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要的碱 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碱的组成和分类,理清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2、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具体问题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师展示)教师展示课前新制的Cu(OH)2 ,让学生思考Cu(OH)2的制取。(学生讨论)CuO 、H2SO4 、NaOH怎样制取Cu(OH)2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1.CuO + H2SO4 == CuSO4 + H2O2. CuSO4 + 2NaOH== Cu(OH) 2 ↓ + Na2SO4(视屏)观看学生制取CuSO4视屏,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说明:1、少量固体粉末的取放一般用纸槽,也可用小匙部分。2、加热是为了加快CuO 和H2SO4的反应。(提示)1、酸碱有腐蚀,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安全。2. CuO要少量一、制取Cu(OH)2(学生实验))四人一组,动手制取Cu(OH)2,并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实验现象 原因 解决方案无沉淀 硫酸过量 控制硫酸量无沉淀但有气泡 氢氧化钠变质成为碳酸钠 更换氢氧化钠试剂有黑色沉淀 氧化铜过量 控制氧化铜量刚开始有蓝色沉淀后部分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氢氧化铜受热不稳定易分解 控制温度(讨论)现象1a在上述的化学反应中必须是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得到Cu(OH)2沉淀?b那组1结果中无沉淀产生是少了“什么”?c(提示)有没有可能NaOH先与其它物质反应了?d那我们要使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要控制什么?(讨论)现象2第二种现象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是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反应生成的呢?为什么有碳酸钠呢?(讨论)现象3、4a第三和四实验结果中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它们产生的原因是否一样?b现象3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怎样感觉CuO过量了。c对第四的现象刚开始生成的Cu(OH)2为什么会变成黑色的CuO。(提示:CuO和H2SO4反应的加热操作)d引导:怎样才能得到蓝色沉淀Cu(OH)2? (反应物的量,还有反应的温度。)e反应温度怎么控制呢 (提示)刚才操作时,有几组学生把倾到入制得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试问“倾倒”和“滴加”有什么不同?“倾倒”对反应物的量及温度的控制起到了什么作用?制Cu(OH)2的操作是否可倒过来进行,用滴管取少量CuSO4溶液滴入量多的NaOH的试管中。“反滴法”再制一次Cu(OH)2。二、寻找氢氧化钠反应伙伴1、NaOH俗称2、寻找NaOH反应伙伴,硫酸、二氧化碳、硫酸铜,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钠----硫酸 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2)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密封保存)-------(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二氧化硅(氢氧化钠试剂瓶塞)氢氧化钠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氢氧化钠变质检验------氢氧化钙(俗称)(大显身手):鉴定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习题(4)硫酸铜------氢氧化钙------书写波尔多液制取反应方程式,介绍应用(5)分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寻找共性,引出可溶性碱及四点通性,复习可溶性碱的组成。(6)以常见的碱氢氧化钙为例,(大显身手)氢氧化钙的制取。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三、说说氢氧化铜及伙伴规律(1)氢氧化铜—硫酸 不溶性碱---酸(2)常见的不溶性碱;Cu(OH)2 Fe(OH)3 Al(OH)3 Mg(OH)2复习不溶性碱颜色、用途(3)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四、谈谈这堂课的收获1、碱的定义2、碱的分类----可溶性碱------不溶性碱(复习化学性质)3、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不溶性碱(总结)理论上成立的不一定做实验能成功,要考虑多方面的条件,学会控制变量,学会逆向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