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60分)
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各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 a表示资源开发
B. b表示生产活动
C. 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 d表示废弃物排放
2、以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面积缩减,调蓄洪水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后指出,与全球变暖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效应。结合右下图回答
4、与“全球变暗”相对应的环节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2009年3月28日晚八点半熄灯一小时。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8日晚上八点半熄灭一小时。3月28日,一场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加的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经大洋洲进入亚洲,环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北美洲结束。中国作为进入关灯的第5个时区的代表性国家,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保定、大连、南京、顺德、杭州、长沙、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继续这场全球关灯接力。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目的是
A.节约能源 B.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C.了解和认识世界,维护世界和平
D.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完成6~7 题。
6、图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
A.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B.森林公园和娱乐场所
C.网吧和体育场 D.学校和锯木场
7、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 B.绿化带的作用
C.河流的影响 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
8、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
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
③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④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
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9、《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回答阿联酋等国的“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开采量小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10、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矛盾?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11、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③放射性物质泄漏 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影响。据此回答太湖蓝藻暴发的因素是
①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 ②大量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污水排放
③流域面积小 ④高压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
1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15、有效生态承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 (单位: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6.9 O.1 -6.8 冰岛 7.4 21.7 14.3
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 7.6 20.4 12.8
美国 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
英国 5.2 1.7 -3.5 澳大利亚 9. 0 14.0 5.0
日本 4.3 0.9 -3.4 巴西 3.1 6.7 3.6
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O.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16、右图是电脑模拟某日地球的太阳光照图,图中光亮部分为白天,图片中央的大片陆地分别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图中此刻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A.我国正值正午时分 B.南美洲基本都在上午
C.非洲大部分地区进入黑夜 D.太平洋地区以白天为主
下图为2010年立秋日(8月7目)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
17.P地的纬度大约是
A.90° N B.73°40′N
C.66°34′N D.16°20′N
18.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P 地地方时是l2时
B.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
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
D.此时P地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
19、11月5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20、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
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 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 26′N,15 E)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共40 分)
21、读右图,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为________。(4分)
(2)这一天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2分)
22.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4分)
⑸Q地位于M的 方向。(2分)
⑹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2分)
⑺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做出的重要承诺。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仅靠北京自身治理,更需要周边各省的配合。近年,北京城区小煤炉完成了“煤改电” ,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首钢等多家重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在奥运空气质量重点保障区域启用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全天实时监测。北京等六省区市已经统一行动,重点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共创“蓝天”。
材料二
北京某区环境监测站利用GIS预测模型技术建立了市区工业污染源造成的大气SO2浓度空间变化预测模型。图3为该区1月份近地面大气中同一高度处的SO2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A、C为工业区,B为居民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北京奥运期间有更的多“蓝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材料二图中预测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比,有何异同点?
为什么?(10分)
(3)图3中大面积的SO2高浓度区分布在_ (A、B或C)城区。其污染程度严重的原因是什么?(6分)
乐山一中2013届地理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B D A B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B D B B D B C
4、B 5、D
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目的材料里已经说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6、A 7.B
解析:
6.城市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图中M处是点状污染源,可能是工业生产、建筑施工或社会活动造成的。N处是线状污染源,主要是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7.图中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缩小,最有可能是绿化带的作用,因为绿化带可以减弱噪声。
17.B 18.D 19、B解析:
由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京应该是昼短夜长,且太阳在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图A太阳视运动偏向错误,图B表示昼短夜长,且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0.答案】C
【解析】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甲位于回归线上;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7时,可以算出甲的经度为165°W,位于太平洋岛屿上。
二、综合题
21解析:第(1)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表示此时为近日点即1月初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AB为晨线。20°W地方时为6时,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70°E。根据晨线与赤道夹角为70°即晨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0°,推断太阳直射在20°S上。由此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根据20°W地方时为6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第(2)题,70°S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2.(14分)
(1)20°S 120°W (2分)
(2)C (2分)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2分)
(5)东北(2分)
(6)东南(2分)
23、(20分)(1)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③与周边地区加强协作,共同行动。(4分,答对两点即可)
另一方面,此时该市处于取暖期,居民因取暖而燃烧大量的煤炭,SO2的排放量大,故实测值高。(2分)
(3)A 重污染型企业位于本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6分)
解析:
解题思路:第一、题从材料中直接得到答案;第二、三题,首先从材料三中获取有用的信息:①我国北京的某区,②1月份为冬季,③A、C为工业区,B为居住区;其次从图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①不同的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大小的SO2浓度预测值,②等值线为实测值;最后结合问题归纳整理得出答案。方法总结:对于文字和图示材料的题目,通常先通读一遍,结合问题再从文字和图示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调动自己平常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知识加以解析,最后用简明规范的地理语言描述好、阐释好。在平常的学习中,还要多联系,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增强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A B C D
E
E
E
W
W
W
S
S
S
N
N
N
E
S
W
N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全集,集合,则为
A. B. C. D.
2.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3.函数,[0,3]的值域是
A.   B. [-1,3]   C. [0,3]   D. [-1,0]
4.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A. B. C. D.
5.设函数,集合,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B.
C. D.
6. 给出下列命题:
(1)“若,则互为倒数”的逆命题;(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3)“若,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4)“若,则”的逆否命题.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1)(2) B.(2)(3) C.(1)(2)(3) D.(3)(4)
7.在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1)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中,A>B是sinA>sinB的充要条件;
(3)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的充要条件.
A .(1)(2)(4) B.(1)(3)(4) C.(2)(3)(4) D.(1)(2)(3)(4)
8. “”是“直线与圆相切”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10. 若函数满足,且当时,,则函数 与函数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
A.个 B.个 C.个 D.个
11.已知函数(),正项等比数列满足,则
A.99 B. C. D.
