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五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2020年10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北五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2020年10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北五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 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2020年10月)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期中)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东亚地区
②古代北非地区产生了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①表述错误;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是从夏朝开始的,④表述错误,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B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2020八上·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大约3世纪时,中国人已开始铸造金属马镫。之后向东传播到东北亚高句丽地区,向西传播到了西亚、欧洲等地。 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有着重要影响。
A.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 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答案】 C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之后向东传播到东北亚高句丽地区,向西传播到了西亚、欧洲等地。东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马镫引入到欧洲以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D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0八上·期中)如果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属于什么等级(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答案】 D
【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ABC三项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吠舍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属的等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乔达摩 悉达多的身份。
4.(2020八上·期中)唐朝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百度解释为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你认为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答案】 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故与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A项分封制与“吴楚”名称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吴楚”名称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
5.(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 D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侯”破坏礼乐制度,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周天子势力减弱,诸侯争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特点,难度不大,根据“诸侯”等信息即可判断。
6.(2020八上·期中)2020年教师节,某班同学别出心裁的给老师送出了自制贺卡,贺词很有“百家争鸣”范儿。下列贺词不妥的有( )
A. 语文老师严格执行班规,赏罚分明,深受法家影响
B. 数学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道家做法
C. 英语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彼知己,熟谙兵家战术
D. 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
【答案】 D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以德治国,故“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不妥。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不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的内容和影响。
7.(2020八上·期中)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以教授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他们讨论的中心集中在人类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斯巴达的贵族统治 B. 雅典民主政治
C. 古希腊人热爱文学 D. 罗马共和制度
【答案】 B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以教授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他们讨论的中心集中在人类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ACD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及影响。
8.(2020八上·期中)下图是某国14岁女孩为感谢中国援助该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作的漫画。该国所在地区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有( )
①城邦民主制 ②凯旋门 ③奥林匹克运动 ④《十二铜表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C
【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图示地区为古代罗马;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凯旋门、万神庙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拉丁文的字母约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时,由希腊字母间接发展而来,成为古罗马人的文字。②④是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①城邦民主制和③奥林匹克运动都是古希腊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
C项②④是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罗马文明成就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
9.(2020八上·期中)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非洲北部文明的时候发现了一份公元117年由官方发布的通告,通告上的文字是( )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字母
【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非洲北部文明”,联系所学,位于北非的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A项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不符合题意;
B项象形文字是通告上的文字,符合题意;
C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不符合题意;
D项拉丁字母是古代罗马人创造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和其成果代表--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10.(2018八上·嘉兴期末)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
A. 宗教信仰 B. 政治口号 C. 个人魅力 D. 经济实力
【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伊斯兰教,即宗教信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A项宗教信仰是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11.(2018八上·温州期末)公元7世纪中叶,该国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该国是( )
A. 查理曼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日本
【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公元7世纪中叶,该国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日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可知,材料中的日本的改革指的是646年(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模仿和学习精神。 646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模仿和善于学习的精神。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唐风时代”为切入点,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2.(2020八上·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②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
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行会逐渐形成
④西欧城市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2世纪的巴黎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不是伦敦;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不是西欧城市。②④错误,排除。
B项①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3.(2020八上·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B.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答案】 D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推广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当时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A项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C两项所述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要求具备知识识记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上·期中)某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纪录片《文明之迹》,寻找西方文明之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集:《光荣属于希腊》
材料一:如图
第二集:《伟大属于罗马》
材料二: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耶林说过:“古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黑暗的中世纪欧洲》
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1).结合伯里克利和荷马的事迹或成就,说明他们能够成为“光荣属于希腊”代表人物的原因,并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评析黑格尔的话。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古罗马第一次征服世界后疆域版图的特点,并分析“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原因。
(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荷马著有《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在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占雅典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见这种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2)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政治上:教皇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相传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在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主自由,但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一种奴隶主民主政治。
(2)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因而说古罗马“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3)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荷马著有《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在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占雅典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见这种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2)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政治上:教皇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5.(2020八上·期中)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社会变革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商君书》
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该历史事件的其他措施。
(2).材料二中“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指哪一变革?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4).以上史实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1)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建立县制。
(2)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并学习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行变革。
(3)“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合材料得2分)“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我们要坚持改革,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 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商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等。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以中国唐朝为模式”“ 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等信息,联系所学,材料二中“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指大化改新。联系材料二,大化改新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是: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同来的还有留学僧和留学生等,他们学习唐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回国后,他们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3)根据材料二中的“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的“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可知大化改新在经济上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建立县制。
(2)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并学习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行变革。
