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一、选择题 (共40分)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 )①传说 ②遗址 ③化石 ④文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5.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6.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8.《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国的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秦统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决芈月遇到的上述问题( )①秦始皇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始皇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9.“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10.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反映了( )A.秦灭六国,统一度量衡 B.秦灭六国,秦末农民起义C.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D.秦的暴政,统一度量衡1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汉武帝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晒”出的内容是( )①起床后锻炼身体做“五禽戏” ②上午听取司隶校尉对官员的汇报③午后休闲时和大臣品尝葡萄 ④下朝后与学者董仲舒聊儒家经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A.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D.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4.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15.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不属东汉“王朝周期”的选项是( )A.“文景之治” B.外戚宦官专权 C.“光武中兴” D.黄巾起义16.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政权分别是( )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吴、北魏 D.吴、隋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8.“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19.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A.都城 B.疆域 C.开国者身份 D.治国思想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D.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一、选择题(共20题,共计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非选择题(共 6小题,共计 60分)21. (10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上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该房屋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6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 (各答出一点即可)(2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分)22. (4分).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A. B. C. D.23. (13分)改革创新历来是各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力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内容摘选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1)卫鞅的观点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指的是哪历史事件?(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4分)(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卫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作出这样评价的理由。(5分)2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因为)有侯(诸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手中。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从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1)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息”的根源是周朝实行的哪一制度?为克服“侯王”的弊端,他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材料二中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说说该政策的影响。(4分)(3)秦始皇、汉武帝的举措在历史上有何共同意义?(2分)25.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思想的光辉】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1)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4分)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4分)【文明的共享】孟子将民本思想浓缩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保障农民生活。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3)一些有作为的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请列举一例予以印证。(4分)26.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材料二: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妙言详解》(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4分)(2)写出材料二中A点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的丝绸之路有何联系。(3分)(3)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对丝绸之路又有何意义(4分)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共计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B B C B B C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B D A C B D A D二、非选择题(共 6小题,共计 60分)21. (10分)(1)河姆渡人(1分)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蛇虫侵害。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2)①远古时期:学会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农作物……(任写1点,1分)②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1分)(3)人与自然休戚与共,我们应保护环境,比如进行垃圾分类。(2分)22. A.铁制农具 B.新兴地主 C.商鞅 D.封建制度(土地私有制度)(4分)23.(13分) (1)法家。(2分)商鞅变法。(2分)(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2分)(3)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分)24. (10分)(1)分封制。(2分)统一采用郡县制。(2分)(2)政策:“推恩令”。(1分)作用: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3分)(3)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推动历史的进步。(2分)25.(12分) (1)儒家;道家。(2分)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交融,(2分)(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分)(3)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减轻严刑峻法,以德化民,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4分)或: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26.(11分)(1)事件:张骞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 (2分)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2)长安。(1分)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分)(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2分)对丝绸之路的意义: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