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数列则是它的 ( )
A. 第项 B. 第项 C. 第项 D. 第项
2. 已知是等比数列,,则公比= ( )
A. B. C.2 D.
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等于( )
A.13 B.35 C.49 D. 63
4. (理) ( )A. B. C. D.
(文)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等于 ( )
A.1 B. C. D.
5. 若成等比数列,则关于的方程 ( )
A.必有两个不等实根 B.必有两个相等实根
C.必无实根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6.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的值为( )
A.-10 B. -14 C. 10 D. 14
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当 B.
C. D.
8.“a和b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  )
A.a和b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B.a和b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C.a是偶数,b不是偶数     D.a和b都是偶数
9.对任意的实数,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0. 2x2-5x-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
A.-<x<3 B.-<x<0 C.-3<x< D.-1<x<6
11.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且成等差数列,则
的值是 ( )
A. B. C. D. 或
12.(理)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设其前n项和为Sn,
则使成立的自然数n ( )
A.有最大值63 B.有最小值63
C.有最大值32 D.有最小值32
(文)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等于(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13.(理)设,数列是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的值是
(文)若数列满足:,则 ;
14. 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15.数列的前项和则它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
16.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B”;
②“若x2+y2=0,则x,y全为0”的否命题;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④“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将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记为,已知
(1)求通项。(2)若=242,求。
19.(理)(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
(文)(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关于x的不等式x2-(a+1)x+a<0.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家具厂有方木料90,五合板600,准备加工成书桌和书橱出售。已知生产每张
桌需要方木料0.1、五合板2;生产每个书橱需要方木料0.2、五合板1.出售一张书桌可获利润80元,出售一个书橱可获利润120元,怎样安排生产可使所的利
润最大?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中,,且点在直线上.数列中,,,
(Ⅰ)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理)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2.(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工厂用7万元钱购买了一台新机器,运输安装费用2千元,每年投保、动力消耗的费用也为2千元,每年的保养、维修、更换易损零件的费用逐年增加,第一年为2千元,第二年为3千元,第三年为4千元,依此类推,即每年增加1千元.问这台机器最佳使用年限是多少年?并求出年平均费用的最小值.(最佳使用年限佳是使年平均费用的最小的时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所以, -------------5分
(2)由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可知,
又已知=242
即 -----------7分
解得 (舍去)
-------------10分
18.解:解:(Ⅰ)依题意有
--------------2分
由于 ,故
又,从而 -------------3分
(Ⅱ)由已知可得

从而 -------------12分
19.(理)解: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1; -------------2分
当a≠0时,分解因式a(x-)(x-1)<0-------------4分
当a<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x-1)>0,不等式的解为x>1或x<; --6分
当0<a<1时,1<,不等式的解为1<x<;-------------8分
当a>1时,<1,不等式的解为<x<1;-------------10分
当a=1时,不等式的解为.-------------12分
20.解:设该家具厂加工书桌张,书橱张,总利润为z元, 则依题意有,
-----------------------5分
--------8分
当直线经过点A时,截距最大,此时取最大值。 --------9分
由 解得 即 A(100,400) -------10分
代入目标函数得 ---------12分
答:该家具厂加工书桌100张,书橱400张,可使总利润最大为56000元。
21.解:(Ⅰ)由得
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故
(Ⅱ)因为在直线上,
所以即又
故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
(Ⅲ)== 故
所以

相减得
所以
22.解:设这台机器最佳使用年限是n年,则n年的保养、维修、更换易损零件的总费用为: -------------5分
--------8分
-------------10分
当且仅当等号成立
-------------12分
答:这台机器最佳使用年限是12年,年平均费用的最小值为1.55万元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注:本试题由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满分100分,考试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 ②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
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加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
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3.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4.多明戈的高亢美声、巴西人的热情桑巴、“非洲脚印”的鼓点、柔美的江南“茉莉”、曼妙的侗族大歌、多彩的羌族文化,舞台表演、街头巡游、广场活动、音乐、舞蹈、古典、时尚等,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说明(  )
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世界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09年底基本完成,旧貌换新颜的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迎来了更多的游人,日均人流量均比过去增加20%以上;参观者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1月24日起在武夷山上演。《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剧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增长。这表明(  )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高雅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产品生产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8. 2010年虎年春节期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举行了招待会,向广大法国华人、旅法华侨致以节日祝福,这在法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快,作为中华文化鲜明符号的春节,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9.丰田章男在华盛顿出席就“召回门”事件举行的听证会时的45°鞠躬惹来了争论。美国人认为丰田章男这个躬鞠得太浅,甚至在鞠躬的时候,眼睛没有看他们,显得好像躲躲藏藏。但是,日本人认为,45°的鞠躬其实最标准、最完美,眼睛不看美国人的意思,就是表达忏悔,不敢看美国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影响 ②日美两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因素等不同,因此,日美文化难免存在差异、优劣 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关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10年9月,“干干净净”的电影《山楂树之恋》获得巨额票房收入和良好的口碑。电影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巨大鸿沟填平,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思考,在哭过之后有砥砺,在疏远之中寻温暖,在迷茫之中找方向。这说明(  )
