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微课九上2.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一、知识点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2.镁条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许多金属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如: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氧化成铁锈,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能阻止铝继续被空气_________。5.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应用有:(1)一种活动性较________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___________的金属从它的___________中置换出来。(2)排在________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________置换出来。6.铁的锈蚀条件和防锈方法:(1)铁锈蚀的条件:铁与_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①覆盖一层___________法;②改变内部___________法。二、学一学例1: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中正确的图像个数有---( )①图甲,在一定量Fe(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②图乙,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③图丙,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④图丁,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解析: ①向一定量Fe(NO3)2、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等3种;当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2种溶质;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硝酸亚铁1种,故①正确;②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②正确;③常温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晶体不能够继续溶解,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故③错误;④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在反应过程中,消耗相同质量的金属时,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当反应结束时,金属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反应,因为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那么正确的为①②④,有3个。故选C。例2:抗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为我国的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中展示的是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铝来制作口罩挂条,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科欲验证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直接使用下列药品组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A.Al、Fe、H2SO4 B.Al、FeSO4溶液 C.Fe、Al、MgSO4溶液 D.Fe、Al2(SO4)3溶液解析:(1)根据铝常温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分析;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能保护内部金属不受腐蚀 ,所以铝比铁更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及金属能否与盐发生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铝和铁都能与硫酸反应,且铝反应速率大于铁,可比较铁、铝的活动性,A正确;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铁,B正确;铁和铝都不能与硫酸镁反应,不能证明铝和铁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铝弱,D正确。故答案为:(1) 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能保护内部金属不受腐蚀 ;(2)C。三、练一练1.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化学视频,只见“胜哥”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钠立即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快速游动,发出“哧哧”的声音,直到消失,同时杯底出现蓝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推测出金属钠的密度比杯中溶液的密度小、熔点比较低B. 发生了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C. 由此实验可得结论:金属钠能将CuSO4溶液中的Cu置换出来D. 若向反应结束后的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则试液不变红色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A. 擦拭保洁 B. 链条上油 C. 轮圈镀铬 D. 车架喷漆3.电脑芯片的制作需要硅,可用石英砂来制取,其中反应有SiO2+2C高温Si+2C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分解反应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2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都是酸与碱的反应 B. 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C. 因为酸电离时能够产生氢离子,所以电离时能够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都是酸 D. 因为金属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所以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6.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 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7.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8.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金属,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铁、镁 B. 锌、镁 C. 锌、铁 D. 铁、锌9.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 B. 金属活动性:甲>乙>丙C.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10.为了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胜哥”设计的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前,必须将铁钉打磨光亮,实验①中,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部位是 。(2)要得到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应对比的实验组合是 ;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接触;对比实验①和④,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1.“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在出水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表示)(3)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液体 (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A. 香油 B. 浓氢氧化钠溶液 C. 纯碱水 D. 糖水12.如图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铜丝缠着镁条伸入图1中的装置甲中,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的200mL稀盐酸(足量)中。该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的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1)在 OA、AB、BC 三段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原因是 。(2)如果将铜丝一起浸入稀盐酸中,则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将 224 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新型臭氧氧化技术脱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效果明显,可发生如下反应NO+O3=X+O2。(1).X物质是 (填化学式)。(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