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已知等差数列中,的值是 ( )
A . 15 B . 30 C. 31 D. 64
2. 若全集U=R,集合M=,S=,则=( )
A. B. C. D.
3. 在中,,,则△ABC一定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4.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A. B. C. D.
5.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
A. 5 B. 3 C.7 D. -8
6.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
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的块数是 ( )
A. B. C. D.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当 B.当,
C.当,的最小值为 D.当无最大值
8. 在平行六面体中,点为与的的交点,,,,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是 ( )
A. B.
C. D.
9. 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7, 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2=–28y (B)y2=28x ( C)y2=–28x (D)x2=28y
10、若直线过点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1.已知F是椭圆(a>b>0)的左焦点, P是椭圆上的一点, PF⊥x轴, OP∥AB(O为原点),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12.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则a的值是 ( )
(A) (B)1或–2 (C)1或 (D)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已知P为椭圆 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焦点,∠F1PF2=900,则△F1PF2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4、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B”;②“若x2+y2=0,则x,y全为0”的否命题;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④“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15、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16、已知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为an=,则数列{an }的前项和为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ABC中,已知a=,,B=450求A、C及c.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
求(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 y=x-2 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两点A、B,
(1)求证:OA⊥OB
(2)求线段AB的长度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双曲线3x2-y2=3,过点P(2,1)作一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P为AB的中点,
(1)求直线AB的方程;
(2)求弦AB的长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为F1,F2(0,),且离心率。
(I)求椭圆的方程;
(II)直线l(与坐标轴不平行)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
1月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B B C A B A B C A D
二.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9 14.②④ 15.(1/4a,0) 16.2n/(n+1)
三.解答题 (共70分,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由得 ……8分
∴数列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 ……10分
于是得数列的前项和为
……12分
19. 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 1分
由解得d=1. …………………4分
所以
                ………………………7分 
(2)
    ………………9分
                     …………… 12分
    
21.(1)k=6,直线方程为y=6x-11
(2) ∣AB∣=4/33
22:解:(I)设椭圆方程为
解得 a=3,所以b=1,故所求方程为 ……………………6分
解得 又直线l与坐标轴不平行 ……………………11分
故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是{k∣} …………………12分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 每题2分 共5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成语“信口雌黄”、“指鹿为马”共同体现了( )
A.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A. 从自然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 万事万物的总和 D. 从社会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 )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1年7月中旬起至今,泰国遭遇了50年不遇的超大洪灾。洪水从北部奔涌向南,淹没无数房屋、良田、工厂,给泰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面对天灾,人们自发开展了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和家园重建工作,对于抗震救灾,有人认为:“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
A、割裂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B、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夸大了规律的客观性,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7、2011年11月1日,新疆伊犁发生里氏6.0级地震,所幸暂未造成人员伤亡。人类至今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可靠的预测。这说明了人的认识具( )
A、无限性 B、反复性 C、上升性 D、客观性
8、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是欧几里德提出的重要定理。但后来科学家发现,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0。这表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与谬误没有明显界限 
C.真理性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D.真理是主观的
9、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2009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首都各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0 周年大会是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句话的哲学 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④关键部分能够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 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 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12、马克思主义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A.联系观点 B.实践观点 C.发展观点 D.创新观点
1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
①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③前者要分析的是复杂事物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矛盾双方的关系   
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17、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因为(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忠孝”等传统思想的传承。“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必须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 ②秦淮河自然风光 ③万里长城
④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⑤南京市人大代表的选举 ⑥《共产党宣言》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22、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和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
A.文化决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方向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4、美国总结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中说过一句话:“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这句话主要说明( )
A.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5、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第Ⅱ卷(论述题 共50分)
26、(10分)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重要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至今仍被教育界所推崇。
请你简要谈谈“因材施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7、(16分)何琳,27岁,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却一直没放弃创业的念头。2010年4月,在西安市政府举办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班上,他结识了两名“志同道合”者——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的柴景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郭锐。因为有着共同的创业梦想,三个人很快成为好“哥们儿”。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最终他们把起步目标锁定在菜店上。就这样,“优品菜园”在2010年5月开张了,刚开业那阵儿,很多菜他们都叫不上名字。经过慢慢学习,各种蔬菜的名字甚至烹饪方法,他们都能熟练地为顾客介绍。从“天之骄子”到“菜贩子”,这三个“80后”饱尝了创业的艰辛。最终,小伙子们的“卧薪尝胆”逐渐打开了局面,赢得了亲朋好友的理解。在减免税款、办理相关手续、创业贷款、拓展业务等方面,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优惠和便利。两个多月以来,“优品菜园”的诚信加上新鲜的菜品让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小店还开展了“送菜上门”服务,居民们对此赞不绝口。何琳说,“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创业的理想。走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目前就是先学到些经验,然后形成连锁开分店。”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三个“80后”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29、(12分)近年来,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某校学生在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搜集了同学对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不同观点:使用手机可以方便和家长、同学的联系,中学生也有消费的自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发短信、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中学生不应该使用手机;手机时常会收到一些不良短信、诈骗短信,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结合上述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应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D B A A C C A B A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B B C A B D B
