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语文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语文无答案)

资源简介

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近代中外政治文明、必修一)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3.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4.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7.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8.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0.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2.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3.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4.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7.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道:“ 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文中划线部分应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8.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19.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体现了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合作 C.反封建,求统一 D.和平建国
20.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①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②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
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两则史料都可信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22.《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3.1802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
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24.《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
A. 第一国际的瓦解 B. 修正主义的出现
C. 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25.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19分;28题13分)
26.(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7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7(19分)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7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6分)
28.(13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回答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4分)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9分)
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共25道题)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3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3分,言之有理即可)
29.
(13分)
图三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同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把函数的图象适当平移,
这个平移是( )
A.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 B.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
C.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 D.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
2.函数,若则的所有可能值为( )
A. B. C. D.
3.若点的坐标为,是抛物线的焦点,点在抛物线上移动时,使取得最小值的的坐标为( )
A. B. C. D.
4(理).张不同的电影票全部分给个人,每人至多一张,则有不同分法的种数是( )
A. B. C. D.
(文)执行如图3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a=4,那么输出的n的值为(  )
A.2
B.3
C.4
D.5
5.若向量,且与的夹角余弦为,则等于( )
A. B. C.或 D.或
6..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 B.
C. D.
7.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 在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图中的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9.若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且在上是减函数,
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0已知 椭圆的右焦点为,右准线为,点,线段交于点,若,则=( )
a. b. 2 C. D. 3
11.(12)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过圆心且与α成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的面积为4,则圆的面积为
(A)7 (B)9 (C)11 (D)13
12.对于上可导的任意函数,若满足,则必有( )
A. B.
C. D.
(文)设函数f(x)=,g(x)=-x2+bx.若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x1,y1),B(x2,y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1+x2>0,y1+y2>0 B.x1+x2>0,y1+y2<0
C.x1+x2<0,y1+y2>0 D.x1+x2<0,y1+y2<0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15.(理))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是15,则展开式的所有项系数的和是 .
(文)若在区域内任取一点P,则点P落在单位圆内的概率为 .
16.如图所示,是一个由三根细铁杆,,组成的支架,三根铁杆的两两夹角都是,一个半径为1的球放在支架上,则球心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点在直线上,
(1)求角的值;
(2)若,求的面积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满足,且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本小题满分12分)
((理)在如图7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
(文)如图7,几何体E-ABCD是四棱锥,△ABD为正三角形,CB=CD,EC⊥BD.
(1)求证:BE=DE;
(2)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
(本小题满分12分)
[2012·浙江卷]如图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抛物线C:y2=2px(p>0)的准线的距离为.点M(t,1)是C上的定点,A,B是C上的两动点,且线段AB被直线OM平分.
(1)求p,t的值;
(2)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本小题满分12分)
(理)(2012·武汉调研)已知函数f(x)=ln(1+x)-ax在x=-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1)求a的值及f(x)的最大值;
(2)证明:1+++…+>ln(n+1)(n∈N*);
(3)设g(x)=b(ex-x),若f(x)≤g(x)恒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文)已知函数 ,为的导数.
(1)当时,证明在区间上不是单调函数;
(2)设,是否存在实数,对于任意的,存在,使得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讲
已知 ABC 中,AB=AC, D是 ABC外接圆劣弧上的点(不与点A,C重合),延长BD至E。
求证:AD的延长线平分CDE;
若BAC=30,ABC中BC边上的高为2+,求ABC外接圆的面积。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cos()=1,M,N分别为C与x轴,y轴的交点。
(1)写出C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N的极坐标;
(2)设MN的中点为P,求直线OP的极坐标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若解不等式;
(2)如果,,求 的取值范围。
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数学模拟试卷答案
因此∠ADB=90°,AD⊥BD.
设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则m·=0,m·=0,
所以x=y=z,取z=1,则m=(,1,1).
由于=(0,0,1)是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
则cos〈m,〉===,
所以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
又DN 平面BEC,BC 平面BEC,所以DN∥平面BEC.
又MN∩DN=N,故平面DMN∥平面BEC.
又DM 平面DMN,所以DM∥平面BEC.
由S′(u)=0得u=∈,所以S(u)max=S=.
故△ABP面积的最大值为.
21理)解:(1)函数f(x)的定义域为(-1,+∞).
求导数,得f ′(x)=-a.
当x∈(0,+∞)时,g′(x)>0,g(x)单调递增.
所以g(x)在x=0处取得极小值,即为最小值,
所以g(x)min=g(0)=b>0≥f(x),即f(x)≤g(x)恒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 [0,+∞).………………(14分)
(文)解:(1)当时,x,,其对标轴为.
四、选考题.
