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下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八下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下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 D.90年代
【答案】D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以“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为主。故应该选择90年代。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2.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A.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创办较晚一些,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福建船政学堂,不符合题意;
C.京师大学堂,不符合题意;
D.北洋水师学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列举了报纸和印刷事业的发展情况,故A符合题意;
材料是在说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4.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D.致力于推翻清政府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6年,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机关报《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因此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是共同点,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时务报》和《民报》的相关史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难点所在。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5.(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除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外,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下列不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
A.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B.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出现和发展
C.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开办工厂
D.新式学堂大量涌现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除了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了系列深刻的变革。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以及兴学堂, 废科举等。
ABD三项都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开办工厂不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识记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
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是(  )
A.1862年,同文馆设立
B.1906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C.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D.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表现的相关史实。
7.(2020八下·富阳期末)清朝后期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除北京大学外,另一个是(  )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京师同文馆 D.《国闻报》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现代 文化的“双子星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务印书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8.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清华大学
【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A项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准确识记能力,知道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国家遭到列强入侵,决定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最有可能进入下列什么地方(  )
A.时务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大学堂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B项符合题意;
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A项不符合题意;
福州船政局是军事工业,C项不符合题意;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提高外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京师同文馆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0.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题干的“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反映了大众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故B符合题意;思想观念解放、铁路交通发达和轮船航运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申报》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1.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报纸宣传什么进步思想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政治、社会风俗、外交、经济等国内外重大新闻。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如答出具体思想主张亦可)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申报》的有关知识。分析所学可知,《申报》主要刊登政治、社会风俗、外交、经济等国内外重大新闻。
(2)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申报》的了解,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识记。
12.读一读,写一写。
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初时以印刷业为主,承揽商业簿记、账本、广告印制,也承接教会圣经的印刷,纯系一家印刷作坊。
材料二 1902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思潮风雷激荡,求新图强益成主流。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广罗人才,专事编译,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种图书,商务印书馆真正步入出版业的殿堂。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商务印书馆先后从事的业务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答案】(1)印刷业,出版业。
(2)原因: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影响: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初主要从事印刷业,后来主要从事出版业。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史上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的形式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北京大学创办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
(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
(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答案】(1)1898年。示例: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王要阵地.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
(2)隋朝。评价示例: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3)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史实。本题是基础题,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史实是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王要阵地.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科举制始于隋代。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为读书人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为社会选拔大量人才;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钳制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第三小题,主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点评】本题掌握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下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 D.90年代
2.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3.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4.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D.致力于推翻清政府
5.(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除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外,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下列不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
A.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B.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出现和发展
C.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开办工厂
D.新式学堂大量涌现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是(  )
A.1862年,同文馆设立
B.1906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C.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D.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
7.(2020八下·富阳期末)清朝后期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除北京大学外,另一个是(  )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京师同文馆 D.《国闻报》
8.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清华大学
9.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国家遭到列强入侵,决定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最有可能进入下列什么地方(  )
A.时务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大学堂
10.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11.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报纸宣传什么进步思想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12.读一读,写一写。
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初时以印刷业为主,承揽商业簿记、账本、广告印制,也承接教会圣经的印刷,纯系一家印刷作坊。
材料二 1902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思潮风雷激荡,求新图强益成主流。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广罗人才,专事编译,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种图书,商务印书馆真正步入出版业的殿堂。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商务印书馆先后从事的业务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的形式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北京大学创办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
(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
(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以“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为主。故应该选择90年代。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2.【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A.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创办较晚一些,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福建船政学堂,不符合题意;
C.京师大学堂,不符合题意;
D.北洋水师学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列举了报纸和印刷事业的发展情况,故A符合题意;
材料是在说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4.【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6年,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机关报《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因此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是共同点,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时务报》和《民报》的相关史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难点所在。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5.【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除了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了系列深刻的变革。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以及兴学堂, 废科举等。
ABD三项都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开办工厂不属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识记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
6.【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表现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现代 文化的“双子星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务印书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8.【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A项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准确识记能力,知道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B项符合题意;
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A项不符合题意;
福州船政局是军事工业,C项不符合题意;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提高外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京师同文馆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题干的“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反映了大众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故B符合题意;思想观念解放、铁路交通发达和轮船航运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申报》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
11.【答案】(1)政治、社会风俗、外交、经济等国内外重大新闻。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如答出具体思想主张亦可)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申报》的有关知识。分析所学可知,《申报》主要刊登政治、社会风俗、外交、经济等国内外重大新闻。
(2)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申报》的了解,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识记。
12.【答案】(1)印刷业,出版业。
(2)原因: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影响: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初主要从事印刷业,后来主要从事出版业。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史上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答案】(1)1898年。示例: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王要阵地.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
(2)隋朝。评价示例: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3)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史实。本题是基础题,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史实是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王要阵地.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科举制始于隋代。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为读书人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为社会选拔大量人才;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钳制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第三小题,主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点评】本题掌握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