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每题2分;16~23题为多选,每题3分,选不全得2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 m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公交汽车在起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2.右图是一个网球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 )A.网球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B.网球正在下降C.网球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D.网球正在上升3.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重力为G,静止时竖直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T;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T′.则 ( )A.T>G,T′>G B.TC.T=G,T′>G D.T=G,T′4.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 质点的加速度为 ( )A.2.45 m/s2 B.-2.45 m/s2C.4.90 m/s2 D.-4.90 m/s25.右图中的两条图线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两球在t=2 s时速度相同B.两球在t=2 s时相距最近C.两球在t=8 s时相遇D.在2 s~8 s内,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 ( )A. B. C. D.7.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 (斜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的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 )A.μ(F-mg)cos θ B.μ(mg-F)sin θC.μ(mg-F) D.μ(F-mg)8.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9.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连接有挂钩的拉杆与弹簧相连,并固定在外壳一端,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可以认为弹簧秤的总质量主要集中在外壳(重力为G)上,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两种方式固定于地面上,如图乙、丙所示,分别用恒力F0竖直向上拉弹簧秤,静止时 ( )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10.杂技表演的安全网如图甲所示,网绳的结构为正方形格子,O、a、b、c、d……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为120°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2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张力大小为 ( )A.F B. C.2F+mg D.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现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则 ( )A.a′=a,T′=T B.a′>a,T′=TC.a′<a,T′=TD.a′>a,T′>T12.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mB的物体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分析可知 ( )A.两地的重力加速度gA>gB B.mA<mBC.两地的重力加速度gA<gB D.mA>mB1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水平细线相连,m2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两者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在这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C.始终不变 D.由大变小再变大14.如图所示,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形框架,其中CA、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53°.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受到的拉力分别用F1和F2表示,则 ( )A.F1∶F2=l2∶l1B.F1∶F2=1∶1C.F1∶F2=3∶4D.F1∶F2=4∶31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A.t′=t1,d=S B.t′=t1,d=SC.t′=t1,d=S D.t′=t1,d=S16.在日常生活及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就是一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1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18.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的图象是 ( )19.如图甲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传送带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图示是某航空爱好者用数码相机以每隔2.5 s一张的频率拍摄的关于起始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拍摄过程中数码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在地面上.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 m,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则( )A.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8 m/s2B.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4 m/s2C.火箭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2 m/sD.火箭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60 m/s2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 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A.水平外力F增大 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C.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D.B对A的作用力减小22.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在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23.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的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二、填空和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24.一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水平运动,1 s末撤去恒力F,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恒力F的大小是 N,物体所受阻力Ff的大小是 N25.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6个点下标明B,第11个点下标明C,第16个点下标明D,第21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__cm。(本题答案全部保留2位有效数字)26.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若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27.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的质量M,直接用公式a=求出.(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某同学得到的a-F关系如图所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 ;三、计算题(共26分)28.(8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 m,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卡车?29.(8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0°,以5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下端A处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2㎏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已知传送带从A到传送带顶端B的长度L=15m,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1)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30.(10分)如图所示,长L=1.5 m、质量M=3 kg的木板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取g=10 m/s2.(1)求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0(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如果拉力F=21 N恒定不变,则小物块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实验班附加题(共10分)1.(3分)如图所示,用固定挡板P将质量为m的小球挡在光滑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的质量为M,倾角为θ,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向右拉动斜面体的水平恒力F至少为2.(7分)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装置由轮半径均为R= m的主动轮Q1和从动轮Q2及传送带等构成.两轮轴心相距lAB=8.0 m,轮与传送带不打滑.现用此装置运送一袋面粉,已知这袋面粉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这袋面粉中的面粉可不断地从袋中渗出.(g取10 m/s2)(1)当传送带以4.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将这袋面粉由左端Q2正上方的A点轻放在传送带上后,这袋面粉由A端运送到Q1正上方的B端所用的时间为多少?(2)要想尽快将这袋面粉由A端送到B端(设初速度仍为零),主动轮Q1的转速至少应为多大?(3)由于面粉的渗漏,在运送这袋面粉的过程中会在深色传送带上留下白色痕迹,这袋面粉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长能有多长(设袋的初速度仍为零)?此时主动轮的转速应满足何种条件?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每题2分;16~23题为多选,每题3分,选不全得2分)二、填空和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24. 9 N,3 N 25.0.99 2.6 6.0 26. 10 5027. (1) m《M (2)CD (3)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三、计算题(共26分)30.(10分)(1)物块刚好不掉下去,则物块与木板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具有相同的最大加速度a1.对物块,a1==μ1g=1 m/s2对整体:F0-μ2(M+m)g=(M+m)a1故F0=μ2(M+m)g+(M+m)a1=12 N.(2)当拉力F=21 N>F0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对木板,加速度a2==4 m/s2设小物块滑离时经历的时间为t,则:a2t2-a1t2=L 故t=1 s此时vm=a1t=1 m/s.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2012.08.30一、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处,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A.东南一西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南北2.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 B.地形C.交通 D.气候下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完成3~4题。3.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岷江 ②额尔齐斯河 ③松花江 ④海河B.①大渡河 ②塔里木河 ③辽河 ④淮河C.①岷江 ②塔里木河 ③松花江 ④辽河D.①雅砻江 ②额尔齐斯河 ③辽河 ④闽江4.关于河流流域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流域是典型的红壤分布区,适宜种茶树B.②河流在一年中的1、2月份经常断流C.③河流域所在省区是我国特大城市数目最多的省区D.④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6.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降水最为集中8.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C.墨西哥湾飓风活动频繁 D.喜马拉雅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回答9 ~10题。9.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10.该地区最可能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11~13题。1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春小麦 B.早稻 C.晚稻 D.冬小麦12.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短、热量 B.长、热量 C.长、光照 D.短、光照13.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肆虐C.寒潮频繁来袭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有关ab两地的资源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a地热量和光照资源丰富 B.b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C.a地热量和风能资源丰富 D.b地地热和风能资源丰富15.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不可再生 B.发电量常年稳定C.密度大,聚能容易 D.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17.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18.流经B地区的河流名称是A.渭河 B.湘江 C.汉江 D.赣江读“我国沿30 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19~20题。19.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C.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20.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温低 B.云量多,反射强C.距海近,水汽多 D.纬度低,对流旺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21~22题。21.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22.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据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截止到2004年11月18日,我国加入WTO三年来,很好地履行了承诺,农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据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与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23~24题。23.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产品是A.油料 B.水产品 C.粮棉 D.水果24.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冲击严重主要是由于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灌溉农业,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读图回答25~27题。25.