27、答案:(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这三个“80”后通过自己的创业活动满足了社会、他人的需要。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他们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了社会对他们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价值。这三个“80后”在劳动中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了他们的价值。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这三个“80后”以良好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精神。小伙子们“卧薪尝胆”,终于顽强地跨过一道道创业旅途上的栅栏。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念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创业的梦想,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28、(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在连云港变成沉甸甸的真金白银,表明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连云港打出《西游记》这张“文化王牌”,吸附进包括商业演出、文化公园、创意园区等在内的诸多文化产业形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到2012年,连云港的文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将分别达到200亿元和65亿元,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结果。
29、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如,在上课和自修课时不能用手机,不能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和阅览不良信息,等等。
③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学生使用手机应努力做到趋利避害,不能影响学习;如果使用手机严重影响学习,弊大于利,中学生就应该限制手机的使用。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C 12 Na 23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
A.—CH3 B.—Br C.—NO2 D.>C=C<
2.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 二甲基丙醇和2— 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 甲基丁烷和戊烷 D.乙醇和丙醇
3.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
4.已知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发生水解,又可发生消去反应,现由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是 (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D.取代-加成-消去
5.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①氨  ②塑料   ③医药  ④合成橡胶  ⑤合成尿素   ⑥合成纤维  ⑦ 合成洗涤剂
  A.②④⑦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    B.  C.H2NCH2COONa    D.Na2CO3
7.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对环境有害。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对人体无害。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C.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都可由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制得
8.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乙醇溶液、葡萄糖溶液和四氯化碳,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Na2CO3溶
9.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10.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⑤②④ D.⑤②③
11.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乙醛制乙醇 B.乙醛制乙酸
C.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12.下列有机物中,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 ( )
A.对二甲苯 B.甲酸乙酯 C.丙烯酸 D.乙酸
1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
A.CH3CH2CH3 B.CH3C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氧化反应;
⑤中和反应;⑥消去反应;⑦还原反应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
15.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2,3,3-三甲基已烷
16.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测试并记录,可初步判断该有机物分子拥有的
A.同分异构体数 B.原子个数 C.基团种类 D.共价键种类
17.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植物油和水 B.四氯化碳和水,溴苯和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 D.汽油和水,苯和水,己烷和水
18.PHB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
。下面有关PHB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HB是一种聚酯 B.PHB的单体是CH3CH2CH(OH)COOH
C.PHB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2和H2O D.PHB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19.脑白金又名褪黑素,据报道它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睡眠等功效,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脑白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分子式为C13H18N2O2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0.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以下是四种毒品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毒品中都含有苯环,都属于芳香烃 B.摇头丸经消去、加成反应可制得冰毒
C.1mol大麻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 Br2 D.氯胺酮分子中环上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结构简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键线式 表示的分子式 ;名称是 。
22、(5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包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A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填写反应序号)。
①被酸性KMnO4氧化   ②聚合    ③加成    ④消去  ⑤还原    ⑥酯化 ⑦水解 
23.(9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2)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16分)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两种成分:
(1) ①甲和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 和 。
②请写出甲的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 b.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遇FeCl3溶液显呈现紫色
(2) 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反应I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I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Y的结构简式 。
(3) 1mol乙最多可与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写出乙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4分) 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C的质量分数为68.2%,含H的质量分数为13.6%,经红外光谱测定含有一个羟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有3个相同的甲基。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
1月考试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D D A C D C B C A D B C A C B D
二.填空题(除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共46分)
CH3CH2CH(CH3)CH(CH3)CH2CH3 C6H5CH〓CH2
170.C
24.(6分)(1)CH3CH2OH ------→CH2〓CH2 +H2O
浓硫酸
25.( 6分)
(1) 环己烷
(2)取代 加成
(3)略
26.(1) 乙炔 ,乙烯 乙醛
(2)略
(3)氧化 ,酯化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82615205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在△ABC中,若,, ,则角的大小为 ( )
A. 或 B.或 C. D.
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x=2时, x2-3x+2=0”的否命题; B. “若b=3, 则b2=9”的逆命题;
C. 若ac> bc, 则a>b; D.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否命题
不等式≥0的解集是( )
A.[2, +∞) B. ∪ (2, +∞)
C. (-∞,1) D. (-∞,1)∪[2,+∞)
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25 ; C. k<2或k>5;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成立 D.成立
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等于( )
A.13 B.35 C.49 D. 63
椭圆+=1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在中“”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的值为( )
A.-10 B. -14 C. 10 D. 14
当时,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
A. B.  
C. D.
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等于( )
A.1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14.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焦距为,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15. 设中的变量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16. 数列的前项和则它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分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ABC中,已知,,,求.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经过点A(2,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0.(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是与2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中,,点在直线上.
⑴求和的值;
⑵求数列的通项和;
⑶ 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21.(本题满分12分)
若抛物线y2=-2px(p>0)上有一点M,其横坐标为-9.它到焦点的距离为10,求抛物线方程和M点的坐标.
22.(本题满分12分)
如图,A、C两岛之间有一片暗礁,一艘小船于某日上午8时从A岛出发,以10海里/小时的速
度,沿北偏东7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1时到达B处.然后以同样的速度,沿北偏东15°方向
直线航行,下午4时到达C岛.
(Ⅰ)求A、C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
(Ⅱ)求∠BAC的正弦值.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C D C D D A B C B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3、 14.
15. 14 16.
三.解答题 (6题共7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方程为+=1(a>b>0),
∵椭圆过点A(2,0),∴=1,a=2,∵2a=2·2b,∴b=1,∴方程为+y2=1.
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方程为+=1(a>b>0),
∵椭圆过点A(2,0),∴+=1,∴b=2, 2a=2·2b,∴a=4,∴方程为+=1.
综上所述,椭圆方程为+y2=1或+=1.
20 (本小题满分12分)解:(1)由得:;;;
由得:;;;
(2)由┅①得┅②;()
将两式相减得:;;()
所以:当时: ;故:;
又由:等差数列中,,点在直线上.