①该影片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该影片通过灵活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③该影片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  )
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民俗 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4.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5.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
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17.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8.美国时间2010年1月1日上午,近百名中国中小学师生组成的舞蹈队和旱冰队方阵引领着“上海世博花车”出现在有着120年历史的美国帕萨迪玫瑰花车巡游活动中。1月2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大幅照片报道了上海世博花车。上海世博花车从造型到表演都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建设和谐城市的理念。《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展现上海风貌的花车前,有一群穿蝴蝶翅膀、溜着旱冰的小朋友,他们赢得了观众的一阵阵掌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海世博花车巡游活动,体现了(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应该通过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交流对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帮助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11年9月,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为纽约华侨华人带来了1 000盒钓鱼台国宾馆精心制作的月饼,与大家话“饼”谈“情”,现场充满了“家乡味”,更在旅居海外的侨胞心里增添了一缕“月是故乡明”的温情。这说明(  )
①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批判地继承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现代生活的冲击,我国传统的元宵节“闹”劲有所弱化,专家呼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专家的呼吁 (  )
①说明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繁荣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要求文化工作者必须加强民俗研究,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  )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24.电视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发展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②只有抛弃传统的东西,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问题: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28.(14分)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申报失败将永久失去申报资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9.(17分)材料一:近年来,中外文化活动频繁举行。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2009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活动,此前,中俄两国还举办了2006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俄罗斯“中国年”。
材料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因此,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的创新”
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
高二文化生活月考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
26.(9分) 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每小点3分)
27.(10分)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28. (14分)(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量:H-1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ΔH可以判断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判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难易
C.根据熵变还不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D.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
2. 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 kJ·mol-1,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2大于零
C. 该反应的ΔH2=-571.6 kJ·mol-1 D. 该反应可表示18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3.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2H2(g) + 5O2(g)= 4CO2(g) + 2H2O(l)△H = -4b KJ/mol
B. C2H2(g) + 5/2O2(g)= 2CO2(g) + H2O(l)△H = 2b KJ/mol
C. 2C2H2(g)+ 5O2(g)=4CO2(g) + 2H2O(l)△H = -2b KJ/mol
D. 2C2H2(g) + 5O2(g)= 4CO2(g) + 2H2O(l)△H = b KJ/mol
4.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a,b,c表示,则a,b,c的关系是 ①2H2(g)+O2(g)=2H2O(g)ΔH=-a②2H2(g)+O2(g)=2H2O(l)ΔH=-b
③H2(g)+O2(g)=H2O(g)ΔH=-c ( )
A. a>b,b=2c B. a=b=c C. a<b,c=a D. 无法比较
5.100ml 6mol/L 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Na2SO4(s) B.NaOH C.(NH4)2SO4(s)? D.K2SO4溶液
6.设C+CO22CO ΔH >0 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 Δ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7. 已知:298K时,2SO2(g) + O2(g) 2SO3(g)△H = —Q1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比较
8. 在一密闭烧瓶中充满NO2,在25℃时NO2与N2O4达到平衡: 2NO2N2O4 ΔH﹤0 把烧瓶置于100℃沸水中,又建立新的平衡状态,前后两平衡比较,不变的是( )
A. 颜色   B. 平均分子量   C. 物质的量   D. 密度
9. 可逆反应 mA(气)+nB(气)pC(气)+qD(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转化率增大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平衡没有移动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4L X和 3L Y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2Q(g)+ nR(g)达到平衡时测得 X的转化率为 25%,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5L。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8 B.6 C.5 D.3
11.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SO2、O2、SO3共存
12.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
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13.