图中所示河流中,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A.ad B.ab C. bd D.bc26.图中所示地区不属于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的是A.乙 B.甲 C.丙 D.丁27.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气候变暖 D.酸雨危害读右下区域图,回答28~29题。28.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A.P1、P3 B.P2、P3 C.P2、P4 D.P1、P429.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气候冷湿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市场狭小2009年7月,欧洲南部多国森林火灾频发,尤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最为严重,结合下图回答30~31题。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南部是因为植被的覆盖率南部更高B.西班牙境内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形、海陆位置C.法国地势平坦,河流呈放射状注入大西洋D.意大利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31.有关乙岛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成因来看属于火山岛 B.从气候来看受暖流影响较大C.从地形来看以平原为主 D.从植被来看以苔原为主读下图,回答32~34题。32.山脉常成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界线,关于图中沿EF线上的山脉两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侧分属两个国家和两个大洲 B.具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类型C.具有相同的地形类型,但地形特征有所不同 D.两侧大河流向不同,但都有凌汛现象33.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34.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A.耕地面积少 B.人多地少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水源短缺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35~37题。35.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36.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大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37.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下图为世界两区域等高线图,回答38~40题38.两地形区所在国家共有的丰富矿产资源是A.煤炭 B.石油 C.铁矿 D.水能39.图示区域的海洋分别是A.孟加拉湾 太平洋 B.阿拉伯海 大西洋C.几内亚湾 太平洋 D.几内亚湾 印度洋40.图示两地区共同的地形特征是A.冰川形成的丘陵 B.年轻高大的山系C.高温多雨的气候 D.古老低缓的高原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41~43题。41.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挪威、加拿大、瑞典 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42.黄河站在北京的A.东北方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 D.西南方向43.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1个月 东南风 B.3个月 东北风C.5个月 西南风 D.6个月 西北风读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4~45题。44.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A.喜高温多雨 B.喜阴冷潮湿 C.耐高温干旱 D.耐低温干旱45.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轮廊 D.地形下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46.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7.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热同期 ④适宜生产柑橘、葡萄A.②④ B.②③C.①④ D.③④下图是某地地形图,LG为地形剖面线,读图回答48~50题。48.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A.山地 B.平原 C.陡崖 D.盆地49.沿LG线地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不高于A.500m B.600mC.700m D.800m50.L位于G的方向是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二、综合题51.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15分)(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6分)(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影响因素。(4分)(4)分析P城市形成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3分)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北京时间2009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北京时间00:30宣布,获得2016年夏季(北半球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里约热内卢,这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1)宣布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时,里约热内卢(西经42. 5°)的区时是( )(2分)A.l3时30分 B.1l时30分C.5时30分 D.19时30分(2)在图中用“→”画出里约热内卢沿海的洋流并标出名称。(2分)(3)分析里约热内卢举办奥运会时,瓦尔帕莱索的气候特点及其原因。(2分)(4)南美大陆桥东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止瓦尔帕莱索港,全长约1000公里。简要分析修建南美大陆桥的地理意义。(2分)(5)分析布宜诺斯艾利斯发展肉类加工工业和制革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2分)参考答案1、 DACBD BBCAC 11、DBDCD ACCCB21、CBCAA BBDAB 31、CCBCD CBCBD41、ABBCD DABDC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Ⅰ卷(共50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u-64 Fe-56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 、酒精、冰醋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弱电解质B.煤的干馏、煤的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冰醋酸、碱式碳酸铜、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①热稳定性:CH4>NH3>H2O 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Na>Mg>O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20 g AO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0.5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 B.32 C.60 D.80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8g乙烯和28g丙烯中均含有6 NA对共用电子对B.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C.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个D.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NA5.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氨气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共价键C.NH4Cl的电子式为: Cl-D.S2-的结构示意图为6、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3-+cH+=dFe2++fFe3++gNO↑+hNO2↑+kH2O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2d+3f = 3g+hB.反应中每消耗5.6 g Fe,转移0.2mol~0.3mol e-C.HNO3的氧化性大于Fe3+D.当a不变时,d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K+ 、Na+ 、CO32-、NO3-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C.的溶液中: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9.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A.2 B.3 C.4 D.510.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同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B.1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H2C.配制2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11.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 B.溶液的酸性减弱C.白色沉淀是BaSO3 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12.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质子数比Y少5,X和Z在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B.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用于消毒杀菌C.Y的氧化物是工业制取Y单质的主要原料D.Z的单质在氧气中点燃可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13.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C.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D.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14.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12+FeI2 = FeC12+I2 ②2Fe2++Br2 = 2Fe3++2Br-③Co2O3+6HC1 = 2CoC12 + 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氧化产物分别是FeC12、Fe3+、C12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12>Co2O3>Fe3+C.在反应③中生成1molCl2时,有2molHC1被氧化D.根据反应①②一定可以推理得到C12+FeBr2 = FeC12+Br215.在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g,取V/4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ml,则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 B.mol/L C.mol/L D. mol/L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O22-+2H2O==O2↑+4OH-B.次氯酸钠与Fe(OH)3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C.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D.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17.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 ;IO3-→I2;HNO3→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Fe3+ B.MnO4- C.IO3- D.HNO31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6∶1119.锌和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当消耗锌与硝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5时,除生成硝酸锌和水之外还生成另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是①NO2 ②.N2O ③.NO ④.NH4NO3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Al3+、CH3C00—、Cl— B.Mg2+、Ba2+、Br—C.Mg2+、Cl—、I— D.Na+、NH4+、Cl—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第n周期所含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的种数均为(8-n)B.SiCl4、P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D.由ⅠA族和ⅥA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型化合物2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23.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因果判断正确的是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B、由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所以酸性:HClO>H2SO4C、若A2 + 2D— == 2A— + D2,则氧化性D2>A2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M+2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25.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A.7∶1 B.7∶2C.7∶3 D.7∶4第Ⅱ卷(必考题50分,附加题10分,共60分)二、填空题26.有一瓶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Mg2+、Ba2+、Al3+、Fe3+、I-、Cl-、NO3-、C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该溶液可使pH值试纸呈现红色;(2)取溶液少量加新制氯水及CCl4振荡,可见CCl4层呈现紫色;(3)取溶液少量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4)取实验(3)之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5)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又逐渐消失,将此溶液加热,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_,(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 。2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 。⑵.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做答)。⑶.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⑸.在⑤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填元素名称) ,⑹.在⑧与 ⑦ 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 。28.(10分)实验室需用固体烧碱配制480 mL 0.32mol·L—1的NaOH溶液。①需称量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中置于天平右盘称量。②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符号)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D.500mL容量瓶 E.漏斗③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②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④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偏高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B.称量时间过长C.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D.