得:,且,所以:;
(3);利用错位相减法得:;
22. (本题满分12分)
解:(Ⅰ)在△ABC中,由已知,AB=10×5=50,BC=10×3=30,
∠ABC=180°-75°+15°=120° ………………………………………2分
据余弦定理,得,
所以AC=70. …………………………………………………………………5分
故A、C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是70海里. …………………………………………6分
(Ⅱ)在△ABC中,据正弦定理,得, ……………………8分
所以. ……………………………11分
故∠BAC的正弦值是. ……………………………………………………………12分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①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②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③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 ④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
A.九 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 七事变 D.八 一三事变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对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7.新华网华盛顿2008年11月4日电: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下列表格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中的( )
届数 总统 党派
…… …… ……
第49、50届 里根 共和党
第51届 布什 共和党
第52、53届 克林顿 民主党
第54、55届 布什 共和党
第56届 奥巴马 民主党
A.联邦制 B.制衡原则 C.两党制 D.分权原则
8.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0.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11.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 )
A.民主改革 B.和平共处 C.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1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统治阶级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D、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14.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5.“如果不是蒸汽机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很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了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逐渐消失……。”为此,我们必须感谢的人是( )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西门子
16、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7、《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1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0、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 )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2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22.“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3、2002年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2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5.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2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7.郑和“宝船”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判断自己所处位置采用的方法可能分别是( )
A.指南针和卫星导航 B.北斗星和罗盘针
C.牵星术和电磁波 D.牵星术和卫星导航
28.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响 D.齐奏《英雄交响曲》
29.下列有关文学体裁及盛行的时期,连线正确的有( )
①赋—汉朝 ②诗歌—唐朝 ③词—宋朝 ④散曲—元朝 ⑤小说—明清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0.“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民主思想 B.人文主义
C.知识即美德 D.理性思想
第II卷(共40分)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6分)
32.(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5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你认为16世纪之后,中国没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有哪些?(4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分)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1月月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A A A C D C C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A A C B D D B B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A D B
31、(15分)(1)内涵: 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3分)
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2分)(3)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2分)
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①、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②、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③、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 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4分)
(4)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2分)
33.(10分)(1)辛亥革命(1分)、新中国成 立(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分)、改革开放(1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分)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后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毛泽东思想;(2分)
邓小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20世纪90年代丰富并最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
(3)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而奋斗。(1分)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③ 肺炎患者体内的肺炎双球菌    ④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②④
2.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3.构成月季和孔雀的主要化学元素有
A.C、H、O、N、P、Fe B.C、H、O、S、N、P
C.H、O、K、S、P、Mg D.N、P、K、Ca、S、Zn
4.植物细胞中,不能形成ATP的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 B.内质网 C.叶绿体基粒 D.线粒体
5.能正确反映温度和酶催化效率关系的是

A B C D
6.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其原因是
A.只发生在低等生物中 B.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C.酶的催化效率不高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7.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8.一个含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染色体组合可以是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9.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下列解释最正确的是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10.组成DNA的成分是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嘌呤、嘧啶和磷酸
11.用于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甲基绿试剂 C.苏丹试剂 D.吡罗红试剂
12.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1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D.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
14.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
A.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B.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C.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D.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6.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它可以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侧,用这种膜对水进行过滤,可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
A.将物质阻隔在膜外的功能 B.流动功能
C.自由扩散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17.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证明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18.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A.1:2 B. 8:9 C.2:1 D.9 :8
19.经化学分析法测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别是:C:90.39%,O:3.518%,N:2.754%,H:1.214%,S:0.006%,Fe:0.006%,该物质最可能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核酸
20.下面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水解只能产生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1.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其原因是
A.提供了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B.能使反应物变成细小的微粒增加接触面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温度等条件的要求
D.降低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2.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23.夏天光照强烈的中午时段,植物叶片内C3和C5含量变化是
A.C3增加,C5也增加  B.C3减少,C5也减少  
C.C3增加, C5减少 D.C3减少,C5增加
24.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分布在
A.叶绿体的内外膜上      B.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和内膜上
C.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和基质中 D.叶绿体基质和内膜上
25.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O2的作用是
A.与氢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B.直接氧化有机物,生成CO2释放能量
C.与有机物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D.在酶的催化下,使水分解,释放能量
26.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哪一阶段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后两阶段
27.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水
28.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9.右图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B.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C.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30.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1. 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A.92 92 92   B.23 92 92   C.46 92 92  D.184 46 46
32.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A.还原氨  B.氧化氨  C.还原亚硝 D.氧化硝酸
33. 制作泡菜或酸菜时,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泡菜或酸菜萎蔫  B.防止产生的CO2挥发
C.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有氧条件下乳酸发酵被抑制
34.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35. 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A.间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36.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与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37.下列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38. 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与叶绿体 D.高尔基体与叶绿体
39. 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生质层的实质就是原生质  B.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的
C.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
40.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
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共8分)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两条链构成,结构图中—S—S—为两个—SH形成。其结构模式图如下:
(1)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形成了 个水分子和 个肽键;形成过程中消耗掉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还有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
(2)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R基,在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 种不同的R基。
(3)如果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 。
42.(13分)下图A、B分别是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C是相应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


(1)B图表示有丝分裂的 期,A所示生物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A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B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差别主要发生在图C中
的 段和 段(填字母)。
(3)C图中ab段的变化是由于 ,df段的变化是由于 。
(4)从图C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其意义是 。
(5)在C图中能完整的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段,请在C图中画出该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43. (12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合成的ATP于   ,释放的氧气来源于________。CO2除来自大气外还可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合成的ATP用于 。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
(3)通过离心技术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 请解释原因。
   。
(4)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
44. (7分)下图示某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B点表示_______ ____ 。处于A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 。
(2)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情况下CO2吸收量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曲线CD段说明_____________。I曲线所代表的植物和Ⅱ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相比在对CO2利用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 。
(4)如果在图甲的B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5)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注意调节上述环境因素外,还必须保证________ 等的供应。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B C D B D D B D C D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A D D C D C A B A A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D B A A B A C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共8分)
(1)49 49 49 49 2 2 (2)20 (3)4212
(4)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fg (作图略)
(4)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而在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保持稳定,基本不受光照影响。
44.(共7分)
(1)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 呼吸作用
(2)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
(3)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4)降低
(5)矿质营养,水、肥料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英语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个部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The palace Museum B. Gold and silver things C. paintings
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wants to fire the woman
B. He wants to tell the woman that he can’t promote her
C. He wants to cut down the woman’s payme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course selection B. course registration C. textbook shopping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bank B. At a shop C. At a post office
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Boss and clerk C. customer and servan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many topics has the woman chosen
A. Three B. Two C. One
7. Which topic the man thinks is the best
A. Teachers’ Day B. The Davos Forum C. Beijing pop Music Festival
听第7段材料,回答8,9题。
8.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be promoted in payment
A. Because his salary isn’t enough to support him
B. Because his salary isn’t enough to support his family
C. Both A and B
9. What is the result
A. The man will not be promoted
B. The man will be fried
C. Not clear
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Where is the woman most possibly?