12. 已知,,且.现给出以下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幂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的值为 。
14.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实数 。
15.设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都有,当 时,,则的值为 。
16.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对任意实数满足:,且不是常值函数,常数使,给出下列结论:①;②是奇函数;③是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④在内为单调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个小题共74分)
17.(12 分)设集合,。
当时,求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若,求的取值范围;
若,求的取值范围。
18.(12 分)已知函数的的定义域为.当时,求函数的最值及相应的的值。
19.(12分)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服装的成本为40元,出厂单价定为60元,该厂为鼓励销售商订购,决定当一次订购量超过100件时,每多订购一件,订购的全部服装的出厂单价就降低0.02元. 根据市场调查,销售商一次订购量不会超过500件。
(1)设一次订购量为件,服装的实际出厂单价为元,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2)当销售商一次订购了450件服装时,该服装厂获得的利润是多少元?
(服装厂售出一件服装的利润=实际出厂单价-成本)
20.(12分)已知函数在点处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若有极大值28,求在上的最小值。
21.(12分)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是奇函数。
(1)求的值;
(2)用定义证明在上为减函数;
(3)若对于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2.(14分) 已知二次函数中均为实数,且满足,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并且当时有成立。
(1)求的值;
(2)证明:;
(3)当∈[-2,2]且取最小值时,函数(为实数)是单调函数,求证:。
乐山一中高2013届高三九月月考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1),即A中含有8个元素,A的非空真子集数为(个). ……4分
(2)显然只有当m-1=2m+1即m=--2时,B=.……2分
(3)当B=即m=-2时,;
当B即时
(ⅰ)当m<-2 时,B=(2m-1,m+1),要
只要,所以m的值不存在;
(ⅱ)当m>-2 时,B=(m-1,2m+1),要
只要.
综合,知m的取值范围是:m=-2或……6分
(Ⅱ)设销售商的一次订购是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L元,则
……4分
当时,L=5850. 因此,当销售商一次订购了450件服装时,该厂获得的利润是5850元. ……2分
19.由得,……4分
令,;
设,……4分
当,即,取最大值,取最大值;无最小值. ……4分
20.(1),由已知得,即,
解得……6分
所以,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3分
由已知,;所以,,
的最小值为.……3分
21.(1)
经检验符合题意. ……2分
(2)任取 则
=
……4分
(3) ,不等式恒成立,
为奇函数,
为减函数, 即恒成立,而 ……6分
22.(Ⅰ)∵对于任意x∈R,都有f(x)—x≥0,且当x∈(0,2)时,
有f(x)≤()2·令x=1 ∴1≤f(1)≤()2.即f(1)=1.……4分
(Ⅲ)由(Ⅱ)可知a>0,c>0. a+c≥2≥2·=.
a=c,
当且仅当
a+c=时等号成立。此时a=c=……2分
∴f(x)=x2+x+, F(x)=f(x)-mx=[x2+(2-4m)x+1]……12分
当x∈[-2,2]时,F(x)是单调的,所以F(x)的顶点一定在[-2,2]的外边.
∴||≥2 解得m≤-或m≥……3分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弹劾 该账 阖府 刻不容缓 言简意赅
B、霉菌 悔恨 侮慢 满脸晦气 聆听教诲
C、疏浚 黢黑 逡巡 岁月如梭 崇山峻岭
D、禅让 阐释 貂蝉 肆无忌惮 箪食壶浆
2、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自负赢亏 暗渡陈仓 留芳百世 竭泽而鱼
B、阖家欢乐 美仑美奂 旁证博引 惠眼识才
C、明火执杖 迭宕有致 震古铄今 一副对联
D、闻过则喜 时过景迁 相形见拙 修练内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稀土是导弹、通信等 的材料,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被各国看作“未来经济武器”。
②、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弄得我心神不定。
③、更骇人听闻的是,暴徒还 地杀害群众,连孩子也不放过,个别暴徒甚至还把群众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④、你还想争赢他?他可是我们班有名的“利嘴”, ,你还是认输吧。
A、必须 往往 惨无人道 胳膊拧不过大腿
B、必须 常常 惨绝人寰 打掉牙往肚里吞
C、必需 常常 惨无人道 胳膊拧不过大腿
D、必需 往往 惨绝人寰 打掉牙往肚里吞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周杰伦与科比联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星球星混合搭配比赛,场面热烈火爆,观众无不拍手称快。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C、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出现在最近新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这种变化再次引发了“金庸能否入教材”。
B、刘翔到底有多火?他的裤子碎片给出了答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夺金之后,刘翔的裤子刚刚被抛上看台,就被观众们抢成了碎片。
C、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认真的审议,学术委员会最后采纳了两个青年教师的建议,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D、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7、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
B、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保住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后,就拔剑自杀了。 (《三国演义》)
C、隐修女认出艾丝美拉达就是她多年前失去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
D、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情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清水和淡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言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孙子兵法》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8、下列对文中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佐其外 佐:协助
B、兵者,诡道也 诡:欺诈
C、怒而挠之 挠:阻挠
D、逸而劳之 逸:安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存亡之道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主孰有道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因利而制权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故能而示之不能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明,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要以谨慎的态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动战争,任何轻举妄动都会给国家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B、孙武认为,战争胜负是可控的,必须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七种情况对敌我双方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的胜负。
C、用兵作战的本质就是“诡”,作战的意图不可让敌人知道,即使让敌人知道的也是一些假象,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D、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争同样有人力不可控制的一面,所以孙武认为,在尽力发挥人的智慧的同时,也应考虑天意,出征前还是应到寺庙里去占卜一下,增加胜算把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名著导读(33分)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②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③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信符。③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人要塞。
①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场面?(4分)
②诗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联系全诗内容,试评价一下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1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①求田问舍,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②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14、名著研读:用名著中的人物填空(每空1分,共7分)
①《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的“杨妃”喻指
“飞燕”喻指 。
②、红楼判词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暗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此判词指的人是 ,“优伶”指的人是 ,“公子”指的人是 。
③、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逃难时,杀掉吕伯奢全家后,说出了“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的话,令与其一同逃难的 大失所望,弃之而去。
④、空城计是在失守街亭后诸葛亮的应急之策,与其斗智的人是 。
四、阅读题(18分)
西湖梦(有删节)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较完整的天下意、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干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5、作者认为,“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其原因是什么?请分两点简要概述。(6分)
16、为什么作者说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7、第⑤段中作者说“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你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机智”和“狡黠”?(6分)
五、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8、下面是一份通知的内容,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
高三年级全体师生明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五点,地点在学校体育馆,报告人是王教授,报告内容是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19、请在横线上填写三句话,所填句子与前后内容、句式一致。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 , ; , ; , ;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人民网华盛顿8月31日电 (记者王恬)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声明说,“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我呼吁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谴责日本的挑衅行为”。
你是如何看待陈光标登广告事件的?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通畅,不超过50字。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作为间谍的内森·黑尔在送情报时被英军截获,在被送上绞刑架时,敌人问他有何话说,他说:“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有且仅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③、牺牲于二战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捷克作家伏契克,在其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最后一句写道:“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啊!”
