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力与运动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3.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3.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体验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推理的过程.5.观察并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盲目迷信权威.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2.利用惯性知识解释常见现象.【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25,完成以下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但是很多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多个外力的效果互相抵消了,此时的状态等效于不受力,故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应用广泛,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合作探究】演示一 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让小车从同一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水平的毛巾、纸板、玻璃板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1.三次实验结果中,小车的距离有什么不同?答:小车在玻璃板上前进得最远,其次是纸板,前进得最短的是在毛巾面上.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答: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远.3.假设水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答:假如水平面非常光滑,小车不受阻力的情况下,将(速度保持不变地)一直运动下去.演示二 牛顿第一定律探索历程1.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诞生历程吗?答: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是靠力维持的,在地球上重物比轻物落得快;300多年前伽利略却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意义?答: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虽然它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很多情形下物体所受外力互相抵消,可等效为不受力.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教师点拨】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同一斜面由静止滑下,使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探究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这样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跟进训练】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2.(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识点二 惯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7,完成以下问题: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合作探究】演示三 物体的惯性1.如图甲所示,取出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当书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运动时,观察橡皮的运动状态,试着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答:当书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运动时,橡皮都会倒下,因为橡皮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如图乙所示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纸条边上,用笔猛击纸条,观察并解释小物体的运动情况.答:当纸条被猛击而抽出时小物体会停在原地,这是因为小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这两个实验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演示四某同学想出了一个免费旅游世界的办法,由于地球自转很快,那么当自己原地起跳落地时自己就不会在原地了.从而实现周游地球.大家讨论一下看法.这位同学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答:这位同学的方法不可行,因为当他跳起来时,由于惯性他也会跟着地球一起运动,因此这个方法行不通.演示五 安全带为了预防或减小惯性造成的伤害,交通安全法要求: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想想为什么安全带可以保护我们呢?答:当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可以将驾驶员和乘客束缚在座椅上,以免由于惯性向前冲,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二次冲撞造成伤害.汽车事故调查表明,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交流思考 生活中的惯性1.我们生活中是怎样利用惯性的,请举例说明.答:生活中利用惯性的现象有投篮、掷铅球、跳远、紧固斧头……2.惯性总是对人类有利的吗?请举例说明.答:惯性并不总是对人类有利的,有时候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避免惯性带给我们的危害与不利.比如雨雪天气车辆减速慢行、系安全带、跑步运动员冲刺终点后继续小跑缓冲……【教师点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任何物体任何时间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只由物体质量大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体积、是否运动及速度的大小无关.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受惯性作用”或“因为惯性作用”,可说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2.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的思路是:(1)确定研究对象.(2)弄清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之前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描述哪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个部分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研究对象由于仍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现象.3.惯性不光是有益的,还可能带来危害,应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跟进训练】1.(多选)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利用惯性的( ACD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上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 C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D.无法确定3.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D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B.立即匀速下落C.由于惯性,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解: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时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受力情况是“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在此基础上再施加给此物体一个外力,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惯性的应用很广.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