A At the Lost and Found
B. At the Luggage Depository
C. At the police station
11. Why cannot the woman fill in the form
A. Because she doesn’t remember every item in her bag
B. Because she doesn’t remember where she lost her bag
C Because the bag she lost was not her bag
12. What is right on the man
A. He is a bit unfriendly
B. He can tell everything he has in his pockets
C. He lost his things, too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How will the man go to London
A. By train B. By bus C. By driving
14. How much does the card cost
A. 6 Pounds B. 8 pounds C.18 pounds
15. Where is the photo machine
A. In the post office B. In the library C. Both A and B
16.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for the travel card
A. Her passport B. A letter from her college C. Her driving license
听第10 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What do most people believe in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younger you are, the faster you learn
B. The older you are, the easier it is to learn
C. It depends
18. What did the reports show
A. Teenagers learned more, in less time, than the younger children
B. The ability to learn a language increases as the age increases
C. Both A and B
19. How many explanations did the author give to that
A. Three B. Two C. One
20. Which statement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One report was on 2 000 Danish children studying Russian
B. One report was on Americans learning Russian
C. One report was on Russians learning American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For a long time they walked without saying ____ word. Jim was the first to break ____ silence.
A. a; the B. the; a C. a; / D. the; /
22. ---- 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I’ll make short of work of this.
---- . _______. I’m not in a hurry.
A. Go ahead B. Not at all C. Take your time D. As you like
23. Wang Mei devoted herself entirely to her career, which earned her a good ________in her field.
A. pressure B. reputation C. standard D. permission
24. They often quarrel with each other about small things, which they couldn’t ________ finally.
A.put up with B.put up C. catch up with D. come up with
25.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 if you could write to me as soon as possible.
A. that B. this C. it D. one
26.________ with the size of the whole earth, the biggest ocean does not seem big at all.
A. To compare B. When comparing C. Comparing D. When compared
27.It was ______ back home after the experiment.
A. not until midnight did he go B. until midnight that he didn’t go
C. not until midnight that he went D. until midnight when he didn’t go
28. The book about environment ______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arth.
A. starts B. states C. tells D. says
29. Lydia doesn’t feel like ________ abroad. Her parents are old.
A. study B .to study C. studied D. studying
30.It is in the hotel _____ he stayed last night ______ he lot his mobile phone.
A. that ; that B. that ; where C. that; when D. where; that
31.Tom was about to close the window ______ his attention was caught by a bird.
A. when B. if C. and D. till
32. His pale face suggested that he _____ ill and his teacher suggested that he ______to the hospital at once.
A. be; send B. were; should send C. was ; be sent D. were ; be sent
33.He always brings me a pretty gift _______ he comes to visit me.
A. by the time B. every time C. sometimes D. at times
34. According to a report, cigarette smoking ______ in all indoor public places in our city next year.
.A. will ban B. have banned C. will be banned D. have been banned
35. Only after the woman had her own child _______ how difficult it was to be a mother.
A. she realized B. had she realized C. she had realized D. did she realiz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ichel is a young girl who works for the police 36 a handwriting expert (专家). She has helped 37 many criminals (罪犯) by using her special talents (天才).
  When she was fourteen, Michel was already 38 interest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her friends' 39 that she would spend hours 40 them. After 41 college she went to France for a 42 two-year class in handwriting at the School of Police Science.
  Michel says that it is 43 for people to hide their handwriting. She can discover 44 of what she needs to know simply 45 looking at the writing with her own eyes, 46 she also has machines 47 help her make 48 different kinds of paper and ink. This knowledge is often 49 great help to the police.
Michel believes that handwriting is a good 50 of what kind of person the 51 is. "I wouldn't go out with a fellow 52 I didn't like his handwriting. " She says. But she 53 she fell in love with her future husband, a young policeman 54 she studied his handwriting. It is later proved to be 55 , however.
36  A. with B. by C. like    D. as
37  A. search    B. follow    C. catch    D. judge
38  A. so      B. too     C. quite    D. extra
39  A. books    B. letter    C. tongues   D. handwriting
40  A. writing    B. studying  C. settling   D. uncovering
41  A. attending   B. finishing   C. starting   D. stepping into
42  A. powerful   B. natural    C. special   D. common
43  A. main     B. safe    C. easy    D. impossible
44  A. most     B. nothing   C. little    D. sight
45  A. with     B. by      C. of     D. about
46  A. so      B. for     C. thus     D. but
47  A. they     B. in which   C. that     D. those
48  A. up      B. out     C. for     D. into
49  A. of      B. to     C. with    D. for
50  A. test     B. sign(标记)  C. means    D. habit
51  A. thief     B. criminal   C. writer    D. policeman
52  A. whether    B. unless    C. if      D. after
53  A. adds     B. tells    C. repeats   D. cries
54  A. before    B. after    C. so    D. and
55  A. necessary   B. all right   C. important   D. quite eas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The first newspapers were written by hand and put up on walls in public place. The earliest daily newspaper was started in Rome in 59 BC. In the 700’s the world’s first printed newspaper was published. Europe didn’t have a regularly published newspaper until 1609, when one was started in Germany.
In 1690, Benjamin Harris printed the first American newspaper in Boston. But not long after it was first published, the government stopped the paper. In 1704, John Campbell started The Boston Newsletter (波士顿新闻通讯), the first newspaper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By 1760, the colonies had more than thirty daily newspapers. There are now about 1,800 daily pap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as a group,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s have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发行量) in the world. But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for a newspaper is that of the Japanese newspaper Asahi Dhimbun (朝日新闻).It sells more than 11 million copies every day.
56. The first daily newspaper came out in _____.
A. 59 BC B. 700’s C. 1609 D. 1620
57. The first regular published newspaper in Europe was printed in _____.
A. England B. Germany C. France D. Sweden
58. The first printed newspaper in America came out in _____.
A. Washington B. New York C. Boston D. New Orleans
59. Today there are about _____ daily newspaper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 1621 B. 1704 C. 1760 D. 1800
60. Which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first regularly published newspap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printed in Amsterdam.
B.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 sells more than 11 million copies every day.
C. Europe didn’t have a regularly published newspaper in 1608.
D. The first daily English newspaper came out in March 1702.
B
City buses are white and blue. Please board at the front door and pay the fare as you get on. The fare per ride is $1.50 for adults and $1.00 for senior citizens. The fare may be paid by cash, bus pass or multiple passes. Please pay the exact amount directly into the slot at the top of the fare box. Remember that bills are not accepted and drivers cannot make change for riders.
There are five subway lines in the city. The fare is set at five rates from $2.00 to $3.50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price zones” traveled. To purchase the appropriate ticket, please check the fare on the boards installed above the ticket-selling machines in each subway station.