④、《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忘战必危”被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日本自卫队阅兵仪式上引用,且挑明此次阅兵主要针对中国。
……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高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2-9-1)
参考答案
一、1、 D项。shàn chǎn chán dàn dān. A项hé gāi hé kè gāi . B项méi huǐ wǚ huì huì . C项jùn qū qūn suō jùn.
2、A项。赢—盈 渡—度 留—流 鱼—渔。B项:仑—轮 证—征 惠—慧。C项:杖—仗 迭—跌 铄—烁。D项 景—境 拙—绌 练—炼
3、C项
6、 D项。解析:②中也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考虑在B D中选。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二、7、 C项。A项中“黛玉”应为“宝钗”; B项中应为糜夫人受了重伤,赵云多次请她上马,她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D项“母亲”应为“父亲”,给她送吃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8、C项。挠:撩拨、挑逗。
12①颈联描绘的是激烈的战斗场面,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进行侧面烘托。(1分)“雪暗凋旗画”,是从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风多杂鼓声”,是从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2分)诗人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战将士顶风冒雪与敌人搏斗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豪壮激烈场面。(1分)
②酌情给分,评价可从正反进行。有观点有依据,言之有理有据,表达流畅给3~4分,理由不充分,表达不太流畅1~2分,仅答“赞成”或“反对”,无理由,不给分。
四、15、①它们是白居易、苏东坡为解除人民疾苦而留下的两条生命堤坝,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会实绩的极致。②它们是中国文人创造的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地景物。6分
16、在封建社会中,白、苏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但他们没有消沉隐退,而是尽职尽力为社会、人民办好事,知其不可为而努力为,他们的这种思想境界是难以追随的;而林和靖急流勇退,远避官场与尘世喧嚣,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点世人都容易做到。 (每点3分共6分)
17、“机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确保“安全”,这是“机智”。
“狡黠”:知识分子的志向不能实现于社会,便躲进小天地自娱自耗,以示清高。
评价:这是一种无力的自卫和无奈的自慰,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使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在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下,总体上走向不道德。整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便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退。 (每点2分,共6分)
五、18、明天下午五点,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体育馆听王教授作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的报告。
19、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沙漠是伟大的,因为随时湮没了旅人漂泊的足迹;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人类无数航天器碎片的陨落。
附《孙子兵法·计篇》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发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仅根据庙算的结果,不用实战,胜负就显而易见了。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图①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
B.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
C.与图②中曲线Ⅰ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过程d
D.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都不是静止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 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②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④ 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⑤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⑥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⑦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使植物细胞对CO2和H2O的吸收减少
⑧ 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全部不正确
3.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
4.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A.能充分溶解色素  B.与水混溶 C.对人无毒 D.易与产品分离
5.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均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均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7.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生物的精原细胞(2N=4)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
B.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该体细胞置于3H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使其DNA均被标上放射性。若让其连续分裂2次,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4个
C.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某DNA分子(第1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到第n代,则只含14N的分子为2n-2
D.用3H、15N、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H、15N、32P
8.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9.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出现的是(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
10.下列选项中的比例符合1:1的是
A.用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一代后产生的有放射性的DNA分子和无放射性的DNA分子数量之比
B.酵母菌消耗3mol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和消耗2mol葡萄糖进行需氧呼吸所产生CO2体积之比
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D.并指患者(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与正常人婚配后生下一正常女儿,则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和患并指的概率比
11.大量事实证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12.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实线也可表示整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
B.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C.人体内CE段、IJ段和KL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均为23种
D.在BC段和HI段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基因都能传给后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4分)
1.(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此过程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这里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_上形成的。
(4)当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是___________。
(5)温室大棚作物如果遇到阴雨天,为避免减产,大棚的温度应该适当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给密闭装置培养的植物浇灌H2O18的水,将在_____中找到O18。
A.水蒸汽、氧气 B.有机物 C.二氧化碳 D.以上均含有
2.(每空1分,共6分)如图为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 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从高温热泉中寻找耐热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本实验宜采用______________法。
(3)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最好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若统计出在一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 mL,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分离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中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某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若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将会呈现____________。
3.(每空2分,共10分)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人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 某T0植株体细胞含有1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中含有HVA基因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 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 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______类型。
② 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每空2分,共20分)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 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 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 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则为HHrr;②______________,则为hhRR。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 实验步骤: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得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②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5.(每空1分,共8分)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个体6不带有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B、b,乙病基因用A、a)
(1)甲病是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乙病是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体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个体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允许3和4再生一个孩子,2种病都不患的机率是__________。
2012年9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BBD CDCDD CB
二、填空题
2.【答案】(1)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2)释稀涂布平板 
(3)30~300 1.5×107个 (4)酚红 红色
3.【答案】(1)100% 75%
(2) ①B A ②15/16
5.[答案】(1)X 隐
(2)常 隐 3,4无病,其女儿8有病
(3) AaXBXb AaXBY
(4)9/16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台阶式自动扶梯。为了节约能源,在没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匀速向左上方运行,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
C.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D.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 mg B. mgsin C. mgcos D. 0
