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建议(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建议(素材)

资源简介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例1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教材以此为起点,提供了一组含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从中抽象出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2)然后通过研究给出的3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最后,教材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作准备。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举例,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可借助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推一推,使学生确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也可以让学生量量每组对边的长,使学生发现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从而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概念。
(2)在做数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平行四边形的高,教材没有呈现画法,只是在“做一做”安排了画高的活动。教学时可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展示、集体评议等明确高的画法:也就相当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使学生体验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具有相对性,而且它的高不止一条: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编写意图
(1)例2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材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看到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然后通过伸缩门、升降机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做一做”第1题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四条边确定了,但所拼的平行四边形不唯一。
第2题通过画图,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认识,巩固高的画法。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课前可以让学生用吸管和丝线串成一个长方形。上课时,利用这一教具,拉动长方形的两个对角,使它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在反复拉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将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认识。
结合“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发现即使四条边确定了,所拼的平行四边形也不唯一。由此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吸管再做一个三角形,让学生从本质上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区别两种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认识。
编写意图
(1)例3教学认识梯形。教材先提供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概括出梯形的定义,再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接下来给出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和直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定义,同时形成对梯形的完整认识。
(2)“做一做”通过梯形的定义去辨析,从而巩固梯形的概念,强化表象,并进一步巩固画高的方法。通过变式,凸显梯形的本质特征。
(3)例4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四边形,引导学生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平行的角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由此用集合圈表示出它们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例3时,可以呈现丰富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认识梯形,并感受到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课件将这些实物上的梯形,抽象成几何直观图。再让学生用三角尺研究一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由此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从而让学生抓住梯形的特征,建构梯形的概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由一般到特殊认识等腰和直角梯形。
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后,可以通过找、比、量等活动,发现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点,揭示并概括定义。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梯形与一般的梯形比较,体验它们的特殊之处,从而深化对梯形的认识。
(3)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些四边形,然后引导比较各种四边形的特征,着重从对边是否平行思考分类。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并用集合图表示。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分类方法,教学时应注意引导优化。
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