Pass through the automated ticket gates by inserting the ticket into the slot. When getting off the subway at a station beyond the validity of the ticket, pay the additional fare at a fare-adjustment machine.
61. What is the lowest cost of a subway ride for an adult
A. $1.00. B. $1.50 . C. $2.00. D. $3.50.
62. How can a rider determine the fare of a subway ride
A. It is automatically determined. B. It is always $2.00
C. Fare-adjustment machines determine the fare. D. All fares are posted.
63. Bus riders can NOT use _________.
A. change B. bills C. a bus pass D. a multiple pass
64.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all bus riders should _________.
A. exit from the back door
B. let the driver know in advance if they want to get off
C. ask the driver for chang.
D. pay according to a “price zone”
65. This text mainly tells us _________.
A. how to use city buses and subways
B. how convenient city buses and subways are
C. how to pay the fare for city buses and subways
D. how well city buses and subways are equipped
C
to him the operation of a camera for a long time. Several times the head tried to say something, but he couldn't. When she believed that the head didn't fear any longer, the traveller then let him speak. With a smile, he said, "The children were trying to tell you that you forgot to take off the lens(镜头) cap!"
66. The children shouted when the traveller was taking pictures of them because ______.
A. they didn't want to stop playing
B. the traveller forgot to take off the cap on her head
C. they didn't want to have their pictures taken
D. the traveller was not doing well with her camera
67. The traveller made an apology to (向……道歉) the head because _______.
A. she thought it was not right to take people's pictures without telling them beforehand(事先)
B. the children would lose their souls
C. she had stayed in the village too long
D. she didn't take a picture of the head first
68. The traveller explained how to use a camera to the head because _______.
A. the head was very interested in her camera
B. the head wanted to learn to take pictures
C. she was afraid of the head
D. she wanted the head not to worry about what she was doing
69. When the head smiled, it's clear that _______ .
A. the children wanted to play with her
B. the traveller didn't know what the children meant
C. he wanted the traveller to tell him something else
D. the traveller didn't let him speak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ight
A. The traveller knew something about people in some countries.
B. The children wouldn't mind if the traveller took pictures of them.
C. The head was afraid that the traveller's camera would hurt the children.
D. The traveller didn't understand why the children shouted.
D
GU Zhaodi, 60, had taken water for granted for years. In fact, no one in the beautiful lake city of Wuxi, Jiangsu Province had bothered to spare a thought on water.
But all that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night last month when taps in the city ran dry. Due to a blue-green algae(藻类) outbreak in Taihu Lake, China’s thir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and th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4 million Wuxi residents(居民), water from the city’s taps became dark and smelly.
“High temperature and a lack of rain in the past few months helped the growth of algae,”said Zhang Lijun, an official from the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However, pollution from human activity should be most blamed for the disaster.”
Taihu Lake is surrounded by many small factories, which sprang up in the 1980s.Inthe 1990s,many foreign-funded(外资的) companies joined in. The industries prospered(繁荣),Wuxi has grown into one of the wealthiest cities in East China.
But that came at the price of pollution. The lake was treated like a waste dump(垃圾堆),with factories emptying industrial waste and untreated sewage(污水)into it.
Although, after the government's effort, life in the city has gone back to normal, the one-week crisis(危机)rang a bell for the government and local people.“It's time to rebuild the beauty of nature, or our lives will be at risk,”said Gu.
“A safe environment comes first.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nothing without fresh water to drink and clean air to breathe.” said China Daily.
71.The following can help the blue green algae grow______
A. high water temperature B. rich chemicals in the water
C. a lack of rain D. plentiful water and sunshine
7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one-week disaster has made the local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ity.
B. It is human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algae that is to blame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C. Only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safe and friendly can man live a better and healthier life.
D. Environ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irst if a city plans to develop its economic.
7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Who is to blame, man or algae B. Water turned off
C. Water pollution troubled Wuxi D. Algae threatened Taihu Lake
7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aihu Lake________
A. is the third largest lake in China.
B. is surrounded by many foreign-funded factories and companies.
C. used to be a waste dump.
D. suffered from industrial waste,untreated sewage and algae.
75.The underlined phrase “sprang up” in the sixth paragraph means______
A. develop quickly B. produce goods quickly
C. come to life D. grow up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 满分10分)
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判断并改正其中的错误:如果该行无误,在该行相应右边横线上画“√”;如果有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请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I am very exciting to have received an e-mail from 76.
you. I’m glad you have made such a great progress 77.
that you can write your e-mail good Chinese. I read 78.
your e-mail to my parents but showed them the photo you 79.
sent it to me .How time flies! Our friendship has lasted 80.
for several month .We have got to know and learned a 81.
lot from each other . Yes, it is clearly that your life in 82.
your countr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e . Thanks again 83.
for writing to me.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84.
you soon. Best wishes to you and your family. 85.