3.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变小,则a逐渐变小 D.若a不变,则A也不变
4. 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 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
B.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5.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过θ角,绳b的拉力为F2,再逆时针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F3,则
A.F1=F3>F2 B.F1<F2<F3
C.F1=F3<F2 D.绳a的拉力增大
6.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的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h末,甲、乙两车相遇
7.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挂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且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小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1,如图(a).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1′,如图(b),则
A.a′=a,F1′=F1
B.a′>a,F1′>F1
C.a′<a,F1′=F1
D.a′>a,F1′=F1
8.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B. 若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C. 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到达左端
D. 若v2<v1,物体可能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在此过程中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两小题,16分)
1.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 B、 C、 D、 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1)计算的公式为= ;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则物体的加速度a= m/s2 ;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46分,第1题12分,第2题16分,第3题18分)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受到的合外力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2.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的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
(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s。
3.某电视台玩推箱子的游戏。模型简化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素μ=0.2的水平面AB上,某人用水平恒力F推动质量为m=1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F,接着又冲上光滑斜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高能到达C点。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并在表格中记录了部分测量数据。求:(g取10m/s2)
t/s 0.0 0.2 0.4 … 2.2 2.4 2.6 …
v/m s-1 0.0 0.4 0.8 … 3.0 2.0 1.0 …
(1)恒力F 的大小;
(2)在答题纸的坐标上标出记录的数据点,并作v-t图;
(3)求出物体到达交界面上B点时的速度和时间;
(4)若撤去推力F,在A处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恰能使物体运动到C点,求此初速度v0的大小。
2013届9月物理考试参考答案
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16所示,
(2分)
图1-16
所以A的位移d=Δx1+Δx2=. (2分)
答案:F-(mA+mB)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上
11.1)设驾驶员饮酒前、后的反应时间分别为t1、t2,由图线可得
t1 = 0.5 s t2 = 1.5 s ① (2分)
汽车减速的时间 t3 = 4.0 s 初速度 v0=30m/s ② (2分)
由图线可知 s = v0 t1 + ③ (4分)
由①②③式得 s = 75 m ④ (2分)
(2) Δs = v0(t2-t1) ⑤ (4分)
由①②⑤ 式得 Δs = 30 m (2分)
12.(1)物体从 A 到 B 过程中: (2分)
所以:F=ma1+mg=4N
(2分)
(2)如右图(2分)
标点、画线各1分
(3)当物体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AB间运动时,
设通过AB时间的t,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vB,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在0~2.6s时间段内:
(4)设AB间的位移为x,则: (2分)
给物体一个初速度时物体恰能运动到C点,由于斜面光滑,则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仍为vB=4m/s,根据动能定理:
(2
分)
解得: (2分)
A
B
C
F
α
v/m/s
t/s
0
1.0
2.0
3.0
1.0
2.0
3.0
4.0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4.“去年一斤6毛,现在一斤6块,农贸市场的大葱变成了‘向钱冲(葱)’”。这句话中的6毛和6块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大葱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大葱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大葱的供求状况,说明大葱处于买方市场
5. 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分别是
A.40元 32元 B.40元 50元
C.30元 50元 D.45元 32元
6. 假定2010年某商品价值人民币1596元,此时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1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而且此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A.191.52 B.199.5 C.200 D.180.5
7. 央行于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12月下调存准率来的第二次。据初步测算,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以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
①适度增加贷款,刺激经济增长 ②增加存款收益,降低企业负担
③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④抑制通胀预期,平衡资金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
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
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
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
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
9. 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
①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②国家必然会调整经济政策 
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其生产规模  ④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0.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由图8和图9可知
A.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电影票价偏低 B.人均电影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C.相对票价越低,人均电影消费水平越高 D.人口数量越多,人均电影消费水平越高
11.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 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A.700元 B.712.25元 C.350元 D.356.13元
12.我国多数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制造环节,不仅利润微薄,耐用资源消耗大。而国外许多成功企业都是把投资重点放在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上,制造环节则主要靠“借鸡生蛋”,国外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对我国企业摆脱困境的启示有
①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
③依靠技术进步,形成竞争优势 ④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近年来,我国中央企业在“保质提效”基础上加快了重组步伐,垄断经营范围逐步限制在少数自然垄断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此举有利于
①淘汰落后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②限制央企数量,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充分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④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这算哪门子牛市”的感叹,说明
①股票投资高收益、高风险  ②股票受市场供求和企业效益影响,波动较大
③投资收益应该坚持分散性  ④投资股票毫无利益可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公司为了筹集资金,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发行股票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股票是
A. 股份有限公司向出资人出具的所有权凭证 B. 有限责任公司向出资人出具的所有权凭证
C. 股份有限公司向出资人出具的债务凭证 D. 有限责任公司向出资人出具的债务凭证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理智的投资者需要
①关注投资理财风险性 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③注意投资理财多元化 ④以储蓄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日本“3·11”大地震后,包括住友生命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在内的诸多保险机构均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内容相似的声明或通知称,对受灾客户全额赔付。住友生命保险公司声明称,“针对灾害特约条款记载,由于地震等灾害的死亡保险金、入院赔偿金将会减少赔偿或者不赔偿的规定,本次地震该条款不适用,灾害死亡保险金等将全额赔偿。”该保险公司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保险是消除风险的途径
B.说明了保险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C.表现了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D.破坏了保险合同订立中的协商一致原则
19.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④积极的财政政策比紧缩性财政政策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20.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规定
A.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B.确认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D.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增加农民收入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小杨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小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8分)
材科二 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小杨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二,尽管家率牛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杨终于买到一款配置和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2)结合材科二,运用所学《 经济生活》 知识,对小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7 分)
22.(15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6)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 12.72 7.75
2010年 13.65(预计) 8.52(预计)
2020年 14.43(预计) 8.60(预计)
表2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人数 520 586 681 834
失业率 2.9% 3.1% 3.6% 4.2%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⑴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5分)
⑵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该怎样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0分)?