(22)解:
(Ⅱ)M点的直角坐标为(2,0)
N点的直角坐标为
所以P点的直角坐标为
所以直线OP的极坐标方程为
(24)解:
(Ⅰ)当a=-1时,f(x)=︱x-1︳+︱x+1︳.
由f(x)≥3得 ︱x-1︳+︱x+1|≥3
(ⅰ)x≤-1时,不等式化为 1-x-1-x≥3 即-2x≥3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6分)
 读下图四幅图,回答1~2题。
1.上面四幅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丁乙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丁甲丙
2.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  )
A.1厘米代表50千米 B.1/250000 C.1∶50000 D.二百万分之一
某市某中学开展地理观测活动,下图中各点是a、b、c、d四小组以村庄M为基点的实测相对高度,单位为米。据此回答3~4题。
3.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  )
A.山脊 B.山间盆地 C.鞍部 D.山顶
4.a、b、c、d四小组所在坡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a B.b C.c D.d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5~6题。
5.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洼地 ②Q为洼地 ③P为山丘 ④Q为山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数值为200米,a数值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为(  )
①200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7~9题。
7.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8.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9.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11.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 D.地形与洋流
13.我国决定将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发射窗口大 B.国防安全需要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D.晴朗天气多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14~15题。
14.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15.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丢失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上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17.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②与③ D.①与④
   
读上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18~19题。
18.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  )
A. B. C. D.
19.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西→北 B.南→北→南
C.东南→东→东北 D.东北→东→东南
 
上图中的S点是晨昏圈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S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20~21题。
20.当S点移到最低纬度时,太阳直射点(  )
A.可能在23°26′N上 B.可能在赤道上
C.可能在66°34′S上 D.可能在S点
2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S点一年内移动范围的线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22~23题。
22.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附近能够观察到上页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从a到b的方向是(  )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 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
读下图,完成24~26题。
24.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25.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26.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④气流因热力作用上升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②气流因动力作用下沉
读图,完成27~28题。
27.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②地的常年盛行风(  )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文汇报》2010年8月6日消息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2: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2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2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 ________(变大或变小)。
(3)试在材料2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上图为材料2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30.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__________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__________J/cm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__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 (见图2)。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至日附近该地热水器倾角应调整为多少度 。
(5)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31.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
乙:__________弧,丙:________弧;丁:________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__________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__________。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图是__________。
(5)甲图中,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丙图中,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32.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系统属于__________(高压或低压),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___风。
(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则L1为__________锋,L2为__________锋。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
(4)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是__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地。
第一卷答案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
1、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办公室环境的白领,用闲置多时的《音乐之声》碟片换来了一盆漂亮的君子兰;一个喜欢工艺品的收藏爱好者,用瑞士军刀换来了一个精致的木筷盒漆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易物网上发生。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③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④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2、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工业品(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其中PPI上涨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针对CPI上涨,政府应扩大信贷规模,刺激生产发展以稳定物价
②针对CPI上涨,政府应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资金回收流动性
③此次PPI上涨会使企业的收益增加,但却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此次PPI上涨可能会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改造升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低碳、节能是2012年的关键词。要让“低碳”成为全民概念,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如果就此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最合适的主题是( )
①低碳生活 有你有我 ②节能低碳 政府支持
③节能减排 企业责任 ④理性消费 绿色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右图展示了某市近四年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引起该
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②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  
③近年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6、在下列经济关系中,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右图表示的有
①价格与需求 
②收益与风险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物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2010年起我国部分商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2012年上半年出现“油你涨”“苹什么”,可谓是“涨声不断”。从防止物价上涨过快的角度看,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 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 人民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 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有效需求降低→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 发行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减少消费需求→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8、国内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5美元/件的价格售出20万件机电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人民币10元/件。根据下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12月28日结算比2011年10月28日结算,该企业会
人民币外汇牌价(人民币元/100美元中间价)
日期 2011年10月28日 2011年12月28日
100(美元) 632.90(人民币) 631.46(人民币)
A.少获利14400元人民币 B.少获利21000元人民币
C.多获利45400元人民币 D.多获利14400元人民币
9、2012年7月份,100日元兑人民币为8.059 6元,而在5月初时,100日元兑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两个月时间,日元兑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由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日本旅游线路团费报价半年涨三成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右图是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如果要阻止产品生命周期从A点到B点运动,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 
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 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  
④ 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1年初,“用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据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从劳动者角度看,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B.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C.适当提高工资标准,降低劳动者就业门槛
