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开学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开学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开学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2020年8月,第4号台风黑格比形成并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读图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热带的印度洋海域
②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
③在3日夜间4日凌晨登陆
④对福建省造成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祖厉河是某大河的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2.祖厉河最终汇入(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3.由图可知,祖厉河流域(  )
A.地势西高东低 B.降水南多北少
C.气温北高南低 D.支流西多东少
4.以下关于20世纪中期以后祖厉河上游输沙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人口逐渐增加 B.降水量逐渐减少
C.流域内的生态治理 D.流域面积逐年减少
5.(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如果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潮 D.科学革命的伟大号召
6.(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1787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它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指的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洋务运动
7.(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将下列对联中描述的帝王按王朝更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叱咤风云扫六合,推陈创新固统一 ②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③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④削弱诸侯强帝政,煮盐冶铁稳皇权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8.(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已取代雕版印刷术
C.印刷术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 D.雕版印刷术仅限用于官方刻书
9.(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春秋战国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繁荣稳定
B 元朝设宣政院 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C 18世纪,蒸汽机在生产中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 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号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A.A B.B C.C D.D
10.(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书籍是学习历史的窗口,某同学想了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下列可选用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确立了共和政体
12.(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写道:“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出当时大清帝国无能的是(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C.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D.划定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
二、非选择题
13.(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伊朗的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图5亚兹德气候
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
古老的“风塔”是一种可通风降温的建筑: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材料四:亚兹德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根据图4描述亚兹德的地理位置。
(2)结合材料二、三,从气候角度分析伊朗亚兹德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亚兹德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14.(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周元王四年,东瓯公被封东瓯越地,建东瓯国(现温州市及台州温岭一带)。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
图6 秦朝疆域图
【史料二】温州的人口在隋大业五年仅10542户,到唐天宝元年达42814户。水稻是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收获颇丰。温州的制瓷业在晚唐时期再度兴起,温州蠲纸(古代质地最好的纸之一)质量极高。《真腊风土记》(元代周达观著)中记载“温州之漆器”受真腊人喜爱。书中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方位)针”,说明周达观从温州出发,前往柬埔寨。
【史料三】1897年,瑞安方言馆开馆,招英、日文两班。后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1898-1904年间即有53人赴日留学。留学人员在国外开阔了视野,接受新思想,回国后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据图6可知,温州地属郡。读图,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除采取上述措施巩固统治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温州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所学,阐述当时“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15.(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互鉴】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通过丝绸之路原产域外的葡萄、苜蓿、胡麻等商品货物也传入中国。从汉朝以来,东罗马、阿拉伯、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历法等外来文化技艺大量涌入中国。另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至西方,反映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西方中心】世界因15世纪90年代的新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西方国家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摘编自《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等
【努力前行】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节选自杨凯《中国梦的方向》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历史条件。
(3)19世纪中国人在“一败再败后”,不断向西方学习,在艰难中前行。这段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台风形成于太平洋海域,往西北方向移动,在4日凌晨登陆浙江,对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故②和③正确,①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答案】2.A
3.B
4.C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祖厉河从北向南流入黄河,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 A
3.根据祖厉河流域的降水可知,该区域降水南方多于北方,由此判断地势南高北低。根据所学可知,祖厉河流域的气温应是南高北低,图示现实支流东多西少。故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4.根据所学可知,祖厉河流域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缓解,和北方地区重点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 C
5.【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A项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最恰当,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公元前5世纪以后发生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伏尔泰”可知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是指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ABD三项好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题干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题干准确解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①叱咤风云扫六合,推陈创新固统一描述的是秦始皇, ②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描述的是宋太祖,③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描述的是唐太宗,④削弱诸侯强帝政,煮盐冶铁稳皇权描述的是汉武帝。按王朝更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
A项①④③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联中描述的帝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判断描述的帝王。
8.【答案】C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后唐冯道“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代时期“大量刻书”和“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见其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促进文化的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印刷术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的变化: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印刷术的推广。
9.【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B项B错误,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不符合题意;
C项C错误,18世纪,蒸汽机在生产中广泛运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不符合题意;
D项D正确,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①③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相符。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不符。
B项①③可选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相关图片。
11.【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议会,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故“新的、不同类型”是指是开创了联邦共和政体。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确立了共和政体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项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的是《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是在19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C项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能体现出当时大清帝国的无能,符合题意;
