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之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教案思政 杨江燕 201122020034一、教学要求:(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知识目标1、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主要内容。2、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三大思想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三)能力目标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学难点当下我国确立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的背景和意义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这节课是上节课内容的深化,本课分别从党员作用、指导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新课过程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并让学生思考身边的党员先锋感人事迹学: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引出雷锋和郭明义的感人事迹师: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中涌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全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我们学习热心帮助他人的榜样力量。他们永远会留在人民的心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师:自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的道路。这个道路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正所谓“没有伟大的思想就没有伟大的行动”。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师: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涵?引导学生看书67页学:回答内涵师:首先解读邓小平理论。播放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关于真理大讨论视频,引出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学:(结合视频总结)总结邓论的核心内容、意义等师:邓论从理论上说较为抽象,同学们请大家四人一组收集一些从父母、长辈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中国自从78年以来有关我们国家和家庭产生的新变化。师:(进行情感和启发教育)思考一下我们我们今天社会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国家是否有需要改进和改革的地方?结合你们自身说说对《国旗下的讲话》的思考和感受以及看法。学:思考并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共情怀,努力做一个有觉悟的公民。)师:大家对邓小平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接着讨论和学习“三个代表”。师:谁能根据记忆说说“三个代表”是那三个?学:回答师:通过资料回顾当时提出的背景,它解决了当时国家和面临的迫切性问题。看书67页学:分别回答了单个代表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质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作为共产党人应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生:回答师:回顾经济生活中学过的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内容、意义等生:仔细回忆并积极回答相关知识点师: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内涵:(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5)地位: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师: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实现全面小康必然要求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地球一员,学生要有公共责任感、公共意识,要为全世界的发展着想,为将来地球人的生存呐喊。凡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首先做一个合格的人,在座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师: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地位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师:引申:从卢梭等人开始就对政府的权力从何而来,也就是政府的合法性进行深入的探讨。这边是契约论。卢梭认为人民为了人人自保,从而出让出来具有的一些天赋权力,这些出让的权力就叫“公意”。大家都同意的基础上,都各自让步自己的一部分权力,把它交给一个中介人,即他们权力的捍卫者和保护着,于是签订契约,建立政府。这就可以看出政府官员为什么是人民的公仆。生:发表了自己的各自看法。师:学生们以后可以读一些关于卢梭的著作,会受益终身。师:言归正传,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3、党坚持以人为本(如何体现):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师:通过屏幕放映资料:农业税的减免,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汶川地震受老百姓爱戴的温总理到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慰问……生:总结,党的一切回归点就是人民师: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可喜成就,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也存在不乐观的层面。比如:教育公平、民主、言论自由、人权、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社会保障体系、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仍然需要大力改进。同学们的感受如何?生:小组探讨或自由讨论,头脑风暴师:这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断地奋斗和努力才能有新的希望和进步,中国才会更加的强大,不仅是经济强国,更重要的文化强国,同时更要做一个让大多数国家从心底上尊敬的大国。课堂总结以表格形式总结本框题的内容,特色理论划一个单独的图表,清晰的罗列出各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实质等,并划出他们之间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中找出共同点: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的进步体现出:以人为本,具体到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课后探究走访爷爷奶奶甚至年龄更老的老人,询问他们记忆中的中国变化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另外可根据兴趣读一些经典著作(如《爱弥尔》)或者看一两个社会知名人士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和探究的视频。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