可逆反应:mA(固)+nB(气)eC(气)+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C%)与温度T和压强P的 关系如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增大
B.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向左移
C .m+n<e+f
D. 达平衡后,若降压平衡向左移动
14.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
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体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15.可逆反应 2X+ Y 2Z(g) △H<0,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Y可能都是固体 B.X和Y一定都是气体
C.若Y为固体,X一定是气体 D.X和Y不可能都是气体
1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 )
A.2mol C B.2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C.1molB和1molC D.2molA、3molB和3molC
17.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下列反应: aM(g)+ bN(g)cW(g),达一平衡后,测得M气体的浓度为0.5mol/L。当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再达平衡时,测得M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增大 B.W的体积分数降低
C.N的转化率提高 D.平衡向右移动
18. 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1mol气态肼在适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534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 N2H4 (g)的能量比1molN2(g)的能量高534KJ
B. 1mol N2H4 (g)的能量比1molN2(g)的能量低534KJ
C. 1mol N2H4(g)与1molO2(g)的总能量和比1molN2(g)和2molH2O(g)的总能量和高534KJ
D. 1mol N2H4 (g)与1molO2(g)的总能量和比1molN2(g)和2molH2O(g)的总能量和低534KJ
19.有平衡体系CO(g)+2H2(g) CH3OH(g) △H<0,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工厂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催化剂
20.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2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22.(4分)(1)某温度下,浓度都是l mol/L的两种单质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X2、Y2、Z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8mol/L、0.4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 3H2(g)2NH3(g);
△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 l mol N2和 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 92.4kJ,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2分)
2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学生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
(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
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硫酸于试管中;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反应快慢: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控制变量法,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
制的实验条件是保持 相同。
(2)乙同学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
品是 ;
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2分)
24.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10min后,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n(N2)=3mol ,n(H2)=1 mol ,n(NH3)=4mol ,求:
(1)N2的转化率和这段时间内NH3的化学反应速率
(2)平衡时压强与开始时压强的比值
(3)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答案
三、实验题(12分)
23、 (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的温度相同;
(2)Mg(或Fe)和0.5mol/L硫酸和2mol/L硫酸;
测定一定时间产生气体的体积(或者测定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四、计算题(12分)
24、(1)40% 0.2 mol/(L·min) (2)2:3 (3)64/3
υ(正)
υ(逆)
B
压强P
100℃
500℃
时间t
A
有催化剂
无催化剂
C
时间t
C的平衡浓度
A的转化率
D
100℃
10℃
压强P
C的质量分数
速率
铜丝



镁条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不同的生物种群由于所处环境不同而发生各自的进化。出现下列哪项后,就标志着它们分别成了新种( )
A. 自然选择 B. 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 D. 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5.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6.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7.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9.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10.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1.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2.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
C.有性生殖细胞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13.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倍体植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15.下列对于变异与进化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常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1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1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才能正常
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2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21.若对生物的某种群进行随机抽样,其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20%,Aa基因型的个体占75%,aa基因型个体占5%,那么a与A的基因频率为( )
A. 57.5%和42.5% B. 42.5和57.5 C.50%和20% D.80%和20%
2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基因的频率为(  )
A.13.2% B.14% C.7% D.9.3%
2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24.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 000,请问在人群中该苯丙酮尿症隐性致病基因(a)基因的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1%和0.99% B.1%和1.98% C.1%和3.96% D.1%和0.198%
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26.下列各项中,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堵塞 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7.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2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29.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30.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31.下列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对病菌的抗生素抗性不断增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原来病菌中没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后才出现的
32.“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对这句话的判断及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33.如果在一个鸟类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61 B.1/9 C.1/8 D.1/4
3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35.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36.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7.人体血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 )
A.1层 B.3层 C.4层 D.6层 
3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39.右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40.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为(   )
①降温 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消毒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 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10分)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每空2分,共10分)根据分类学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m的深海热泉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每空1分,共10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液体的名称: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_作用。
(4)从图中b进入c的细胞代谢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
44.(每空2分,共10分)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______ 。
(5)①内环境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级第一次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10分)
(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2.(每空2分,共10分)
(1)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  DNA分子结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环境的多样性及变异、自然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43.(每空1分,共10分)
(1)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4)CO2、H2O和尿素
(5)组织液
44.(每空2分,共10分)
(1)②③
(2)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血浆蛋白质减少、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只要举出一例即可得分)
(4)二氧化碳、尿素等  
(5)适宜的温度和pH 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十个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选对给4分,选不全给2分,多选或选错不给分)。
1.如图1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O→B匀速飞过,电子重不计,则电子所受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
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1:7,在真空中相距为r,把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可能为原来的( ).
(A)4/7 (B)3/7 (C)9/7 (D)16/7
3、关于场强的三个公式①②③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公式都只能在真空中适用.
B.公式①和②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③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C.公式②和③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①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D.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场,公式②只适用于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公式③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4、电场线分布如图昕示,电场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已知和,电势分别为和,则( )
(A) , (B) ,
(C) , (D) ,
5.一带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该点场强大小为E,则下面能正确反映这三者关系的是 ( )
6、关于电势和电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就大;
B. 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放在该点的电荷的电量越大,它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C. 在电场中的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D. 在负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7、如图4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8、如图5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S与电池连接,a处有一电荷量非常小的点电荷,S是闭合的,φa表示a点的电势,F表示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
A.φa变大,F变大 B.φa变大,F变小
C.φa不变,F不变 D.φa不变,F变小
9.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金属导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B。表面场强处处为零
C.导体内部不再有电荷的定向移动 D。导体上任意两点的电势相等
10、如图在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小球(不计重力)在恒力F作
用下沿虚线从A点匀速运动到B点。已知力F和AB间的夹角θ,点A、B间
的距离为d,小球带电q,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场强大小为 ②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③带电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Fdcosθ
④若带电小球从B点向A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必须反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解答题(本题两小题共15分,每空3分)
11. 真空中有一电场,在电场中的P点放一电荷量为4×10--9C的检验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为2×10--5N,则P点的场强为_______N/C.把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减小为2×10--9C,则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为______N.如果把这个检验电荷取走,则P点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N/C.
