 卷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21.(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4)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4分)
(5)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分)
(6)态度:符合。(1分)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6分)
重大影响: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4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某校有教师150人,后勤工作人员20人,高中生1200人,初中生1800人,现要了解该校全体人员对学校的某项规定的看法,抽取一个容量为317的样本进行调查.设计一个合适的抽样方案.你会在初中生中抽取( )人。
A.120 B.180 C.200 D.317
2. 已知样本:12,7,11, 12,11,12,10,10,9,8,13,12, 10,9,6,11,8,9,8,10,那么频率为0.25的样本的范围是( )
A.[5.5,7.5) B.[7.5,9.5) C.[9.5,11.5) D.[11.5,13.5)
3.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3=A B.y=x2-1=(x-1)(x+1) C.B=A-2 D.x+y=1
4.以下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5 ,3 B.3 , 3 C.-5 , -5 D.3 ,-5
5..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小矩形的中间位置所对的数字特征是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6.以下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
A. -4 B. 5 C. 9 D. 4
甲   乙  
8 0 2 5  
4 6 3 1 5 4  
3 6 8 2 1 6 1 6 7 9
3 8 9 3 4 9  
  4 0  
7.如果数据、、…… 的平均值为,方差为 ,则,,…… 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A. 和 B.3和9
C.3+5和 D.3+5和9+30S+25
8.右图是甲、乙两种玉米生长高度抽样数据的茎叶图,可知( )。
A.甲长得较整齐 B 乙长得较整齐
C 一样整齐 D 无法判断
9.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25     B.50     C.125   D.250
10.如图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若循环体只执行了一次,且输出的结果是,则其输入的x值为(  )
A.
B.
C.e
D.e2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为了了解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
考虑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为_______________
12.为了在运行下面的程序之后得到输出y=25,键盘输入x应该是_____。
输入x
If x<0 then
y=(x+1)(x+1)
Else
y=(x-1)(x-1)
End If
输出 y
13.200辆汽车经过某一雷达地区,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则时速超过70km/h的汽车数量为 辆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5. 对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
甲 27 38 30 37 35 31
乙 33 29 38 34 28 36
(1)画出茎叶图,由茎叶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最大速度(m/s)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并判断选谁参加比赛更合适.
16.有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
17.高等数学中经常用到符号函数,符号函数的定义为,试画出算法框图,并用程序实现输入x的值,输出y的值.
1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跃.火亮为观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最终以468.18的高分毫无悬念的夺得男子10米比双人跳台的冠军,这次比赛共有7名裁判打分,在第二轮跳水中,林跃.火亮的难度系数为2.0,7名评委给他们评定的成绩分别是:10,9.5,10,10,9.5,10,10,程序框图用来编写程序统计每位选手的成绩,试根据下面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程序框图中,用k表示评委人数,用a表示选手的成绩(各评委所给有效分的平均值乘以3,再乘以难度系数)。横线①②处应填什么?“s1=s-max-min”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程序框图,计算林跃.火亮在第二轮跳水的成绩是多少?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化学试题(重点班)
第一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
1、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2、(2011东城二模)有X、Y、Z三种物质。常温下分别用Y或Z与X混合时,反应速率几乎相同的是
选项 X Y Z
A 2mL 5%H2O2溶液 1mL 1 mol·L-1CuSO4溶液 1mL 1 mol·L-1FeCl3溶液
B 1mL 1 mol·L-1 NaHCO3溶液 1 mL 1 mol·L-1 HCl溶液 1mL 0.5 mol·L-1 H2SO4溶液
C 钠块 10mL乙醇 10mL水
D 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 5mL海水 5mL蒸馏水
3、(2008泉州质检)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 molY发生以下反应:
X(g)+2Y(g) 2Z(g);△H>0。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6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 L-1 s-1
 B.再加1molX,则Y的转化率减小
 C.升高温度,X的浓度增大
 D.将容器体积增大到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4、(2010福建高考)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     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
 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     D.5.0μmol·L-1·min-1和3.0μmol·L-1
5、反应3Fe(s)+4H2O(g) 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Fe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提高温度  D.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6、(2000春季高考)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7、(2006黄冈一检)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O.8mol的H2 和O.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H<0。下图表示该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u(HI)为0.167m01/L·min
 B.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物中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C.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物中I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O.1mol/L
 D.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物中HI的物质的量为1mol
8、(2012朝阳一模)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 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
PCl3(g) + Cl2(g) PCl5(g)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 c1 c2 0.4
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0 min内,v(Cl2) = 0.04 mol/(L·min)
 B.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的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
9、(2007苏州一检)已知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初始时,两容器的温度、体积相同,两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和lmolO2,且发生反应为2SO2(g)+O2(g) 2SO3(g);△H<0;当两容器都达到平衡后,为使两者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向甲容器中再充人一定量的氦气 B.向乙容器中再充人2mol的SO3气体
 C.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        D.缩小甲容器的体积
10、(2008泉州模拟)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X和1molY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2Z(g)+W(s),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的转化率之比为1:1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C.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D.当v正(X)==2v逆(Z)时,反应达到平衡
11、(2012东城一模)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3Y2Z(该反应放热),其中Z呈气态,且Z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Z%)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大于T2  B.Y一定呈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当n(X):n(Y):n(Z)=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2、(2009重庆高考)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13、(2007四川高考)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子大于x的是
 A、0.5mol CO+2mol H2O(g)+1mol CO2+1mol H2
 B、1mol CO+1mol H2O(g)+1mol CO2 +1mol H2
 C、0.5mol CO+1.5mol H2O(g)+0.4mol CO2+0.4molH2
 D、0.5mol CO+1.5mol H2O(g)+0.5molCO2+0.5mol H2
14、(2012泉州一检)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
Fe(s) + CO2(g) FeO(s) + CO(g) Δ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0.0625 mol·L-1·min-1
15、(2011安徽联考)如图所示,隔板K1固定不动,活塞K2可自由移动。T℃时,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向容器M、N中各充入l mol N2和3 mol H2,初始M、N的容积和温度相同,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M>N
 B.H2的体积分数:M>N
 C.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 NH3,此时N的容积为VL,则该反应在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D.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
16、(2008上海二联)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常温下,将1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pH<5;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1)+KC1(l) K(g)+NaC1(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A.①②③    B.只有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我会填(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17、(2010西城测试)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 K 473 573 673 ……
K 4.4×10-2 K1 K2 ……
其中,K1       K2(填“>”、“=”或“<”)。
18、(2011海南高考)氯气在295K、100Kpa时,在 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19、(2007东城上测)将4mol SO2与2 mol O2的混合气分别置于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在相同温度下,使其均达到平衡状态。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甲容器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2mol;乙容器经50s达到平衡状态。请回答:
  (1)甲容器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    ,其所需时间        50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达到平衡状态后,要使甲、乙两容器中SO2物质的量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保持温度不变,适当扩大甲容器的容积
  B.保持容积不变,使乙容器升温
  C.保持容积和温度不变,向乙容器中加入适量SO3(g)
  D.保持容积和温度不变,向甲容器中加入适量SO3(g)
20、(2011海淀期中)硫酸是重要的化工材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将0.050 molSO2(g)和0.030 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目的是                ;
②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③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若反应温度升高,SO2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下同)。
(3)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将2 mol SO2和1 mol O2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SO3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
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    乙。
②若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向甲、乙容器中通入等质量的氦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      乙。
21、(2009泉州水平测试)对于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V(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
(1)A、C两点的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填“>”、“<”或“=”)。
(2)当反应处于B状态时,v正          v逆(填“>”、“<”或“=”),A、B、C、D、E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               。
(3)由D状态转变为C状态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    (填“增大”、“减小”)。
(4)欲要求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     。
  A.从P1无限缓慢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B.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C.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突然降压至P1
22、(2007上海高考)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3)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计算(共6分)
23、(2010南京三模)(1)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
FeO(s)+CO(g)Fe(s)+CO2(g)  △H=-1kJ/mol。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已知1100℃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0.263,现测得高炉中(CO2)=0.025mol/L,c(CO)=0.1mol/L,此时该反应         .