乐山一中2013届高三9月考
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20=60分)
②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下降,这是价格普遍降低的根源;各品牌电脑成本存在差异,这也是不同品牌间存在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5分)
⑵①从消费心理看,小杨的消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小杨充分考虑了质量、价格等因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3分)
22. ⑴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2分)
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1分)
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分)
⑵①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加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23.【2012高考广东卷36题】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2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2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2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
[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的淡漠 D.专制王权的强大
3.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
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6.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7.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8.“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A.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 与皇帝“共治国事” D.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9.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10.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11.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12.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1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14.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15.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过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17.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 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1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9.“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均富化……”下面依据这一观点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法国
B.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在工业化方面:倡导优先发展重工业
D.在均富化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20.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21.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22 .电视剧《 亮剑》 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都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3.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2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5.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27.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 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B. 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C. 置于特定的时空考查 D. 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28.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9.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30.2011年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某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该组织应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六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2)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6分)
(3)导致材料六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6分)
材料七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八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七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分)
材料八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怎样落实的 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6分)
乐山一中2013届九月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ABCCD 6—10: CCDAB 11—15:CBCDD
16—20:ABACB 21—25:BBBCC 26:—30:DCDC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为历朝所沿用。(4分)
(2)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进步。(6分)
(4)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
(5)落实: 1949年《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目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 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一遍。
1.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 wearing long hair. B .He doesn’t like young people.
C. He has just had his hair cut.
2. When does the bakery close
A. At 7:00 B. At 6:55 C. At 7:30
3.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Offering help. B. Asking for information. C. Making an introduction.
4.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on Saturday evening
A. Go skating B. Call her sisiter. C. Give a lecture
5. What is probably the man’s job
A. A dentist B. A shop assistant C. A bank clerk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 An office B. A fruit shop C. A police station
7. What does the woman have to do now
A. Wait for Mark at the crossroads. B. Walk ahead and turn right.
C. Walk a little way back.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o is the woman speaker
A. The man’s classmate. B. The man’s workmate C. The man’s boss
9. Where was Mary when the gunfight happened
A. On East Street B. In a bank C. In another country
10.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robbery
A. The robbers were caught. B. One of the robbers was killed
C. The robbers escaped.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Hostess and guest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Parent and son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results of the boy’’s exams
A. So poor B. Very good C. Just so so
13.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boy to do in the summer vacation
A. To make a travel plan B. To go to a training school
C. To go over his lesson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o was interviewed by Jay Leno
A. Julia Roberts B. Brad Pitt C. Matt Damon
15.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know about the new film
A. Only a little B. Quite a lot C. Nothing at all
16.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about the new movie
A. The movie’s music. B. A few famous actors in the movie.
C. The movie’ plo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 t is the aim of the program
A. To keep trainees in shap
B. To develop leadership skills.
C. To improve public relations.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the trainees be doing during the program
A. Attending lectures. B. Making pereformances C. Preparing reports
19. How long will the program last
A. 8 days B. 20 days C. 12 days
20. If people want to join the program,what should they do after the meeting
A. Take a pre-test B. Pay for the program C. sign on a piece of paper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t’s a long time________I saw you last.
—Yes,and what a pity it is now that it will be a long time________we see each other again.
A.before;since B.since;when C.since;before D.when;before
22. By the time you have finished this book, your meal ______ cold.
A. gets B. has got C. will get D.is getting
23. One learns a language by making mistakes and ______ them.
A. corrects B. correct C.to correct D. correcting
24. You might wonder how it________to live without eating for so many days.
A.keeps B.Succeeds C.manages D.tries
25. Georg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to school to see me the next day, but he ______.
A. wouldn’t B. didn’t C. hasn’t D. hadn’t
26. There is------in his words.We should have a try.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27. _______ with care, one tin will last for six weeks.
A. Use B. Using C. Used D. To use
28. Many people have donated that type of blood; however, the blood bank needs _____.
A. some B. less C. much D. more
29. He was very tired,and________he didn’t give the market report.
A.otherwise B.besides C.however D.therefore
30.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likes Jack because he is good at telling and ________jokes.
A.turning up B.putting up C.making up D.showing up
31. The doctor thought ________ would be good for you to have a holiday.
A.this B.that C.one D.it
32. —Do you have enough to________all your daily expenses
—Oh yes,enough and to spare.
A.cover B.spend C.fill D.offer
33. We ______ the difficulty together, but why didn’t you tell me
A. should face B. might face C. could have faced D. must have faced
34. —How about your journey to Mount Emei
—Everything was wonderful except that our car________twice on the way.
