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九年级/上教学目标:1.了解德川幕府的统治及倒幕运动。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目录:一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二 倒幕运动三 明治维新目录与教学目标一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1185 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时期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治机构有两级: 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时代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它的后果是什么呢 影响: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视频:日本被迫打开国门1853年,美国将军培里率领舰队闯入日本港口,以武力威胁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培里舰队的的军舰都是黑色铁甲舰,舰上的蒸汽机冒着黑烟,史称“黑船事件”。这一事件被日本视为打开国门的起点。结果: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53年黑船事件列强入侵导致加剧激化内忧外患美国海军舰队入侵,日本被迫开放港口,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幕府统治危机民族矛盾导致统治危机的表现二 倒幕运动1.背景: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外国人用白银套购日本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2.原因:幕府的统治引起国内各阶层的普遍不满(根本原因)美国等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日本的民族危机加剧。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通过刚才的分析可知,武士是统治阶级的基础,但是,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武士阶层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是为什么呢 (1)武士由幕府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倒幕派的中坚力量。(2)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武士阶层也出现了分化。下级武士生活窘迫,不少武士为维持生计,开始从事商业、手工业,当医生、作家,有的沦为浪人。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的统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成为倒幕和维新的中坚力量。倒幕派的主要组成力量:中下级武士过程: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成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三 明治维新视频:明治维新的措施1. 原因:内忧:外患: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前提: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3. 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 时间、主要人物:1868年明治天皇明治天皇(1852—1912)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4. 内容:三府七十二县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日本天皇制刚开始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中哪一点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废藩置县”,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4. 内容: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日本海军舰队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4. 内容: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1874年大久保利通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中提出了“殖产兴业”的口号,说说你认为这个口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认为在上述改革措施中最能推动日本迈入近代化的是哪一点呢“殖产兴业”是明治维新时期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上述改革措施中最能推动日本迈入近代化的是“殖产兴业”。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4. 内容: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社会生活:提高国民素质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积极影响:5. 影响: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 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极影响:(局限性)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日 1868-1873 32.2%英 1851-1873 3.3%美 1861-1873 5%德 1861-1873 3.8%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学习、借鉴、不断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大力实行科教兴国等。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 日本明治维新1868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的发展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性质明治天皇,资产阶级性质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内容意义人物性质根本原因俄国、日本、美国、中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美国内战(1861——1865)中国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德川幕府锁国政策(落后)德川幕府束手无策列强入侵开港通商社会危机民族危机倒幕运动推 翻明治政府明治维新1868年内容、意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历史九年级/上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日本被迫打开国门.wmv 明治维新的措施.wmv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