D.加强立法,公正执法,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12、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它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13、为了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起,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①小型微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是地位不同的市场主体
②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作为全球最 大玩具生产国,我国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②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
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④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百达翡丽的表是知名的国际品牌,简单地上一次油,开盖费就是5000多元,小修一次是1万多元。这个案例和右图启示我们
①微笑曲线的两端利润率很高
②品牌和服务能给商品带来高附加值
③品牌和服务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方式
④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可以取得竞争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 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右侧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处于AB区间,要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AB区间转向BC区间,必须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糕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加强调节,促进公平
④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18、下图是我国三税改革起征点的变化趋势。
在这一变化趋势下,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带来市场的良性效应是
①社会消费增加 ②企业内涵式增长
③商品出厂价提高 ④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为进一步完善我圆的收入分配制度,国家决定将个税起征点调高至3500元,并从2011年9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假如小李2011年9月份的工资所得税为395元,且当时的通货膨胀率为2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从购买力的角度去分析,小李的实际工资收入为( )
A.3800元 B.6187.5元 C.6800元 D.6600元
20、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1、2012年是“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①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
②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③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④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又生事端。最新消息显示,备受关注的美债谈判不欢而散,并殃及全球资本市场,美国股市暴跌2%.原油、黄金等也纷纷创出近期新低。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性债务问题将直接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而各国股市依然凶多吉少,近日十国集团(G20)、七国集团(G7)和欧洲央行纷纷召开会议,寻求对策,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风险的根源
②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行国债不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
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2012年5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投资[2012]1324号文下达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配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  )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2011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达到608. 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 4%0同时,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 3 9亿美元,同比增长34%0材料表明
①我国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实力明显增强
③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④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放原则正在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25、《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战略决策的合理性。(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12分)
27、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耗能、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 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成产里布局。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 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28、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小林同学的观点。(12分)
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题,共6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性激素属于脂质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2、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物质,在牛奶中的乳腺细胞中,与上述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核膜
C.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 叶绿体  D.核糖体、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4、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没有细胞核结构
5、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6、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7、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8、有关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水125分子
9、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10、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甘油
C.Na+ D.脂肪酸
11、某科研人员对四种生物组织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到其中一种生物组织成分中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你认为是哪种生物的组织样品
A.玉米 B.小白鼠 C.噬菌体 D.乳酸菌
12、植物受伤时会释放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植物细胞的蛋白酶抑制基因,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后者可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根据以上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B.系统素能抑制植物细胞中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C.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的合成与核糖体、ATP直接相关
13、下图是人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Y代表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过程①中的X为激素,则Y代表的物质是受体糖蛋白,该糖蛋白也可存在于细胞膜内侧
B.若过程②中的X是抗原,则Y是抗体。产生Y物质的细胞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若过程③中的X是食物蛋白,则Y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若过程③中的X为反应底物,则Y在人体细胞内均分布于生物膜上
14、右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 )
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显色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常温条件下,稀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
B.在沸水浴条件下,菜花细胞中提取的DNA与二苯胺作用呈蓝色
C.用酒精洗去浮色后,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与苏丹Ⅳ作用呈橘黄色
D.在常温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与CO2作用呈黄色
16、右下图是洋葱根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 + 和 NO3 - 的曲线。影响 A 、 B 两点和 B 、 C 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C.能量、载体数量
  D. 能量、离子浓度
17、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请根据下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不可能含甲类化合物 B.细胞核中含乙类化合物
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18、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还原性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9、右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2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 B、装置乙应在B处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应让B先反应一会再连接 D、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21、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E的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B具有多样性
B.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B、G、E三种成分
C.G→B和E→G的场所分别是核糖体和细胞核
D.鉴定B时加甲基绿并镜检发现主要在核中呈绿色
2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中“质”特指细胞质
B.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C.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没有核糖体
D.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 →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24、由多个小分子a单体构成了某种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免疫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下列哪项不是小分子a多样性造成该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 )
A.小分子a的种类不同 B.小分子a的数目不同
C.小分子a的排列顺序不同 D.小分子a的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5、 实验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实验材料选择正确的是
A.苹果汁用于脂肪的鉴定实验 B.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上表皮用于观察叶绿体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于观察线粒体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26、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2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C.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28、如图曲线能正确表示下列横纵坐标之间关系的是( ):