 A.向正反应向向进行      B.处于平衡状态      C.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合成氨工业中需将原料气中的CO变成CO2除去。在密闭密器中将CO和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
CO(g)+H2O(g)CO2(g)+H2(g)    K=1.0
若平衡时n(H2O)/n(CO)=1,则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         。
(3)用CO和H2经如下两步反应制得甲酸甲醛:
       CO+2H2→CH3OH
CO+CH3OH→HCOOCH3
已知反应①中CO的转化率为80%,反应②中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为85%,则2.52;CO最多可制得甲酸甲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化学试卷第一周周练答案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化学试题(潜能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Na-23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
D.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3.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
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A+B2C
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t3-t2)]mol·L-1·s-1
5.如图为一恒压容器。在恒定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后由A口快速充入容器,封闭A。反应N2+3H22NH3在t1时刻达到平衡;t2时刻再从A口快速充入一定量NH3,封闭A;t3时刻重新达到平衡至t4。在0→t4时间内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6.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v正(X)=v逆(Z)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2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7.1 000 K时反应C(s)+2H2(g) CH4(g)的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0.7 mol·L-1,CH4:0.2 mol·L-1时,上述反应(  )
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不一定
8.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O和1 mol H2O(g)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反应:
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再通入4 mol H2O(g)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等于0.6 mol B.等于1 mol
C.大于1 mol D.大于0.6 mol,小于1 mol
9.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 H2 2HI;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V(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V(HI)的变化如曲线(III)所示。则甲条件、乙条件分别是( )。
①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 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③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④ 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⑤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A. ①⑤,③ B. ②⑤,④
C. ③⑤,② D. ③⑤,④
10.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11. 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12.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14. 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 = N2O4(g);△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
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 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
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 D.温度0 ℃、压强5.05×104 Pa
15. 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
A. N2(g)+3H2(g) 2NH3(g) B. 2HI(g) H2(g)+I2(g)
C.PCl5(g) PCl3(g)+Cl2(g) D. 2SO2(g)+O2(g) 2SO3(g)
16. 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A(g) 2B(g)和2C(g) D(g),X1和X2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均增加相同的A和C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1降低,X2增大 B.X1、X2均降低
C.X1增大,X2降低 D.X1、X2均增大
17. 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 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
18.已知:4NH3(g)+5O2(g) == 4NO(g)+6H2O(g) △H=—1 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24分)
19.(8分)⑴反应m A+n B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①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②若C为气体,且m+ n = 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方向移动。
③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态。
④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小,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
20.(8分)已知CO(g) + H2O(g) CO2(g)+H2(g)为放热反应;在850℃时,K=1。
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 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当x=5.0时,上述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在850℃时,若设x=5.0 和x=6.0,其它物质的投放量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8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A(g)+2B(g) 3C(g),已知加入1 mol A和3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6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8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体积分数仍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加入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2. (8分)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 + B(g) C(g) △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升温时,C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一定不移动 D. 不一定移动
(3)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2 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______。
23. (14分) 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实验序号 1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 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mol·L-1·min-1。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 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 v1(填“>”“=”或“<”),且c3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潜能班第一周周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A D C A A D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C D C B A C C
19. .⑴ m + n > P ⑵逆 ⑶ 气 (4)放
20. (1)K小于1;
(2)当x=5.0时,平衡逆向移动;x<3时,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3)x=5.0时,a%=40%;x=6.0,b%=52.9%,即a<b。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化学试题(奥赛班、实验班)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容器中充入a mol NO2 ,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充入amol NO2 ,达到平衡后与原来平衡比较正确的是(  )
A.NO2的转化率提高 B.颜色变浅 C.压强为原来的两倍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打开啤酒瓶盖后产生大量的气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 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时,用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cC(g)+dD(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6倍,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小 C.D体积分数变大 D.a>c+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 B.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依然进行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8、恒温、恒压下,将1mol O2和2mol SO2气体充入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状态Ⅰ),发生反应2SO2+O22SO3,状态Ⅱ时达平衡,则O2的转化率为( )
A.40% B.60% C.80% D.90%
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0、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A、B气体可建立如下平衡:2A(g)+2B(g) 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I.A、B的起始量均为2mol;Ⅱ.C、D的起始量分别为2mol和6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 和途径Ⅱ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气体密度为途径Ⅱ密度的1/2
11、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g)+ H2O(g) CO2(g)+ H2(g),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倍数是(  )
A.46 B.23 C.11.5 D.5.75
12、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主要反应为:Ur-+Na+NaUr(s);第一次关节炎发作往往在冬季,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下列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Ⅱ)的正确说法是 (  ).
A.p3>p4,Y轴表示A的质量
B.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密度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1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发生反应:
A(g) + 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两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min
B.40min时加入催化剂
C.0~8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0.17 mol/(L·min) -1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5、反应aA(g)+bB(g) cC(g) 有如下性质: v正=K1〔c(A)〕a 〔c(B)〕b,v逆=K2 〔c(C)〕c,K1、K2在温度一定时为常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压强增大一倍则v正应为原来的( )
A.a倍 B.b倍 C.2a倍 D.2a+b倍
16、化学反应C(s)+H2O(g)CO(g)+H2(g) △H>0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固体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17、在2L密闭容器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投入NO 和O2。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NO(g)+O2(g)2NO2 (g),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5 0.012 0.010 0.010 0.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0~2s内,v(O2)=0.002mol·L-1·min-1
B.在该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O2,平衡将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C.5s后向容器中通入0.02mol NO2,再次平衡后, 0.020mol<n(NO2)<0.040mol
D.5s后,向反应容器中同时通入各0.01mol的NO、O2、NO2,平衡向正向移动
18、取5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H<0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9、有a、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b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3molA,1molB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 )+B(g) 2C(g)+D(g)
(1)达平衡时,a中A的浓度为M mol L-1,C的浓度为N mol L-1,b中A的浓度为
m mol L-1,C的浓度为n mol L-1,则M m; (填>、<、=、无法比较)
(2) 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 a 、b 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 的浓度为N mol L- 1的是( )
A.6molA+2molB B.3molA+2molC C.2molC+1molB+1mol D
D.2molC+1molD E.1.5molA+0.5molB+1molC+0.5molD
(3)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 L-1,C的浓度为Ymol L-1,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 M、Y N.
(填>、<、=、无法比较)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mol L-1则 ( )
A.R=2M B.R<M C.M<R<2M D.R>2M
20、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 。
(3)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4)维持容器体积不变,向该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 , 则平衡 (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移动;维持容器体积不变,向该反应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 , 则平衡 (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 移动。
21、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H2和CO生产燃料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
(1)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C 300°C 350°C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H 0(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
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
(2)在100℃ 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容积为V L某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 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则100℃该反应的的平衡常数K= (用含a、V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至最简单的形式)。此时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a mol CH3OH(g),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 。(减小、增大、不变)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恒容充入H2 E.恒压充入惰性气体 F.分离出甲醇
(4)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
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5)300°C,在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moL H2 1molCH3OH 2molCH3OH
平衡时的数据 CH3OH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akJ bkJ 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不定项选择)
c1、c2、c3的关系表达正确的为
A.c3>2c1 B.c1② a、b、c的关系表达正确的为
A.c<2|△H| B.a+b=|△H| C.c=2b
③ p1、p2、p3的关系不正确的为
A.p1=p2 B.p22p2
④ a1、a2、a3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为
A.a1=a2 B.a3< a2 C.a1+a2=1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
化学周练答题卷(奥赛班、实验班)参考答案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总分40分)
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3=A B.M= —M C.B=A=2 D.x+y=0
2.一个年级有36个班级,每个班级学生从1到50号编排,为了交流学习经验,要求每班编号为14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
A.分层抽样 B.抽签法 C.随机数表法 D.系统抽样
3. 下面的程序框图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
A.m=0?       B.m=1
C.x=0 D.x=1
4. 上边(右)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当输入的值为3时,输出 的结果恰好是,则?处的关系式是( ).
