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分析社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A C C C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A B C C D D B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其中第21小题为行为判析题,第22-26题为材料分析题,共 50 分。)21.行为判析题(1)错误武昌起义改成南昌起义;或者改成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2)正确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3)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4)错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错误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2.(1)洋务运动(1分)资产阶级性质革命(1分)(2)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分)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力量等。(2分)(3)中国近代化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体现了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由浅入神,层层深入。(1分)但这些探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分)23.(1)辛亥革命(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分)(2)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被拒绝,操纵国作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或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分)日本侵华战争(1分)(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2分)(任答二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4、(1)状况:军阀割据混战;国民党在南方建立根据地(1分)(任答一点)。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分)(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低估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其在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力量。(2分)(3)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军事上也可以举具体战役)(2分) (4)团结就是力量,要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2分)25.(1)绥靖政策(1分);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配合英军作战(1分)(2)主张:加强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1分)标志: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1分)影响: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3)信息: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等(1分)启迪: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类。(1分)26.(1)嘉兴南湖和上海;(1分)因为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1分)(2)图一的抉择: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重要论断。(2分)图二的抉择: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3)图三: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从捍卫人民利益出发,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图四: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加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2分)九年级第二次质量分析社会参考答案 2-1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调研二历史与社会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其中第21小题为行为判析题,第22-26题为材料分析题,共 50 分。)21.行为判析题(1)(2)(3)(4)(5)22.(1)(2分)(2)(4分)(3)(2分)23.(1)(3分)(2)(3分)(3)(2分)24、(1)(3分)(2分)(2分)(1分)25.(1)(2分)(2)(4分)(3)(2分)26.(1)(2分)(2)(4分)(3)(2分)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分析社会试题卷(2021.11.12)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 萨拉热窝事件2.“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这段话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B. 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C. 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 D.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3.下图刊物的发刊词摘录中,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5.有一场革命,“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场革命是()A.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时局出现在( )A.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红军长征时期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8.如果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9.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与民主”②“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③“三民主义”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10. 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在上任后短短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法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 )A. 整顿银行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发展对外贸易 D.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11.202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9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儿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反映此历史事件的诗句有( )A.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柳条湖畔尸抛野,北大营中血溅旗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12.有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行动中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该共同体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①参加诺曼底登陆②参加雅尔塔会议③远征军赴缅作战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中国共产党独立“闹革命”后建立的第一个“家”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C. 闽浙赣根据地 D. 中央革命根据地1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提出了和平建国方阵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努力③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局面的到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右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②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C.③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D.④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下表各组中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序号 史实 结论① 五四运动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 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③ 珍珠港事件 客观上推动美英合作,签署《大西洋宪章》④ 三大战役 奠定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近百年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遵义的理由是()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②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18.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离——合——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郑成功收复了台湾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 《经典人文地理》介绍蒋介石时称:“他崛起于乱世,居于历史前台却始终与伟大擦肩而过,……”以下史实可以佐证他“终与伟大擦肩而过”的是()①担任黄埔军校校长②背叛国民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③七七事变后,进行国共合作④抗战胜利后,蓄意发动内战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王杨的读书笔记上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很庞大的军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红色根据地扩展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这段话最有可能摘录自书籍()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长征》 D.《朝鲜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其中第21小题为行为判析题,第22-26题为材料分析题,共 50 分。)21.行为判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答题卷上写“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1)1927年,周恩来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判断:。理由:。(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结果。判断:。理由:。(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判断:______。理由:。(4)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结束。判断:______。理由:。(5)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判断:______。理由:。([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书写了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四]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三]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1)材料一中“练兵”“海军”是清政府哪一次自救运动的内容?材料二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2分)(2)材料三中,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对当时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材料四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意味着什么?(4分)(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观点。(2分)23.2021年是清华大学成立110周年。某学校发起了“我要去清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并绘制了“清华大学大事纪”的年代尺草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清华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1919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1946年) (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2021年)(毛泽东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徽1950年) (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1911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清华大学成立这一年,中国爆发了哪次民族革命?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1919“国耻”的理解。举行“国耻”纪念会体现了清华学生怎样的精神?清华大学南迁和迁回与帝国主义入侵的哪次战争有关?(3分)(3)回顾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2分)24.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发动这一重大军事斗争的意图(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指什么。(2分)(3)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国共两党之间是如何表现的?(政治、经济各举一例)(2分)(4)上述材料呈现的史实,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1分)25.捍卫正义,珍爱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二战前夕,毛泽东预言:英国首相张伯伦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确实如此,1939年张伯伦引咎辞职。(1)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的哪一政策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并结合所学说说当英军在东南亚战事陷入困境时,中国是如何援助英军携手作战的?(2分)材料二:“二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彩虹有很多种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2)概括材料三中罗斯福的主张及其成为现实的标志(2分),并简述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产生的影响。(2分)(凡尔登绞肉机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废墟)材料三: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制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在战场上使用。(3)从材料三的图片和文字中,我们能获取什么信息?有何启示?(2分)26.“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个政党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史料收集 问题【新生】 “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1)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2分)【抉择】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4分)【曙光】 图三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 图四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3)请任选图三、四中的一张图片,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2分)九年级第二次质量分析社会试卷 6-1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分析社会答题卷(2021.11.12)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4)判断 理由(5)判断 理由22.(1)(2分)(2)(4分)(3)(2分)25.(1)(2分)(2)(4分)(3)(2分)24.(1)(3分)(2)(2分)(3)(2分)(4)(1分)23.(1)(3分)(2)(3分)(3)(2分)26.(1)(2分)(2)(4分)(3)(2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缺 考 标 记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67891012345二、非选择题(本题6大题,共50分)21. 行为判析题(1)判断 理由(2)判断 理由(3)判断 理由1617181920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1121314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调研二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1).doc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调研二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1).docx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调研二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2).docx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调研二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