①横坐标为PH,纵坐标为酶的催化效率;
②横坐标为O2浓度,纵坐标为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③横坐标为生长素浓度,纵坐标为植物某一部分的生长状况;
④横坐标为地球纬度(a点为赤道),纵坐标为物种多样性;
⑤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该叶片生长过程中光合速率的变化;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9、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则(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亮度
30、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
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
赖氨酸(C6H14N202)、苯丙氨酸(C9H11NO2)。水解产物中天门冬氨酸的数目是( )
A. (w-13)/2个 B.z+12个 C.w+13个 D. y+12个
31、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那么请你推算这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
3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33、.下列细胞或细胞结构中能合成多糖的有( )
①叶绿体 ②肝细胞 ③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 ④核糖体 ⑤骨骼肌 ⑥高尔基体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⑥
34、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呼吸产物除CO2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占呼吸总量的5/8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消失,CO2释放完全来自有氧呼吸
35、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36. 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
3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 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不只有46个DNA分子
38. 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和5
②1的基质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③2与4中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④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9. 取正常生活且具有大液泡的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都不发生质壁分离      B.乙会发生质壁分离
C.甲会发生质壁分离      D.均会发生质壁分离
40.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面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 )
①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⑤线粒体产生的ATP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空1分)
41.(15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5)提取细胞膜的实验中常用实验材料是 ,原因是
(6)细胞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和 。前者仅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中。后者的功能是合成 的机器,在原核生物中 (有,没有)分布。具有双层膜是细胞器是 。
42.(10分)某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溶液维持在37℃左右,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实验结果。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9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如图甲、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 两种物质。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 条件下测量。
(3)由图可知,40℃时,植物体 (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 (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最适为 (“A、B”或“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最佳。
(5)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
度的关系曲线。
44.(6分)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 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 ,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 。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 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 受阻。
2011-2012上学期闽侯一中第一次月考高三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3)
44(6分)(1)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 线粒体基质
(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⑤
(4)② ①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第一卷 (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
A.He attended a party. B. He visited a friend. C. He stayed at home.
2.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Paul is good at writing. B. Paul plays too much. C. Pauls works hard.
3. How will they get to the airport
A. By bus. B. By taxi. C. By car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riends B. Strangers C. Workmates
5. What do we know about Mary
A. She went to Washington. B. She visited her uncle. C. She lives in Washingt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does the woman call Peter?
A. To invite him to the game
B. To ask him to by a ticket
C. To ask him the way to the station
7. What does Peter advise the women to do
A. Buy the ticket early.
B. Leave the stadium early
C. Go to the stadium earl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id the woman grow up
A. In Berlin B. In Porland C. In New York
9.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Draw some paintings. B. Visit the exhibition C. Give him some lessons.
10.When will they meet?
A. At 7:50 p.m.on Monday. B. At 8:00 p.m.on Monday. C. At 7:50 a.m.on Mon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What is the man?
A. A. dentist B. A teacher C. A manager
12. 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call
A. She has a serious fever. B. She wants to adjust her tooth.
C. She is angry with the man.
13. When will they meet?
A. Right now. B. At 11:00a.m. C. Tomorrow.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at will the women take along
A. Some magazines B. An umbrella. C. Snakes and drinks.
15.Where are they going
A. To the seaside. B. To a party. C. To an amusement park.
16. How are they going there
A. By bus. B. By plane C. By train.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 What was the man doing
A. Having an examination. B. Waiting for an operation.
C. Waiting for his uncle.
18.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A. There was nothing serious. B. His uncle had high blood pressure.
C. His uncle suffered a serious heart attack.
1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dvice was not given
A. Lose some weight. B. Give up smoking. C. Get up early to exercise.
20.How did the man feel finally?
A. Hopeful. B. Worried. C. Sa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When I stayed in the countryside, I enjoyed ___ leisurely walk on the country road, and felt ___ warmth of the sun on my face.
A. /; the B. a; a C. /; a D. a; the
22. In it were photos of all the actors of our show, _____ signed by each performer.
A. frequently B. lonely C. personally D. actually
23. It’s easy to learn a country’s culture if one is ____ with its language and customs.
A. similar B. familiar C. sensitive D. flexible
24.—— Bob has gone to California.
—— Oh, can you tell me when he _____
has left B. left C. is leaving D. would leave
25. The teacher doesn’t believe his reason for being absent from class ___ he was ill, ____mad him sad.
A. that ; which B. why; which C. why; what D. that ;what
26. It’s the gases ___ natural gas and the burning of coal give off ____ add to the overheating of the earth.
A. that; what B. that; that C. which; which D. that; which
27. When he made a speech, the gathering ____ thunderous applause.
A. burst into B. burst out C. made out D. cried out
28. The employee you have been thinking highly of ____ reliable.
A. proves B. proving C. to prove D. being proved
29.——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Kung Fu Panda?
——It’s so touching. I have never have seen ____ one.
A. a wonderful B. a more wonderful C. a most wonderful D. the most wonderful
30. I insisted he ___ back the wallet to the lady, but he insisted he ___it.
A. handed; didn’t steal B. hand; hadn’t stolen
C. hand; not steal C. handed; hadn’t stolen
31.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your babies learn to do things because certain acts lead to_____.
A. awards B. prizes C. rewards D. results
32.The team has more famous players, so it deserves____ the game.
