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教材、学法、教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对交通工具变迁的材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并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通过教师讲授分析使学生简单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通过学生讨论及教师总结掌握如何发展生产力。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4.教学内容重组及拓展安排① 课前已经提醒学生预习并查找“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案例,课本有有关网络的图片,讲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我就用博客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既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又延伸了学生的眼界,例子又贴近学生的生活。② 巩固练习时选择了课本的观点辨析。虽然把整节课的内容学完了,但是知识点比较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通过巩固练习分析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将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1.探究性学习:理由: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是课堂能否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预期效果:各抒己见2.群体化搜集材料学习方式:理由:课程改革后教不再仅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资料,用心投入到准备中去,学生在准备中已经开始学会思考问题。预期效果:亲身体验,愉快合作,在发现中学习3.“情感化学习:理由:课程改革最主要强调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预期效果: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幸福的,学习兴趣盎然4.案例分析法: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预期效果:发散思维,能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我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针对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突出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主动地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勤于探究,力求创新。本节课属于理论知识课型,理论知识课型在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学应该更加突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体现在新课程网络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做出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并结合教材分析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答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四、学情分析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过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导入新课: (2分钟)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并展示一些反映生活越来越好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美好的心情进入课堂。这时简单的复习一下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知识点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消费各种各样的商品来满足日常所需,那商品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生产出来的。这时我就顺着学生的回答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2.讲授新课(31分钟)在讲授新课时我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突破重难点,在教学重难点突破中,我的设计问题引导——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环节1: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屏幕播放图片: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交通工具会发生如此的大变化?(是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生产决定消费。)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交通工具变化的相关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具体问题如下: (1)为什么70年代的人要骑自行车,而不选择乘坐地铁或轻轨出行呢?(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人们是怎样购物的,购物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交通工具变化的趋势如何,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4)70年代时红旗牌汽车只有干部坐得起,而现在寻常百姓人家都可以坐得上宝马,丰田等品牌汽车,为什么变化如此大呢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教师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讲授完了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点后,我就及时把知识点总结起来,用多媒体展示,直观简单的概括,这样学生就可以容易记住了。总结如下:消费的对象决定 消费的方式生 产 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环节2:(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接下来要讲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将会一个设问进行过渡并让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是到的“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例子”说给全班同学听,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知识。过渡设问:是不是只有生产对消费起作用,消费对生产起不起作用呢?那同学们有没有搜集到一些事例说明我们的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学生说完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后,我会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这时我会用现在流行又接近学生生活的博客作为例子再深刻的对难点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知识了。(屏幕展示)“博客”市场迅速发展,博客用户群从社会精英向社会大众延伸,由于人们对明星的追捧,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需求。其实博客作为网络日志,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为什么能让那么多商家追捧呢?庞大的用户群为博客赢利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因为它可以招揽不菲的广告收入。很多博客用户有了随时更新博客内容的需求,与手机相结合的移动博客便商机无限,通过移动博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博客,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方式阅读到其他博友的日志,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交流。移动博客的推广能够同时促进博客服务行业,电信运营行业,手机生产商,广告业,通讯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网络经济的发展。联合国最新为“文盲”下的定义是:不识字,不会看地图,不会用计算机。如果你对网络还一无所知,你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充实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结合以上材料,根据教材分析: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这时我会给学生5分钟进行讨论分析,而我也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讨论完之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发表完后,我就会进行及时肯定赞扬和点评。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就可以知道: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一段中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需要就体现了这一点;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二段中博客用户新的需求,引导着博客来发商的生产,这使得移动博客商机无限就体现了这一点。2.移动博客的推广能够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3.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材料中博客用户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是一个人在慢慢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费,它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材料最后一段中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充实自己,成长为新世纪的人才,体现的就在这一道理。这时已经把难点知识讲完了,我将会用多媒体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简单的概括出来,可以一眼明了的就能把知识点熟记起来了。(屏幕展示)(二)生产对消费的反作用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等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就会结合时事对知识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能够拓宽视野,知道经济知识是可以运用到国家的政策当中去的。这是我的总结提升:2008年时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如:“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这正是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环节3:(三)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讲完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后,就进行到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的内容,这个内容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可以简单通过。我会这样的设问过渡:刚刚我们已经明白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就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最终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那么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是否直接进入消费呢?当学生回答不是时,我又会进一步进行引导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再下来我还会设置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中,当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掉以后,生产是否就会停止了?让学生回答,最后我就会进行总结: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过程。其中重点强调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环节4:大力发展生产力(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接下来就是要讲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知识点了,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并不会感到十分陌生,我会这样直接过渡:生产决定消费,那为了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就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据前半节课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作用等知识点并结合以下事例找出原因,我就将会补充总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及意义。我所举的例子是我国的GDP和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明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发展生产力。(屏幕展示)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人均GDP排名 排名 国家和地区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位次) 1 美国 150648 47284 (9) 2 中国 69885 4382 (92) 3 日本 58554 42820 (16) 4 德国 36286 40631 (19) 5 法国 28083 41019 (18) 6 巴西 25179 10816 (53) 7 英国 24810 36120 (22) 8 意大利 22457 34059 (23) 9 俄罗斯 18849 10437 (56) 10 印度 18434 1265 (134)为什么我国的GDP 能排在世界的第二,而人均GDP却排在了世界的第92位?结合教材P30页分析。结合我国现状分析,就可以知道我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卓越。但第二大经济体并不代表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仅位于92位,且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很多问题存在。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那么我们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而系统列出原因: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现实原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环节5:(二)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因为这个也是重点内容,我将会设这样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发展经济,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的同学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好的发展,那我们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呢?接下来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进行总结,不难得出:(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小结如下:课后作业:(5分钟)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观点分析题的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但是他们也享受不到这些东西,为什么( A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像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D.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2、市场研究公司IE Market Research调查显示: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移动电话的巨大需求带动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这说明(B)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D.消费水平决定生产水平3、材料: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谈及非典的影响时是这样总结的——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的同时,却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面对“SARS”疫情,为什么说我国经济是“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参考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调节生产;是生产的动力;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原理)(2)非典时期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冲击,不利于内需的扩大,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它却刺激了传媒、电信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分析)(3)正是因为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所以说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总结)4、辨析观点一: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观点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上两种观点矛盾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矛盾。科技的创新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六 、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它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如下: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生产决定消费(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理论原因2.现实原因3.意义(二)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七、时间分配:导入新课 (2分钟) 讲授新课 (31分钟)课堂小结 (2分钟) 巩固练习 (5分钟)八、教学预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的设置,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从而使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分析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既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又实现了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可谓环环相扣,水到渠成。通过这次说课,使我再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用心体会岁月潮痕、用眼睛细察时代的变迁,用双手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我们就一定能迎来新课改绚丽美好的春天。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起导向作用是生产的动力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动力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目的导向作用动力创造新劳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理论原因现实原因意义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深化改革怎么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