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九年级历史下同步(部编版)新课导入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东斯拉夫人迁移形成基辅罗斯6世纪9世纪晚期15世纪晚期反抗蒙古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16世纪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国家·····被蒙古征服13世纪上半叶一、俄国的兴起与统一1.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探究新知伊凡四世(1530—1584)一、俄国的兴起与统一2.强化专制统治16世纪50年代,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拉丁语,意即皇帝)。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扩张。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俄国首位沙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俄国农奴制度占着统治地位。工业生产水平很低,生铁、弹药、呢绒、丝织等许多重要工业产品和军需品不能自行生产,依赖西欧进口。在军事上,不仅武器装备陈旧,而且没有正规陆军,也没有海军,因此在对外战争中屡遭失败。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学校数量很少,全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各种人才奇缺,技师、军官都要到国外去聘请。——陶惠芬《彼得一世改革及其实质》阅读材料,分析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现状如何?彼得一世(1672—1725)二、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农奴制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落后探究新知1695年,他(彼得一世)亲政不久就率军进攻克里木,想要占领亚速堡。这次行动由于俄国没有海军而失败,虽然第二年他仓促建成一支舰队,攻下亚速堡,但俄国在军事上的落后却已很明显。于是他在1697年派遣一支使团出使西欧,去考察西方的国情。他自己装扮成随员随团出访……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便不能使俄国富强。1700年,彼得为夺取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瑞典发动进攻,开始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战争初期的失败使俄国的落后再次暴露。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彼得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阅读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军事实力如何?军事实力较弱二、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二、彼得一世改革2.内容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营建圣彼得堡(1703)二、彼得一世改革3.效果剪掉俄国人的大胡子观察图片,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向西方学习强制改革西化的俄罗斯贵族彼得大帝审问太子阿里克谢二、彼得一世改革4.特点材料一 彼得一世在学习先进的西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建设、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使俄国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白建才《俄罗斯帝国》材料二 正如斯大林所说:“彼得大帝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发展新兴商人阶级是做了许多事情的。同时也应该说,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彼得的改革是封建性的改革,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俄国落后面貌。——洪宇主编《简明俄国史》阅读材料,如何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二、彼得一世改革5.评价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这次改革有没有触动农奴制?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二、彼得一世改革合作探究没有。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农奴的生产率很低,资本的积累十分迟缓。农民生活贫困,购买力很低,国内市场不可能迅速扩大。工业机械化生产也得不到充分地发展……俄国的生铁产量在十八世纪末期曾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的生铁产量屈居于世界第八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特别缓慢,本来俄国与西欧各国同时兴建铁路,但到1861年俄时铁路只有德国的六分之一,英国的十分之一。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发展得如此缓慢,主要是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农奴制度的禁锢。——洪宇主编《简明俄国史》阅读材料,分析影响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发展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探究新知单位:次数据来源: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下)内外交困观察地图和图示,思考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现状如何?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法令》(1861)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法令》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颁布法令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法令》1.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柬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2.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律,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4.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地,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杨人楩主编《一八二五——一九0五年的俄国》阅读法令内容,分析农奴取得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式是什么?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服役或缴纳现金取得份地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3.法令内容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赎金20亿卢布。农民虽然付出高昂的赎金,但分得的土地的面积比改革前减少了,质量也更坏了……由于耕地减少,经济上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式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农奴自由的代价沉重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4.评价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份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摘选自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后, 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为适应已变化了的社会经济基础, 俄国于19世纪60—7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自治改革、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等。这些改革同农奴制改革互相呼应, 使俄国社会政治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兴起了民粹主义运动, 自由主义运动和早期工人运动, 迫使专制制度加速向资产阶级君主制演变。——摘编自张德敬《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专制制度的演变》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4.评价农奴制残余仍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各方面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名称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原因内容评价盛行农奴制,社会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盛行农奴制,社会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农奴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要出钱赎买份地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但留下大量封建残余对比分析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归纳提升回顾所学知识,古今中外哪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中国建设的启示有哪些?商鞅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土地改革改革开放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变革,例如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还有(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C.俄国十月革命 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意义是( )A.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废除了农奴制C.实现工业化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 )A.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C.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BAD课堂练习4. 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向西方学习C.都让农奴获得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的发展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俄国的改革情境导入.avi 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5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