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12《揠苗助长》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 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12《揠苗助长》说课稿

资源简介

小小故事大道理 通词达意促阅读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为例
尊敬的张特、敬爱的师傅、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小小故事大道理 通词达意促阅读》,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揠苗助长》为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这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时,我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一)关注单元;(二)关注文本;(三)关注学情。
首先,关注单元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每一篇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继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并为三年级下册的寓言单元做好铺垫,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此外,在教学本单元时还应重视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其次,关注文本
《揠苗助长》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寓言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最后,关注学情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结合我班学生基础薄弱、学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识字、写字的教学依旧不能松懈。
其实,《揠苗助长》并非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寓言故事。二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过《坐井观天》,对何为寓言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加上前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的学习更是为今天的课做好了示范。
说识字与朗读并重的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以及我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再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能认识“焦、筋、疲、喘、截”这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其中,目标1和2是本课重点,目标3为难点。
三、说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驱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实践。
结合3个任务,我设计了4个教学板块以达成刚刚设定的3个教学目标。
板块一:链接生活,引出故事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一”来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我的“阅读任务一”设定为:链接生活,引出故事,用自己的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具体分三个步骤完成:
(一)结合四幅图片向学生讲述从一棵秧苗长成成熟的稻子会经历哪些过程。
【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为后文的学习及寓意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因势顺导,出示和秧苗有关的故事《揠苗助长》,并指导读准“揠”字的读音。
(三)把上一课时《亡羊补牢》学到的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理解课题”迁移到本课的学习,再结合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点明——“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光是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提供机会让他们用一用,以巩固这种方法的习得。
板块二:扫清障碍,初知文本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二”来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的“阅读任务二”设定为:通过大声朗读,借助拼音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知故事大意。
具体也分三个步骤完成:
(一)认读生字新词
1.认读新词: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转来转去
(注意“筋”是前鼻音,“喘”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转”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
2.识记生字:焦 筋 疲 喘 截(用上之前学过的加、减、换、编字谜等识字方法记一记)
3.思考:为什么揠苗?怎么揠苗?揠苗的结果是什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出了如下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自读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块三:通词达意,领悟寓意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三”来达成教学目标3。
我的“阅读任务三”设定为:通词达意,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具体步骤如下:
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焦急”(通过4个小步骤完成)
1.让学生读完这一自然段后,从文中找出描写农夫揠苗前心情的词语——焦急(近义词换词法):着急。
2.对比句子: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借助通过两位同学的表演,形象生动地演绎了两个“转来转去”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农夫当时的心情。
3.聚焦“焦急”,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农夫的焦急。
学生找到了这句: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重点指导巴望、天天)
巴望:(近义词换词法)希望,(可以做做动作)眼巴巴地看着
天天:(创设情境)
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烈日炎炎去吗?
借助动作与情境让学生学生再次感受到农夫当时的心情。
4.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通过学生对“好像”一词的自我理解,让学生学生充分感受到农夫当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紧扣“焦急”,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并通过重点词语,逐步体会农夫的焦急。学生表演的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聚焦“急切”(通过3个小步骤完成)
1.出示图片,师生合作(教师创设情境读“当太阳初升时/当烈日当空时/当夕阳西下时,农夫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学生做动作,)感受农夫劳作的辛苦——出示:筋疲力尽(通过身体力行,学生更能体会词义。)
2.对比短语: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一把一把往高里拔
体会农夫拔禾苗时的小心翼翼,说明农夫对禾苗是很爱惜的,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寓意做好铺垫。
3.读第三自然段,对比农夫前后心情,此时是开心。学生通过想象自己是农夫如何迫不及待地回家告诉别人在他的努力下禾苗长了一大截这个好消息。
【设计意图】角色代入、移情入境,学生更能体会农夫那种迫切、急切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明白寓意 (通过2个小步骤完成)
1.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2.谈一谈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炼寓意不应过于生硬,结合生活实际,让寓意的理解更加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板块四:书写生字,力求美观
本课要写两个字“筋”和“疲”。我重点讲解了“疲”字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半包围结构要把病字旁的竖撇写长些能包住里面的“皮”以及病字旁左边的点和提不能与竖撇分开,否则就像两点水。
四、说重点突出的教学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快些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长高了一大截 禾苗都枯死了
焦急 急切 开心 难过
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