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F.定容后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而未加水补充29.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A、E处于同一主族且E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不含稀有气体)。已知C的原子序数等于A、B的原子序数之和;D的原子序数等于A、C的原子序数之和。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有一类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三千万,这类化合物中一般都含有A、B两种元素。F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2) 写出F的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比较C、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比较D、E、F原子半径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4) 在A、B、D三种元素中选择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两种可以发生反应的阴离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14分)(1)砷及其化合物有毒,如砒霜(As2O3)有剧毒,环境监测和法医学分析砒霜中毒的反应原理:As2O3 + 6Zn + 12HCl = 6ZnCl2 + 2AsH3↑+ 3H2O,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还原产物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 ,电子转移总数是 。(2)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①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MnCl2),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31.(附加题)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它可由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0涉及下列反应:① MnO4- + H2O2 + H+ ═ Mn2+ + O2 + H2O② H2O2 + 2I- + 2 H+ ═ I2 + 2 H2O③ + 2I- + 2 H+ ═ CH3COOH + I2 + 2 H2O④ I2 + 2S2O32- ═ S4O62- + 2 I-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MnO4- + H2O2 + H+ ═ Mn2++ O2 + H2O(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是(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 。(3)取b0mL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的KMnO4体积为b1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另取b0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2O2都能跟KI反应生成I2(适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的体积为b2mL。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 b1 、b2 、b0的代数表示)c0 =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0,加入的KI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填是或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BBCD 6—10DCBDC 11—15DDDCB 16—20DCACD 21—25CCDBC二填空题31.(10分)(1) 2 5 6 2 5 8 (3分) (2) 淀粉溶液 (2分)(3) (3分) (4)否 (2分)硫酸 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 / cm3质量分数:98%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12.8.31)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之所以说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因为: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4、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A.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B.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C.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 D.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社会5、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C.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6、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①共和制 ②联邦制 ③三权分立 ④黑人奴隶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根本原因是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4、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右图)。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A.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15、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6、“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转变关头”是指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17.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30日报道: 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8.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1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的胜利D.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20.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它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22.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C. 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2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2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25.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26.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27.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8.美国《商业周刊》对一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这次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C.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29.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30.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31.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2.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十年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33题28分, 34题24分)33.(28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2分)分析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2)读右图示,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 “通途”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3分)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唐朝和近代美国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英、美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2分)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成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4)材料三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什么主张 有什么影响?(4分)材料四:1913年国会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政党 发起人 所占席数国民党 宋教仁 392共和党 黎元洪 176民主党 汤化龙 25统一党 程德全 24(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出现什么新局面?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6)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时民主政治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五: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物构成表(单位:人)职务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共产党 1 3 29 1 2 6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7)材料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什么创举?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4分)(8)据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认识。(3分)34、(24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材料三: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格(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4分)材料四: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3)材料四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材料五: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4)材料五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2分)材料六:“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七:“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5)材料六、七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分)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6)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5BCBCC 6—10BCABB 11—15DDBBC 16—20ADBBB 21—25CABDC26—30ABABC 31—32DC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未成年人通途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一. 听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 B 、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t the moment A. Drinking coffee B. Doing the shopping C. Seeing the doctor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It’s easy to forget the keyB. People often make the same mistakesC. He takes the key out of the room3. How long will the man have to wait for the next bus A .25 minutes B. 20 minutes C .15 minutes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car B. On the bus C. Outside the lift5. Why is the man so excited A. He has got marriedB. He has moved into a new houseC. His small cold house has been sold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小题6 .When did the two speakers meet last A. Five years ago B. Three years ago C. Two years ago7. Why does the woman stay here A. She wants to accompany her familyB .She has to work tomorrow.C .She can’t afford the plane ticket8. Where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A . To the cinema B. To the concert hall C To. the restaurant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小题9.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his trip A. Productive B. Comfortable C. Time-saving10. Why did the man go to Frankfurt A. To attend a trade fair B. To attend a meeting C. To make a speech11. Which country does the woman mention in the conversation A. America B. Britain C .Germany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2至第15小题。12.What is the talk mainly about A. How to control our weight during holidaysB .How to enjoy holidays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C. What to do before going to a feast.13.What does the speaker suggest having before a feast A . A small glass of wine B. A large cup of soup C. A small low-fat snack14.What plate does the speaker advise us to use A. A big one B. A small one C. A medium one15.How long does the speaker advise us to walk after a meal A .10 minutes B .20 minutes C. 30 minutesII.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16. Chinese arts have won the ____ of a lot of people outside China.A. enjoyment B. appreciation C. entertainment D. reputation?17. _____ I accept the gift or refuse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A. If B. Whether C. Even if D. No matter when18. _____ that there is another good harvest this year.A. It says B. It is said C. It was said D. He was said19. _____ do you think will teach us maths next term? A. Whom B. Who C. What D. That20. Lucy has a great sense of humour and always keeps her colleagues _____ with her stories.A. amused B. amusing C. to amuse D. to be amused21. This is the best book _____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all this year.A. who B. whom C. which D. /22. You should make it a rule to leave things ________you can find them again.A. when B. where C. then D. there23.