A.slowed down   B.broke down C.got down D.put down
35. Don’t handle the vase as if it ____ made of steel.
A. is B. were C. has been D. had been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tend to accept any idea put forward by experts on TV. One day, a sociologist(社会学家) proposed that the 36 society has been consuming modern humans little by little. For fear that I would become a victim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I 37 hurried to a bicycle shop in my neighborhood. 38 the shopkeeper Mr. Johnson was selling me the bicycle, he said, “This is the best thing you 39 have done. Life has become hopelessly 40 . A bicycle is simple, and it brings to you 41 things: fresh air, sunshine and exercise.” I agreed. Happy as a child, I got on the bicycle and headed out onto the streets. After some time, I 42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own. I was 43 that this simple vehicle could let me 44 long distances in a fairly short time. But how 45 did I really go
Since I hated to be 46 , I went back to Mr. Johnson and asked him to 47 an odometer (里程表) on my bicycle. He agreed, but 48 , “An odometer without a speedometer (速度计) is like a 49 without a knife.” I admitted he was right and in a few minutes, the two devices (装置) were 50 to the handlebars of my bicycle. “What about a horn ” he then asked. “Look, this horn is no larger than a matchbox and has many 51 .” Attracted by these functions, I bought the horn.
“You can’t leave the back part 52 ,” noted Mr. Johnson. He fixed a metal box with buttons 53 the seat, and said, “Is there anything better than this oven(烤箱) when you feel 54 on your way I can give you a special discount.” I was not strong enough to 55 the offer.
“I congratulate you once more; this is the best thing you could have done,” said Mr. Johnson in the end.
36. A. adult B. human C. consumer D. bachelor
37. A. eventually B. immediately C. reluctantly D. gratefully
38. A. Although B. Because C. As D. Unless
39. A. would B. should C. must D. could
40. A. boring B. complicated C. stressful D. tough
41. A. natural B. mysterious C. complex D. unique
42. A. gave up B. broke down C. calmed down D. ended up
43 A. amazed B. amused C. confused D. concerned
44. A. march B. drive C. cover D. measure
45. A. far B. long C. fast D. deep
46. A. unreliable B. impractical C. unprepared D. inaccurate
47 A. fix B. check C. repair D. lay
48. A. swore B. added C. replied D. concluded
49. A. pencil B. fork C. box D. cake
50. A. distributed B. converted C. applied D. attached
51. A. shapes B. sizes C. functions D. models
52 A. loose B. blank C. bare D. incomplete
53. A. beside B. before C. below D. behind
54. A. sick B. hungry C. hot D. thirsty
55. A. consider B. withdraw C. make D. resis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篇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You’ve just come home, after living abroad for a few years. Since you’ve been away, has this country changed for the better—or for the worse
So how have things changed to people coming back to Britain after seven, ten or even 15 years living abroad What changes in society can they see that the rest of us have hardly noticed—or now take for granted To find out, we asked some people who recently returned.
Debi: When we left, Cheltenham, my home town, was a town of white, middle-class families—all very conservative (保守的). The town is now home to many eastern Europeans and lots of Australians, who come here mainly to work in hotels and tourism. There are even several shops only for foreigners.
Having been an immigrant (移民) myself, I admire people who go overseas to find a job. Maybe if I lived in an inner city where unemployment was high, I’d think differently, but I believe foreign settlers have improved this country because they’re more open-minded and often work harder than the natives.
Christine: As we flew home over Britain, both of us remarked how green everything looked.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lace we’d left behind and the one we returned to were brought sharply into focus as soon as we landed.
To see policemen with guns in the airport for the first time was frightening—in Cyprus, they’re very relaxed—and I got pulled over by customs officers just for taking a woolen sweater with some metal-made buttons out of my case in the arrivals hall. Everyone seemed to be on guard. Even the airport car-hire firm wanted a credit card rather than cash because they said their vehicles had been used by bank robbers.
But anyway, this is still a green, beautiful country. I just wish more people would appreciate what they’ve got.
56. After a short overseas holiday, people tend to _______.
A. expect small changes B. notice small changes
C. welcome small changes D. exaggerate small changes
57. How does Debi look at the foreign settlers
A. Cautiously. B. Sceptically. C. Positively. D. Critically.
58. When arriving at the airport in Britain, Christine was shocked by _______.
A. the relaxed policemen B. the messy arrivals hall
C. the bank robbers D. the tight security
59. Which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Back in Britain. B. Life in Britain.
C. Britain in Future. D. Britain in Memory.
B
When my brother and I were young, my mom would take us on Transportation Days.
It goes like this: You can’t take an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more than once. We would start from home, walking two blocks(街区) to the rail station. We’d take the train into the city center, then a bus, switching to the tram, then maybe a taxi. We always considered taking a horse carriage in the historic district, but we didn’t like the way the horses were treated, so we never did.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took the subway to our closest station, where Mom’s friend was waiting to give us a ride home—our first car ride of the day.
The good thing about Transportation Days is not only that Mom taught us how to get around. She was born to be multimodal (多方式的). She understood that depending on cars only was a failure of imagination and, above all, a failure of confidence—the product of a childhood not spent exploring subway tunnels.
On Transportation Days, we might stop for lunch on Chestnut Street or buy a new book or toy, but the transportation was the point. First, it was exciting enough to watch the world speed by from the train window. As I got older, my mom helped me unlock the mysterie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paralyzed my first attempts to do it myself: How do I know where to get off How do I know how much it costs How do I know when I need tickets, and where to get them What track, what line, which direction, where’s the stop, and will I get wet when we go under the river
I’m writing this right now on an airplane, a means we didn’t try on our Transportation Days and, we now know, the dirtiest and most polluting of them all. My flight routed me through Philadelphia. My multimodal mom met me for dinner in the airport. She took a train to meet me.
