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整体感知长征,特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由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伴随着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为此,国民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围剿”一.长征的背景国民党的 “围剿” 时间 国民党人数 中央红军人数 结果第一次 1930年12月 10万 4万红军胜利第二次 1931年2月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年7月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2年12月 50万 7万 第五次 1933年9月 50万 8万 失败一.长征的背景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博古(1907—1946)第五次反“围剿”自9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顽固地放弃积极防御和诱敌深人的战略方针,坚持军事冒险主义,采用阵地战、正规战来迎战强大的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分别御敌于苏区之外,……“辗转寻找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近两个月的战斗,以惨重的代价证明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完全错误的。——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第08卷》李德(1900—1974)军事上冒险,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陷入空想、盲动、冒险的倾向一.长征的背景曾经拥有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三百万人口的中央苏区丧失了全部的游击区与外围屏障,只剩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幅员狭窄的中心区。红色根据地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战局空前危急。中国革命的航船到底驶向何方,红军到底该如何行动,是继续在苏区迎敌,决一死战,还是另辟蹊径,以求得绝处逢生,历史把年轻的中国红色革命政权和红色武装力量推到了抉择的关头。——曲爱国、张从田 《长征记》被迫战略转移一.长征的背景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8万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局部)冲破四道封锁开始长征血战湘江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挫败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二.长征的过程1.前期遇挫博古、李德:毛泽东: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 六军团会合。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支持冲破四道封锁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局部)开始长征强渡乌江二.长征的过程1.前期遇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即遵义会议。观看视频,说说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二.长征的过程2.重大转折二.长征的过程2.重大转折材料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回顾长征》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邓小平结合材料,说说遵义会议的意义。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二.长征的过程3.勇往直前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聂荣臻二.长征的过程3.勇往直前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会师楼长征胜利结束二.长征的过程4.胜利会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二.长征的过程数字长征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中共党史研究室二.长征的过程知识拓展红军长征途中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自然环境恶劣;物资的匮乏;穿单衣翻雪山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内部的“左”倾错误。二.长征的过程合作探究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二 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美)索尔兹伯里结合材料和教材,说说长征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什么是长征精神三.长征的意义1.长征意义材料二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一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牛皮腰带歌》三.长征的意义2.伟大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三.长征的意义2.伟大精神(2021河池市)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是桂林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追忆历史,“湘江战役”是发生在( )A. 辛亥革俞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2021张家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乌江 D.会宁会师C中考链接A(2021凉山州)“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2021南充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毛泽东这首 《七律·长征》 体现了(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B中考链接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情境导入.avi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x 遵义会议.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