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见了光源或该物体。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造的。科学思维:用箭头表示潜望镜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探究实践: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态度责任:善于与同学合作,开展制作活动。教学重点:知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见了光源或该物体。教学难点: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有观察孔和遮光孔的封闭纸箱,纸箱内壁为白色。介绍潜望镜制作方法的视频。学生准备:搜集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和工具:小镜片两面、长纸盒、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填空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看到被镜子反射的手电筒的光,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填空2.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入射光从一个方向按一定的倾斜角度照射到镜子,反射光也会按(相同)的倾斜角度从另一个方向反射出去。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眼睛怎样看到物体1.将一个物体放入有一个观察孔、一个遮光孔的箱子中。眼睛贴着观察孔观察箱中的物体,同时控制遮光孔的打开和关闭。我们有什么发现?(1)教师演示边讲述:出示实验用纸箱,介绍纸箱上观察孔和遮光孔的位置,然后打开纸箱,将小狗模型放入纸箱中。(2)提问:关闭遮光孔,能不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狗?打开遮光孔能不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孔?(3)学生排队上讲台观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讨论:为什么打开遮光孔,就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狗?而关闭遮光孔就不能看到纸箱里面的小孔呢?(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2.提问: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哪些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光,哪些是物体反射的光?学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3.讲述: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三、拓展与应用1.了解潜望镜的原理和用途。阅读书本第52面图文,说一说潜望镜的原理是什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利用两面镜子,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教师播放潜望镜的视频,介绍潜望镜的用途。2.学生分小组制作潜望镜。各小组评选一件优秀展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四、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潜望镜原理:利用两面镜子,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