A. winning B. to win C. to defeat D. defeating
33.Who do you ___ we send to cover the bank robbery.
A. know B. suggest C. think D. suppose
34. I’m sorry to tell you it is nearly five months ___ smith got injured in the leg, but I think it won’t be long ____ he completely recovers.
A. after; when B. before; since C. that; when D. since; before
35. ——, Lily You look pale.
—— I had a sleepless night.
A. What’s up B. What do you do How about you D. What are you dong
第二节: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30分)
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One Saturday afternoon, a six-year-old girl went for a walk. She crossed a large area of grassland into the woods __36__ she realized that she was lost.
Sitting on a rock and __37__ what to do, she began crying. After a while. she__38__ to walk along a wide path lined with tall trees and thick bushes. __39__ it was getting dark, she saw a small, dark wooden house.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__40__ stepped in. Suddenly, she heard a strange noise, and she ran out the door and back to the __41__. Cold and tired, she fell asleep near a __42__.
The girl’s parents were out and her dog, Laddy, was at home. Laddy __43__ that his mistress was in danger. He jumped __44__ a window, breaking the glass. He looked in the fields. But he couldn’t find his mistress anywhere. However, from the ground came a __45__ scent (气味) as he lowered his head. He __46__ the scent and walked across the grassland. Barking __47__ into the air, the dog __48__ through the woods until he found the __49__ . But the girl was not there, so he headed back to the woods. Much to his __50__ , he saw his mistress’ blue shirt in the distance. He __51__ over some bushes and saw the little stream, where the girl was __52__.When she opened her eyes and 53 her dog standing beside her, the girl said, “you 54 me, Laddy,” and she kissed him several times. Seeing their daughter and dog coming back, the parents burst into tears of 55 . That night Laddy had a hero’s supper: a huge meal of steak
36. A. since B. while C. before D. as
37. A. wondering B. forgetting C. remembering D. regretting
38. A. preferred B. expected C. failed D. decided
39. A. Because B. When C. If D. Until
40. A. hopelessly B. carelessly C. cautiously D. unwillingly
41. A. trees B. woods C grasses. D. bushes
42. A. stream B. rock C. tree D. house
43. A. heard B. found C. sensed D. smelt
44. A. at B. in C. onto D. through
45. A. familiar B. strange C. terrible D. Pleasant
46. A. missed B. discovered C. followed D. ignored
47. A. calmly B. merrily C. gently D. loudly
48. A. wandered B. looked C. searched D. traveled
49. A. girl B. house C. window D. hero
50. A. satisfaction B. disappointment C. embarrassment D. delight
51. A. jumped B. climbed C. walked D. flew
52. A. awake B. asleep C. abandoned D. available
53. A. saw B. spotted C. observed D. watched
54. A. disturbed B. comforted C. rescued D. scared
55. A. pain B. shock C.sorrow D. relief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When Frida Kahlo's paintings were on show in London, a poet described her paintings as “ a ribbon (丝带)around a bomb”. Such comments seem to suggest Kahlo had a big influence on the art world of her time. Sadly, she is actually a much bigger name today than she was during her time.
Born in 1907 in a village near Mexico City , Kahlo suffered from polio(小儿麻痹症)at the age of seven. Her spine (脊柱)become bent as she grew older. Then, in 1925, her back was broken in several places in a school-bus accident. Throughout the rest of her life, the artist had many operations, but nothing was able to cure the terrible pain in her back. However, the accident had an unexpected side effect. While lying in her bed recovering, Kahlo taught herself to paint.
In 1929, she got married to Diego Rivera, another famous Mexican artist. Rivera’s strong influences on Kahlo’s style can be seen in her early works, but her later works from the 1940s, known today as her best works, show less influence from her husband.
Unfortunately, her works did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in the 1930s and1940s, even in her home country. Her first one-woman show in Mexico was not held until 1953.For more than a decade after her death in 1954, Kahlo’s works remained largely unnoticed by the world, but in the 1970s her works began to gain international fame at last.
56. What does the phrase “a much bigger name” in paragraph 1 most nearly mean
A. a far better artist B. a far more gifted artist
C. a much stronger person D. a much more famous person
57. The terrible pain Kahlo suffered was caused by .
A. polio B. back injuries
C. the operations she had D. her bent spine
58. Kahlo’s style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independent since the .
A. 1950s B. 1930s C. 1940s D. 1970s
59. What i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Kahlo
A. Devotion B. Sympathy C. Worry D. Encouragement
B
What’s delicious to eat and comes in a variety of colors Eggplant! And no,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ckens! This strangely named vegetable is, however, as versatile as an egg.It can be steamed, fried, and baked.It can be eaten by itself or combined with meats and other vegetables.