A. B. C. D.
5.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组数据:,其中每个数据都小于,则样本,的中位数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6.已知一组数据为x, 1, y, 5,其中点(x,y)是直线x+y=2和圆的公共点,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A. 2 B. C. D.5
7. 根据下列的基本语句,可知输出的结果S为( )
FOR I =1 TO 10
S=2I+1
NEXT
Print S
A.17 B.19 C.21 D.23
8.人的年龄与人体脂肪含量的百分数的回归方程为,如果某人 岁,那么这个人的脂肪含量 ( )
A.一定 B.在附近的可能性比较大
C.无任何参考数据 D.以上解释都无道理
9.已知右图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
的高的比从左到右依次为,则第2组的频率和频数分别是( )
A.0.4,12 B.0.6, 16 C.0.4, 16 D.0.6, 12
10.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次,至少出现一次点向上的概率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小题,总分20分)
11. 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
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12.有下列关系:(1)人的年龄与其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2)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3)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4)森林中的同一树木,其横截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5)学生与其学校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 .
13.一个总体分为A,B两层,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 量为10的样本。已 知B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为,则总体中的个体数为 .
14.某校甲、乙两个班级各有5名编号为1,2,3,4,5的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每人投10次,投中的次数如下表:
学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甲班 6 7 7 8 7
乙班 6 7 6 7 9
则以上两组数据的方差中较小的一个为s2=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5题,总分44分)
15.(10分)校从参加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分及以上为及格)和平均分;
(3)从成绩是分以上(包括分)的学生中选两人,求他们在同一分数段的概率.
16.(10分)已知数列,计算数列的第20项.现已给出该问题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判断框的A与处理框的B、C处填
上合适的语句,使之能完成该题的算法功能.
(2) 根据流程图写出程序语言。
17(10分)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
x 3 4 5 6
y 2.5 3 4 4.5
(1)请画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
(3)已知该厂技术改造前100吨甲产品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2)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术改造前降低多少吨标准煤?
18. (8分)设计算法流程图,要求输入自变量的值,输出函数的值,并用复合if语句描述算法。
19. (6分)用合适的算法语句分别描述下列几个问题?
(1)将两个数a=2, b= -6交换,使a= -6, b=2;
(2)求1+2+3+4+5++99的值;
(3)输出数列0,1,1,2,3,5,8的前20项。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逋慢(bǔ)  拔擢(zhuó)  熹微(xī)  轻飏(yáng) 舸(kě)舰迷津
B、洗马(xiǎn)  出岫(xiù) 泠然(lǐng) 睇眄(miǎn) 茕茕孑立(qióng)
C、北冥(míng) 优渥(wò)  晦朔(suò) 遄(chuán)飞 五尺之僮(tóng)
D、潦(liáo)水 台隍(huáng)盘桓(hén) 栖隐(qī) 门衰祚薄(zhuò)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鸠占鹊巢 身材窈窕 佩玉鸣鸾 皇天厚土
B.食不裹腹 逸兴遄飞 物华天宝 扶摇而上
C.鲲鹏之志 欣欣向荣 形影相吊 结草衔环
D.伶仃孤苦 好高鹜远 进退两难 老当益壮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 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 他今年才刚满十五岁,虽年方弱冠却早已名声在外。
D. 小小年纪的他,竟发誓要在20岁前亲手制造一艘潜艇,这可真是壮心不已啊!
6.下列对文学常识及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B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这种文体。《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是西晋人,曾在前朝做蜀汉之官,入晋后,不再为官。
C庄子宣扬完全超然而神秘的境界和不要任何客观条件,不受任何客观限制的所谓“无待”的自由。
D《陈情表》成功的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深深的打动了晋武帝,从而摆脱了官场的苑囿。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B.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C.针对校车事故频发的现状,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校车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D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2013年发射,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几年有关汽车的投诉量日渐上升 , 这固然有销售量增加的原因 , 但是也和销售商鱼龙混杂、良秀不齐、市场秩序混乱不无关系。
B.常香玉排戏有个习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句唱腔一句唱腔地“挖”,非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那个最美“抠”出来、“挖”出来不可。
C.水有动态美和静态美 : 静者如湖、沼、潭、池、泽,动者如江、河、溪、泉、滩、瀑等等。
D.教室里走出来七、八个年轻人,他们有说有笑,手里都拿着彩笔。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10、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通“辨”,辨别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懒惰
D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语:读yù,告诉或谈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鹏之徙于南冥也
B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臣乃敢上璧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臣以险衅
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觉今是而昨非
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不然,籍何以至此也?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中有两个“于是焉”,第一个“于是焉”的“是”指代“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埃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第二个“于是焉”的“是”指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第二个“于是焉”与第一个呼应,使文章结构缜密。
B庄子以寓言的形式,塑造了河伯和海神若两个形象,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流露出作者“凡事无涯”的思想。
C作者引用“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的目的是让河伯自我批评“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D作者塑造的河伯和海神若两个形象,是对立面,作者对海神若持肯定态度,对河伯持完全否定态度。
第Ⅱ卷(78分)
三.(28分)
15.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4分)
答: 。
(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3分)
答: 。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3分)
答: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归去来兮辞》)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悟以往之不谏, 。云无心以出岫, 。(《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7)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8)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9)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
(《滕王阁序》)
五、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拥有 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 ,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认真阅读上面材料,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周周练语文参考答案
5.A(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C弱冠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此,古人常以“弱冠”指年满20岁的男子。显然,例句中的他“今年才刚满十五岁”与“年方弱冠”前后矛盾。。D壮心不已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不难发现,此词是形容老年人的,而句中却误用其形容了“小小年纪的他”,显然这样极为不妥。
11.C(殆:危险。)
12.B副词,“才”(A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介词,“到”。C前者动词,认为,后者介词,“因为”。D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并列。)
13.B(B为宾语前置,其它为被动句。)
14.D(“完全否定”不妥,河伯虽然开始狂妄自大,但很快觉察到自己的丑陋,说明其还有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15.(1)于是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始”1分,“面目”1分,“倒装”1分,句意1分。)
(2)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曲士”1分,“于”1分,句意1分。)
(3)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多”1分,“而”1分,“比”1分,句意1分。)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地理试题(重点班、零实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
2.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气候资源表”,完成4~5题。
1月均温 12°C 3~5月降水量 460 mm
7月均温 28°C 6~8月降水量 440 mm
>10°C积温 7 400°C 9~11月降水量 520 mm
年降水量 1 580 mm 12~2月降水量 160 mm
4.该地有可能是 ( )
A.长春 B.北京 C.西安 D.厦门
5.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B.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流补给最主要的类型是雨水补给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7.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年有两个汛期 B.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河流含沙量高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相邻的两个省级单位是 ( )
A.K、M B.K、N
C.L、M D.L、N
9.N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
10.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沿海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1.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邻国分别属于( )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12.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 )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①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地形区为( )
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地表坦荡,沃野千里 D.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1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6.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读图回答:
17.图中ab 为(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读右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摸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20.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21-22题。
2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某大洲沿60°W经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②为海岸、③④为河流。完成23~25题。
23.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
C.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为主 D.中间高两边低,河流呈放射状
24.关于①、②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均处于大西洋
B.①、②均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较稳定
C.①处有西风漂流,②处有赤道暖流
D.①处位于印度洋,②处位于地中海
25.③、④地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是
A.③地所在国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④地所在国家有种植园农业
B.③地属地中海气候;④地属热带雨林气候
C.③地所在国家城市人口分布很不均衡;④地所在国家人口主要沿大河分布
D.③处河流水能蕴藏丰富;④处河流航运繁忙
二、综合题
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单位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增长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你认为新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人口分布均匀 B.人口分布不均匀C.西部人口密度大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4)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读某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示地区属于 气候。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冬季气温较高的是 ,简要分析其原因。
(2)图中C处是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它对所在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有何影响?
(3)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人们在图中D湖区大量围湖造田,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你认为这样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写出两点)?
