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六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周)第一周(一)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武亦姝,曾在16岁时获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的她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当年高达11.63亿的收视人数,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选接自《古诗词与文化自信》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年增长率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52017版 124 124 20.7 41.3(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结合材料一,下列对“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B.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C.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2.结合材料二,下列对于“偶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是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人敬奉的人像。B.偶像是指让人盲目崇拜的对象。C.偶像是指具有良好形象、过人才华和执着精神的榜样。D.偶像是自己觉得其美好的对象。3.结合材料三,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A.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是2013版的2倍。B.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是2013版的2倍。C.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量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D.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总量比小学生高。4.材料二中“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什么?请用材料中的句子回答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5.同学们拿到语文书总觉得“古诗文实在太难学”,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同学们学习古诗文提一些良好的建议。(二)环境危机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懂得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其他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也只能达到世界电能需求量的10%。材料三:在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诚然,“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大拇指”。之前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论坛,研究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光明的未来,遥远的子孙在说“千秋功罪”时,一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大略的历史英雄。1.材料一中的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人类现在面临的危机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材料三,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4.某机构想以“低碳经济与生活”为话题做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中对“低碳”的解释,帮助完成下面问题的设计。您愿意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行动? ( )①用公共交通代替私家车出行。 ( )②交换、捐赠、改造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 ( )③ ( )④ ( )⑤第二周(一)材料一:前段时间,某偶像明星获取“天价片酬”、签订“阴阳合同”、涉嫌偷税逃税的事件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演员的艺德、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等问题重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其实,这并非娱乐圈的新闻。早前,一些所谓明星的行为不断挑战社会的底线,有的甚至已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天价片酬”、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偷税逃税的行为更是挑动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全社会所诟病。材料二: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定宇颁奖辞1.联系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星获取“天价片酬”, 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B.有些明星签订“阴阳合同”,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C.一些明星不断挑战社会底线,甚至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不仅应该受到公众的道德谴责,还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D.一些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是不可取的。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在这份颁奖辞中,从______________、身患绝症等词语中看出他自己还是一位病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谈一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崇拜什么样的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走进博物馆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1.给同学们做一次关于我国博物馆发展历史的演讲。2.设计一个能在博物馆举办的活动。材料一:在我国,“博物”一词出现得很早,在《汉书》中就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语句,意思是“通晓众物,见多识广”。不过我国的博物馆出现得却很晚。中国的第一个博物馆是1868年法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震旦博物院,之后英国人、美国人陆续在上海、成都、台湾等地也创办了博物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则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院。而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由国家成立的博物馆,是192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过去北京清朝皇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故宫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今,中国已经创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像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它们正敞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记录、传承、推广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材料二:现在,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风尚。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2017年接待观众总量达806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国博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设立了教育体验区。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来馆参观,感受文化的魅力。不仅如此,《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博物奇妙夜》等一系列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节目也备受人们的青睐。这些节目除了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率之外,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热潮。即使在一向严苛的“豆瓣评分”中,也都获得了八九分的超高评价。材料三:材料四:这是两个大学生在微信中的对话。其实现在,周末休息时除了看电影、看演出、聚餐、郊游以外,去博物馆参观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一种选择。在博物馆举办的主题展览、特色活动中,人们放松身心,也享受着文化的饕餮盛宴。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可以在博物馆里办讲座、做游戏,甚至开演唱会……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经说:“希望年轻人将来能到博物馆举办婚礼。”当今,博物馆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1.这四则材料围绕博物馆共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 。2.为完成“任务1”,我会重点阅读材料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 )A.在我国古代没有“博物”概念,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才有的博物馆。B.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晚,但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得到蓬勃的发展。C.博物馆是活的,是会呼吸的,正敞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D.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很曲折,经历了重重困难才跻身世界前列。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了,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的唯一新风尚。B.国博设立了教育体验区,吸引了更多青少年来参观、感受文化的魅力。C.一系列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节目的开办是为了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率。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国博接待观众总量是逐年增加的。4.除了材料四中提到的博物馆里的一些活动,你还希望参与什么活动?或者你还能设计一些什么活动?简单描述一下。第三周(一)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 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 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摘编自《惟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年8月13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 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材料三:在央视批评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迅速响应。斗鱼回应: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如有浪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摘编自澎湃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吃播”优胜劣汰》)1.给三篇材料拟一个总标题,最合适的是( )A.《奔小康三部曲》 B.《警钟!警钟!》C.《伟大奇迹》 D.《双管齐下奔小康》2.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体量的农村脱贫工作依靠多方国际支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B.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是脱贫攻坚的关键。C.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的标志之一。D.事实充分证明我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3.材料二的统计图显示:在我国,餐馆规模越_______,食物浪费越_______。该图带给人的感觉用文中一句话来表达,最贴切的是( )A.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B.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C.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D.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4.读着这组材料,使人想起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说:“网络吃播点击率高,能创造财富救济贫困,不该封杀!”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材料一:2020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迎来重磅回归,连续两晚亮相CCTV-1黄金档,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盛宴。