12.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9000N/C,在 电场内一水平面上作半径为10cm的圆, 圆上取A、B两点, AO沿E方向, BO⊥OA, 另在圆心处放一电量为10--8C的正点电荷, 则A处场强大小EA=______N/C, B处的场强大小EB=______N/C.
三 、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5分,解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13.(8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丝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中,当细线偏角为θ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试问:小球的带电荷量q多大
14、(10分)如图,A、B相距1m,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5×104N/C,q=-1×10-8C,图中未画出电场线的方向,若将负电荷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求:
(1)计算电荷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是多少?并指明电场线的方向。
(2)计算出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多少?
15. (12分)如图所示,是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电子经电压U1从静止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偏转电场的电压为U2,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长度为L,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为h,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h/U2)叫示波器的灵敏度,试求:该示波器的灵敏度,并探究可采用哪些方法提高示波器的灵敏度。
16、(15分)倾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底边长为2L,底边处在水平位置,斜边为光滑绝缘导轨,现在底边中点O处固定一正电荷Q,让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质点q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不脱离斜面),如图9-2-14所示,已测得它滑到B在斜面上的垂足D处时速度为v,加速度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问该质点滑到斜边底端C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多大
物理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
13.(1)
14、W= -J =V
15、根据动能动理,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为v 则
U1e=mv2/2 (1)
在偏转电场中电子的偏转量为
h=at2/2=U2EL2/2mdv2 (2)
l联立(1)(2)式得
h/ U2=L2/4d U1 (3)
由(3)式可知:增大L、减小d、减小U1都可以提高示波器的灵敏度
16、【解析】在D点:
在C点:
D和C在同一等势面上,FD=FD′可得
又因为D和C在同一等势面上,质点从D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不作功,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vC=
图5
A
B
F
图9-2-14
图9-2-14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学。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 琴诀》 中讲:“琴为之乐,可习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明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8分)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7、文言翻译(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分)
(2).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8 一9 题。(8 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 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
南宋 朱敦儒③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8、(4分)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
9、(4分)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周《逍遥游》)
(2)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7)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周《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定 风 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爽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来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11、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6分)
答:
13、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何妙处?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7分)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屠夫杀猪用的案板“是祖上传下来的”,并且“开裂了,且血痕累累” ,这些细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必要的合理的铺垫。
B.“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定风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屠夫生活在世风淳朴的环境中,其形象令人敬佩,其古朴性情与老者的“偏狭之心”构成了鲜明对比。
D.老者性格坦直,能自省,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求。
E.小说按照时间顺序铺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是( ) (3分)
A.迤俪(yǐ lǐ) 尴尬 (gān gā) 糍粑(zī bá) 窈窕(yáo tiáo)
B.骖騑(cān fēi) 睇眄(dì miǎn) 蟪蛄(huì gū) 逋慢(bù màn)
C.锱铢(zī zhū) 岑寂(cén jì) 尺牍(chǐ dú) 梵文(fán wén)
D.婵娟(chán juān) 茗烟(míng yān) 斟酌(zhēn zhuó) 滥调(làn diào)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游弋 含糊 兢兢业业 瑕不掩瑜
B. 怂恿  酒撰 不既不离 不辨菽麦
C. 沉缅 辖制 盘恒数日 鼓噪而进
D. 音像  膨胀 墨守陈规 涸辙之鲋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虽然这两件事情虽然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但其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C. 张大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D.平民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始作俑者,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了伟大贡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将于12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D.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
1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
B.沈从文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牧歌情调。
C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D.歌德创作的《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20.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5分)
杜鹏程(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自2010年4月以来,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F1”等,改说赛事中文全称。此外,“GDP”、“WTO”、“CPI”等词也进入“整顿”范围。
材料二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的要求,你有何看法?请阐述理由。(150字左右)(4分)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有一张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但是有一次他观察这张弓时,觉得它外观太普通而且有些笨重,便想补救一下。于是他请了一位优秀的工匠,在弓身上雕刻了一幅行猎图。他认为这张弓现在才称得上完美了。当他搭上箭想试一试时,刚拉开弓,箭还没射出去,弓就断了。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作文。
语文答案
7.(1)(4分)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我)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十分为难,实在是狼狈啊。
【评分标准】注意“奔驰”“日笃”“告诉”的翻译,每词1分,其余符合大意、语句通顺赋1分。
(2)(4分).答案: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评分标准】“工”“逮”“序”的翻译,各1分,其余符合大意、语句通顺赋1分。
8(4分)、答: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时刻不忘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
9(4分)、答: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的遗憾与怨恨;(2分)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2分)
10/(8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悟已往之不谏 (3)眄庭柯以怡颜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声断衡阳之浦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茕茕孑立 (8)神人无功
11、(4分)(1)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2分) (2)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不受世俗干扰,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民风 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老者来到小镇,打算购买屠夫的旧案桌;②屠夫劈了旧案桌,老者感慨说出定风珠可治百病内情;③屠夫继续杀猪卖肉,老者不再行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7分)观点一: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1分)①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主题也由隐而显;(2分)②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治百种之疾”,也医治了贪念,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定格”在这个古朴的小镇;(2分)③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1分)①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2分)②定风珠使小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2分)③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2分)
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1分)①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②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2分)③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2分)(观点1分,每个要点2分)
14、(4分)(答对一项得2分)
BE(B、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全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E、没有细致的心理描写。每点2分)
15(3分)、D. 16 (3分)A. 不即不离、沉湎、盘桓、墨守成规 17、3分)B.