3.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北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下列各题。(8分)
(1)AB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C地所在国(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B. 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简述A点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
4.读下图及表,回答问题。(12分)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高度(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请描述里约热卢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要分析该国东南部A地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简述里约热内卢和东京沿岸洋流的共同点(流向、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高二地理(重点班、零实班)周练(一)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C D D C A C D B D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B C A B C B A A A
二、综合题(50分)
2、(10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 A处 A处位于四川盆地,北边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冬季风, 使其势力减弱;而B处北边多为平原,冬季风势力较强。
(2)水位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减小。
3、 (8分)(1)A (2)A
(3)纬度位置南北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5.(10分)
(1)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地处热带;位于巴西的东南部,东临大西洋(4分)
(2)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受到沿岸暖流的影响。(3分)
(3)都是由低纬流向高纬;都是暖流;都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的作用。(3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2.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3.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5.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6.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材料说明
①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的领域②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紧迫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7、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8.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世界博览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创新
D.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
1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按照圆明园管理处的意思,“复建”这个概念,是指在原建筑荡然无存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原貌,重新建构一个形神兼备的“赝品”,而且也要作为文物来保护。我不知,花巨资“复建”“赝品”,究竟是为了重现昨日辉煌,还是展现今日繁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2、13题
12.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圆明园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圆明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C.圆明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圆明园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已无法复制,我们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它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4、《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17、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18.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每到重阳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B.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9、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包容性 D 推陈出新
20.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23.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4.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5.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2周政治周练
(潜能班适用)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满分50分)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10分)
27.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20分)
28.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20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生物试题(潜能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2.不属于基因功能的是  
A.携带遗传信息 B.携带遗传密码 C.能转录信使RNA 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决定蛋白质种类的是
A.核苷酸 B.信使RNA C.核糖体 D.转运RNA
4.若测得精氨酸的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为GCU,则DNA分子模板上决定这个精氨酸的相应碱基为 A.GCA B.CGA C.GCT D.CGT
5.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遗传密码  
A.ATC B.UUC C.CAG D. GGC
6.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
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兔子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
7.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2/3ab-6b+18n B.1/3ab-6b
C.(1/3b-a)χ18 D.1/3ab-(1/3b-n)χ18
8.一个DNA分子经过转录可以形成
A.一个一种mRNA分子 B.一个多种mRNA分子
C.多个一种mRNA分子 D.多个多种mRNA分子
9.在同一个人的神经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信使RNA不同 B.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核糖体不同 D.转运RNA不同
10.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
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酸
11.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 D
A.12 B.24 C.18 D.30
12.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13.分化中的两栖类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但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解释是
A.移植的核基因结构改变了 B.卵细胞内含有阻抑基因表达的物质
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 D.实验中丢失了RNA合成的模板
14.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15.右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是
A.能给该过程提供
遗传信息的只能是DNA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
一定是酶或激素
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
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该过程有水产生
16.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17.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一甲硫氨酸一脯氨酸一苏氨酸一甘氨酸一缬氨酸一’’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 脯氯酸CCA、CCC、CCU、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甘氨酸GGU、GGA、GGG、GGC 缬氨酸GUU、GUC、GUA、GUG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一”的结构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D.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18.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机制而荣获2006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mRNA称为正义RNA,而与正义RNA互补配对的RNA称为反义RNA,正义 RNA与反义RNA混合后生成双链RNA(dsRNA),正是dsRNA导致产生了RNA干扰现象(RNAi现象)。dsRNA在生物体内是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称为siRNA,这些小片段一旦与m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该mRNA失去功能,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dsRNA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siRNA形成是因为酶切开了氢键
C.若某DNA片段的非模板链为ATGAC,则dsRNA为
D.RNAi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遗传信息不能以蛋白质形式表达出来
19.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20.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
①两者需要的原料不同 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
④两者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只有四种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 ,F是 ,G是 。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    和   ,每个C含有 个D(图中没有D,请在C后补充上),每个D中可以有 个E所组成。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 。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 。
(5)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      。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      ,除此之外, 和 也是D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载体。
(6)在E构成的链中间,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 分子F和 分子的H。
22.下列图4—3表示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某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试分析该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主要发生于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的模板链是几号链_____________。
(3)参与该过程所需原料为___________,必须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4)如果③中A占23%,U占25%,那么在相应的的DNA片段中,A占_____G占_____。
(5)图示生理过程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A.染色体 B.DNA分子
C.基因 D.脱氧核苷酸
23.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经过理论推测和实验证明,科学家于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下面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b缬氨酸:GUU、GUC、GUA、GUG;
c甘氨酸:GGU、GGC、GGA、GGG; d组氨酸:CAU、CAC;
e色氨酸:UGG; f甲硫氨酸:AU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含有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 种氨基酸组成。假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是二个或四个,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 种氨基酸组成。
(2)如果将含A、C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的信使RNA含有   种密码子,其中CAC理论上应占 。
(3)如果在基因的相关碱基序列中分别增加一个、二个、三个碱基,或者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碱基,可推测,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的最可能是 的情况。
(4)有一种六肽,当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后,得到了三种多肽,测得其中的三种多肽是: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则该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决定该六肽的mRNA最多可以有 种不同的碱基序列。
上饶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周练(潜能班)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0.CBBCA、ADDAB 11-20.DDBCD、ADBCA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特长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2.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努力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4.以下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的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④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三个代表”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6.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 )
A.建设一个什么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9.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1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2.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
“一五”(1953年—1957年):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年—1962年): “大跃进” 大倒退
“八五”(1991年—1995年):
“十一五”(2006年—2010年): 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A.走向改革开放 B.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13、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
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5、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16.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17、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
18.“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王淦昌
19.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0.据统计,艺术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旷世绘画有十幅,排在前四位的皆是凡高的作品。凡高绘画的特点是(  )
A.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B.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
C.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意光和色的作用
D.反对传统和理性,趋向极端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先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0分)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如何理解“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8分)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毛泽东)又说:“决议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材料三对树立党的理论旗帜有何贡献 ?(4分)
(4)材料四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简要分析毛泽东辞世是如何分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8分)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其思想精髓是什么?(4分)
材料五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2分)
上 饶 中 学 高 二 历 史 第 一 周 周 考 卷 答 案
(特长班 2012、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1)作用: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4分) 
理解: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4分)
(2)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4分)
(4)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8分)
(5)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many chairs are needed in total
A.13. B.14. C.15.
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Schools in Germany. B.The price of the schoolbag.
C.Things made in Germany.
3.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9:45. B.At 10:15. C. At 9:30.
4.How often do the rubbish collectors come
A.Once a week. B.Twice a week. C.Four times a week.
5.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woman like better
A.Pop music. B.Folk music. C.Classical music.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对话,完成第6至8小题。
6.When will Miss Grace leave
A.This afternoon. B.This Sunday. C. Next week.
7.Why does the woman know little about what has happened in her school
A.She is on holiday. B.She has gone to Sydney.
C.She has been on sick leave.
8.What must the woman do first this afternoon
A.Go to school. B.See the doctor. C. Go to the part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小题。
9.What does the woman buy
A. A sweater B. A shirt. C. A coat.
10. What color does the woman finally choose
A.Red. B. Blue. C. Green.
11.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
A.300 yuan B.298 yuan. C.289 yua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小题。
12.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ather and daughter. B. Husband and Wife.
C. Customer and salesperson.
13.Why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thieves have a car or a truck
A.She heard its sound. B.Thieves usually steal one.
C.Their television is stolen.
14.What was stolen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A camera. B.A radio. C.Jewelr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did the woman do on Friday
A.she prepared for the exam. B.She joined in an outdoor activity.
C.She attended a history class.
16.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at night in the desert
A.Hot and dry. B.Hot and wet. C. Cool and dry.
17.Why was it easy to see the different rocks in the desert
A.There were very few plants. B.There were too many rocks.
C. Different colors of rocks shon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小题。
18.What ethnic group does Ms. Song belong to
A. Han nationality. B. Yi ethnic group. C. Miao ethnic group.
19.Why did Ms. Song travel to many countries
A.To go for a visit. B. To give performances. C.To go for further study.
When did Ms. Song hold a concert in the USA
A.On October 12th,2006. B. On October 22th,2006.
C. On October 20th,2006.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He _____ the conclusion with the ______ evidence and presented it at the conference.
