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知识归纳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上海市的发展:优越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和长江航线出海口,有京沪、沪杭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联系——内外交通便利处沿海、沿江两大经济最发达带的交叉点上——经济腹地广阔地处农业生产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地处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规模的扩大:1952~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3.5倍——经济规模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各沿海港口之首——输入输出规模扩大1990年市区人口比1949年增加了331万——人口规模扩大市区范围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用地规模扩大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道路狭窄,交通堵塞————欲求发展,必须建设城市新区居住拥挤绿化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学法建议本节教材讲述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学习时应抓住下列背景材料来掌握: 1949年以来,上海凭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了经济,使上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上海市区黄浦江西岸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也迅速扩大。到199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已达到饱和状态,并出现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为使上海市发展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因此,建没城市新区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潜能开发[例1]下列有关上海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市联系全国铁路网的铁路线主要有北、西、南三条 路线 B.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可扩展到西北地区 C.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是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之一 D.上海市是我国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交通枢纽思路分析上海市联系全闲铁路网的铁路线主要有两条。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故A、D错误。[答案] BC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①认为A选项正确;②认为C选项错误。排除障碍的相应办法是:①明确上海市联系全国铁路网的铁路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两条;②明确劳动力资源是区位条件的范畴。[例2]下列可反映上海市的城市问题的是 ( ) A.上海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略高于北京市区人均道路面积 B.上海市许多家庭三代人同室居住 C.上海市沙尘暴天气多发 D.上海市人均绿地面积稍高于重庆思路分析上海市区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北京。三代同室居住说明上海市居住拥挤。上海市受沙尘暴影响很小。人均绿地面积稍高于重庆(重庆是倒数第一),说明人均绿地面积小。[答案] BD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①认为A选项正确;②认为D选项错误。排除障碍的相应办法是:①明确上海市是我国最大城市,同时北京是首都,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不可能高于北京;②明确上海市人均绿地面积居倒数第二位。知能达标训练1.下列城市中,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答案:D)2.有关上海的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B.地处长江航线的出海口C.有京沪线联系祖国中部各地 D.有沪杭线与全国铁路网联系(答案:C 京沪线使上海同北方相联系)3.下列城市中,谁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 )A.北京 B.郑州 C.上海 D.武汉(答案:C)4.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宁波(答案:A)5.下列城市中与全国经济联系最为广泛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答案:C)6.关于长江三角洲为上海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 )①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应方便;②地势低平,河渠纵横,便于兴建自来水厂;③河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有“东方威尼斯”之称;④人口稠密,可就近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D 长江三角洲为上海经济发展主要是提供人力和物力)7.有关上海市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是我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③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④是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人才培养基地21世纪教育网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8.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 )A.在原市区扩大城市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C.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D.建设城市新区(答案:D 市区饱和,只有建设新区)9.上海市的发展目标是 ( )A.国际大都市 B.国际金融中心C.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D.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答案:D)10.上海市不突出的现象是 ( )A.城市问题 B.区位优越性 C.人口老龄化 D.对国家贡献(答案:C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不突出)21世纪教育网11.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 )上海市出生率高;②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③经济发展需要;④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A.①②③ R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 上海市出生率较低)12.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上海市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增长图”(右图)。材料二 1990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6平方米。(1)上海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代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2)材料二说明上海市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______。(3)材料一、二说明上海市______________非常必要。(答案:(1)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也吸引了大量人口。(2)交通、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3)建设城市新区)综合能力训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回顾书中所介绍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21世纪教育网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2)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聚集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D.清洁优美的环境(3)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原因。①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④从交通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2)) (3))地势平坦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③位于长江的人海口处,有充足的供水 ④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达;邻近黄海、东海、有优良的港口,海运条件优越;位于“黄金水道”“尽头,水运便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