18、(3分)D(A主谓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服务” B句“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语意不合逻辑。C句成分残缺,应在“将”后加上“就”字,或“围绕”一词)19 、(3分) D
20、(5分)杜鹏程(鹏程万里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21、(7分)答案:
(1)(3分)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
(2)(4分)【示例1】 要求央视等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语大概是为了捍卫汉语的纯洁,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首先这种做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大国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也应该对自己的独立文化和本国人民的认识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其次,当前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合理利用外文缩略语,既有利于日常交流,也有利于文化传播;再次,语言是活的,它应该在碰撞和兼收并蓄中求得发展。
【示例2】 支持屏蔽外文缩略词。因为如再任此类词语随意使用,那汉语的纯洁性就将受到威胁。近几年,外文缩略词真的是泛滥成灾了,浏览各类媒体,CPI、APEC、MP3等外文缩略词无不充斥其间。尽管说现在社会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了,许多人能看得懂这些缩略词,但这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民族语言使用规范、关乎民族语言纯洁性的问题。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涂在机读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
①井田制的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孔子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
3.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
①颁布“推恩令”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
①受佛教、道教冲击而失去正统地位 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 ④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制度 D.“天人感应”理论
1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11.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13.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②注重气节与品德
③发奋立志 ④敬畏天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批判理学虚伪
C.挑战正统思想 D.否定儒家思想
15.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声焉耳矣。”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亡国”指民族危亡 B. “亡天下”指朝代的更替
C.作者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D.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17.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工商皆本”
19.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个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0.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下列对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的传统
B.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
C.保证了哈佛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推陈出新
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哈佛大学杰出的代表人物
2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23.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24.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 )
A.薄伽丘 B.但丁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
25.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
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
主义精神体现在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26.“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主要是针对( )
A.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大量财富 B.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C.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7.下列不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派是( )
A.路德教 B.加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天主教
28.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否定了教会权力高于国家权力的思想  ④简化了宗教仪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30.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主要是因为( )
①抨击天主教,提倡“民主共和” ②追求民主、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强调理性 ④反对专制主义、等级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美国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人们之所以给康德思想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康德( )
A.首先将理性意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 B.将哲学发展为研究人的学问
C.以“人非工具”来发展理性 D.坚持真理的探讨和追寻
3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3小题,共52分)
33.(20分)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指出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并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34.(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 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就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 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分别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35.(14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请回答:
( 1 )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2 分)
( 2 )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3 分)
( 3 )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6 分)
( 4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的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3 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B 2.B 3.D 4.D 5.D 6.C 7.C 8.B 9.C 10.C 11.D 12.C
13.A 14.D 15.C 16.D 17.D 18.D 19.B 20.B 21.D 22.B 23.B 24.D
25.A 26.C 27.D 28.B 29.C 30.D 31.C 32.A
二、非选择题(本卷3小题,共52分)
33.(20分)
(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
(2)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2分)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2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省恢复良知。(4分)哲哲学流派: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1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34.(18分)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3分)体现了人文精神(2分)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2分)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1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4分)
影响:材料三: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材料四: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2分)
20090411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及台湾一带的骑楼(图1),往往从二楼起
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 )
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D.节省建筑材料
2.适宜的室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 )
A.房屋的朝向       B.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C.房屋之间的间距   D.窗户的大小
3.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图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植物病虫害程度 D.洪峰流量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4~6题。
4.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5.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6.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 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 遥感技术(RS)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7.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
A.资源普查 B.作物估产 C.定位导航 D.灾害监测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在“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在飞船紧急情况着陆时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其中包括GPS定位仪等。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让宇航员( )
A.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季节 D.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读“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图3),完成10~11题。
10.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
A.甲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 之间
B.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C.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海拔一定高于乙地区
D.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可能地处乙地区东侧
1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读图回答12~15题。
12. 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气候变暖 C. 旱涝灾害D. 土地荒漠化
13.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 )
A. 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
B.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 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
D. 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
14.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用水
C. 过度放牧 D. 过度开垦
15.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雨林群落高大密集的原因是 (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② ④
20. 近年来亚马孙雨林地区被大规模开发,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读图5 “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完成21~22题。
2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2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按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读图6“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 完成23~24题。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低,二氧化碳的排
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
A.核能  B.天然气  C.煤炭  D.可再生能源
24.表示法国若干能源(以核电为主)平均发电
成本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码,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图7),回答25~27题。
2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采掘业 B.原料工业 C.加工工业 D.冶金业
26.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主要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10%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读“某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图9),完成28~30题。
28. 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
A.发电 B.防洪、灌溉 C.航运 D.梯级开发
29. 该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指向型 B.动力(能源)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30. 对该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正确的是 ( )
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24分)A县位于我国中部的安徽省西部地区,人口65万,土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约0.1米~0.8米之间,2009年粮食产量约56万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安徽省省区及周边范围图(图12),材料二:见图13、图14。
(1)比较淮河以南和以北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每空一项,填写字母(6分)
以北地区 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平原 E.高原
F.平原、丘陵、低山 G.两年三熟 H.一年两熟 I.一年一熟
(2)A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比重约为 ,旱地的坡度
(填大于或小于)水田。该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特点是 。(6分)
(3)A县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该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6分)
(4)设想如何促进A县的可持续发展。(6分)
32、( 16分 )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
(4)治理土地荒漠化主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2)92.6﹪ 大于 以生物能源为主(或以秸秆、薪柴为主) (每空2分)
(3)水土流失(2分) 危害:①加剧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②降低土地单产,造成粮食生产损失大;③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④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4)①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②系列开发优势资源;③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④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写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32、(1)干旱 递减 增强(3分)
(2)气候干旱少雨,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冬春多大风天气(4分)
(3)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4分)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保护好生态用水,生态移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宣,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等。(5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图7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共8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小题的A,B,C,D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出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Seeing everything________, the professor left the lab happily.