(3)“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我们要坚持改革,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北五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 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2020年10月)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期中)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东亚地区
②古代北非地区产生了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2020八上·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大约3世纪时,中国人已开始铸造金属马镫。之后向东传播到东北亚高句丽地区,向西传播到了西亚、欧洲等地。 古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有着重要影响。
A.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 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3.(2020八上·期中)如果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属于什么等级(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4.(2020八上·期中)唐朝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百度解释为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你认为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5.(2020八上·嘉兴期末)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6.(2020八上·期中)2020年教师节,某班同学别出心裁的给老师送出了自制贺卡,贺词很有“百家争鸣”范儿。下列贺词不妥的有( )
A. 语文老师严格执行班规,赏罚分明,深受法家影响
B. 数学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道家做法
C. 英语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彼知己,熟谙兵家战术
D. 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
7.(2020八上·期中)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以教授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他们讨论的中心集中在人类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斯巴达的贵族统治 B. 雅典民主政治
C. 古希腊人热爱文学 D. 罗马共和制度
8.(2020八上·期中)下图是某国14岁女孩为感谢中国援助该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作的漫画。该国所在地区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有( )
①城邦民主制 ②凯旋门 ③奥林匹克运动 ④《十二铜表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2020八上·期中)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非洲北部文明的时候发现了一份公元117年由官方发布的通告,通告上的文字是( )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字母
10.(2018八上·嘉兴期末)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
A. 宗教信仰 B. 政治口号 C. 个人魅力 D. 经济实力
11.(2018八上·温州期末)公元7世纪中叶,该国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该国是( )
A. 查理曼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日本
12.(2020八上·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②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
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行会逐渐形成
④西欧城市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2020八上·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B.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上·期中)某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纪录片《文明之迹》,寻找西方文明之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集:《光荣属于希腊》
材料一:如图
第二集:《伟大属于罗马》
材料二: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耶林说过:“古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黑暗的中世纪欧洲》
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1).结合伯里克利和荷马的事迹或成就,说明他们能够成为“光荣属于希腊”代表人物的原因,并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评析黑格尔的话。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古罗马第一次征服世界后疆域版图的特点,并分析“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原因。
(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2020八上·期中)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社会变革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商君书》
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该历史事件的其他措施。
(2).材料二中“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指哪一变革?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4).以上史实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①表述错误;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不是从夏朝开始的,④表述错误,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B项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答案】 C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之后向东传播到东北亚高句丽地区,向西传播到了西亚、欧洲等地。东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马镫引入到欧洲以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D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 D
【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ABC三项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吠舍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属的等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乔达摩 悉达多的身份。
4.【答案】 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故与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A项分封制与“吴楚”名称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吴楚”名称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
5.【答案】 D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侯”破坏礼乐制度,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周天子势力减弱,诸侯争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特点,难度不大,根据“诸侯”等信息即可判断。
6.【答案】 D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以德治国,故“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不妥。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社政老师总是关心学生,以德治班,熟谙墨家真谛不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的内容和影响。
7.【答案】 B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以教授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他们讨论的中心集中在人类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ACD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及影响。
8.【答案】 C
【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图示地区为古代罗马;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凯旋门、万神庙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拉丁文的字母约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时,由希腊字母间接发展而来,成为古罗马人的文字。②④是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①城邦民主制和③奥林匹克运动都是古希腊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
C项②④是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罗马文明成就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古罗马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
9.【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非洲北部文明”,联系所学,位于北非的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A项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不符合题意;
B项象形文字是通告上的文字,符合题意;
C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不符合题意;
D项拉丁字母是古代罗马人创造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和其成果代表--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10.【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伊斯兰教,即宗教信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A项宗教信仰是7世纪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11.【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公元7世纪中叶,该国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日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可知,材料中的日本的改革指的是646年(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模仿和学习精神。 646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模仿和善于学习的精神。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唐风时代”为切入点,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2.【答案】 B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2世纪的巴黎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不是伦敦;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不是西欧城市。②④错误,排除。
B项①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3.【答案】 D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推广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当时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A项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C两项所述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要求具备知识识记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 (1)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荷马著有《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在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占雅典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见这种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2)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政治上:教皇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相传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在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主自由,但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一种奴隶主民主政治。
(2)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因而说古罗马“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3)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荷马著有《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在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占雅典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见这种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2)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政治上:教皇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5.【答案】 (1)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建立县制。
(2)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并学习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行变革。
(3)“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合材料得2分)“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我们要坚持改革,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 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商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等。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以中国唐朝为模式”“ 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等信息,联系所学,材料二中“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指大化改新。联系材料二,大化改新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是: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同来的还有留学僧和留学生等,他们学习唐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回国后,他们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3)根据材料二中的“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的“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可知大化改新在经济上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建立县制。
(2)大化改新。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并学习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推行变革。
(3)“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我们要坚持改革,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