________ they heard the shout for help,they rushed out. A. Immediately B. The moment C. The minute D. All the above24.________,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beautifully. A. Try as he does B. as he tries C. Try as does he D. As he does try25.If you go to Xi’an,you will find the places there more magnificent than commonly ________.A. supposing B. supposed C. to suppose D. suppose26. Mr.Smith warned his daughter ______ after drinking.A. to never drive B. never driving C. never to drive D. never drive27. The deer was lucky that it just missed ____ .A. catching B.to be caught C. being caught D. to catch28._________to the party, Joan was greatly hurt.A. Having not been invited B .Not having been invitedC. Having not invited D. Not having invited29. The building now will be used as our reading room.A. built B. to be built C. being built D. is built30. _____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e is always absent from school.A. Obsessed B. Addicted C. Abandoned D. AbsorbedIII. 完形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Cure for SorrowThere is an old story telling about a woman whose only son died in an accident. In her 31 , she went to the wise man that is always 32 for his wisdom in her town and said, “What advice or what 33 ways do you have to bring my son back to life I will 34 you with all I have if you can.”Instead of sending her away or 35 with her, he said to her, “Fetch me a mustard(芥末) seed from a home that has never 36 sorrow. We will use it to drive the sorrow out of your life.” The woman went off at once in 37 of that magical mustard seed.She came first to a splendid apartment, 38 at the door, and said in a 39 voice, “I am looking for a home that has never known sorrow. Is this such a(n) 40 that I wa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41 , she didn’t get what she wanted, even without a single word of 42 . They told her that she had come to the wrong place. And they began to 43 all the tragic things that recently had happened to them.The woman said to herself, “Who is better able to help these poor, 44 people than I, though I also have had misfortune of my own ” She 45 to comfort them till they 46 . Then she went on searching for a home that had never known sorrow. But 47 she turned up, in small cottages or in other places, she found one 48 after another of sadness and misfortune. She became so 49 in helping other people out of their sorrow that finally she forgot about her quest for the special mustard seed, in fact, never 50 that it had driven the sorrow out of her life.31. A. joy B. danger C. belief D. sorrow32. A. envied B. considered C. respected D. treated33. A. strange B. magical C. valuable D. important34. A. reward B. supply C. provide D. award35. A. quarreling B. discussing C. reasoning D. arguing36. A. suffered B. known C. obtained D. forgotten37. A. honor B. favor C. need D. search38. A. knocked B. broke C. stood D. pointed39. A. excited B. confident C. sad D. urgent40. A. place B. answer C. apartment D. person41. A. Luckily B. Immediately C. Gradually D. Unfortunately42. A. praise B. Respect C. comfort D. encouragement43. A. exchange B. describe C. simplify D. decorate44. A. unfortunate B. unfriendly C. unimportant D. unfamiliar45. A. planned B. managed C. continued D. stayed46. A. settle down B. break down C. calm down D. get down47. A. wherever B. whatever C. however D. whenever48. A. excuse B. tale C. lie D. reason49. A. curious B. puzzled C. worried D. involved50. A. recognizing B. realizing C. remembering D. wonderingIV.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AThere are stories about two U.S . presidents,Andrew Jackson and Martin Van Buren,which attempt to explain the American English term OK.We don’t know if either story is true,but they are both interesting.The first explanation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President Jackson had very little education.In fact,he had difficulty reading and writing.When important papers came to Jackson,he tried to read them and then had his assistants explain what they said.If he approved of a paper, he would write “all correct”on it.The problem was that he didn’t know how to spell.So what he really wrote was “ol korekt”.After a while,he shortened that term to “OK”.The second explanation is based on the place where President Van Buren was born,Kinderhook,New York.Van Buren’s friends organized a club to help him become President .They called the club the Old Kinderhook Club,and anyone who supported Van Buren was called“OK”.51.The author __________.A. believes both of the storiesB.doesn’t believe a word of the storiesC.is not sure whether the stories are trueD. is telling the stories just for fun5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President Jackson_____________.A.couldn’t draw up any documents at allB. didn’t like to read important papers by himselfC.often had his assistants sign documents for himD .wasn’t good at reading,writing or spelling53.According to the first story, the term “OK”_______________.A. was approved of by President JacksonB.was the title of some Official documentsC.was first used by President JacksonD.was an old way to spell “all correct’’54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story,the term ‘‘OK”_____________.A.was the short way to say‘ ‘old Kinderhook Club”B.meant the place where President Van Buren was bornC.was the name of Van Buren’s clubD.was used to call Van Buren’s supporters in the election55.According to the second story, the term “OK” was first used ______________A.by Van BurenB.in a presidential electionC.to organize the Old Kinderhook ClubD.by the members of the ‘‘Old Kinderhook Club”B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covers so much land and the land produces far more food tha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needs,its people are by now almost entirely an urban society . Less than a tenth of the people ar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林业),and most of the rest live in or around towns,small and large.Here the traditional picture is changing:every small town may still be very like other small towns,and the typical small town may represent a widely accepted view of the country,but most Americans do not live in small towns any more.Half the population now lives in some thirty metropolitan areas(1arge cities with their suburbs、of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each—a larger proportion than in Germany or England,let alone France).The statistics(统计)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because so many 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classified as rural travel by car to work in a nearby town each day.As the rush to live out of town continues,rural areas within reach of towns are gradually filled with houses,so that it is hard to say at what moment a piece of country becomes a suburb. But more and more the typical American lives in a metropolitan rather than a small town environment.56.If now America has 250 million people.how many of them ar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About 25 million. B.More than 25 million.C.Less than 25 million. D. Less than 225 million57.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ur countries has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of people living in metropolitan areas A.United States. B.Germany. C.France. D.England.58.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metropolitan” in the middle of the passage A .Of a large city with its suburbs. B.Of small and large towns.C.Of urban areas. D.Of rural areas.59.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at can we learn about small tow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ost small towns become gradually crowdedB.Small towns are still similar to each other.C.As the traditional picture is changing,towns are different.D .Small towns are turning into large cities60.Why is it hard to say when a piece of country becomes a suburb A .Because they are the same.B.Because the rush takes place too quicklyC.Because the process is gradual.D.Because more and more Americans live in metropolitan areas.CIf we were asked exactly what we were doing a year ago,we should probably have to say that we could not remember. But if we had kept a book and had written in it an account of what we did each day,we should be able to give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It is the same in history .Many things have been forgotten because we do not have any written account of them .Sometimes men did keep a record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 in their country,but often it was destroyed by fire or in a war.Sometimes there was never any written record at all because the people of that time and place did not know how to write.For example,we know a good deal about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China 4,000 years ago, because they could write and leave written records for those who lived after them.But we know almost nothing about the people who lived even 200 years ago in central Africa, because they had not learned to write.Sometimes, of course,even if the people cannot write,they may know something of the past.They have heard about it from older people,and often songs and dances and stories have been made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and these have been sung and acted and told for many generations, for most people are proud to tell what their fathers did in the past.This we may call “remembered history”.Some of it has now been written down. It is not so exact or so valuable to us as written history is,because words are much more easily changed when used again and again in speech than when copied in writing.But where there are no written records,such spoken stories are often very helpful.