Eggplant was first grown in India in the 5th century BC.Its popularity soon spread to China and then throughout Asia.Finally, during the Middle Ages the vegetable made its way to Europe.At that time, eggplant was not the shiny purple vegetable most people know today.Instead, it’s like a white egg.Due to this egg - like appearance, eggplant got its name.In its early days, the vegetable was so bitter that people often called it a “mad apple.” This nickname started because people believed its bitterness was bad for one' s health.People actually thought eggplant could cause madness and cancer.
Fortunately today people know that eggplant doesn't cause insanity or cancer.In fact eggplant is so healthy that it may prevent cancer.In addition, the brain and the heart benefit from this super vegetable.Since it's high in fiber, eggplant can improve digestion.
Italy, Turkey, Egypt, China and Japan are the leading growers of eggplant in the world today.Depending on its location, eggplant may be purple, green, orange or yellow - white.And it can be as small as a tomato or as large as a cucumber.Dish varieties range from simple to complex, with all of them being delicious.
Today, thousands of people gather in Loomis, Calif, for the annual Loomis Eggplant Festival.The main activity at the festival is eating delicious eggplant dishes.There is plenty more to do and see, though.Recipe contests, arts and crafts, performers, races and children's activities all “egg – cite” festival - goers.Most people at the festival would agree—eggplant is an “egg—cellent” vegetable.
60.Eggplant got its name because of its _____.
A.appearance B.taste C.color D.value
61.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qualities of eggplant
A.It can be cooked in various ways. B.It is easy to digest.
C. It can prevent cancer. D.It is valuable and priceless.
6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Eggplant can be eaten to cure cancer
B.Eggplant used to taste bitter.
C.India produce the most eggplant in the world today.
D.Eggplant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1,000 years.
63.Most people come to the Loomis Eggplant Festival to_____.
A.see arts and crafts B.enjoy food with eggplants
C.take part in recipe contests D.promote eggplant
C
Toda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moving out of small villages in the country to go and live in big, noisy cities. They are moving from the peaceful hills, mountains, fields, rivers and streams of the countryside to the busy world of streets, buildings, traffic and crowds. This movement from rural(乡下的) areas to urban areas has been going on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
In many countries, the main reason people come to live in towns and cities is work. After one or two large factories have been built in or near a town, people come to find work, and soon an industrial area begins to grow. There is usually a_residential_area nearby, too. The families of these workers need schools, hospitals and shops, so many people come to live in the area to provide these services and a city grows.
In every major city in the world, there is a business district where the big companies have their main off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ea is usually in the city center downtown. It is here that you can see many huge skyscrapers(摩天大楼)and office blocks. The people who work here often travel a long way to work each day. Many of them live in the suburbs of the city, far away from the industrial area and the city center. Some suburbs are very pleasant, with nice houses and big gardens. There are usually parks for children to play in and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where you can buy all you need.
But what is the future of the big cities Will they continue to get bigger and bigger Perhaps not. Some major cities have actually become smaller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one day we will see people moving out of the major cities and back into smaller towns and villages.
64.The underlined phrase “a residential area” means an area________.
A.where people can buy things
B.which is suitable for living in
C.where people can do business
D.which is near a city center
65.Why do people move to live in cities or towns
A.Because they can live more comfortably there.
B.Because they like noisy life better than peaceful life.
C.Because they mainly want to find work there.
D.Because they are sure of having a better life there.
66.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rue about the business district
A.Big companies usually have their main office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B.People usually work and live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C.A business district usually lies in the city center downtown.
D.Nearly every major city has its own business district.
D
Facebook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goodbye. The social media website has earned a reputation for reconnecting old friends. Last week,a guy whom I hadn't seen since my bachelor party five years ago sent me a friend request. I accepted and waited for “Easy E” to send me a greeting of some kind. He had sought me out,after all.
I learned from his profile that he was in a relationship and had a son. However,I'm pretty sure we won't ever write wall-to-wall,let alone e mail each other. But he'll remain a friend of online until one of us makes a point of removing the other from his official list.
My pool of friends consists of family members,college buddies,co workers from past and present,and friends of friends. There are 35 in all. If I spent some time uploading old e mail addresses,I'm confident that I could increase my friend count actually.
A person could make a mission out of reconnecting with childhood friends,former classmates,distant cousins, and those one would like to get to know better. And some people can even handle hundreds of on screen relationships,keeping up with the daily happenings of their small army of companions. After all,there are worse fates than having too many friends.
Thanks to e mail,the inability to schedule face-to-face meetings no longer means a friendship must come to a close. But even with e mail,people will lose touch if one or both parties stop writing back. That’s normal. People move from school to school,job to job,city to city. You never have to feel guilty for breaking away.
