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知识归纳学法建议1.学习本节内容要善于运用个案分析和以点带面的思维方式。例如,辛店洼鱼塘一台田治理模式,之所以在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具有推广价值,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二是经济活动的相似性。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水盐运动时空变化的分析:(见下表)季 节 水盐运动 气候变化及形成原因春季(旱季) ↓ 积盐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夏季(雨季) 淋盐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秋季(旱季) ↓ 积盐 同春季冬季(旱季) 盐分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潜能开发[例1]黄淮海鱼塘一台田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具有的共点是 ( ) A.治理低洼地 B.治理盐碱地 C.发展立体农业 D.形成模式的自然条件相同思路分析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不存在盐碱问题。珠江三角洲与黄淮海平原形成模式的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如气候。[答案] AC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D选项正确。排除障碍的办法是要明白如下两点:①易涝尽管是两地共同点,但一个是因降水集中而涝,一个是因降水多而涝;②珠江三角洲不存在盐碱问题。[例2]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是 ( ) A.春秋返盐,冬夏淋盐 B.春秋淋盐,冬夏返盐 C.春秋返盐,7月8月淋盐 D.春旱返盐,夏雨淋盐思路分析水盐运动,受旱涝变化影响,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即返盐。雨季,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黄淮海平原春秋干旱,故返盐,夏季降雨多,一般集中在7、8月,故淋盐,冬季雨水少,气温低,蒸发少,故土壤中盐分相对稳定。[答案] C思维诊断解答[例2]常见的思维障碍是误选D。排除思维障碍的办法是:①把D与C两选项进行比较。②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是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知能达标训练1.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之所以开发潜力较大,是因为这部分土地:①分布集中;②水土资源丰富;③盐碱化程度小;④养育着大量的人口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2.山东禹城辛店洼的自然特点有 ( )A.地势较高 B.渍涝严重 C.土壤质地差 D.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差(答案:B)3.辛店洼在治理前,土地利用类型比重最大的是 ( )A.茅草地 B.低产农田 C.沼泽地 D.芦苇地(答案:A)4.黄淮海平原可推广的治理低湿地的模式有 ( )A.蔗基鱼塘 B.桑基鱼塘 C.鱼一果一棉 D.鱼一春小麦一果(答案:C 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纬度较低地区治理低洼地的模式,春小麦主要是纬度位置较高地区的作物。)5.鱼塘一台田模式产生的最大社会效益是 ( )A.改善了环境 B.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C.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D.脱贫致富(答案:D 鱼塘一台田模式,通过对低洼地的治理,其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使农民脱贫致富。)6.下列有关水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则返盐 B.高温必淋盐 C.干旱高温必返盐 D.干旱低温则返盐(答案:C 干旱高温导致蒸发旺盛,地下盐分随蒸发向地表运动,故干旱高温必返盐。)7.影响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低平 B.地理位置 C.气候变化 D.生产活动(答案:C 水盐运动是随蒸发和降水的影9向而变化,即气候变化是影响水盐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8.黄淮海平原整治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是 ( )A.使土壤脱盐 B.治水 C.调控水盐运动 D.改造局部气候(答案:B 盐碱地的形成与水的运动最为密切,故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9.改造盐碱地的关键是 ( )A.使土壤脱盐 B.治水 C.增加有机肥 D.改变生产方式 21世纪教育网(答案:A)10.下列方法措施,对改造盐碱有利的是:①建设引淡淋盐工程;②提高地温,增加蒸发;③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④选择适当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 提高地温,增加蒸发,易于使土壤返盐,不利于改造盐碱地。)11.下列有关盐碱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低洼地区一定形成盐碱地 C.盐碱地的形成与旱涝气候变化密切相关C.滨海地区不易盐碱化 D.盐碱地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答案:B)12.读下图回答:由图可知辛店洼自然条件的特点,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80年代以来,辛店洼整治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模式,该模式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3)辛店洼在整治前发展农业的首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资源丰富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2)鱼塘—台田 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使用,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洪涝 盐碱)21世纪教育网综合能力训练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一月O℃等温线西段所经过的地形区的名称。(2)2003年夏天A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分析说明主要自然原因。(3)乙图所示为甲图中的B地表层土壤盐分、蒸发与降水差值和潜水位季节变化情况,据图分析B地水盐运动的规律并说明原因。据图分析B地水盐运动规律,对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答案:(1)秦岭 (2)副高势力偏强,导致该地区降水过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 (3)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原因:旱季,蒸发强烈,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启示:农业生产进行灌溉时必须做到排灌结合,防止土壤盐渍化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