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deas is not suggested in the passage A.“Remembered history”,compared with written history,is less reliableB.Written records of the past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our learning of the human history.C.A written account of our daily activities helps US to be able to answer many questions.D.Where there are no written records.there is no history.62.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central Africa 200 years ago because ___A.there was nothing worth being written down at that timeB .the people there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a recordC.the written records were perhaps destroyed by a fireD.the people there did not know how to write63.“Remembered history” refers to ___.A.history based on a person’s imaginationB .stories of important happenings passed down from mouth to mouthC .songs and dances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D .both B and C64.“Remembered history”is regarded as valuable only when ____.A. it is written down B .no written account is availableC.it proves to be time D.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it65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we could have learned much more about our past than we do now if the ancient people had _____A.kept a written record of every past eventB. not burnt their written records in warsC.told exact stor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ppeningsD.made more songs and dancesDWhen Mrs.Joseph Groeger died recently in Vienna,Austria,people asked the obvious question,“Why did she live to be 107 ” .Answers were provided by a survey conducted among 148 Viennese men and women who had reached the age of 100.Somewhat surprising was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had lived most of their lives in cities.In spite of the city’s image as an unhealthy place,city living often provides benefits that country living can lack.One factor seems to be important to the longevity(长寿)of those interviewed.This factor is exercise.In the cities it is often faster to walk short distances than to wait for a bus.Even tak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often requires some walking.Smaller apartment houses have no elevators(电梯),and so people must climb stairs.City people can usually walk to local supermarkets. Since parking spaces are hard to find,there is often no alternative to walking.On the other hand,those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and suburbs do not have to walk every day.In fact,the opposite is often true.To go to school,work,or almost anywhere else,they must ride in cars.66.The Vienna survey may help to explain _____A.the complaints of people in apartment housesB.the cause of Mrs Groeger’s deathC.the longevity of people like Mrs.GroegerD. the image of cities in general67.The purpose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to list some _____A.benefits of walking B.occasions for walking in city lifeC. comments made by city people D.problems of city living68.To reach the third floor of a building, it would probably be most healthful __A. to take the elevator B.to walk up the stairsC.to ride in a car D.to find an alternative to walking69.People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probably do more driving than walking because __A.they don’t live near business areas B. they don’t need the exerciseC.they never have parking problems D.they can’t afford to take the bus70. A conclusion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_____A.air pollution is not serious B.anyone can live to be 107C.country people should move to the city D.walking is a healthful exerciseV.阅读表达(每小题 1 分满分5 分)The world’s first subway was built in London in 1863. At the time the government was looking for a way to reduce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city of London. The poor areas of the city were so crowded with people that it was almost impossible for horse carriages--- the taxis of those days to get around .The city officials were interested in trying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workers to live outside of London and travel easily to work each day . If people had a cheap and convenient way that they could depend on to get to and from work they would relocate their homes outside of the city. This would help ease the pressure of too many people living in the poor parts of London. From these problems, the idea of the London Underground--- the first subway system was born . The plans for building the Underground met with several problems and delays but the first track was finally opened in January 1863. A steam train pulled the cars along the first underground track which was six kilometers 3.7 miles long. About30000 people got on the subway the first day . Riders were treated to comfortable seats, standing up while the train was moving was not allowed, and pleasant decorations inside each of the cars.However the smoke from the engine soon filled the air in the tunnels with ash and soot as well as chemical gases. Fans had to be put in the tunnels later to keep the air clean enough for people to breathe. Even with its problems riding the Underground did become popular. It carried nine million riders in its first year. Modern subways have come a long way since the early days of the London Under ground. Today there are 94 large underground rapid transit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 The busiest of these subway systems is the Tokyo Metro which opened in 1927.This efficient subway has two billion riders per year and “porters ” work on the platforms during busy traffic hours to help push riders onto trains. At times subway cars have been packed with up to 300 people Shopping malls built in high traffic stations where riders move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have also helped the popularity of subways in Tokyo. Stations like the famous Ginza Sugo Eki Ginza Consolidated Station include underground department store supermarkets restaurants and specialty shops. Shoppers never have to go above ground7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72. Why Shoppers never have to go above ground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73. What problems led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 build the London Under ground(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74. Which sentenc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Although there were such problems people loved to take subways.75.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to Chinese.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高三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答题纸 座位号______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I.书面表达(满分15分)你已经是高三学生,正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紧张备战高考,在近三年的高中生活中,你的学校和老师肯定给你留下这样或那样的印记,请你用英语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对学校和老师的印象。要求:不少于100词,语句通顺,用词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三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答案听力:(15分) ABCCB ABCAA CACBB单项选择:(15分) BBBBA DBDAB CCBCB完形填空:(30分) DCBAC BDCAA DCBAD CABDB阅读理解:(40分) CDCDB CCABC DDDBA CBBAD阅读表达:(5分)71. Subway then and now72. Shopper can buy what they want in underground malls.73. Overcrowding and traffic jams74. Even with its problems riding the Underground did become popular.75. 如果人们有了一个能够用来上下班、又便宜、又方便的方式,他们就愿意在城市外面重新安家了。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0每题1分,31—50每题2分)1.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2.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3.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A.动物抗病育种 B.增加乳汁分泌量 C.生产药用蛋白 D.治疗乳腺疾病4. EcoRI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但切割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图中箭头处)分别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所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均由6个核苷酸序列组成B.SmaⅠ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是黏性末端C.用DNA连接酶连接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效率一样D.细菌细胞内限制酶可以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DNA入侵5.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供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6.