Every day,the masterminds of Web 2.0 find new ways of making human communication easier. However,convenience can be a crutch(拐杖).Some things shouldn't be simplified. When it comes to friendship,there can be no shortcuts.
67.According to Paragraph 1,the website is famous because ________.
A.it has an interesting name of “Facebook”
B.it helps people get in touch with old friends
C.it can send people a greeting of some kind
D.it reminds people of events in the past
68.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learn that the writer ________.
A.would write to the friend quite often
B.asked the friend to e mail him
C.di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riend
D.would keep in touch with the friend forever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There are 35 people in the author's list of friends right now.
B.The author communicates with all the 35 friends by e mails.
C.The list of 35 friends doesn't include the old e mail addresses.
D.It is not difficult for the author to increase his friend count.
70.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convenience of communicating online
A.The technology could not keep true friendship forever.
B.The social website of Facebook means nothing at all.
C.There will be no ways of making real friends online.
D.People will not lose friends with the help of the Facebook.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的两项为多途选项。
Empathy
Last year,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ported that empathy,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d dropped sharply over the past 10 years. __71__ Today, people spend more time alone and are less likely to join groups and clubs.
Jennifer Freed, a co-director of a teen program, has another explanation. Turn on the TV, and you’re showered with news and reality shows full of people fighting, competing, and generally treating one another with no respect. __72__
There are good reasons not to follow those bad examples. Humans are socially related by nature. __73__ Researchers have also found that empathetic tee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 self-respect. Besides, empathy can be a cure for loneliness, sadness, anxiety, and fear.
Empathy is also an indication of a good leader. In fact, Freed says, many top companies report that em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hey look for in new managers. __74__ “Academics are important. But if you don’t hav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you won’t be as successful in work or in your love life,” she says.
What’s the best way to up your EQ (情商) For starters, let down your guard and really listen to others. __75__
To really develop empathy, you’d better volunteer at a nursing home or a hospital, join a club or a team that has a diverse membership, have a “sharing circle” with your family, or spend time caring for pets at an animal shelter.
Everyone is different, and levels of empathy differ from person to person.
Having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eing human—and having empathy is decisive to those relationships.
Humans learn by example—and most of the examples on it are anything but empathetic.
D. “One doesn’t develop empathy by having a lot of opinions and doing a lot of talking,” Freed says.
E. Empathy is a matter of learning how to understand someone else—both what they think and how they feel.
F. Good social skills—including empathy—are a kind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at will help you succeed in many areas of life.
G. That could be because so many people have replaced face time with screen time, the researchers sai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 (共10分,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该文中共有十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划掉。
修改: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 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十处, 多者(从第11处起) 不计分。
I like eating fruit and vegetables what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our healthy. Not only do they prevent us from falling into ill, but they help us lose weight. I used to hate vegetables, but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I gradually kicked the bad habit. Just as an old saying going,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hildren dislike fruit and vegetables. On contrary, influenced by this or that kind of advertisement, many were crazy about junk food. Consequently, they become weaker and weaker instead of getting strong. In my opinion, we must take action to change them.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2012伦敦残奥会(the 2012 London Paralympic Games)筹备之前,伦敦奥组委向世界各地招募志愿者,招募具体情况见海报。
VOLUNTEER POST
We are looking for applications for the following posts: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social volunteer *stadium volunteer *transportation volunteer the 2012 Olympic Committee
假如你是李华,17岁,现是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请根据上面海报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志愿者工作给伦敦残奥委写回信,应征其中的一项志愿者工作。回信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1、个人信息:名字(Li Hua),年龄,身份;
2、你的性格特点;
3、你的兴趣、爱好、特长;
4、你的相关经历。
注意:信的开头、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词数)
Dear the 2012 London Paralympics Committee,
I am writing to apply for a position at your Volunteer Po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答案: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③⑤
2、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
A.Mg可由电解熔融MgCl2制取,Al也可由电解熔融AlCl3制取
B.金属Na着火不能用干冰灭火,金属K着火也不能用干冰灭火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N2、P4、As、Sb、Bi的熔点也依次升高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B. 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C. 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4.如图表示金属X、Y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量的情况.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下列有关合金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n(Na)∶n(Fe)=2∶1   B.n(Mg)∶n(K)=1∶2
C.n(Na)∶n(Al)=1∶3 D.n(K)∶n(Al)=1∶1
5、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13+、Mg2+、NH4+、Cl-、SO42-、
HCO3-、Mn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A13+、Mg2+、Cl- B.肯定有A13+、Mg2+、NH4+
C.肯定有K+、HCO3-、MnO4- D.肯定有A13+、Mg2+、SO42-
6、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
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
7、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对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Na2CO3 >NaHCO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
C.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6.02×1023
D.VL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1.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此溶液的密度(g/cm3)为(  )
A. B. C. D.
12.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13.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C.NaCl溶液(Br2):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14.过氧化钠跟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O2、Na2CO3    B.NaOH、Na2CO3
C.Na2CO3 D.Na2O2、NaOH、Na2CO3
1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  )
A.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 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
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D.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
16.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A.Mg2+、Al3+、Fe2+    B.H+、Mg2+、Al3+
C.H+、Ba2+、Al3+ D.只有Mg2+、Al3+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黑色固体为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
18.(8分)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E:________,J:________,G:________.