A. arrived; supporting B. drew; supporting
C. came to; supported D. reached; supported
22. The workers will continue striking(罢工) unless the demands they _____ are accepted.
put away B. put out C. put forward D. put aside
23. Any application form ______ properly will not be accepted by the company.
not filled B. not having filled C. not filling D. not being filled
24. The _____ look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_____ it before.
surprising; wouldn't know B. surprising; hadn't known
C. surprised; hadn't known D. surprised; shouldn't know
25. When I entered,I found my father ______ on the sofa and ______ in a magazine.
A. seated; absorbed B. sit; absorbing
C. sitting; absorbing D. seating; absorbed
26. Look at the trouble I'm in! If only I ______ your advice.
followed B. would follow C. had followed D. should follow
27. The idea that the earth was flat and the sun moved around the earth was _____ centuries ago.
A.instructed B. reduced C. rejected D. refused
28. Sometimes the police are not absolutely sure that someone has committed a crime,but ______ him of having done it.
A. charge B. Suspect C. inspect D. doubt
29. Don't always blame your own failure______ others; sometimes you yourself are ______.
A. for; blamed B. for; blaming C.on; to blame D. on; to be blamed
30. Old as he is, he gets my grandson to______him on how to email and use the Internet.
A. contact B. control C. inspect D. instruct
31. Every kind of ______, however small, will be greatly appreciated, for the whole nation is suffering from violent typhoon.
expectation B. reputation C. contribution D. civilization
32. We all know the fact that the more one _____ the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the better he or she will learn the language.
A. is exposed to B. kept up C. filled with D. exposed to
33. What he said ______. He knows nothing about the intelligence economy.
A. makes up B. makes some sense
C. doesn't make up for D. doesn’t make any sense
34. ---When did John leave the classroom
--- He left _____ you turned back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A. for the moment B. on the moment C. before D. the moment
35. I have ______ all my papers but I still can't find my notes.
A. looked into B. looked up C. looked through D. looked aroun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One day I took a bus with my girlfriend. It was so __36__ that we stood for several stops until a vacant(空的) seat was __37__ for my girlfriend.
Then a pretty girl rushed towards me, saying," Hi, where are you going " The stranger was so unfamiliar to me that I had a hard time trying to __38__ her. Clearly she had taken me __39__somebody else. I returned her greeting with politeness, __40__ to give an explanation to my girlfriend later.
Noticing my dialogue with somebody else, my girlfriend __41__her eyes and found the girl was pretty. She asked jealously, " Who's she " The pretty girl, quite __42__of the situation , spoke first, " Hi, let me __43__ myself. I'm Nancy, used to be your __44__. Very glad to meet you." She behaved very __45__.
But I was __46__ to search in my memory for someone called Nancy among my neighbors. I was worrying about how to explain this to my girlfriend __47__ the pretty girl again turned to me, " Will you give me your cellphone number so that we __48__ keep contact later " I had to submit to her __49__.
Then the girl got off the bus at the next stop.
A minute later I got a short __50__ on my phone from a stranger. My girlfriend __51__ my phone and read the message. It was from the girl, who said, " Just now, two thieves tried to __52__ your pocket. I had to act as an acquaintance(熟人) to draw your attention. I should have left at the __53__ stop but I gave up as I noticed these two thieves also __54__ to leave at the same stop. Because of the __55__ I delayed my departure. Now you'll understand all I have done to you. Wish you luck."
36. A.tiring B. slow C. crowded D. messy
37. A. ready B. available C. special D. suitable
38. A. identify B. realize C. remind D. judge
39. A. on B. by C. with D. for
40. A. preferring B. planning C. managing D. promising
41. A. fixed B. opened C. raised D. focused
42. A. proud B. careful C. afraid D. aware
43. A. explain B. enjoy C. introduce D. help
44. A. partner B. neighbor C. friend D. colleague
45. A. naturally B. generously C. cautiously D. normally
46. A. in a hurry B. at a loss C. at ease D. in time
47. A. while B. before C. when D. until
48. A. would B. can C. should D. must
49. A. request B. question C. command D. opinion
50. A. suggestion B. warning C. notice D. message
51. A. removed B. seized C. found D. caught
52. A. steal B. reach C. get D. pick
53. A. terminal B. former C. previous D. latter
54. A. pretending B. intending C. demanding D. announcing
55. A. incident B. matter C. business D. affair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A
Henry Ford was born on a farm in the state of Michigan on July 30, 1863. The farm was near the city of Detroit.
Henry was always interested in machines. He was always experimenting with them. He enjoyed fixing clocks. And he helped repair farm equipment. When Henry was sixteen years old, he left the family farm. He went to Detroit to learn more about machines.
In 1879, when Henry began work in Detroit, the city was a cent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avelers could tell they were near Detroit by the cloud of smoke that hung over the city. Detroit was a center of iron and steel making. Nearby mines of lead(铅) and salt brought chemical companies to the city. And Detroit's copper(铜) and brass business wa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One thing Henry Ford learned in Detroit was to have the right tool to do the job. It was something he would never forget.
After three years in Detroit, Henry returned to his family farm. He remained on the farm until he was thirty years old. But he was not a real farmer. He was a machine man. A nearby farmer, for example, had bought a small steam engine to be used in farming. The machine did not work correctly. Henry agreed to try to fix it. At the end of just one day, Henry knew everything about the machine. And he made it work again.
Henry remembered that time as the happiest in his life. He said: "I was paid three dollars a day, and had 83 days of steady work. I have never been better satisfied with myself. "
Another thing that made those days happy was meeting a young woman. Her name was Clara Jane Bryant. Years later Henry said: "I knew in half an hour she was the one for me. " They were married in 1888, on Clara's 22 birthday.
Henry and Clara lived on a farm near Detroit. But, still, Henry was not a real farmer. He grew some food in a small garden. And he kept a few animals. But he made money mostly by selling trees from his farm. And he continued to fix farm equipment. It was really machines that he loved.
In 1891, Henry visited Detroit. There he saw a machine called the "Silent Otto. " It was a device powered by gas. It had been developed by a German, Nikolaus August Otto. He was one of the men who had worked with Gottlieb Daimler, who developed the first gasoline-powered automobile.
The Silent Otto did not move. But Henry saw immediately that if the machine could be put on wheels, it would move by itself.
He returned home to Clara with an idea to build such a machine. He was sure he could do it. 56. When Henry Ford was young, ______.
he was cautious about machines. B. he invented some farm equipment.
C. he was interested in working on farms. D. he had invented the gas-powered engine
Henry went to Detroit at the age of 16 because_____.
he wanted to buy an advanced automobile
he wanted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automobile.
Detroit was where machines were widely used.
Detroit's copper business took the lead in the worl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f Henry
He was more of a machine man than a farmer.
He had known everything about the steam engine before repairing the farmer's machine.
He failed to repair the farmer's machine at the first try.
He always satisfied with his achievement.
After he married Clara, Henry Ford _____.
began to grow food in a small garden and became a real farmer.
made money mostly by selling some animals.
was still interested in machines.
found a job in Detroit.
What did Henry think of after he saw the "Silent Otto"
Inventing another engine. B. Inventing a similar one.
C. Inventing a machine that can move automatically(自动地).
D. Inventing a smaller one.
B
Parents are creating an "I want it now" generation by satisfying children's every demand at Christmas, say experts. Youngsters in Britai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lfish, claim the education analysts.
Behavioral consultant Chris Calland said: "Parents want to make Christmas into magical fairytale for their kids.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The problem arises when it means always giving into all our children's demands--- even if they are beyond our price range or not age-appropriate."
Ms Calland, who runs "Santa Says No" style sessions with colleague Nicky Hutchinson, added: "Many of us go into so much debt providing the gifts our children want that we spend the rest of the year paying off the bills. But so often the gifts we've carefully wrapped, once opened, are just pushed away because the very thing our little boy or girl was once so desperate for, they have now lost interest in."
Ms Calland and Ms Hutchinson have drawn up a list of guidelines to help parents manage their offspring's(后代) Christmas lists this year. They say that adults can actually improv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hildren by resisting "pester(纠缠) power".
Ms Calland said: "All too often we say yes because we want an easier life when the fact is that we're only building up problems for the future. We are helping create a generation of youngsters who are blind to the needs of others and the necessity of hard work.
"Children learn fast--- if we sometimes change our mind, they quickly realize it might be worth lying on the floor and screaming for it. Make sure you and your partner are working together on this. Be consistent. And try not to get caught up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 families or friends.
61. How is the " I want it now" generation created
Parents can't afford the gifts for their children. B. Parents become heavily in debt.