60. Which was forbidden by Mom on Transportation Days
A. Having a car ride. B. Taking the train twice.
C. Buying more than one toy. D. Touring the historic district.
61.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at was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her Transportation Days
A. Building confidence in herself. B. Reducing her use of private cars.
C. Developing her sense of direction. D. Giving her knowledge about vehicles.
62. The underlined word “paralyzed” (in Para. 5)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A. displayedB. Justified C. Ignored D. destroyecl
63. Which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does the writer probably have a dislike of
A. Subway. B. Airplane. C. Tram. D. Car.
C
How is it that siblings (兄弟姐妹) can turn out so differently One answer is that in fact each sibling grows up in a different family. The firstborn is, for a while, an only child, and therefore h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xperience of the parents than those born later. The next child is, for a while, the youngest, until the situation is changed by a new arrival. The mother and father themselves are changing and growing up too. One sibling might live in a stable and close family in the first few years; another might be raised in a family crisis, with a disappointed mother or an angry father.
Sibling competition was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shaping force as early as in 1918. But more 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found many ways in which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a lasting force in each others’ lives. Dr. Annette Henderson says firstborn children pick up vocabulary more quickly than their siblings. The reason for this might be that the later children aren’t getting the same one-on-one time with parent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at the younger children have problems with language development. Later-borns don’t enjoy that much talking time with parents, but instead they harvest lessons from bigger brothers and sisters, learning entire phrases and get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concepts such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 and “me”.
One way children seek more attention from parents is by making themselves different from their siblings, particularly if they are close in ag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first two children in a family are typically mo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an the second and third. Girls with brothers show their differences to a maximum degree by being more feminine than girls with sisters. A 2003 research paper studied adolescents from 185 families over two years, finding that those who changed to make themselves different from their siblings were successful in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warmth they gained from their parents.
64. The underlined part “in a different family” (in Para. 1) means “_______”.
A. in a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B. in a different family tradition
C. in different family crises D. in different families
65. In term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later-borns ________.
A. get their parents’ individual guidance
B. learn a lot from their elder siblings
C. experience a lot of difficulties
D. pick up words more quickly
66. What was found about fights among siblings
A. Siblings hated fighting and loved playing.
B. Siblings in some families fought frequently.
C. Sibling fights led to bad sibling relationships.
D. Siblings learned to get on together from fights.
67. The word “feminine” (in Para. 4) means “_______”.
A. having qualities of parents B. having qualities of women
C. having defensive qualities D. having extraordinary qualities
D
It was a simple letter asking for a place to study at Scotland’s oldest university which helped start a revolu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140-year-old letter written by a lady calling for her to be allowed to study medicine at St Andrews University has been discovered by researchers. Written by Sophia Jex-Blake in 1873, the seven-page document, which urged the university to allow women to study medicine at the institution, was released yesterday on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The document was discovered buried in the university archives (档案) by part-time history student Lis Smith, who is completing her PhD at St Andrews Institute of Scottish Historical Research. She said: “We knew that Sophia Jex-Blake and her supporters, in their effort to open up university medical education for women, had written to the Senatus Academicus (校评议委员会) at St Andrews in an attempt to gain permission to attend classes there, but we didn’t know documentary evidence existed. While searching the archiv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s higher certificate for women, I was astonished to come across what must be the very letter Jex-Blake wrote.”
In the letter, Sophia and her supporters offered to hire teachers or build suitable buildings for a medical school and to arrange for lectures to be delivered in the subjects not already covered at St Andrews. Although her letter was not successful, it eventually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dies Literate in Arts at St Andrews, a distance-learning degree for women. The qualification, which ran from 1877 until the 1930s, gave women access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days before they were admitted as students. It was so popular that it survived long after women were admitted as full students to St Andrews in 1892.
Ms Jex-Blake went on to help establish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for Women in 1874. She was accep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Berne, where she was awarded a medical degree in January 1877. Eventually, she moved back to Edinburgh and opened her own practice.
68. Sophia wrote a letter to St Andrews University because she wanted _______.
A. to carry out a research project there
B. to set up a medical institute there
C. to study medicine there
D. to deliver lectures there
69. Lis Smith found Sophia’s letter to St Andrews University _______.
A. by pure chance B. in the school office
C. with her supporters’ help D. while reading history books
70. Sophia’s letter resul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_______.
A.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for Women B. a degree programme for women
C. a system of medical education D. the University of Berne
71. When did St Andrews University begin to take full-time women students
A. In 1873. B. In 1874. C. In 1877. D. In 1892.
E
Brrriiinnng. The alarm clock announces the start of another busy weekday in the morning. You jump out of bed, rush into the shower, into your clothes and out the door with hardly a moment to think. A stressful journey to work gets your blood pressure climbing. Once at the office, you glance through the newspaper with depressing stories or reports of disasters. In that sort of mood, who can get down to work, particularly some creative, original problem-solving work
The way most of us spend our mornings is exactly opposite to the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flexible, open-minded thinking. Imaginative ideas are most likely to come to us when we’re unfocused. If you are one of those energetic morning people, your most inventive time comes in the early evening when you are relaxed. Sleepy people’s lack of focu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By not giving yourself time to tune into your wandering mind, you’re missing out on the surprising solutions it may offer.
The trip you take to work doesn’t help, either. The stress slows down the speed with which signals travel between neurons (神经细胞), making inspirations less likely to occur. And while we all should read a lot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it would not make you feel good for sure, so put that news website or newspaper aside until after the day’s work is done.
So what would our mornings look like if we wanted to start them with a full ability for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We’d set the alarm a few minutes early and lie awake in bed, following our thoughts where they lead. We’d stand a little longer under the warm water of the shower, stopping thinking about tasks in favor of a few more minutes of relaxation. We’d take some deep breaths on our way to work,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bout heavy traffic. And once in the office—after we get a cup of coffee—we’d click on links not to the news of the day but to the funniest videos the web has to offer.
72.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e are more creative when we are _______.