节目开播以来,就不断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网友1:看到新的一季,我回想起第一季的一首小诗《苔》,一夜之间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这首动听的小诗沉睡了300年,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一群山里孩子在舞台上唤醒,孩子们的天籁之声朴质无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我们很多人和角落的苔一样,悄然开放,毫不起眼,但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我们也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网友2:看完第六期,很好地理解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和谐。材料二:三季以来,《经典咏流传》都非常强调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相融合,与“和而不同”的世界分享中华优秀诗词文化。节目中,就有来自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友人唱响中国古典诗词。当哈萨克斯坦的“国宝级”歌手迪玛希以绝美高音,唱出自己对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理解时,许多观众的内心涌起一股全新的感动。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魅力!今天,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文化自信,既要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也要用国际语言表达传统文化。材料三:《经典咏流传》节目总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节目中出现的诗词、歌曲、演唱者,都有一定的选择标准。中小学生的教材就是诗词选择的范围,希望选择的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要过于生僻。节目中,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原创,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创新结合成了亮点之一。选择演唱者,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既有演艺明星,也有普通人。每首歌都有专属的经典传唱人,希望站在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经典文化的传承人。(摘编自百度百科、文汇网、搜狐网)1.根据材料内容填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指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尊重文化的___________;“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只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经典咏流传》是一档新闻资讯节目。 ( )(2)迪玛希唱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说明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是睦邻友好的关系。 ( )(3)“和诗以歌”与“和而不同”两个词中的“和”都是“应和”的意思。( )3.第一季首播时,《苔》一诗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有( )(多选题)A.孩子们演唱时的天籁之声质朴无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B.《苔》是一首非常动听的小诗。C.《苔》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自信。D.《苔》是一位偶像歌星演唱的。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经典咏流传》节目对诗词、歌曲、演唱者的选择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提出的关于“诵中华诗词·做书香少年”的倡议,请将标题、称呼、署名、日期(1月12日)补充完整,再围绕倡议的标题,补充两条倡议内容。(内容不可重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经典咏流传》节目用音乐传唱经典,挖掘经典诗词作品的当下价值,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此,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少先队员们发出“诵中华诗词·做书香少年”的倡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做到以下几点: ①积极收看《经典咏流传》节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经典,是我辈之责任!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四周(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论语》《孟子》《三字经》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材料三:在汉代发明了纸之后,剪纸也慢慢发展起来。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材料四: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三”,剪纸艺术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向来访的国外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关于国学经典的书,我会送《__________》这本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剪纸艺术已落伍,没必要再去学习、发扬光大了。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然缺失症材料一:“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小时的孩子达到48.5%。“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道:“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材料二:“儿童与自然/户外体验”问卷调查以下表格是学者对某市300名3-15岁儿童、400名家长、10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童年时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家长) 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儿童)选项 很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选项 很多 较多 较少 很少百分比 79% 10% 7% 4% 百分比 3% 5% 65% 27%调查发现,与在1975-1980年间出生的人相比,在2005-2010年间出生的人在钓鱼、徒步、捉迷藏、爬树等户外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 围绕“您了解‘自然缺失症’吗?”作答时,99%的儿童、93%的家长和86%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材料三:访谈个案当今孩子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被访谈的一位六年级学生陈述了他每周的时间安排:“我出去玩的时间真的很少。每天,我要练习至少一个小时的钢琴。练了钢琴后,还要练习将近两个小时的书法。周末,要继续学习钢琴,还要完成大量的学校作业。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只有一两个小时吧。”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1.判断题。请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正确的选“√”,错误的选“×”。(1)想要了解父母一辈子童年时户外活动的情况,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一。 ( )(2)只要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孩子就不会患上“自然缺失症”。 ( )(3)三则材料依次从访谈个案、社会现象和问卷调查三方面介绍“自然缺失症”。( )(4)作者希望“自然缺失症”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 )2.在以下关于“自然缺失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缺失症和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不需要服药治疗。B.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C.在体质上有着缺陷是“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之一。D.“自然缺失症”尚未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3.阅读材料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相比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代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B.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约为9小时。C.当今儿童平均每天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不少于1.3小时。D.大部分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缺失症”知之甚少。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获取“成品知识”的是( )A.上网查找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及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B.下载关于如何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微课,认真听并做笔记。C.通过到大自然中观鸟,了解鸟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D.通过设计“广州非遗路线图”和实地考察,了解关于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如果你是材料三中的那位孩子,想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你会怎么说服父母支持你?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周(一)1.B 2.C 3.C 4.“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当年《中国诗词大会》高达11.63亿的收视人数。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5.示例: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趁着现在记忆好,多背一些古诗文;②诵读古诗文时,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象古诗文的意境,有助于理解古诗文。(二)1.绳子越来越长,说明水位不断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下水越来越少,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2.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 灾难性气候频发 能源即将耗尽 3.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4.示例:③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④尽量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⑤合理使用电器,夏天使用空调时保持在26℃左右。第二周(一)1.B 2.张定宇 步履蹒跚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3.示例: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崇拜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我们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二)1.我国博物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国博物馆的活动越来越多2.一 B 3.B 4.示例:我想设计一个听博物馆历史故事的活动,在那个场所,人们能听到和了解更多博物馆的历史发展等。第三周(一)1.D 2.A 3.大(或:小) 严重、多(或:少) C 4.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示例1:我认为该封杀。因为这类节目浪费严重,违背中央制止餐饮浪费的倡导,不利于营造节约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容易误导青少年。 示例2:我认为不该封杀。可以健全节目审核制度,鼓励选择健康内容,展现“中华饮食文化”,创造财富扶贫济困,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二)1.认为是美的东西 多样性 本民族优良传统 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和谐 2.(1)× (2)√ (3)× 3.ABC 4.选材以中小学生的教材为选择的范围,不要过于生僻;歌曲绝大多数都是原创;选择演唱者,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既有演艺明星,也有普通人。 5.倡仪书 全体同学 示例:②多参与节目的互动。 ③平时多积累古典诗词。 少先队大队部 1月12日第四周(一)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 了中小学的课堂。中国传统文化正走向世界。2.时间久 素材广 剪法多 3.示例: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 4.示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剪纸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国家也要求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华文化。我们应该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二)1.(1)× (2)× (3)× (4)√ 2.B 3.D 4.C 5.示例:爸妈,如果我每天待在家里写作业,会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我会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如果我能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会多花点时间在户外活动上面,会让我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