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观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b.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a.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b.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二、重点与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实验相关的仪器及有关药品。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水通电点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我们借助分子原子模型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一下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量的关系?(请学生上讲台演示)生:借助模型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过程(给学生引导)。小结: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接下来我们通过宏观的实验来验证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l)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茑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生更鸶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师:各组讨论的结果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教师演示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白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锥形瓶、带玻璃管的胶塞、天平。 实验步骤:称量锥形瓶的质量(包含白磷、细沙、玻璃管、气球)加热锥形瓶引发反应。冷却后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第一组) 实验内容: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口 实验仪器:烧杯、铁钉、天平。 实验步骤:称量烧杯(包含溶液)、铁钉的总质量。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称量反应后整个体系总质量。 (第二组)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烧杯、小试管、天平。 实验步骤:称量烧杯的质量(包含碳酸钠、稀HCl、小试管)倾斜容器让两种物质混合。 称量反应后整个体系的总质量。 (第三组)实验内容:镁条的燃烧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实验仪器:石棉网、坩埚钳、酒精灯、天平。 实验步骤:称量石棉网和镁条的质量,点燃充分燃烧后 称量反应后整个体系的总质量。3.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对各方案列表示范,最后得出结论。 5.归纳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讨论:为什么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实验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会不一样?小结: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或者参与反应,类似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观测到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课堂小结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