A.done B.did C.do D.doing
2.The meeting ______ tomorrow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All of us should attend it. A . held B.to be held C.being held D.is going to be held
3.The old man,_______ abroad for 20 years, is on the way back to his mother land.
A.to work B.working C.to have worked D.having worked
4.---- Who are these people with banners
----A group _____ itself the league for Peace.
A.calling B.called C.calls D.is called
5. Not everybody attending the meeting agreed to the suggestion _____ by the chairman.
A. put up B. put on C. put forward D. put out
6. The old professor is very strict both_____ himself and _____ his work.
A. in; with B. with; in C. with; for D. for; in
7. The Southern States wanted to ______ the Union, so the American Civil War ______.
A. get away with; broke up B. get away from; broke up
C. break away from; broke out D. break away from; was broken out
8. The island country, ________ more than 50 separate islands, is one of the top attractions for tourists around the world.
A. making up B. consisting of C. forming D. building up
9.After five hours' drive, they reached________they thought was the place they'd been dreaming of.
A.that B.where C.which D.what
10.----He is very poor in his study.
----Take it easy.We will help him ________we can.
A.whatever B.no matter which C.as well as D.as far as
11.Generally speaking,________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the drug has no side effect.
A.when taking B.when taken C.when to take D.when to be taken
12.________,most of the spelling mistakes can be avoided.
A.Checking your composition carefully
B.Check your composition carefully
C.If you check your composition carefully
D.Your composition is carefully checked
13.Only when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hecked________.
A.you are allowed in B.you will be allowed in
C.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14.The teachers are busy________the exam paper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busy ________the exam.
A.prepare,prepare fo B.preparing,preparing for
C.prepare for, prepare D.preparing for,preparing
15. ____ protect himself, he denied taking bribe.
A. So as to B. In order to C. So that D. In order tha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对应空白出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Peter and Paul had a permission from their parents to camp in a field close to their farm. But, being adventurous boys, they know it would be more 16 to camp in the woods that lay beyond the river. Excitedly, the boys 17 with their tent and food.
Carrying their heavy 18 , the two brothers walked along the riverbank, hardly noticing the distance or the sun beating down. They were eager to reach their 19 before lunchtime. As they entered the cool, shadowy woods, they began to search for a suitable camping spot. Peter wanted to 20 close to the river at the edge of the woods, 21 Paul, who was older, insisted that they camp further away. 22 Peter followed his brother deeper into the 23 . “This really is a wonderful setting!” said Paul in excitement. They 24 the tent , and settled down to eat the sandwiches they had made, then decided to find their way 25 to the river to catch some fish.
“Are you sure that this is the right 26 ” whispered Peter shakily. “I’m sure we passed that hollow tree just a while ago. ” Paul walked 27 silently. “Look, there it is again. We’re lost, aren’t we ” complained Peter. Paul had to admit that he didn’t know where they were. 28 , they were a long distance from where they were 29 to be. They were not even 30 of where they had set up their camp. They set in 31 for a few minutes until Peter had a bright idea. “Why don’t we look for clues(线索) the way trackers 32 in the movies We weren’t careful about how we walked, so I’m sure we would have left 33 some broken tree branches and leaves. ”
Carefully, the boys 34 the marks that they had left, until finally they found their campsite. Hurriedly, they packed their belongings and set off 35 the direction of the river.
