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上一课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经济活动之后,教材接着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介绍我国的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简单地说,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时代转变时代矛盾也随之改变,进而引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新要求。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然不能动摇。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发展,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按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来进行。二、学生分析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看: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经济生活的基础知识,知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财政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经济问题。从学生的起点上看:不学生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且相差较大,有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理解分析能力强,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这些学生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观察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综合程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本框题知识。从学生的学习背景上看:本框题理论性较强,需要结合历史及政治生活的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由于学生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变化,因而理论结合实际相对容易。三、设计理念本框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共包含三个目的内容,分别是“历史性的变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启新征程”,三个目之间紧密衔接,联系密切,学习本框题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相关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经济认同感。践行学科核心素养,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即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以讲授法为辅助,引导学生从案例之中去总结知识,同时注重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结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强化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师生共同探讨。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新要求。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了解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发展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2.过程与方法目标辩证分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能力。从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新成就,形成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形成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情感。正确认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积极参与两步走战略安排。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教学难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六、教学结构教师教法:以材料分析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探究归纳法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正式上课之前,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那么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有哪些特点和要求,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十九大短片,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板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的变革师:下面请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三则材料中所显示出的从2012到2017这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PPT)小组探究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材料二: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2016年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由不到1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由424万公里增加到4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万公里增加到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三: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师:哪位学生想回答近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跃上了新台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美国《时代周刊》一期杂志的封面显示,除美国本土版外,杂志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可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那么为什么经济社会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经济变化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板书: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展示教材小凡一家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言稿。(教材案例)师:请学生们思考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都有什么。生:经济发展水平自身要求师:学生们对美好生活需要都有自己的看法,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看似简简单单几个字的变化,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既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的深化。当前我国经济虽然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但是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社会建设却相对滞后,公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并进入凸显期,民生问题成为社会焦点。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不平衡 过去的经济发展耗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了包括部分癌症、传染病、呼吸疾病等 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 “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威胁。经济内部存在诸多结构性不平衡 产业结构失衡,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 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结构失衡,中西部与东部地区间差距仍在拉大;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不平衡。以及教育、卫生、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的不充分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设计意图:通过对小凡一家对美好生活需要分析和探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发展的新要求,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开启新征程情景再现: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经典话语: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师:学生们已经上了高中,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和想要从事的事业,但是学生们有没有想过面对新时代,我们如何把个人的职业梦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问题设置:面对新时代,我们如何把个人的职业梦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师:可以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随着社会的洪流滚滚向前,奔跑在历史的跑道上,活出自我,创造伟业。我们党为了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总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代表人民意愿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性奋斗目标。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高瞻远瞩,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如今,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利用如下图表直观展示:时间节点 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1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师:希望学生们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将个人梦想与时代梦想结合起来,在青春奋斗中实现人生梦想,在搏击天地的征程中书写人生华章。设计意图:通过个人的职业梦想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个人的职业梦想逐步实现要与中国的实现过程紧密结合,提高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感悟思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龙江学子,请你为黑龙江经济发展走进新时代出谋划策。设计意图:新课程注重生活化,实践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经过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了新的主要矛盾,但是有两个没有变,并且需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发展,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到国家的发展中来,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七、板书设计八、教具传统教学手段(书写板书,语音讲授)多媒体教学 (PPT课件授课)九、教学评价本框题内容属于基础性知识内容,但是理论性较强导致缺少活力,学生对该框的掌握仍以识记为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大篇幅的材料和语言来解释,容易冗杂,增加学生理解和学习负担。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专业性名词不理解造成课堂教学进程缓慢。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历史性变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新征程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