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根据图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该植物的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B.植株A的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在植株B的细胞中,通常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D.由花粉到植株A需要用含有有机物的培养基来培养7. 哺乳动物完成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时期是A. 幼年时期 B. 青春期 C. 胎儿时期 D. 卵裂时期8.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的卵裂期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 ,每个细胞体积在减小B. 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C. 胚胎中DNA的总量增加 ,营养物质在减少D. 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细胞全能性变小9.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10. 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 直接传播 B. 食物传播 C. 生活必需品传播 D. 施用者人体传播1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12. 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整体性原理13.下列选项中生物技术成果与其应用的基本技术不相一致的是A.迅速扩大良种畜群——胚胎移植 B.无病毒植株——植物组织培养C.乳腺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 D.克隆牛——体细胞杂交14.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 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15.下对于精子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精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B. 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 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 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体,叫做原生质滴,原生质滴中存在中心体16.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产生基因突变 B.可选择在桑椹胚期进行胚胎分割C.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D.③可移植到任何母牛子宫内发育17.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精子获能后才能完成与卵子的受精过程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供体母畜同期发情时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D.控制动物性别可使奶牛场获得更多的雌性牛犊以增加经济效益18.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19.良种试管牛的繁殖过程是:用激素促进甲牛多排卵,然后把卵细胞在体外与人工采集的乙牛的精子进行受精,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育成胚胎,再把胚胎送入经过激素处理的丙牛的子宫内,孕育成试管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A.产生试管牛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处理甲牛的激素可能是孕激素或雌激素C.甲牛、乙牛对试管牛核基因的贡献相同 D.该技术可应用于加速优良种畜的繁殖20.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右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②③依次称之为滋养层、内细胞团B.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C. 培养③处细胞时,如果缺少氨基酸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D. ③处的细胞在功能上最大特点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21. 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的原因有A.同种动物的供体、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B.早期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C.移植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2.韩国“首席科学家”黄禹锡曾因发表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论文的造假行为,被处以最高处分——撤销教授职务。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治疗性克隆可以克隆器官,治疗疾病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进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都正常2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卵裂期的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 C.内细胞团细胞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就发育成的胎膜D.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会导致透明带破裂24. 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25.小鼠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放入被35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杂交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A.40 B.80 C.120 D.16026. 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树突状细胞利用了其全能性B.树突状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C.培育出能识别癌症特有蛋白质的树突状细胞,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D.能够识别抗原的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27.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A、大肠杆菌 B、质粒 C、酵母菌 D、噬菌体28.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比较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A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用胰蛋白酶处制成细胞悬浮液B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C 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培养基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29. 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30.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31.“白菜一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如下图所示是“白菜一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可运用的酶是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果胶酶B.通常可诱导上述原生质体相互融合方法是PEG和灭活的病毒诱导C.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诱导产生了新的细胞壁D.愈伤组织形成“白菜一甘蓝”植物体必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32.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发生了改变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不发生染色体数量变化C.植物组织培养的结果都是完整的植株D.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大分子有机物和相关激素33. 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白菜一甘蓝”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34. 最近,美国某科学家将荧光水母的一种物质注入白猪细胞中,然后将这些猪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置入黑猪去核的卵细胞中,最后此5枚重组卵发育成的早期胚胎放入黑猪的子宫内,产下的5只小猪中有4只小猪的嘴和蹄呈黄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要提高重组卵移植的成活率,对受体黑猪需要用雌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B.产下的5只小猪性状与卵供体黑猪最相似,部分性状也可能与白猪相似C.注入白猪细胞的物质可能是荧光水母DNA,并已整合到白猪细胞核DNA中D.将导入荧光水母某物质形成的重组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可形成新个体35.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36.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 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37.右图是某克隆羊的培育过程模式图,则该克隆羊的生殖方式以及其发育成熟时所分泌的主要性激素分别是 A.无性生殖、雄激素 B.无性生殖、雌激素 C.有性生殖、雄激素 D.有性生殖、雌激素38. 下列为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液D.胚胎干细胞培养时加饲养层细胞促进干细胞分化39.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 B.制备大量的动物细胞 C.制备胚胎D.进行细胞核移植40. 1975年Kohler和Milstin成功获得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被誉为“免疫学上的一次技术革命”。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组成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单克隆抗体仅特异地针对同一抗原进行免疫反应C.生物导弹是一种单克隆抗体D.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41.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得到表达A.青蛙的皮肤细胞 B.胡萝下的韧皮部细胞C.小白鼠的肝脏细胞 D.沙窝萝卜的形成层细胞42.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B.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无菌培养基C.在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属于基因工程的实例D.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都能克服远缘物种杂交障碍43.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44.对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B.基因表达载体中一定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C.通常用抗生素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45.将牛的胚胎分割后进行移植,可孕育出多头性状一致的小牛。下列哪项与该过程的实质是相同的A.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经过筛选得到可用于生产的工程菌B.淋巴细胞与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C.利用植物的根尖组织细胞培育大量幼苗D.DNA分子在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许多片段46.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目的基因与棉花DNA的基本结构相同C.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信息47.所谓的“设计试管婴儿”比一般所说的试管婴儿要多一个步骤,即A.体外受精 B.胚胎移植 C.基因检测 D.细胞核移植48.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A.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原核形成→形成合子B.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原核形成→形成合子C.卵黄膜封闭作用→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D.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原核形成→卵黄膜封闭作用→形成合子49.将能生产某种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某种氨基酸的培养基中,之后在产物中检测到带有放射性的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细胞核 ②核糖体 ③染色体 ④内质网 ⑤中心体 ⑥细胞膜 ⑦高尔基体A.①③②⑦⑥ B.⑥①③⑦⑥ C.⑥②④⑦⑥ D.⑥②⑦⑥50.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雄性动物精子形成的场所是睾丸,因此睾丸中的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二、填空题:(共30分)1.(12分)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使番茄植株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质粒上有Pst I 、Sma I 、Hind III 、Alul 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 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 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I 、II 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请据图作答:(l)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 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切割后产生的DNA 片段分别为 种和 种。(3)要筛选已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应首先选择含 的培养基中筛选番茄组织细胞。(4)研究人员通常采用 法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5)基因工程操作中的第四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通常采用 __________ 技术,。采用 __________ 方法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6)图中③④分别指的是 、 ,欲获得人工种子应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将II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所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分)下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回答:(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 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 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2)图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细胞是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 因子,可诱导该种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3)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 的结果。