Parents are trying to make Christmas into a magical fairy tale.
Parents give children whatever they want at Christmas.
62. What is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e " I want it now" generation
They are quite self-centered. B. They like to live in fairy tales.
C. They waste a lot of money on gifts. D. They can't keep their interest in gifts.
63. What is probably the aim of "Santa Says No" style sessions
To advise on how to wrap gifts properly.
To keep children's interest in the gifts.
To tell parents how to say no to children's demands.
To advise parents on what gifts to buy for children.
6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Ms Calland intends to _____.
analyze children's behavior B. give advice to parents.
C. introduce a new generation D. give her support to parents.
65. Ms. Calland would agree that parents should ______.
buy nothing for children at Christmas. B. choose gifts carefully for children.
C. let children choose their own gifts. D. avoid competing with others.
C
My youngest eagerly entered kindergarten,while my oldest excitedly started college and I felt left behind. After being very happy as a stay-at-home mother of six children,I suddenly felt disappointed on a dead-end road and surrounded by a lack of direction. An inner(内心的) anxiety troubled me that life was passing by. The road, requiring expensive education,appeared too long and difficult.
Thanks to supportive friends and family, I finally discovered the road sign pointing to the ideal program at an excellent college, which offered a lot of tuition grants( 学费资助 ). With anxiety and fear, I went to the college at age forty. Driving to my first master’s class, I was as eager and nervous as children for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School required sacrifices: weekends for class, sleep for study, and life's extra money for tuition payments. Yet, as with all good things, the rewards greatly outweighed the cost. The narrow, rocky road developed will power(意志力) and patience, while the smooth, open road built low confidence. Along the way, I met companions of all ages and interests: a 50-year-old woman who took part in photography classes at the college; a 62-year-old successful businessman who worked toward a nursing degree to serv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80-year-old woman who enthusiastically started classes to use the Internet, so she could keep up with the world.
This past May, twelve years after starting the journey as a non-traditional student, I graduated with a doctoral degree in literature one week before our youngest child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ll six children have been especially proud, lovingly calling me " Dr. Mom". Never could I have imagined the wild rush and great travel of this ride back to school. When you hear the small, still voice urging you to do something more or different, remember you can trust your heart.
66.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fter her youngest entered kindergarten
A. She was satisfied with her family life. B. She was unhappy about losing her job.
C. She was unwilling to live a common life.
D. She worried about her children's growth.
67. The author eventually managed to get the chance to study the college courses __________
A. before she gave birth to her sixth child B. at a common college near her house
C. with free tuition beyond her expectation D. with the help of her family and friends
68. What did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sacrifices she had made
A. It was unfair for her to suffer these as she was not young.
B. They were worthwhile compared to what she got.
C. They made her lose her confidence during the study.
D. They did little help on her way to success.
69. The examples the author gives in Paragraph 3 fully prove that ____________
A.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B. she had many classmates
C. women are more hard-working D. learning is the only way for kids
70. We can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that the author __
A. graduat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as her oldest child
B. studied the courses in the college as a traditional student
C. eventually became a doctor and worked in a hospital
D. got her doctoral degree in literature when she was 52
D
Internet da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business ventures(冒险事业) on the Internet. Basically, Internet dating is a way to meet people for either friendship or dating without actually having to meet them in person first.
The first thing to do if you decide to try Internet dating is to build your profile(简介), which includes your hobbies, hopes for the future, and so on. A photograph is optional(非必须的), but many sites claim that a photograph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ook at your profile. Many Internet dating sites will charge a one-time registration fee to use their services.
Internet dat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meet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You can even narrow the search down to your area by zip code(邮政编码). Another advantage is that you can communicate by email before you meet in person. Thousands of people have met, fallen in love, and married through Internet dating. It is an excellent way for shy people to meet. It is also a way for people with busy lives to connect with others, and an easy way to meet people who share your interests.
Just as conventional dating and love, there are some pitfalls(陷进) to be aware of in Internet dating. The person you have been talking to on the net may not be who they say they are. Be very aware that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misrepresent their appearance or private details, such as marital status(婚姻状况), income, and so on, for their own reasons. It would not be the first time that someone has been taken in, and talk shows are full of cheating partners who have been caught dating over the Internet in their spare time. Nevertheless, taking a few simple precautions should help ensure that your Internet dating is safe.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______.
persuade the readers to go dating on the Internet
B. inform us how to date on the Internet.
C. introduce Internet dating to us. D. tell us never to date on the Internet.
Before making an Internet dating possible, you should_____.
take a photo B. meet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 build a profile D. have a talk with other people.
7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You need a face-to-face meeting at first.
It's a good way for all people to find their lover.
You can find people sharing interests with you.
Internet dating doesn't make a difference to people.
74.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following the last paragraph
How to make a date with others. B. Introducing yourself carefully
C. Safety measures D. Writing down your love stroy.
75.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Internet dating sites. B. Internet dating
C. Warnings against Internet dating. D. Steps of Internet dating
第四部分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Who says you need super power to save the world On April 22, more than a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celebrated Earth Day by taking part in green activities in their communities.
Volunteers will help plant trees, clean up parks and beaches, collect recyclables, and more. But you don't have to wait until Earth Day to get active. You don't have to be an adult, either! Every day, young people across the globe are doing their part to keep the Earth healthy and green. These are just a few kid heroes for the planet.
Manatee(海牛) minder
When she was in second grade, Stephanie Cohen read about a baby manatee hit by a boat off the coast of Florida. Biologists saved the manatee. But caring for the sea creature was expensive. Stephanie took up a collection and raised 27 dollars in one day. Now 18, Stephanie still raises money to help these " gentle giants".
Goodbye paper bags
When Adrienne Smith, 15, was in sixth grade, she noticed that many of her classmates carried paper lunch bags. To help kid cut down on waste, she invented a reusable, eco-friendly lunch bag.it is partly made form recycled plastic bottles. " Kids like it because they can fold it up and put it in their backpacks," said Adrienne. She sells the bags at . And some of the money goes to charity.
He's skiing to save the earth
Parker Liantaud, 15, wanted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lar regions. He set out to become one of the youngest people ever to ski the North Pole. Although the cruel conditions forced Parker and his guide to finish the last 15 miles of the journey by helicopter, Parker felt he met his goal to inspire others. " All young people have the power to make a change," he said.
He ______ the earth
Every year, Max Kesselman, from Pennsylvania, USA, celebrates his birthday December 3 by cleaning up the Earth. When Max was 6, he noticed trash on the sides of the road. He wrote a letter to local leaders suggesting a cleanup day on his birthday.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No more tha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No more than 5 words)
Even though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it is not Earth Day, you can also be of help!
