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电生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了解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体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2.在实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3.在讨论、评估、交流中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有评估和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技术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创造发明的意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奥斯特实验及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及安培定则的使用.【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电流的磁效应【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4-125,完成以下问题: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合作探究】演示一 电流的磁效应1.将一枚磁针放置在直导线下,使导线和电池触接,连通电路,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磁针发生转动.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2.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磁针的变化.磁针会转动吗?说明了什么?答:磁针转动方向相反.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教师点拨】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的,所以该实验叫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电和磁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知识点二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5-126,完成以下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合作探究】探究 螺线管1.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答:磁性太弱——磁场太弱.2.怎样才能使电流的磁场变强呢?答: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演示二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布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相似?答: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到什么现象?答:两侧小磁针的指向反转.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答: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偏转.当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把一些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记录下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每个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据此可描出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这样就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两极.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例题 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式或改变电流方向,通过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判断螺线管的N、S极,并标在图中.解答:【教师点拨】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知识点三 安培定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7,完成以下问题:安培定则的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合作探究】演示三 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N极的位置关系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线管爬行,说:N 极就在我的左边.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 极就在我的前方.1.你能借用自己手指的关系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N极的位置关系吗?答: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2.如果条形磁体的磁性减弱了,你能用电流使它增强吗?应该怎么办?答:能.把条形磁体放在螺线管中,保证其磁场方向和螺线管内部磁场线方向相同,给线圈加上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条形磁体的磁性就会变强.【教师点拨】判断右手四指的弯曲方向是否跟螺线管内电流的环绕方向一致,是能否正确使用安培定则的关键,只有当右手四指弯向电流的环绕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才是螺线管的N极.【跟进训练】1.判断下面通电螺线管中的N极和S极.解答:2.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解答:课堂小结1.电流的磁效应2.奥斯特实验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安培定则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