(4)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移植治疗的实质是将上图的 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5)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上述红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用作为供体的细胞是成熟的 ,其原因是 。(6)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细胞融合阶段,用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最终得到能分泌 的杂交瘤细胞。3.(8分)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 。(2) 图甲中②过程最常用诱导方法是 ,图乙中过程b所选择的早期胚胎一般是 。(3) 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克隆羊的性状全部像白面绵羊吗 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6) 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 (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DCDD 6-10 ACDBD 11-15 DBDBD 16-20 BCABC21-25 DDAAD 26-30 CCBBD 31-35 CAACC 36-40 DADAC41-45 DDABC 46-50 CCACD二、填空题3.(1) 动物细胞培养(2) 灭活的病毒,桑椹胚或囊胚(3) 特异性 (4) 不是 卵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 (5) D (6) C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已知函数,则的值是:A. B. C. D.3..已知函数则该函数是:A.偶函数,且单调递增 B.偶函数,且单调递减C.奇函数,则单调递增 D.奇函数,且单调递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真命题B.命题“,”的否定是:“,”C.命题“p或q”为真命题,则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D.已知,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一个螺栓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A. B. C. D.6.如图所示的流程图中,输出的结果是:A.5 B.20 C.60 D.1207.已知条件P:>2,条件q:x>a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A,a B,a C,a D a8.设函数,若, 则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9.已知二项式展开式的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则a的值是____________10. 集合A={},集合B={,若B=C,且n-m的最小值是则a=_____________11.以的直角边为直径作圆,圆与斜边交于,过作圆的切线与交于,若,,则=_____________12.在极坐标系中,点A的极坐标是(1,),点P是曲线上的动点,则|PA|的最大值为 .13.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4.设f(X)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若且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注意;以下是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1)设函数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2)函数,若方程恰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的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80分15.本题10分;集合A={x|-2≤x≤5},B={x|m+1≤x≤2m-1}.(1)若B 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x∈Z时,求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3)当x∈R时,若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6.本题10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R且}对定义域内的任意,都有且当时,(1)求证:是偶函数(2)求证:在(0,上是增函数(3)解不等式:17. 本题10分:现有甲、乙两个靶。某射手向甲靶射击一次,命中的概率为,命中得1分,没有命中得0分;向乙靶射击两次,每次命中的概率为,每命中一次得2分,没有命中得0分。该射手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假设该射手完成以上三次射击。(Ⅰ)求该射手恰好命中一次得的概率;(Ⅱ)求该射手的总得分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18.本题10分:学校游园活动有这样一个游戏项目:甲箱子里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箱子里装有1个白球,2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每次游戏从这两个箱子里各随机摸出2个球,若摸出的白球不少于两个,则获奖。(每次游戏结束后将球放回原箱)(1)求在一次游戏中,①摸出3个白球的概率②获奖的概率(2)求在2次游戏中获奖次数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19.本题12分:已知,函数(1)若方程=0没有实数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存在极大值,并记为g(t),求g(t)的表达式当t=0时,求证;20.本题12分:已知函数(1)若a=,求函数f(x)的单调性(2)若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记函数g(x)=,若g(x)的最小值是,求f(x)的解析式a=5,s=1S=S×aa=a-1结束a≥2否是开始输出s正视图俯视图21.621.5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1年10月19日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合肥举行。门票定价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不同档次,张楠花了600元在黄牛手里买了一张标价是500元的票。这里的600元、50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 商品流通 B.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2.下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表明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的变化对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有利 ③A点到B点变化对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不利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茅台酒涨价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一件事。去年9月份左右,一瓶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728元,经过几番涨价,如今已达1260元。茅台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①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需求量增加 ②茅台酒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2011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升 ④茅台酒供给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2011年夏天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及其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居高不下,给我国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符合这种影响关系的是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的变 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6.章鱼保罗毛茸公仔、章鱼哥纸巾抽、世界杯章鱼哥T恤……随着章鱼保罗猜中南非世界杯比赛胜负而风靡全球,不少商家抓住章鱼这个卖点,推出了玩具、服装、抱枕、纸巾抽等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体现了①消费决定生产对象 ②消费与生产相互决定③生产决定消费 ④生产者要善于捕捉商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词语体现了人们对于环保节能意识的日益扩大。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时尚,由此带动了低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这表明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③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绿色健康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从消费观角度看,右图漫画中“小儿麻痹症”患者给我们的启示是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9.2011年12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载文《绿色经济要靠企业家付诸行动》指出,新能源政策需要约束机制。眼下说得最多的就是节能减排,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这表明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的主体 B.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C.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D.企业生产经营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为目的10.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其中,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比重达75.5%。面对彩电产量的逐年增加,彩电企业不得不竞相降价销售。面对这种情况,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A.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降低商品价值,扭转降价局面B.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C.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吸收资金,增加产品数量D.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11.“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及时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强培育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想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A.保证公有资产在所有地域和行业都占主体地位B.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其主导作用C.缩减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D.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关键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12.2001年8月8日中国石化相继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内外四地上市的公司。十年来,中石化累计向国家上缴税费达7402.45亿元。下列对中石化公司表述正确的是①公司资金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②股东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 ③董事会是其最高决策机构 ④公司财务必须向社会公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国务院推动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①是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决定因素 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优势 ④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4.南京市因为缺乏专业的保姆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不能直接对接,而且要通过劳务中介这个中间环节转接,使得保姆找雇主难,而雇主找保姆更难。这要求政府A.完善就业市场,畅通就业信息 B.健全就业保障制度C.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D.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15.在下列的家庭理财方案中,既符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理念”,又符合“平时投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广告语的方案是A.购买国债、住房、汽车和人身保险B.借钱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财产保险C.增加外币储蓄、黄金投资和社会保险D.按比例投资储蓄、国债、股票和商业保险16.“这算哪门子牛市”的感叹,说明①股票投资高收益、高风险 ②股票受市场供求和企业效益影响,波动较大③投资收益应该坚持分散性 ④投资股票毫无利益可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7.张红从某高校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国有企业上班,月薪2000元。后来,张红从该国有企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自己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在这期间,张红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5000元。张红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8.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两会”的共识。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国家就必须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提高保障水平,让百姓安居乐业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沟通协调,反复研究后作了进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将最低档税率由5%降低到3%,2011年9月1日起生效。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公民的基本义务C.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D.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20.针对目前严峻的物价形势,某市政府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A.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财政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C.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1.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高管“高薪”的质疑和不满。为此,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限薪”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22.2008年至2010年国家共投入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专项补助资金52亿元,文化惠民措施得到有力保障和落实。这表明,财政能够A.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B.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C.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人民 生活23.