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实,结合空气组成的发现史,认识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二、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三、教学难点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四、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集气瓶、导管、烧杯、橡胶塞、燃烧匙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活动1]根据生活实例可得知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学生根据经验与学习举例。[活动2]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问题1]如何测定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问题2]下列实验中老鼠消耗瓶中氧气,有什么现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可溶的碳酸钠和水,故无明显现象,且氢氧化钠能吸收较多量的二氧化碳) ( )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提炼:[探究1]提供如图所示的仪器,根据你的认识,组装一套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燃烧匙中可用于放固体可燃物,燃烧匙是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进行燃烧操作的仪器之一)[探究2] 提供组装的装置及三种物质,根据资料提示,你认为哪种物质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简单说明原因?蜡烛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才能燃烧;在空气不能燃烧。)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归纳:选择物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探究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检查完好之后,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对以下步骤进行重新排序:师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表述,总结结论。反思交流: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2.有时测得氧气体积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3.你觉得刚才的实验中有没有对环境不友好的操作?[活动3] 历史追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观察视频,完成学习任务。[活动4] 认识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形成认识。[活动5] 认识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定义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分类,并举例。[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本》P32 1-3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