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讲第1课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学设计
一、《读本》分析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这一课的内容对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的“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包含“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两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学情分析
1.已知点:初二年级学生通过新闻对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少数同学听说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历史方位。
2.困惑点: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表现了解不深,也不明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较之以往“转化”在何处。
3.突破点:多数学生会主动通过新闻报道来了解国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资料,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⒉.能够理解时代的变革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3.通过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4.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国际地位没有变,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相关内容。
⒉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政策文件中的专业表述,对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节选)。
⒉.观看视频后请同学们思考:
(1)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哪些关键词让你印象深刻
(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阐明的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3.学生总结:“新时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等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意图:师生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初步感受。)
(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活动1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
1.观看视频:《改革开放以来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竟这么大》。
⒉观看视频后请同学们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列举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变化.
3.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体现在,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这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活动2 云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举行。在展览上,一件件代表着科技新成果的展品吸引人们驻足。通过这些展品,人们感受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4.请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云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1)“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它是一个空间望远镜,有很大潜力来加深人类对于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和传播机制的理解。
(3)“海斗号”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成功试验与应用,胜利完成了航次任务,使得我国探索万米深渊的梦想成为现实。
(4)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能够深潜7000米的深度,能够潜入世界上 99.8%的海域,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中国,加油!”“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这些喝彩与祈愿,汇聚成一种信心、一种力量,感召着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学生号召语: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云参观博物馆、看《新闻联播》、积极查阅时事新闻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国家大事,热情展现青年担当!
(意图:以学生的视角分享,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领略我国科技、经济、民生发生的显著变化,逐步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和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活动3 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教师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个方面成就。
总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阅读《读本》第15页文字后,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怎样的认识
(2)你对新时代的含义有怎样的理解
7.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并且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意图:通过文本阅读提炼出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历程有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4我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8.阅读《读本》第16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呢 请举例说明。
引导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大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引导2: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时代变革中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意图:通过问题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明白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征程。新时代,我们还需要新的行动指南指导发展,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导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中,有一支方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由工人、农民、教师、快递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组成,这就是“美好生活”方阵。
活动1感受美好生活
1.观看视频:《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美好生活”方阵》。分享:你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
⒉学生总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都意味着美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
(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上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好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为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埋下伏笔。)
活动2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介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党的十九大(2017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介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含义:
随着长期的建设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意图:根据时间脉络,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行梳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活动3辨析观点
5.学生辨析观点(1):中国已经发展很快了,不存在区域发展上的差异。学生发言及小结:我国仍然存在贫富差距,并且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因此,发展不平衡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6.学生辨析观点(2):中国已经发展很快了,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生发言及小结:2020年美国人均GDP约为6.34万美元;202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05万美元。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意图:根据当前发展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还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要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思考问题。)
(四)课后分享
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明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且意识到,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意图:总结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意识到,需要立足于基本国情,脚踏实地,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要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