第二节 书面表达(共1小题;满分25分)
请以My Favorite Newspaper 为题目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21世纪报》(21Century)。短文内容应包括下列表格中所提供的内容。
报纸名称及使用语言 21st Century 英文报纸
出版地点及出版周期 北京 每周一期
版面内容 每周新闻(News of the Week)、今日世界(Today’s World)、语言课堂,体育与音乐、学生报导(Students’ Report)
特色 图文并茂(beautiful pictures and interesting articles)
目的 学习英语词汇,提高(improve)英语水平,获取各种信息
效果 广为人知(be known to all),深受喜爱(be popular with)
My Favorite Newspap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英语参考答案
I. 听力部分(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5 AACAB 6-10 ACCCA 11-15AAACC 16-20 BACAB
II.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IV.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安全,如果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经济发展就全无意义了。”可知答案为D。73、B主旨大意题。太湖蓝藻横生,水污染严重危及无锡市民的生活用水,用该标题新颖醒目。74、D细节判断题。太湖受工厂污水、废物及蓝藻污染从而水质变差,无法饮用。
75 A词语释意题。spring up 意为appear suddenly or develop quickly.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满分10分)
I am very exciting to have received an e-mail from 76. excited
you. I’m glad you have made such a great progress 77. a
that you can write your e-mail∧good Chinese. I read 78. in
your e-mail to my parents but showed them the photo you 79. and
sent it to me .How time flies! Our friendship has lasted 80. it
for several month .We have got to know and learned a 81. months
lot from each other . Yes, it is clearly that your life in 82. clear
your countr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e . Thanks again 83. mine
for writing to me.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84. hearing
you soon. Best wishes to you and your family. 85. √
第二节:书面表达
共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       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具有经济价值        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         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3.下列旅游资源属于同一类别的有:
  ①黄山 ②秦陵兵马俑 ③故宫 ④长城 ⑤日月潭 ⑥九寨沟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A.安徽黄山   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5.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6.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8.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9.下列描述,其序号与所指名胜相符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②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桂林 ②黄山 ③泰山 ④庐山
B.①黄山 ②桂林 ③泰山 ④庐山
C.①桂林 ②泰山 ③黄山 ④庐山
D.①泰山 ②桂林 ③黄山 ④庐山
10.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条件不包括: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
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2.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13.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4~5题。
14.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5.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6~7题。
16.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 D、地质灾害频繁
19.下列不属于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的是( )
A、气候干旱 B、多大风天气
C、地表碎屑物质丰富 D、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20.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 B.亚洲、欧洲
C.大洋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
21.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气候和地形 D.人为因素
22.黄淮海平原地区损失最大的虫害常与下列哪一项灾害并发
A.涝灾 B.洪灾
C.旱灾 D.地震
23.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省区是
A.上海 B.西藏
C.台湾 D.海南
据报载:20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一个世纪,其中90年代又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而21世纪全球增暖的速率将超过过去一万年的自然的温度变化速度,人类的生态和发展环境目前面临严峻形势。据此回答24题。
24.导致全球增暖的速度加快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人为原因包括: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②开发利用冰川 
③毁损热带雨林 ④空调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 D、地质灾害频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6.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9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 ,其旅游价值有 、 和 。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 作为首要任务。(1分)

27.读下面两幅图示,分析回答(8分)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2)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措施。(不少于三项)
28.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9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有______省、______省、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 。
2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
材料一 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 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3分)
(2)按自然灾害分布的空间位置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属于(1分)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 D.天文灾害
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2分)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 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3)冰凌洪水产生的季节和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
31.(8分)下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1月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D B D D D C A D B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B C D D A B C C D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9分)(1)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28. (9分)(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
(2)广东、福建、台湾
(3)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
29.(4分)(1)三角洲地貌,地基软;高层建筑多,对地表压力大;过量抽取地下水。
(2)B
30. (共12分)
(1)秋、春(1分) 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四川盆地(2分)
31.(共8分)
(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2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潮(3分)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2分)
(4)泥石流(1分)
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
共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阅读题 共64分)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人类基因组研究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地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1、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研究工作仍然存在漏洞,某些基因被忽略不计。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虽然十分接近,但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到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由“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入蜀,未见知待 见:被 B.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委质:归顺
C.身之衣食资仰于官 仰:仰望 D.唯器异姜维云 器异:敬重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芝“刚简”性格的一组是( )
①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②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 ③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④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⑤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⑥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袍鼓,则战争方始耳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芝年轻时未蒙重用,直到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