What would their parents think of their adventure
16. A. surprising B. exciting C. annoying D. frightening
17. A. went round B. went back C. went away D.went though
18. A. load B. torn C. food D. storage
19. A. grassland B. destination C. field D. river
20. A. live B. lie C. wait D. stay
21. A. but B. and C. or D. so
22. A. Unconsciously B. Unfortunately C.Unwillingl D.Uninterestingly
23. A. woods B. farm C. setting D. camp
24. A. put off B. put on C. put down D. put up
25. A. forward B. near C. back D. further
26. A. place B. mark C. way D. time
37. A. alone B. about C. in D. on
28. A. After all B. At last C. Above all D. At first
29. A. discovered B. encouraged C. persuaded D. supposed
30. A. afraid B. sure C. informed D. reminded
31. A. enjoyment B.satisfaction C.disappointment D.imagination
32. A. appear B. do C. work D. behave
33. A. behind B. out C. aside D. amount
34. A. fetched B. watched C. followed D. collected
35. A. for B. to C. at D. in
第三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篇
"Then why aren't you calm but trembling so much " The man with the gun asked angrily.
"Because I thought you were the ticket-collector, and I haven't even got a ticket," said John.
36. John went down to the south ________.
A. because he lost his job
B. because it was said to be very easy to find a job there
C. because he needed money badly
D. all of the above
37. John went to London __________.
A. by air B. by car C. by train D. by ship
38.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__
A. John got on the train without a ticket.
B. John went to the station and bought a ticket.
C. John got on the train together with a man.
D. There were many people in his compartment.
39. When he saw the man with a gun, John was trembling ________.
A.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being killed
B. because he hadn't got a ticket
C. because he thought the man was the ticket-collector
D. Both B and C
B篇
We live in the computer age. People use computers to do much of their work. But few people know how to look after them. Remember the following when you use your computer:
1. Keep you computer in a cool, dry room. Too much or too little heat is bad for computers. Damp is also bad for them.
2. Do not let people smoke near your computer. Smoke of all kinds is very bad for many parts of a computer.
3. Do not eat or drink when you are near your computer. Pieces of food and a little water in the key board are also bad for a computer.
4. Keep your screen clean and do not have it too bright. They are bad for your eyes.
Make sure the screen is not too far from or too near to your eyes. Some people use different glasses when they use a computer.
40. Few people know how to _______ their computers.
A. look at B. try out C. look for D. take care of
41. A computer works well at a temperature of _______.
A. 0°C B. -5°C C. 20°C D. 65°C
42. -Smoke isn't good for many parts of a computer, is it - _______.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C. Yes, a little D. Not at all
43. A dirty screen or a very bright screen is _______ for your eyes.
A. bad B. good C. useful D. helpful
C篇
Midas wished to free himself of his power.He hated the gift he had so recently hoped for. He raised his arms and begged and prayed for Bacchus to take away his deadly gift.
Bacchus showed pity. “Go,” he said. “to the River Pactolus. There dip yourself in. Wash away your greed and its punishment.”
Midas did so. Hardly had he touched the waters, before the gold making powers passed into them. The river sands changed into gold. And they remain golden to this day.
44.What is the moral (寓意)of this story
A.There is more to life than riches. B.Gol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ood.
C.You can't trust your friends. D.You must make a wiser choice.
45.When everything he touched turned to gold, Midas felt ________.
A.happy and joyful B.sad and disappointed
C.excited and angry D.powerful and satisfied
46.What was Midas' wish after he could have nothing to eat
A.To have a big meal. B.To gain power to turn things to gold.
C.To have his power taken away. D.To wash himself in the water.
47.Today when we say that a person has the “Midas Touch”, we mean that________.
A.the person is very poor
B.gol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that person
C.everything that the person does makes money
D.the person has the power to do everything
D篇
When I was at university, I studied very hard. But a lot of my friends did very little work. Some did just enough to pass exams. Others didn't do quite enough. Fred Baines was one of them. He spent more time drinking in the Students' Union than working in the library.
Once, at the end of the term, we had to take an important test in chemistry. The test had a hundred questions. Beside each question, we had to write "True" or "False". While I was studying in my room the night before the test, Fred was watching television. Fred usually worried a lot the night before a test. But on that night he looked perfectly calm. Then he told me of his plan.
"It's very simple. There are a hundred questions and I have to get fifty correct to pass the test. I'll take a coin (硬币) into the examination room. I haven't studied a chemistry book for months, so I'll just toss(抛) the coin. That way, I'm sure I'll get half the questions right."
The next day Fred came cheerfully into the examination room. He sat tossing a coin for half an hour as he marked down his answers. Then he left,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rest of us.
The next day, he saw the chemistry professor in the corridor (走廊).
"Oh, good," he said. "Have you got the result of the test What mark did I get "
The professor looked at him and smiled.
"Ah, it's you, Baines. Just a minute."
Then he reached into his pocket and took out a coin. He threw it into the air, caught it in his hand and looked at it.
"I'm terribly sorry, Baines," he said, "you failed."