D项划定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13.【答案】(1)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55°E,32°N;中纬度、北温带,东半球。
相对位置:位于西亚,伊朗中部,库赫普德山区,位于盐漠的边缘。
(2)建筑风格是对地理环境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将房子建在地下,受外界气候影响小,冬暖夏凉;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通风。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3)由于地处山区,应加强当地的交通设施建设,以便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当地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
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动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降水稀少。房子建在地下,冬暖夏凉;风塔,便于通风。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以山地为主,需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便于与外界的交流;降水稀少,需要注意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产业;有悠久的历史,适合发展旅游业等。
故答案为: (1)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55°E,32°N;中纬度、北温带,东半球。
相对位置:位于西亚,伊朗中部,库赫普德山区,位于盐漠的边缘。
(2) 建筑风格是对地理环境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将房子建在地下,受外界气候影响小,冬暖夏凉;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通风。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3) 由于地处山区,应加强当地的交通设施建设,以便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当地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动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
14.【答案】(1)闽中 大修驰道
(2)人口增加;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人大为震撼,开始反思自身,并逐渐看到日本壮大的原因,吸引先进的中国人向他们学习;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君主立宪的发展道路,给中国人很好的范例,吸引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去学习(学生在答案中应该涉及“甲午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述有理即可)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统一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史料二中的“温州的人口在隋大业五年仅10542户,到唐天宝元年达42814户”说明温州人口增加;史料二中的“水稻是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收获颇丰”说明温州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史料二中的“温州的制瓷业在晚唐时期再度兴起,温州蠲纸(古代质地最好的纸之一)质量极高”说明温州手工业发达;史料二中的“《真腊风土记》(元代周达观著)中记载‘温州之漆器’受真腊人喜爱。书中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方位)针’,说明周达观从温州出发,前往柬埔寨”说明温州海外贸易繁荣。
(3)关键史料三中的时间“1898-1904年”,联系所学,从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故答案为:(1)闽中;大修驰道。
(2)人口增加;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人大为震撼,开始反思自身,并逐渐看到日本壮大的原因,吸引先进的中国人向他们学习;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君主立宪的发展道路,给中国人很好的范例,吸引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去学习(学生在答案中应该涉及“甲午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述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温州经济发展的表现,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15.【答案】(1)交流方向是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广泛,包括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
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
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原产域外的葡萄、苜蓿、胡麻等商品货物也传入中国。从汉朝以来,东罗马、阿拉伯、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历法等外来文化技艺大量涌入中国。另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至西方,反映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说明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交流方向是双向的,内容广泛,既有商业交往,也有文化交流。
(2)依据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加以及西方国家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回答。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都促使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故答案为:(1)交流方向是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广泛,包括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温州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开学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2020年8月,第4号台风黑格比形成并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读图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热带的印度洋海域
②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
③在3日夜间4日凌晨登陆
④对福建省造成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台风形成于太平洋海域,往西北方向移动,在4日凌晨登陆浙江,对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故②和③正确,①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祖厉河是某大河的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2.祖厉河最终汇入(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3.由图可知,祖厉河流域(  )
A.地势西高东低 B.降水南多北少
C.气温北高南低 D.支流西多东少
4.以下关于20世纪中期以后祖厉河上游输沙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人口逐渐增加 B.降水量逐渐减少
C.流域内的生态治理 D.流域面积逐年减少
【答案】2.A
3.B
4.C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祖厉河从北向南流入黄河,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 A
3.根据祖厉河流域的降水可知,该区域降水南方多于北方,由此判断地势南高北低。根据所学可知,祖厉河流域的气温应是南高北低,图示现实支流东多西少。故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4.根据所学可知,祖厉河流域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缓解,和北方地区重点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 C
5.(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如果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潮 D.科学革命的伟大号召
【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A项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最恰当,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公元前5世纪以后发生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6.(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1787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它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指的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洋务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伏尔泰”可知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是指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ABD三项好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题干材料中的“伟大的战争”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题干准确解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7.(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将下列对联中描述的帝王按王朝更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叱咤风云扫六合,推陈创新固统一 ②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③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④削弱诸侯强帝政,煮盐冶铁稳皇权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①叱咤风云扫六合,推陈创新固统一描述的是秦始皇, ②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描述的是宋太祖,③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描述的是唐太宗,④削弱诸侯强帝政,煮盐冶铁稳皇权描述的是汉武帝。按王朝更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
A项①④③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联中描述的帝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判断描述的帝王。
8.(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已取代雕版印刷术
C.印刷术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 D.雕版印刷术仅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后唐冯道“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代时期“大量刻书”和“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见其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促进文化的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印刷术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的变化: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印刷术的推广。
9.(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春秋战国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繁荣稳定