B.邓芝向诸葛亮献计,深得其赏识,并被派遣出使东吴,向孙权表示友好。
C.邓芝凭着卓异的政治远见,促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与蜀国结盟联合。
D.邓芝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感情,不能与众官和睦相处。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4分)
译文:
(2)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4分)
译文: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2分)
译文:
(二)、诗歌鉴赏。(7分)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每题l分.共10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此情无计可消除, , 。
(4)、世间行乐亦如此, 。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御宇多年求不得。
(7)七月七日长生殿, 。
(8)野哭千家闻战伐, 。
(9) ,千金散尽还复来。
(10)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孤独的灵魂
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呢?头顶的冥冥星空浩瀚且深邃。仿佛显示出一种历史的纵深。
③或许是灵魂和命运的相似吧。这是两个什么样的灵魂呢?因为生前受了深重苦难的洗礼,而显得高贵、纯净。他们是拥护统治制度的人,不是起义领袖和宗教异端,所以没有遭到屠杀和火刑。但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深刻的思想,勇敢正义的灵魂,不愿为世俗、强权、暴政所驾驭和驱使,也同样遭遇了不幸的命运。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的牵连,但丁因为佛罗伦萨教皇党内部白党和黑党之争的牵连,同样被他们时代的统治者判了死刑。最后,司马迁因为交不起五千万铢的赎命钱而改受腐刑。但丁也幸运不到哪去,他在全部财产充公后被驱逐,从此以后过着一种悲痛的流浪生活。
④可就是在这两个人背上命运沉重的十字架之时,司马迁写就了《史记》,但丁写就了《神曲》。关于这两本无以伦比的传世之作,人们赞誉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想借用鲁迅的话来评说《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借用卡莱尔的话来评说《神曲》:但丁用一个沉默10世纪的声音,向人民唱出他那神秘高深莫测的歌。但这两本书,连同他们的作者,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本人,在他们的时代并没有得到真诚、中肯的评价。于是,司马迁的余生中伴随带着身体上巨大的痛苦,而但丁,终究没能回到他深爱的佛罗伦萨,在56岁时,客死在佛罗伦萨北部的小城市拉文那。
⑤我们敬畏他们,崇拜他们,歌颂他们,是因为他们是世界性的伟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像世界一样宽阔,而是因为他们像世界一样深刻。司马迁与但丁,深入了两个不同的“存在”世界的核心。在中国,司马迁这个人将中国的历史追溯到黄帝,建立了中华民族的谱系,确立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他的思想深入了这个民族的骨髓,他揭示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信仰和精神原则。在欧洲,但丁深入了基督教的灵魂,揭示了无所不在的创世两极因素——善与恶。欧洲人几个世纪以来都在顶礼膜拜但丁的思想,即但丁揭示的基督教道德的内涵——永恒的正义,永恒的忏悔,永恒的怜悯。
⑥就是这样的伟大的两个人,却都为他们的时代所不容。可是他们却向死而生。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但丁说:“我们因苦难而完善起来。”司马迁用十四年的心血铸成《史记》,他的《史记》在他死后才公诸于世。而但丁,他完成了《神曲》后就去世了。仿佛他们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带给人们这些思想,他们的思想就像是重病病人用来延续生命的氧气,一旦他们的思想用文字、木简、羊皮纸这样的物质方式保存下来以后,他们也就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几千年来,当他们同时代的人和事物如空气中的尘埃,飘散无影,而司马迁与但丁的名字和精神却是闪亮发光的。他们为自己找到了生的另一种形式。
对什么漠视,对什么执著,对什么超脱。这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神秘关系,人类生存的永恒课题。卡莱尔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伟人的历史,历史只是这些伟人思想的外部反应。唯物主义者说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可是,当我们现代人折服于这些几千年来依然鲜活的思想,不由自主地仰视这些伟人的时候,我们清楚: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但是伟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A.文题中的“孤独”,表明司马迁、但丁二人由于具有独特的人格、过人的勇敢、深刻而超群的思想,因而一直不为人们接受与认同。
B.第②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呢?”一句,既承接上文司马迁、但丁二人“一种微妙的、无法言说的联系”,又引发下文对他们“灵魂和命运的相似”的解说。
C. 第④段引用鲁迅、卡莱尔的话,意在证明《史记》《神曲》这两部传世之作的伟大;第⑥段引用司马迁、但丁的话,意在解说“向死而生”的涵义。
D.结尾“他们为自己找到了生的另一种形式”,是指写作《史记》与《神曲》,带给人们深入骨髓的思想,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其精神永存,思想永在。
E.文章自始至终将司马迁与但丁二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着重求取两人精神方面的共同点,并探究二人的思想上的差异性。
11、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与但丁的哪两大相似的遭遇?哪一遭遇更能表现“孤独的灵魂”?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段“司马迁与但丁,就像距离遥远的东西两半球上空的两颗星,悬挂在人类历史的银河中,几千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是一个比喻句。在文中另找一个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答题纸上),说说议论性文本中这类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深入了两个不同的‘存在’世界的核心”的意思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6分)
四、语言文字的运用(2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龟(jūn)裂 莞(wǎn)尔一笑 栏楯(shǔn) 濒临(bīn)
B 愠(yùn)色 悄无声息(qiǎo) 作(zuò)坊 晤面(wù)
C 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D 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乳媪(yùn) 凝眸(móu)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禀赋 胁从 披沙捡金 胜不骄,败不馁
B.谐谑 强弩 甚嚣尘上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潸然 樊篱 歇斯底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小憩 震慑 莫衷一事 慌慌不可终日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的努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二)语言运用(14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由于日本的这类表现,终于激起了中韩等国家和地区规模空前的反对浪潮。
②而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日本要划中国的钓鱼岛和韩国的独岛为它的领土。
③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反复美化侵略,引致中、朝、韩三国抗议不断。
④最近几年,东亚地区“热闹”非常。
⑤日本要员屡拜靖国神社,致使三国人为之游行、断指、自焚。
⑥日本武装把中国台湾纳入它的“周边有事”范围,中国政府则严厉指责它有违邦交恢复时的承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提示为下面的文字拟标题。(4分)
本报巴黎3月2日电 法国教育部昨日宣布,任命法国汉学界知名人士白乐桑先生为全法汉语教学总督学。
法国教育部长吉尔 德 罗比安表示,该任命标志着汉语教学在法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强劲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认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选修汉语的学生逐年加速增加。法国促进与机会平等部长级代表阿朱 贝葛表示,政府采取措施加大汉语教学力度,并通过两国经济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解决目前高失业率问题。
法国教育部的资料显示,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已达1.2万人,另有3750名大学生选择了中文专业。汉语作为外语在法国已经从去年的第6位升至第5位,排在英、德、意、和俄语之后。
(1) 概括基本事件:
(2) 突出汉语地位:
20、“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口号响彻华夏。节目展播过程中,主办方巧妙地将这个节目评选的最大权利交给了决定收视率的观众们。许多歌迷都相信,自己支持的偶像成功与否,是可以由自己的选票来决定的。“超级女声”可能不是一个为挑选专业音乐人才而进行的评选,但却是一次体现民意的新秀拉票大赛。请你为某“超女”设计一段“拉票词”。语言要生动活泼,有鼓动力,富有文采,不超过50字。(4分)
答:
21、阅读下列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个宇(3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野草丛中。
答: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你“自我作践”地把日子看成破铜烂铁时,你的日子也将是锈迹斑斑的;当你“珍而重之”地把日子视为金银珠宝时,那么你拥有的日子也将会是金光灿灿的。对此,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你有这方面的经历或感受吗?
请联系实际,围绕“人生态度与生存状况”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
1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是“跟踪”不是“控制”。) 2.D(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人类属于同一物种。)3.A(“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推断无根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6. 【答案】A 【详解】 “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是张裕对邓芝的预测。
7. 【答案】(1)如今主上幼小懦弱,刚刚登上帝位,应该派遣大使再次表示与吴国友好。(关键词语“初”“位”“重”“申”)
(2)邓芝担任大将军二十多年,奖赏惩罚严明果断,善于体恤士兵。(关键词语是“明“断”“恤”“卒伍”)
(3)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 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二)诗歌赏析
9、名句填空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4)、古来万事东流水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汉皇重色思倾国 (7)、夜半无人私语时 (8)夷歌数处起渔樵。(9)天生我材必有用 (1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10.(4分) A E (A “一直不为人们接受与认同”错,后来为人们肯定与崇拜),(E文章并没有“着重探究二人的思想上的差异性”).