A. focused B. awake C. Relaxed D. busy
73. What does the author imply about newspapers
A. They are solution providers. B. They are normally full of bad news.
C. They ar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D. They are more educational than websites.
74. By “tune into your wandering mind” (in Para. 2), the author means “_______”.
A. wander into the wild B. listen to a beautiful tune
C. stop concentrating on anything D. switch to the traffic channel
75. The author writes the last paragraph in order to _______.
A. summarize past experiences B.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C. advocate diverse ways of life D. establish a routine for the future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误的不要改。
Dear Abby,
How are you Today I’ve got a wonderful news to tell you. 76
I have offered a scholarship at a university in Australia for my 77
further educatio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tudents took exam 78
for it, but only a few was chosen and I was one of them. However, 79
my parents are not happy about it. They are strong against me 80
going there. They say it is too far away that they will not see me 81
for a whole year and they are afraid of I will feel lonely. They 82
can’t imagine a girl so young live alone. They advise me to study 83
in the capital instead. Then I’ll be able to continue living with 84
them. How can I persuade them to accept the fact I have grown up 85
Best wishes,
Jane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作为中学生,你肯定经历过多次考试,体验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请根据提示内容简要概述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考试失败的两种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说明你的观点。
观点1,当考试结果不尽人意时,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不再继续努力。
观点2,当考试失败时,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自己,增强自信,避免犯同样的错。
你的观点:失败乃成功之母.…..
注意: 1 词数:120;
2 可根据内容要求适当增加细节。
2012第一学月英语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 30分
完形填空 30分
36-40 CBCDB 41-45 ADACA 46-50 DABBD 51-55 CCDB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40分
第四部分:
短文改错 10分
76:把a去掉 77:have后加been 78: exam改为exams或an exam
Some fall in low spirits when they don’t do well in the exams. They usually lose heart and no longer study so hard as before. However, most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failure. They encourage themselves to be self-confident. They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causes so that they will no longer make similar mistakes.
As for me, I agree with those with active attitudes. As we all know,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Even great men may have failed many times before they succeed. So we must deal with failure correctly.乐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误食重金属盐时应喝大量蔗糖水
C.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能用来消毒饮用水
D.油脂氢化的目的是提高油脂的熔点和稳定性
2.分子中只含有x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Wg该烯烃与标准状态下体积为VL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若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则每摩尔该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数可表示为
A. B. C. D.
3、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甲醛溶液(甲酸):加NaOH溶液,蒸馏 B.乙醇(乙酸):加KOH溶液,分液
C.淀粉溶液(葡萄糖):过滤 D.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4、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时,若烃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则x与y之和是
A、9 B、10 C、11 D、12
5.对尼古丁和苯并[a]芘的分子组成与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为芳香族化合物
B.苯并[a]芘的分子式为C20H18
C.苯并[a]芘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单元, 是苯的同系物
D.尼古丁分子和苯并[a]芘分子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6、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相同质量的CH4、C2H4、C2H2完全燃烧时耗O2量的关系为CH4 > C2H4 >C2H2
② 对于任意比混合的乙烯、丙烯和环丁烷混合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只要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的量也不改变
③ 所有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④ 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后产生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该有机物的肯定为烷烃
⑤ 所有氨基酸均为两性化合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⑤ C、只有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0.2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0.5L2mol/LNaOH溶液中,生成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烃是
A、甲烷 B、丙烯 C、丁烷 D、乙炔
8.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PETG新材料,PETG新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且对周边环境不构成任何污染。PETG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PETG的单体最多有几种
A.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9.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A.8种 B.14种 C.16种 D.18种
10.莱克多巴胺可作为一种新型瘦肉精使用。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中国境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下列有关莱克多巴胺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9H24NO3
B.该物质不能发生取消去、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且所有碳原子
不可能共平面
D.1mol 莱克多巴胺最多可以消耗4 moBr2、3mol NaOH
11.某链状有机物分子中含m个-CH3,n个-CH2-, a个其余为-OH,则羟基的数目可能是
A.a+2-m B.2n+3a-m C.n+m+a D.a+2n+2-m
12.某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X,X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HCl完全反应,7.5gX恰好与100mL l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X的结构简式为
第Ⅱ卷 填空题(52分)
13、(11分)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A和C中均盛浓H2SO4; B中盛放浓盐酸;在烧瓶D中放一些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打开A的活塞后,浓H2SO4缓缓流入B中。水浴加热,几分钟后,D中无水CuSO4变蓝,点燃F管口的气体,观察到绿色的火焰。试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2)、C瓶的作用
(3)、E管的作用是
(4)、F管口点燃的气体的化学式
(5)、D瓶中乙醇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14分)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分别由下列五种原子团中的两种不同基团组成: -CH3、-OH、-C6H5、-COOH、-CHO
① A是无色晶体,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成粉红色;
② B、C、F都能发生银镜反应,B、C分子中均只有一个官能团,且均能与氢加成变成醇,C的分子量大于B;F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③ 1摩尔D可以和1摩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也可和2摩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D可以和A的钠盐反应生成A;
④ E可由B氧化而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 、D ;E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
(2)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B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A、D、E、F四种化合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5、(14分)A—G几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化合物B可发生银镜反应,C可与NaHCO3水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请填空:
(1)A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的原因        
(2)D的电子式         
(3)反应类型:①         ④        
(4)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须必标注18O):
⑥                        
⑦                            
16.(13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A、B、C的分子式均为C5H8O2,其中A为直链结构,加热时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物质;A分子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1:1。B为五元环酯。C的红外光谱表明其分子中存在甲基。A~I等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卤素单质发生a—H原子的取代反应。
(1)A、B的结构简式分别是:A ,B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 。
G→H: 。
写出F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12.9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1—5 B C A C D 6—10 B C B C C 11—12 A A
+ H2O
14、(14分)(1)、C6H5OH HOCOOH 羧基
(2)、
反应⑦:H18OCH2CH218OH+2+2H2O
16.(1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