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 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A.③→②→①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②→③→①24.2011年4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宣布,我国将加强对高收入者个税的征管,股权转让、房屋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成重点。上述做法有利于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抑制居民投资的多样化发展③缩小收入差距 ④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5.《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明确规定:个人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不按规定自行申报的行为属于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26.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额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有利于①企业生产的扩大 ②个人购买力的增强 ③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 ④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27.专家估计,OEM(Origi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个公司根据自己的规格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然后将其出售给另一家公司来冠注商标和分销)贴牌产品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为此,我国应该①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8.欧盟境内首个中国经贸合作区“葡萄牙——中国经贸合作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集群式迈出国门。这表明我国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②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规避对外开放的风险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④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2011年10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对外公布,将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去年6月开始在新疆试点的资源税改革终于要推向全国。资源税的征收①表明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资源配置 ③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④表明市场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0.为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山东省财政厅、经贸委联合发出通知,“家电下乡”时间延长至2011年11月底,家电下乡产品扩展为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四大类,补贴金额仍然执行按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此举①是政府在运用行政手段扩大内需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是市场在调节家电资源的优化配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1.漫画《躲风头》告诉我们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必须规范市场秩序,强调诚实守信 ③取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市场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是①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处罚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④依法取缔有能耗企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3.漫画《心愿飞扬》的经济生活寓意为A.要落实科学发展观B.要统筹城乡发展C.牺牲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必然代价D.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心愿飞扬34.2011年10月11日,世贸组织宣布,中国钛白粉企业应对韩国二氧化钛反倾销调查获得全面胜诉,这是应对韩国7年反倾销调查获得的最佳结局。这启示我们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B.应对贸易摩擦,我们要优化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C.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D.要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5.我国出口纺织品90%以上无自主品牌,在服装等纺织品生产中,只能获得很少的加工费。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受市场变动冲击较大。为此作为纺织品生产企业要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②通过科技创新,创立自主品牌 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④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6.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大幅下跌。这一事件表明①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④我们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38. (9分)1、入世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6620亿元,占总量的30.5%。但在我国私营企业中仍存在着有些老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任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请你运用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提出解决措施。37.(10分)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材料二: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汽车产量急剧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39. (8分)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兑换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40.(11分)材料一:在日本,企业遭遇各种危机的时候,往往自上而下地缩减编制。首先,企业高层(老板、合伙人等)缩减公司的股份;然后,缩减高级经理人员的薪水和红利;第三步是降低中级经理人员的薪资;最后才要求一般员工接受艰辛和减少工作时数,不得不裁员时,企业势必尽全力安排员工调职到其他不同的公司。(1)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国家属于这一模式?(5分)材料二:2010年1月至5月间,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逐渐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社会各界纷纷对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提出质疑。探究原因,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断裂。在富士康,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很简单明了,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基层员工劳动强度极大,被训练成了一台台机器。员工加班很正常,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成了一纸空文。(2)材料中日本公司和富士康的不同做法,给我国企业发展的提供了哪些启示?(6分)41.(8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曾经有这漫长的等待,十六年从“复关”到“入世”的谈判,与37个时髦成员国的双边拉锯式磋商,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山重水复与波波折折。入世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一些方面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有一些领域的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如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无序竞争和独家垄断同时存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初次分配公平性较差,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财税金融等公共政策不均等的状况还比较严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针对入世以来我国一些领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政治试卷参考答案1. 答案 C。7.【答案】C。【解析】题目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排除②,而选①③。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时尚,说明绿色健康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故选④。8.B.[解析] 漫画主要反映了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没有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故选B。9.【答案】C。【解析】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顾及社会及公众的利益,应承担社会责任,选C。10.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面对降价竞争,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更大的降价空间,故答案为B。11.B [解析]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排除A。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排除C。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排除D。故选B。12.C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公司类型的理解,中石化属于股份有限公司,②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责任,故排除。股东大会属于最高决策机构,排除③。13.B [解析] 兼并重组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并非决定因素,排除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故排除③。14.A [解析] 材料表明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市场不完善,所以必须要求政府健全就业市场,故答案为A。15.D [解析] 汽车和住房大多属于消费品,故排除A。B没有考虑自身收入实际,故排除。社会保险不属于投资,排除C。16.A 17.A [解析] 国有企业发放的薪水属于按劳分配;经营水果超市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买卖基金所得属于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8.D [解析] 我国已经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排除①。让人民生活幸福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所以在国民收入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要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排除②。19.【答案】A。【解析】教材识记内容。20.【答案】C。【解析】针对目前严峻的物价形势,某市政府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体现了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故选C。21.B [解析] “限薪令”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见材料强调公平的作用,故答案为B。22.D [解析] 材料强调通过财政支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主要立足资源的配置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答案为D。文化惠民与优化经济结构无关,排除A。此题没有表述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排除B。此题也没有体现城乡教育的不公平,排除C。23.A [解析] 政府投资形成新的需求→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加→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故答案为A。24.A [解析] 此题强调对高收入者个税征管,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故③正确。加强税收的征管,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故①正确。对生产要素所得征收个税,不会抑制居民投资行为,排除②。此题与按劳分配无关,排除④。25.A 26.B. [解析] 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长,意味着企业收入减少、个人收入降低,不利于扩大再生产,不利于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故排除①②。27.【答案】C。【解析】提高商品的价格只会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不选。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选C。28.【答案】B。【解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故不选①。“葡萄牙——中国经贸合作区”的正式设立,不是规避对外开放的风险,而是为了更好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故不选②。29.C [解析]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排除①。征收资源税,目的在于规范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所以无法体现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排除④。税收调节属于经济手段,故②正确。征收资源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故③正确。30.B [解析] 对“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的体现,①不选。材料强调的是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作用,④不合题意。38.答案:①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分)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3分)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靠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企业进行惩戒。(2分)④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手段掌握自主知识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2分)40.答:(1)再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2分)代表国家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1分)(2)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2分)②逐步完善企业对职工、社会对职工的保障体系,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2分)③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诚信经营,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