11.(6分)司马迁与但丁尽管拥护当时的统治制度,由于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不愿为世俗、强权、暴政驾驭和驱使,分别被判了腐刑与死刑(或流放)(1分),司马迁与但丁分别在困境中(1分)写成《史记》《神曲》而不为时代(或时人)认同(或“真诚、中肯的评价”)(1分)。后者更能表现“孤独的灵魂”(1分)。因为精神产品与思想观念不为时代认可远远比肉体上遭受惩罚更具有孤独性,因为思想、精神的摒弃比生命的失去更具有灵魂的孤独性(抓住“思想”“精神”与“灵魂”“孤独”等关键词大体说通即可得2分)。(若认为腐刑与死刑更能表现孤独性,不管后面如何说,均减3分)
13.(4分)司马迁“揭示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信仰和精神原则”。(2分)但丁“深入了基督教的灵魂,揭示了无所不在的创世两极因素”,或“揭示了基督教道义的内涵——永恒的正义,永恒的忏悔,永恒的怜悯”。(2分)
14、A(B“作”应读“zuō”;C“癸”应读“guí”;D“媪”应读“ǎo”)
15、C(A捡一拣,B斧一釜,D事一是慌一惶)
16、 D(A使用对象错误,“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B感彩有误,“溢美之词”指过分夸奖的言辞,贬义;C词义重复。“防患于未然”与后面语义重复。)
18、④③⑤⑥②①
19.(1)法国任命全国汉语教学总督学。(2)汉语在法国外语排名中已升至第五
20. 【答案】示例:你抬头浅浅一笑,就把我们轻易电到,你只要把舞一跳,我们就跟着发烧,看着你从开始走到今朝,我们努力把你送的更高,发短信手都酸掉,一直到钱包空掉,在网上努力投票,键盘鼠标一直的敲,其实我们的目的单纯也不高,只是想留下你多看你一秒,×××我们支持你!(此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能够体现出“超女”和支持者的互动关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有鼓动力即可)
21.立志要切合实际,做事要脚踏实地。(3分)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东汉末年来到蜀地,没有被人赏识礼遇。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命,邓芝前去测算,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以后,官位会升至大将军,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郡太守庞羲喜爱人才,就前往依附他。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任郫县邸阁督。刘备出巡到郫县,与他交谈,对他的才识大为惊异,提升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郡太守。所治之处都清正严明有政绩,入朝廷任尚书。
孙权果然犹疑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虑,不只是为蜀国考虑啊。”孙权于是会见了他,对邓芝说:“我确实愿意与蜀国和睦相好,但担心蜀国君主幼弱,国力小而形势紧张,若被魏国乘势攻击,便不能自我保全,因而犹豫不定。”邓芝回答说:“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这两方面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击可以兼并天下,退守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如今要是归顺魏国,魏国一定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见,下要求将太子收押在魏国,如果不顺从它的意思,它就会挟天子之命来讨伐反叛者,蜀国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趁机进逼,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会再属于大王的了。”孙权默然很久,说:“你说得对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与蜀国连和,派遣张温到蜀国回访。蜀国派邓芝再度访问吴国,孙权对邓芝说:“要是天下太平,吴、蜀二位君主平分而治,不是很和乐的吗 ”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帝王,要是并吞魏国后,大王还是个未深深领略上天旨意的人,那时君主各自发扬德义,大臣各自竭诚尽忠,将军擂动战鼓,那么双方的争斗又开始了。”孙权大笑说:“你的直诚,竟到这般程度!”
邓芝担任大将军二十多年,奖赏惩罚严明果断,善于体恤士兵。自身的衣食财物都依赖朝廷,不随意铺张,厉行节俭。最终没有备置家产,妻子、儿女都不免受饥挨冻,去世之日家无余财。他的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心意情态,不能与众官僚融洽。对同代的人少有崇敬,只敬重姜维。
共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月月考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4、本试卷g=10m/s2。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2.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3.如图,两个带电金属小球中心距离为r,带电荷量相等为,则它们之间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大小F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是异种电荷  B.若是同种电荷
C.若是异种电荷  D.不论是何种电荷
4.如图所示,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中,有一质点A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逆时针转动,当质点A转动至其与O点的连线与x轴正方向间夹
角为θ时,则O、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B.
C. D.
5.下图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上述说法都不对
6.电阻R,R的I-U图线如图所示,现将R,R串联后接到电源上,R上消耗的电功率是4W,则R上消耗的电功率是( )。
A.10w B.6W C.4W D.2W
7.下面为一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试判断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逻辑门电路( )。
M 0 1
N 1 0
A.“与”门 B.“非”门
C.“或”门 D.“与非”门
8.一带电粒子以一定速度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
则不受磁场影响的物理量是:( )。
A.速度 B.加速度 C.洛伦兹力 D.动能
9.如图所示,一束电子流沿y轴正方向运动,在电子流的周围空间产生了磁场,在z轴上a点处磁场方向是( )。
A.x轴正方向 B.x轴负方向
C.Z轴正方向 D.Z轴负方向
10.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等于长为L,通以电流I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乘积IL的比值。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如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C.因为B=F/IL,所以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IL的大小成反比。
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及所受磁场力的大小均无关。
11. 在下列各图中,已标出了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12.用两根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导线环悬挂起来,让两者等高平行放置,如图所示.当两导线环中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I1、I2时,则有( )。
A.两导线环相互排斥 B.两导线环相互吸引
C.两导线环无相互作用力 D.两导线环先吸引后排斥
13.如图所示为磁场、磁场作用力演示仪中的线圈,在线圈中心处挂上一个小磁针,且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则线圈中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时( )。
A.小磁针N极向里转 B.小磁针N极向外转
C.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左摆动 D.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右摆动
14.如图所示,两根互相绝缘、垂直放置的直导线ab和cd,分别通有方向如图的电流,若通电导线ab固定不不动,导线cd能自由运动,则它的运动情况是( )。
A.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导线ab
B.顺时针转动,同时远离导线ab
C.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导线ab
D.逆时针转动,同时远离导线ab
1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
A.B=mg,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B=mg,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C.B=mg,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B=mg,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6.R1、R2、R3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
电路,则它们的电功率之比P1∶P2∶P3=______ 。
17.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m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mm。
18.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画的U-I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内电阻为__________。
19.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三、计算题(共41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
20.(8分)一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经电压为U=4.0×103V的匀强电场加速后,获得
5.0×103m/s的速度。不计重力的作用,求带电粒子的荷质比(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21.(8分)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500Ω,满偏电流Ig=1mA,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还是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2.(8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通有电流为I、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此区域有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要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求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3.(8分)如图所示,PQ和MN为水平、平行放置的金属导轨,相距1 m,导体棒ab跨放在导轨上,导体棒的质量m=0.2 kg,导体棒的中点用细绳经滑轮与物体相连,物体质量M=0.3 kg,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 T,方向竖直向下,为了使物体匀速上升,应在导体棒中通入多大的电流?方向如何?
24.(9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自静止开始释放,经M、N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A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该粒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已知M、N两板间的电压为U,粒子的重力不计。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B
F
I
A
B
I
F
B
I
B
F
D
I
B
F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