48. Fred looked perfectly calm before the chemistry test because _______.
A. he was already well prepared for it
B. he didn't think the test was so important for him
C. someone had promised to help him out
D. he believed he had found out a way to pass the test without any difficulty
49. The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finish the test within _______.
A. half an hour B. an hour
C. three quarters D. an hour and a half
50. After the test, Baines was _______.
A. sure that he would pass it B. anxious to know the result
C. sorry that he cheated during the test
D. discouraged because he'd probably fail the test
51. The professor told Baines the result of the test by tossing a coin because _______.
A. he hadn't marked all the papers yet
B. he couldn't remember the mark Baines got
C. he wouldn't hurt Baines' feeling by telling him the truth
D. he wanted to teach Baines a lesson
E篇
If you do not use your arms or your legs for some time, they become weak; when you start using them again, they slowly become strong again. Everybody knows that. Yet many people do not seem to know that memory (记忆力) works in the same way.
When someone says that he has a good memory, he really means that he keeps his memory in practice by using it. When someone else says that his memory is poor, he really means that he does not give it enough chance to become strong.
If a friend says that his arms and legs are weak, we know that it is his fault. But if he tells us that he has a poor memory, many of us think that his parents are to blame (受指责), and few of us know that it is just his own fault (过错).
Have you ever found that some people can't read or write but they have better memories This is because they cannot read or write and they have to remember things; they cannot write them down in a little notebook. They have to remember days, names, songs and stories; so their memory is the whole time being exercised.
52. If you do not use your arms or legs for some time, ____.
A. you can't use them any more B. they will become stronger
C. they will become weak and won't become strong until you use them again
D. they will become weak but they slowly become strong again
5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____.
A. Your memory works in the same way as your arms or legs.
B. Don't learn how to read and write if you want to have a better memory.
C. Like your arms or legs, your memory becomes weak if you do not give it enough chance for practice.
D. A good memory comes from more practice.
54. Some people can't read or write, but they usually have better memories, because____.
A. they have saved much trouble
B. they have saved much time to remember things
C. they have to use their memories all the time
D. they can't write everything in a little notebook
55. Give the best title (标题) for this passage. ____.
A. Don't Stop Using your Arms or Legs
B. Learn from the People
C. Strong Arms and Good Memories
D. How to Have a Good Memory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四.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 The giant machine is always ________ (贪吃) for more waste.
2. Hit by a __________ (缺乏) of fresh air, my head ached.
3. The old castle built by Romans do not ________ (吸引) visitors.
4. Wang Ping __________ ( 系牢) my safety belt and showed me how to use it.
5. John Snow________(怀疑) his neighbour of breaking his window.
6. The scientist often _________(做贡献)to an academic journal.
7. Chendu belongs to Sichuan________( 省),and it is also a capital city.
8. Westminster Abbey contained _________( 雕像)in memory of dead poets and writers.
9. He wanted to face the __________ (挑战) and solve the problem.
10. To his ______(快乐,高兴), 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五.短语互译(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apart from 2.lose sight of
3.leave out 4.to one’s credit
5.sweep up 6.把……分成
7. 损坏,破坏 8.恢复,完全复原
9.讲得通,有意义 10.得出结论
六.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ever worked as a tour guide. One day I saw advertisement in the newspaper. I rang up the company, but I was given the job immediate. They asked me to take a tour around the city next morning. The manager just told me to say anything that I could think about the city. My first tour is terrible. The old bus was not air-conditioned, because it was the middle of summer. It was uncomfortable inside the bus. The tourist soon became very hot and angry. I owned a very hard time. I stayed there for a few weeks, and then left and joined in a better company.
七.书面表达(30分)
假定你是某英文报的小记者,最近你对大学生的就业观点及专家对此的看法进行了采访。请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题为“Different Job Outlooks”的短文,词数100词左右。
学生观点:1.大部分想找一份薪金丰厚的工作;
2.部分持观望态度,等待良机;
3.少数想自己创业。
专家观点:不应坐等,要尽快找份工作,理由是:
1.积累经验;
2.挣钱养活自己;
3.明年就业形势或许更严峻。
参考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 共85分)
一.单项选择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5ABDAC 6—10BCBDD 11—15BCDBB
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6-20.BCABD 21-25.ACADC 26-30.CDADB 31-35.CBACD
三.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篇36-39 D C A D B篇40-43 D C B A C篇44-47ABCC
D篇48-51 D B B D E篇52-55 C B C D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四.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greedy 2.lack 3.attract 4.fastened 5.suspected
6.contributes 7.Province 8.statues 9.challenge 10. delight
五.短语互译(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apart from 除…之外,此外 2.lose sight of 看不见
3.leave out 省去,遗漏 4.to one’s credit 为…带来荣誉,值得赞扬
5.sweep up 打扫,横扫 6.把……分成 divide…into
7. 损坏,破坏 break down 8.恢复,完全复原 be back on one’s feet
9.讲得通,有意义 make sense 10.得出结论 draw a conclusion
六.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 saw后加an 2. but---and 3. immediate→immediately
4. next morning----the next morning 5. think后加of 6. is→was
7. because→and 8. tourist→tourists 9. owned→had 10. 去掉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