(2)按要求写方程式:
A与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转化为I的离子方程式:
19.(12分)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 Na+ Cu2+ Al3+
阴离子 SO42- HCO3- NO3- 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仅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只有A中放出无色气体,只有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 ____,D 。
(2)将含lmol A的溶液与含l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 _。
(3)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____ ___。
(4)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 ___。
(5)向20mL 2mol/L C溶液中加入30mL E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E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moI/L。
20.(16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方案更合理。
(5)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如下:
Cu2++H2Y2-=CuY2-+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 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平川中恒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被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的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摘编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
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
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
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
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前者是为怀旧悼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唐朝,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B.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 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 策其马谢世充曰 谢:告别
D. 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5.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 ①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攻打卢明月时,张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 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 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 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8.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9.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中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达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
B.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C.“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 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以嘲笑的口吻,指责婆娘们当剃匠不成体统,在表达对新式美发不满和不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钟爱。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何爹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6分)
(4)面对传统的技艺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衰微,何爹选择了“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具体陈述。(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鼎鼎来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分)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解读时所显露出来的悟性。他能见微知著,通过细碎的史料洞彻历史的真相。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 “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D.宋远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翔实的事例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大会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新落成的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是一座集人体、脊椎动物、海洋动物塑化标本收藏、科研、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B.今日《人民文学》杂志走进北京大学,就“当代汉语写作的世界性意义”问题,邀请该校许多著名作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C.这场以“税收宣传与税收处罚哪个更能增强公众的纳税意识”为辩题的辩论,旨在通过辩论引起纳税人更多地关注税收话题。
D.当用秀美风光大赚特赚的商业冲动不断膨胀,风景名胜的公益性特征正渐行渐远,已成为不少国人“看不起的风景”和“不再享有的权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______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平川中恒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如图1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可能是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重力
2. 如图2-1所示,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固定在小车上的直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杆顶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化的受力图正确的是图2-2中的(OO′为沿杆方向)
3.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
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θ
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是mgsinθ
4.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5.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A.18 m B.54 m
C.72 m D.198 m
6. 如图4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重力加速度为g.现将悬绳剪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
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
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速度最大
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
7.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州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则等于
A. B. C. D.
8.如图5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9.两刚性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和、直径分别为和(>)。将a、b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略小于(+)的平底圆筒内,如图6所示。设a、b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和,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则
A. B.
C. D.
10、如图7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大小相等的两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斜向上的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轻弹簧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m1所受支持力、摩擦力f和弹簧弹力T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题(总分12分)
11.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Δt表示为a=_________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__mm,s3=__________。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m/s2。
③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计算题(共48分)
12.(8分)如图8所示,一弧形的石拱桥由四块形状规则的相同的石块垒成,每块石块的左、右两个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第l、4块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直线OA沿竖直方向。求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23和第l、2块石块的作用力F12之比。(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力)
13. (10分)如图9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被一垂直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A以加速度a(a<gsinθ)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求: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t;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球的位移s.
14.(14分)一水平传送带以2.0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m(如图10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
(1)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
(2)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 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sin37°=0.6,g取l0 m/s2)
15.(16分)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某时刻,车厢脱落,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减速滑行。在车厢脱落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
(g取l0 m/s2)。
平川中恒学校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用2B铅笔规范地填涂在答题卡上或者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框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实验题(本题满分1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1) ①_ __ __ _ _ _。
⑥_ _ _ _ _ _ _。
(2)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满分48分,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规定的区域内,超出部分无效。解题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关键的表达式,只写出最终结果不得分):
12.(共8分)
13. (共10分)
14. (共14分)
15. (共16分)
平川中恒学校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每个表达式3分,共6分。
13.(共12分)
(1)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s0,经历的时间为t,从开始运动到分离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N、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FN1和弹簧弹力F,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方程:
解析:(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μmg=mal -----(2分)
s1=, -------------(2分)
解析:设卡车的质量为M,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为;刹车前卡车牵引力的大小为,卡车刹车前后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图2-1
图2-1
图8
图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