78. Why didn't Parker ski the North Pole all the way (No more than 7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Fill in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6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 gentle giants" (Line3, Paragraph3) refer to (No more than 3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第一次周练 英语
36-40 CBADB 41-45 CDCBA 46-50 BCBAD 51-55 BDCBA
56-60 ABACA 61-65 DACBD 66-70 CDBAD 71-75 CCCCB
Kids heroes for the planet./ kids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Are not an adult/ are a kid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地理试题(特长班)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60分)
读“美国人口结构情况图”,回答1~3题:
1.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呈负增长
C.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 D.人口死亡率低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性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美国是世界上正在经历人口增长的工业国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自然资源消费最多的国家 B.全球气候变暖的“功臣”
C.人均制造垃圾最多的国家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美国不适用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山脉A的名称是(  )
A.落基山脉 B.西高止山脉 C.天山山脉 D.安第斯山脉
5.一轮船从E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印度的孟买,走最短航线须经(  )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好望角 D.苏伊士运河
读图,回答6—7题。
6.③所在的岛屿多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处常年受海浪的猛烈冲击
B.此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C.此处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D.此处位于板块的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7.①、②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读“南美洲简图”,回答8~11题:
8.E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农业 D.密集农业
9.从地形看,F国的城市多分布于(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谷地地区
10.关于G国的自然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B.地势南高北低
C.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D.境内没有沙漠分布
11.图中三个国家(  )
A.E国的农产品主要输往亚洲国家
B.F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
C.G国的火山、地震比较频繁
D.以上三个国家均属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
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12—13题 。
12.图中D、G、F、C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D B.E C.G D.C
1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西南部——地中海气候 B.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
C.中部——地形平坦 D.东南部——气候适宜人居住
读“北极地区图”,回答14~15题:
14.北冰洋沿岸各国纷纷对北冰洋地区进行深海探测,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有利于各国沿海滩涂的开发
B.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
C.该区域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D.探测海水深度,填海造陆
15.A半岛多峡湾,其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板块活动
C.冰川侵蚀作用 D.地壳活动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问题(19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A 带,B 带,C 带。(3分)
(2)A农业带位于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的原因是什么?(4分)
(3)D1、D2是小麦区,适宜种植冬小麦的是 (字母代号),与我国北方 平原相似。(2分)
(4)图中⑦⑧⑩中,为钢铁工业中心的是 (代号和城市),其主要区位 是 。为美国“汽车城”的是 (代号和城市)。(4分)
(5)图中④⑤中,美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中心是 (代号和城市),“硅 谷”位于 (代号和城市)附近,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4分)
(6)图中⑨⑩城市职能的主要区别是 、 (代号和城市职能)。(2分)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画出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洋流的流向,并说明它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A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 ,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6分)
(3)印度尼西亚一艘油轮欲驶往悉尼,途经B海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分)
18.读“南极大陆及周围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每空一分)
(1)读图,填写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岛屿和海峡的名称:
大洋:A     ,B     ,C     。
大洲:D     ,F     ,G     。
岛屿:E     , 海峡:H     。
(2)南极大陆周边地区终年盛行强劲的极地东风,其运动方向是      。
特长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BDDC CDABC CADCC
二、综合题:
(5)④ 休斯敦 ②旧金山 知识、人才
(6)⑨华盛顿是政治中心 ⑩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海港、经济中心。
17.(1)箭头向上 使沿岸地区气温和湿度都明显减小 (2)混合农业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光照充足。社会条件:海陆运输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力量雄厚。 (3)B海域有大范围的珊瑚礁群,时隐时现,是海上交通的障碍,通行时要预防触礁。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潜能班)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2. “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3.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4、人从哪里来 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 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
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5. 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6. 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
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
7.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8.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9.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
10.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救国真理的途径之一,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林则徐 D.洪仁玕
11.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12.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 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体现在( )
A.独立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人民政权
C.形成完整革命理论 D.适时实行战略转移
14.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5. 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16.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17.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我们之所以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实行了民主制度 B.古希腊涌现出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
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9. 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说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应该是(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经验不一致
C.经典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20.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1. 欧 亨利(1862-1910 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 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 制造与再现气氛, 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在艺术上, 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 这种写法称为“欧 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 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2.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
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949 1952 1965 1966-1970 1977 1979 1984 1992 1998 2008
人数(万人) 1.2 6.6 16.4 0 27 28.4 48 75 160 599
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
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2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 )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24. 美国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 ( )
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25.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 B.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C.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D.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7分)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
(3)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5分)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 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5 分)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2)据材料二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 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 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6 分)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 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 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与 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 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 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固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的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并说明该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5分)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帝国文化”的“定型”、“市民文化”的“幼弱”的共同原因。 (5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3分)
(4)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3分)
高二年级历史周练一(潜能、艺体班)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D A D A D B C A B C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B B A B C C D
26、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分)
27、
28、(1)主张:有教无类;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原因: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答到其中2点即)
(3)特征:一方面成就辉煌;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例子: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1分,其它例子,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4)认识: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在政治、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75分,每小题3分)
1.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3.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4. 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5.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6.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世界博览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创新
D.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
9.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材料说明
①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的领域②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紧迫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0、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按照圆明园管理处的意思,“复建”这个概念,是指在原建筑荡然无存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原貌,重新建构一个形神兼备的“赝品”,而且也要作为文物来保护。我不知,花巨资“复建”“赝品”,究竟是为了重现昨日辉煌,还是展现今日繁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2、13题
12.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圆明园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圆明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C.圆明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圆明园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已无法复制,我们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它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4、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15.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每到重阳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B.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6、《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1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21、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包容性 D 推陈出新
2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4.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5.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满分25分)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25分)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物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46分。)
1.一个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射入匀强磁场中,不考虑其它力的作用,粒子在磁场中不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曲线运 D.匀速圆周运动
2.如图所示,线圈由位置A开始自由下落,如果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总小于重力,则它通过A、B、C、D四个位置时(B、D位置恰使线圈面积有 一半在磁场中),加速度的关系为
A.aA>aB>aC>aD
B.aA=aC>aB=aD
C.aA=aC>aD>aB
D.aA=aC>aB>aD
3.两个通信卫星在地球的赤道上空飞行,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为向地球传送信号,两颗卫星均有伸出卫星且指向地心的金属天线,已知卫星Ⅰ为同步卫星,卫星Ⅱ的半径小于卫星Ⅰ,则关于卫星天线两端电势的高低,正确的是
A.卫星Ⅰ靠近地心端的电势高 B.卫星Ⅰ靠近地心端的电势低
C.卫星Ⅱ靠近地心端的电势高
D.卫星Ⅱ靠近地心端的电势低
4.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为倾斜直轨道,BC为与AB相切的圆形轨道,并且圆形轨道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小球中,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丙球不带电。现将三个小球在轨道AB上分别从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都恰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则
A.经过最高点时,三个小球的速度相等
B.经过最高点时,甲球的速度最小
C.甲球的释放位置比乙球的高
D.运动过程中三个小球的机械能均保持不变
5.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磁场,闭合电路中一部分直导线的运动速度和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相互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B.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只要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D.只要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7.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和位置Ⅱ时,顺着磁场的方向看去,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为
位置Ⅰ 位置Ⅱ
A.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C.顺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D.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8.用一根软导线围成闭合的长方形线框,放置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按下列情况变化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用力把线框变成一个正方形的过程中
B.用力把线框拉成一条直线的过程中
C.在磁感线改变方向的过程中
D.整个磁场向左平移的过程中
9.如图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 B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个水平面内,线圈B中通以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设t=0时电流沿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所示).对于线圈A在t1~t2时间内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
B.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
C.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
D.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
10如图所示,A、B都是很轻的铝环,分别固定在绝缘细杆的两端,杆可绕中间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环A是闭合的,环B是断开的。若用磁铁分别接近这两个圆环,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磁铁N极接近A环时,A环被吸引,而后被推开
B.图中磁铁N极远离A环时,A环被排斥,而后随磁铁运动
C.用磁铁N极接近B环时, B环被推斥,远离磁铁运动
D.用磁铁的任意一磁极接近A环时,A环被排斥
11.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着一个平行的导轨与大线圈B连接,要使放在B线圈的A线圈(A、B线圈共面)各处均受到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金属棒MN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减速向左
B.减速向右
C.加速向左
D.加速向右。
12. 如图所示,一对大磁极形成的磁场,中间处可视为匀强磁场,上、下边缘处为非匀强磁场,一矩形导线框bcd保持水平,从两磁极间中心正上方某处开始下落,并穿过磁场
A.线框中有感应电流,方向是先→b→c→d→后d→c→b→→d
B.线框中有感应电流.方向是先d→c→b→→d后→b→c→d→
C.线框受磁场力的作用,要发生转动
D.线框中始终没有感应电流
13. 如甲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根绝缘的长直导线,可以自由移动的矩形导线框abcd靠近长直导线静放在桌面上.当长直导线中的电流按乙图所示的规律变化时(甲图中电流所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A.0~t1时间内,线框内电流方向为adcba,线框向右运动
B.t1时刻,线框内没有电流,线框静止
C.t1~t2时间内,线框内电流的方向为abcda,线框向左运动
D.在t2时刻,线框内没有电流,线框不受力
14..如图所示 ,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磁铁右上方固定一根与磁铁垂直的长直导线.当导线中通以由外向内的电流时
A.磁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磁铁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且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C.磁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且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D.磁铁不受摩擦力,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4.、如左下图所示,线圈abcd有一半在回路ABCD中,两线圈彼此绝缘,在电键闭合瞬间,abcd中________电流,当电路稳定后,abcd中________电流.(填“有”或“无”)
15.如右上图所示,一闭合线圈a悬吊在一个通电长螺线管的左侧,如果要使线圈中产生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___滑动。
要使线圈a保持不动,应给线圈施加一水平向________的外力。
三、计算题(本题 共3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根长为0.4 m.质量为6×10-2 kg的通电直导线,电流I=1 A,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导线用平行于斜面的轻绳拴住不动,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每秒增加0.4 T,方向竖直向上的磁场中,设t=0,B=0,则需要多长时间斜面对导线的支持力为零?(g取10 m/s2)
17.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x轴上O点以速度v0垂直x轴向上射出.求:
(1)射出之后经多长时间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
(2)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时离O点的距离.
