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3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3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1课时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重点)
2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以及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3
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及做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难点)
4
Part 01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宪法序言指出:
(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脸阻而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脸阻而取得的。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art 02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政府
人民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面有“人民”二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
公民
人民
人民
知识扩展
人民是区别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少数敌对分子不是人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政治制度
3
宪法是如何确认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
国家的性质
1
公民的基本权利
4
武装力量归属
5
2
经济制度
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国家性质上: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上: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指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土地、道路、河流、原材料等)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
保证了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平等权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4)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武装力量: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1)国家性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
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
利的保障措施。
(5)武装力量: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2、宪法是如何确保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
Part 03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情况的实例
2020年初我们遭遇了一场疫情,到目前疫情还在继续,在这场疫情中,让我们看到国家各项政策,保障了我们的生命安全,真正做到了保障公民的人权。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人权吗?我们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主体:我国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
内容: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
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立法
执法
监察
司法
普法
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4)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3.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总结)
(1)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和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变为现实。
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共同富裕
D. 以人民为中心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A
2、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私有制
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
B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小明的爸爸作为工人代表参加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小明的妈妈参加了村务公开会,并提出了许多有关村务的建议;年满18周岁的小明第一次参加投票选举当地人大代表。这表明( )
A、公有制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D、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会管理
D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与题意不符
4、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人权。新冠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为人民福祉考虑、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果断对正在高速运转的社会按下“急刹车”键,以隔离等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公众的生命健康。这表明( )
A、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B、疾病是实现人权的最大保障
C、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D、人权保障的主体仅限于我国公民
与题意不符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宪法是实现人权的最大保障
C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
①加强法治宣传保障人权
②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③通过立法活动保障人权
④通过依法行政来保障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与题意不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