B 元朝设宣政院 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C 18世纪,蒸汽机在生产中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 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号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B项B错误,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不符合题意;
C项C错误,18世纪,蒸汽机在生产中广泛运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不符合题意;
D项D正确,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书籍是学习历史的窗口,某同学想了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下列可选用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①③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相符。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不符。
B项①③可选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相关图片。
11.(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议会,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故“新的、不同类型”是指是开创了联邦共和政体。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确立了共和政体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写道:“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出当时大清帝国无能的是(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C.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D.划定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项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的是《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是在19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C项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能体现出当时大清帝国的无能,符合题意;
D项划定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13.(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伊朗的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图5亚兹德气候
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
古老的“风塔”是一种可通风降温的建筑: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材料四:亚兹德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根据图4描述亚兹德的地理位置。
(2)结合材料二、三,从气候角度分析伊朗亚兹德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亚兹德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答案】(1)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55°E,32°N;中纬度、北温带,东半球。
相对位置:位于西亚,伊朗中部,库赫普德山区,位于盐漠的边缘。
(2)建筑风格是对地理环境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将房子建在地下,受外界气候影响小,冬暖夏凉;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通风。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3)由于地处山区,应加强当地的交通设施建设,以便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当地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
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动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降水稀少。房子建在地下,冬暖夏凉;风塔,便于通风。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以山地为主,需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便于与外界的交流;降水稀少,需要注意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产业;有悠久的历史,适合发展旅游业等。
故答案为: (1)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55°E,32°N;中纬度、北温带,东半球。
相对位置:位于西亚,伊朗中部,库赫普德山区,位于盐漠的边缘。
(2) 建筑风格是对地理环境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将房子建在地下,受外界气候影响小,冬暖夏凉;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通风。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3) 由于地处山区,应加强当地的交通设施建设,以便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当地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动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
14.(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周元王四年,东瓯公被封东瓯越地,建东瓯国(现温州市及台州温岭一带)。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
图6 秦朝疆域图
【史料二】温州的人口在隋大业五年仅10542户,到唐天宝元年达42814户。水稻是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收获颇丰。温州的制瓷业在晚唐时期再度兴起,温州蠲纸(古代质地最好的纸之一)质量极高。《真腊风土记》(元代周达观著)中记载“温州之漆器”受真腊人喜爱。书中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方位)针”,说明周达观从温州出发,前往柬埔寨。
【史料三】1897年,瑞安方言馆开馆,招英、日文两班。后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1898-1904年间即有53人赴日留学。留学人员在国外开阔了视野,接受新思想,回国后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据图6可知,温州地属郡。读图,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除采取上述措施巩固统治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温州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所学,阐述当时“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答案】(1)闽中 大修驰道
(2)人口增加;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人大为震撼,开始反思自身,并逐渐看到日本壮大的原因,吸引先进的中国人向他们学习;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君主立宪的发展道路,给中国人很好的范例,吸引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去学习(学生在答案中应该涉及“甲午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述有理即可)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统一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史料二中的“温州的人口在隋大业五年仅10542户,到唐天宝元年达42814户”说明温州人口增加;史料二中的“水稻是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收获颇丰”说明温州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史料二中的“温州的制瓷业在晚唐时期再度兴起,温州蠲纸(古代质地最好的纸之一)质量极高”说明温州手工业发达;史料二中的“《真腊风土记》(元代周达观著)中记载‘温州之漆器’受真腊人喜爱。书中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方位)针’,说明周达观从温州出发,前往柬埔寨”说明温州海外贸易繁荣。
(3)关键史料三中的时间“1898-1904年”,联系所学,从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故答案为:(1)闽中;大修驰道。
(2)人口增加;农业发展,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人大为震撼,开始反思自身,并逐渐看到日本壮大的原因,吸引先进的中国人向他们学习;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君主立宪的发展道路,给中国人很好的范例,吸引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去学习(学生在答案中应该涉及“甲午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述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温州经济发展的表现,赴日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15.(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互鉴】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通过丝绸之路原产域外的葡萄、苜蓿、胡麻等商品货物也传入中国。从汉朝以来,东罗马、阿拉伯、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历法等外来文化技艺大量涌入中国。另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至西方,反映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西方中心】世界因15世纪90年代的新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西方国家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摘编自《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等
【努力前行】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节选自杨凯《中国梦的方向》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历史条件。
(3)19世纪中国人在“一败再败后”,不断向西方学习,在艰难中前行。这段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交流方向是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广泛,包括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
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
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原产域外的葡萄、苜蓿、胡麻等商品货物也传入中国。从汉朝以来,东罗马、阿拉伯、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历法等外来文化技艺大量涌入中国。另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至西方,反映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说明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交流方向是双向的,内容广泛,既有商业交往,也有文化交流。
(2)依据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加以及西方国家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回答。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都促使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故答案为:(1)交流方向是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广泛,包括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