18.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现有一带电离子(不计重力)从A以速度沿圆形区域的直径射入磁场,已知离子从A点入射到C点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改变了60
(1)该离子带何种电荷;(2)求该离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物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共40分。
1.若把一个条形磁铁从中间断开,则断开后的每一段( )
A.只有N极 B.只有S极
C.N、S极都有 D.都没有磁极
2.如图1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铁球,闭合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少
C.先减小再增大 D.先增大再减小
3.如图2所示,a、b、c三根铁棒中有一根没有磁性,则这一根可能是( )
A.a   B.b   C.c   D.都有可能
4.有人根据公式,提出以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
B.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的电流I成反比
C.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的长度L成反比
D.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外加导线的长度、电流的强弱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处在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受到的电场力一定为零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地方,受到的磁场力一定为零
C.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为零
D.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电场强度为零
受力情况均无关
6.一根长为0.2 m的电流为10 A的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0.5 T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可能是( )
A.4 N B.2 N C.0.5N D.0 N
7.如图4所示,一根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在磁感应强度为1T的匀强磁场中,以导线为中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c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a点的磁感应强度为2T,方向向右
C.b点的磁感应强度为T,方向斜向下,与B成450角
D.d点的磁感应强度为0
8.如图5所示的天平可用来测定磁感应强度.天平的右臂下面挂有一个矩形线圈,宽为L,共N匝.线圈的下部悬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方向如图3-19)时,在天平左、右两边加上质量各为m1、m2的砝码,天平平衡.当电流反向(大小不变)时,右边再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由此可知( )
A.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m1-m2)g/NIL
B.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mg/2NIL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m1-m2)g/NIL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mg/2NIL
9.带电量为+q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伦兹力就相同
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C.只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它一定受洛伦兹力作用
D.带电粒子受洛伦兹力越小,则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小
10.初速度为v0的电子,沿平行于通电长直导线的方向射出,导线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初始运动方向如图6所示,则( ).直
A.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不变
B.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改变
C.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不变
D.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改变
二、填空题 (17分)
11.(6分)匀强磁场中长2cm的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为2A时,它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4×10-3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若电流不变,导线长度减小到1cm,则它受磁场力F为 ,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12.(5分)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________.假说认为:在分子、原子的内部存在着一种________电流,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________,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________而产生的.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知识,安培所说的分子电流就是原子内部________的运动而形成的.
13.(6分)如图7所示,阴极射线管(A为其阴极)放在蹄形磁铁的N、S两极间,射线管的A、B两极分别接在直流高压电源的________极和________极.此时,荧光屏上的电子束运动轨迹________偏转(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三、计算题(共43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
14.(10分)如图8所示,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导轨相互平行,相距为2m,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质量为3.6kg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A时,金属棒作匀速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A时,金属棒获得2m/s2的加速度,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多大?
14.(10分)如图9所示,质量为60g的铜棒长为a=20cm,棒的两端与长为L=30cm的细软铜线相连,吊在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棒中通过恒定电流I后,铜棒静止在如图虚线位置,偏角θ=60°,g取10m/s2,求:铜棒中电流I的大小.
15.(11分)如图10所示, 如图11-2-15所示,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放置两条宽L=0.5m的平行导轨,将电源、滑动变阻器用导线连接在导轨上,在导轨上横放一根质量m=0.2kg的金属杆ab,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0.3Ω,金属杆与导轨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m=0.6N,磁场方向垂直轨道所在平面,B=0.8T.金属杆ab的电阻为0.2Ω,导轨电阻不计.欲使杆的轨道上保持静止,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阻的范围多大 (g取10m/s2)
16.(12分)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产生带电量为q的某种正离子,离子产生时的速度很小,可以看作是静止的,离子经过电压U加速后形成离子流,然后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沿着半圆周运动而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上.实验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为a,离子流的电流为I.求:
(1)在时间t内射到照相底片P上的离子的数目.
(2)单位时间穿过入口处S1离子流的能量.
(3)试证明这种离子的质量为.
图2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物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利用疏密表示场的强弱的
B.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
C.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而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D.电场线和磁感线都可能相交
2.沿x轴和y轴安放两根长直导线,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那么,在哪个象限内磁场是比较强的 ( )
A.只有第二象限内 B.一.三象限内
C.只有第四象限内 D.二.四象限内
3.在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
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
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
4.如图所示,一通电直线竖直放置,其右侧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A和BB,则( )
A.BA >BB,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
B.BA C.BA >BB,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
D.BA 5、如图所示,矩形线框处在直线电流周围的a、b、c三个位置时的磁通量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a>b>c B. c> b>a
C. c> a>b
D. b>c=a
6..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根长通电直导线,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  )
A.a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B. b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C.c 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D.d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7.如图所示,在阴极射管正下方平行放置一根通有足够强直流电流的长直导线,且导线中电流方向水平向右,则阴极射线将会:( )
A.向下偏转
B.向上偏转
C.向纸内偏转
D.向纸外偏转
8.一个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射入匀强磁场中,不考虑其它力的作用,粒子在磁场中不可能做 (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9..初速度为v0的电子,沿平行于通电长直导线的方向射出,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初始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 ( )
A.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不变
B.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改变
C.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不变
D.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改变
10.如图所示,有一束电子正在轴上向轴正方向移动,则它在轴上某点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 )
A.沿轴的正方向
B.沿轴的负方向
C.沿轴的正方向
D.沿轴的负方向
11.如图所示的平行板器件中.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
B相互垂直,具有不同水平速度的带电粒子从P孔射入
后发生偏转的情况不同。利用这种装置能把具有某一特定速度的粒子选择出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若正离子(不计重力)以水平速度射入速度选择器,则 ( )
A正离子从P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B正离子从Q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C仅改变离子的电性,负离子从P孔射入后,不能沿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D仅改变离子的电量,正离子从P孔射入后,不能沿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12.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叫磁流体发电机,如图所示表示它的发电原理: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而从整体上来说呈电中性)喷入磁场,由于等离子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磁场中的两块金属板A和B上就会聚集电荷,从而在两板间产生电压.在图示磁极配置的情况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板A的电势较高 B.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b→R→a
C.等离子体在A、B间运动时,磁场力对等离子体做正功
D.等离子体在A、B间运动时,磁场力对等离子体不做功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在通电螺丝管内部中间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端,则电源的c端为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螺线管的a端为_________极(填“S”或“N”).
14.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方向为_____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为________.
15.在赤道上,地磁场可看成是沿南北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0.50×10-4T.如果赤道上有一根沿东西方向的直导线,长为20m,载有从东向西
的电流30A,地磁场对这根导线的作用力是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着匀强磁场。
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0的带电粒子从a点沿ab方向进入磁场,不计重力。若粒子恰好沿BC方向,从c点离开磁场,则磁感应强度B=________;粒子离开磁场时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6分。
17. 把长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若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向左,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多少?安培力的方向如何?
18. 电子以1.6×106 m/s 的速度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射入B=2.0×10-4T的匀强磁场中。求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19.已知氚核的质量约为质子的3 倍, 带正电荷,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α粒子即氦原子核, 质量约为质子的4倍,带正电荷,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倍. 现在质子,氚核,和α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求以下情况下它们运动半径之比:
(1) 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2) 它们由静止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
20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电阻不计的U形导轨NMPQ,它们之间的宽度为L,M和P之间接入电动势为E的电源(不计内阻).现垂直于导轨搁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并加一个范围较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且指向右斜上方。
求:(1)当ab棒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2)若B的大小和方向均能改变,则要使ab棒所受支持力为零,B的大小至少为多少?此时B的方向如何?
第14题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