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
二、共筑生命家园
1、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识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和做法
3、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5、美丽中国的含义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
文明形态。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可能达到极致,一
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
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
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
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1、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识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思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
(注:此知识点主要用来回答原因的)
思考:国家公园的建立说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希望实现什么目标?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做法
(1)原因:①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
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③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注: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识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呢?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古文赏析
译文: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思考:古人的智慧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追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做法
(2)做法: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思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人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
思考:余村用实际行动说明了人类应该走哪条发展道路?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3、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
(1)原因: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思考: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呢?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3、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
(2)做法: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思考:(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有何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需不需要公民的支持和配合?
(3)我国有没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两山论的内涵)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微行动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探究与分享
公民可以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所做的事情
我国有没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链接
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
(1)根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其他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
思考:走绿色发展道路,到底想把我国建设成什么样的国家?
归纳:
二、共筑生命家园
5、美丽中国的含义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含义: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归纳总结:
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怎样的基本国策、战略、理念、发展道路?
(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
(3)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5)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怎样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中国/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
归纳总结:
(1)从国家(政府)角度思考
(2)从企业角度思考
(3)从公民自身角度思考
(1)国家:
①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严格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④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⑤走科学发展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绿色能源之路。
(2)企业:
①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生产行为;
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3)公民(青少年):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节约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③学习和遵守环保法规,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规;
④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⑤积极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言献策,积极同各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及时制止、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
思想上
行动上
共筑生命家园
课堂小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和做法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美丽中国的含义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