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卷+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社会法治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11 年 10 月 15 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武昌风光鸟瞰等。“中国革命”指( )
A.戊戍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3. 作为革命的宣传口号,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各民族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需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播绘的历史事件( )
①正确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方针 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③显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④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5.某学者指出:“这是一次强盗式的掠夺分赃会议,其结果是削弱了一批列强,催生了一些民族国家的追求新生斗争”下列哪一选项符合“追求新生斗争”意旨( )
A.辛亥革命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埃及纳赛尔国有化运动 D.俄国十月革命
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B.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7.2020年4月12日,推动中国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跨越的东华大学郁铭芳院士走完了93年的“丝路人生”。他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②东北易帜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八事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 )
A.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开始了改革开放
9.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为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同学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B. 一战以欧洲为主要战场
C.战争开始后,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 D. 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11.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1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
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美英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美英都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胜的根本是( )
A.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持久抗战
C.利用中国战争的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15.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西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
A.战略转移,打退敌人围剿 B.战略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16.“北平城里的文物古迹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完全保住了,……双方的军队都保存下来,双方数万发炮弹也都保存下来了。这就是傅将军的三大功劳。”材料中“傅将军的功劳”体现在哪一事件中( )
A.重庆谈判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7.1949年10月《人民日报》:“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至深夜。”和这一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北平和平解放
18.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 )
①第一大经济体 ②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③第一大工业国 ④第一大外汇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歌曲《走进新时代》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人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是( )
A.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0.“想要住更好的房子;有更好的收入;有更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老百姓的这些想法反映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A.实现共同富裕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增长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1913年 江苏第一师范 表2:1923年 北京大学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之“民意测量”》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和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观察材料一表一、表二,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基于上述认识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胡绳的观点。(4分)
22.(12分)中国革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分)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并由国共两党决定的?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
材料三: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总结人民斗争的成功经验,而且善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把中国革命不断地推向新阶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依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证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的正确性(6分)
23.(12分)历史充满选择,历史需要选择,历史也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择是寻找出路】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图二所做的历史选择是否正确?(4分)
【选择是承担责任】
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 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时间 人物
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
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
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1942年5 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 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
(附注:中国军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
(2))根据上述表格所浓缩的历史,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并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6分)
(3)综合上述历史选择,从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2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纪录片《中国1927》共有六集,依次对应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写出证明材料一中1927的上海、南京两座城市承载的主题分别为《风暴》、《余波》的史实,再各举一例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上海、南京的事件。(4分)
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材料三年代尺上哪一时段(写字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背景。(4分)
概括出材料三年代尺所示的历史阶段名称。这历史阶段期间,国共两党出现过怎样的关系?从其带来的影响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启示。(4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二是出现贫富悬殊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自2010年我国人均GDP迈过4000美元,正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一倍有余,201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9100美元,基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内外条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 12000美元已成必然。然而,回归到普通居民身上,情况却不是这般乐观。虽然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进度却赶不上人均GDP这一指标;而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低迷与下行压力的与日倶增,也直接削弱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势头。
材料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作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材料一说明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什么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想强调的内容是什么?(4分)
(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何重要意义?(4分)
(3)请你从“改革”的角度谈谈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如何做。(4分)
202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社会法治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BCBCD 6—10:DCCBC
11——15:BACDC 16——20:CBDC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60分)
21.(12分)
(1)从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据主导到崇拜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占据主导。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共同推动了民族思想解放也可以
(2)认识:他们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观点:他们提出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者宣传民主和科学。
(3)观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22.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分)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其间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写出3个史实,每个史实2分,共6分)
23. (1)图一错误(1分),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1分)
图二正确(1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1分)
(2)贡献: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与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②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地位和作用,2分)
必然性: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④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4点4分)
启迪:加强合作。、
24.(1) 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
南京: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2分)
上海: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 南京:南京大屠杀(2分)
(2)B 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西北结束与红军敌对局面。张、杨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4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关系:合作与交战(对立、内战、分裂)
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5. 25.(1)①以人民为中心。(2分)
②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分)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等。(两点即可,4分)
(3)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改革不断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两点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