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精品教学案 第五章单元复习检测A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①X ②X ③ ④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 D.全部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其单质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C.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7纵行[答案]C[解析]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7纵行;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He元素属于零族元素;He元素和Mg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其化学性质相差甚远,故A、B、D均不正确。3.2010年12月29日,商务部下达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说明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第ⅢB族的钇(39Y),它们享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均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答案]C[解析]镧系元素位于第六周期,A错;稀土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B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4.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B.A、B两元素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化合物BA2C.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能与碳反应D.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d、f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f>d>a>bB.元素b的单质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C.元素c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答案]B6.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A.全部 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7.下列Ⅰ与Ⅱ的说法均合理的一组是( )选项 Ⅰ ⅡA Li与Na同一主族 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B H2SO3酸性比H2CO3强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生成CaSO3与HClOC SO2与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SO2生成NaHSO3D F与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F元素最高价为+7[答案]C[解析]A选项,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B选项,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不可能生成CaSO3与HClO,因为HClO可以将CaSO3氧化;D选项, F元素没有正价。8.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主族元素X与最外层有7个电子的另一主族元素Y化合。以下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X与Y一定能形成XY型离子化合物B.在XY中X的原子半径一定比Y的原子半径大C.电解XY时,阳极一定析出Y的单质D.生成的化合物一定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由题干知X、Y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和ⅦA族,易形成XY型离子化合物,但HY不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B项大小无法确定;C项电解HF溶液不可能得到F2;D正确。9.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D.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两种分子中化学键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109°28′C. (NH4)2SO4晶体中只有离子键D.由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具有高熔、沸点及硬度11.大多数天然元素存在几种稳定的同位素。许多同位素有重要的用途,例如C是作为确定原子量标准的原子;H、H是制造氢弹的材料;U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原料。同位素示踪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医疗技术方面,例如用O标记化合物确证了酯化反应的历程,I用于甲状腺吸碘机能的实验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O2互为同位素B.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D.题干中涉及了五种具体的核素[答案]B[解析]A项:同位素指的是元素,错误;B项是正确的,因为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C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项:题干中涉及到了六种具体的核素。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H、H为三种不同的核素 ②H、H、H互为同位素③H、H、H互为同素异形体 ④H、H、H互为同系物⑤H、H、H互为同分异构体 ⑥同位素的“同位”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相同的位置 ⑦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A.①②⑥ B.①②③⑥C.①②⑥⑦ D.①②③⑥⑦[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的理解。核素是指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类原子;同位素是含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一类原子的互称;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原子质量;而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研究的是有机物。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的吸引力叫化学键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D.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B.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32C.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D.科学家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找到了优良的催化剂15.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Y、Z和W三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B.上述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W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熔、沸点最高C.Y和W所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X、Y、Z和W可以组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4∶1的离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X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X是H,Y、Z、W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且Z与Y、W均相邻,则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6,由于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选项A,Y、Z、W不可能位于同一周期;选项B,H2S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但熔、沸点不是最高;选项C,Y和W形成的含氧酸中HNO2和H2SO3不是强酸,故不正确;选项D,X、Y、Z、W可以组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4∶1的离子化合物,这种离子化合物为NH4HSO4,故D正确。16.下表为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A C DEA.常压下,E单质的沸点高于DB.A一定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B的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低D.五种元素的单质中肯定有一种是原子晶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17.(2011·四川,26)(10分)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mol/L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请回答下列问题(1)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2)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3)戊的单质与X反应生成的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4)写出少量Z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5)按右图电解M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答案](1)(2)N N(3)2∶3 (4)AlO+H++H2O===Al(OH)3↓(5)NaCl+H2ONaClO+H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18.(10分)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D同主族,A与B的质子数之和等于C的质子数。A+与C2-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核外电子数,B原子与D+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填元素名称)。(2)D、E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甲,电解甲的水溶液(滴几滴酚酞)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段时间后_____(填“阴”、“阳”)极区先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A、C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乙,将E单质通入乙的水溶液中,生成一种强酸,并有气体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与B、A与C形成的化合物比同主族其他元素形成的同类化合物的熔、沸点________(填“高”、“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E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且水溶液呈酸性的化合物有(写出两种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C、D、E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溶于水时能抑制水电离的化合物有(各写一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氢 氮 氧 钠 氯(2)2Cl-+2H2OH2↑+Cl2↑+2OH- 阴 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区水电离出的H+不断放电而消耗,使溶液中的c(OH-)>c(H+),故阴极区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Cl2+H2O2===2HCl+O2(答HClO+H2O2===HCl+O2↑+H2O也可得分)(3)高 NH3、H2O存在氢键,使它们的熔沸点较高(4)NH4Cl NH4NO3(5)HClO NaOH19.(9分)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2)元素③④⑤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3)元素③一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___价,但在与___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正好相反。(4)A、B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5)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请在上表中用元素符号标出不是①~⑤元素的相应位置。(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元素被发现。若把第七周期排满,则可以排布118种元素。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表中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则该表中的A位置包含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________(填“是”或“否”)。[答案](1)(2)HF>H2O>H2S(3)负(或-2) F(或氟或⑤)(4)H++HSO===SO2↑+H2O(5)在上表相应位置写出“N”(6)11 是[解析]由①~⑤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很容易推出,他们分别为H、Na、O、S、F;若把元素周期表设计成简明的形式,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而表中共有8个纵行,故A中有11种元素,C中所含元素均为金属元素。20.(8分)下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元素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纵行横行 1 2 13 14 15 16 17 181 A2 B C D E3 F G H I(1)B、C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两种共价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实验室中采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上同时制取元素A和I的单质的过程。①写出电极C1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电极上产生112 mL(标准状态)元素I的单质气体时(假设气体完全逸出,溶液体积不变),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__。(Kw=1.00×10-14)21.(8分)根据表中左栏信息,回答右栏有关问题:信息 问题①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1)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②在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其中Z元素的氧化物是固体,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浓NaOH溶液。 (2)Z元素的氧化物溶于浓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Y固体单质与盐酸反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④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NaOH溶液。 (4)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5)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解析]①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说明X是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②中Z元素的氧化物是固体,而且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浓NaOH溶液,说明Z是铝,生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③Y固体单质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是金属,产物为一种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能生成白色沉淀,只有镁符合条件;④短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NaOH溶液的有氢氧化铝和硅酸,而Z是铝,说明W应是硅;X是碳、Y是镁、Z是铝、W是硅,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应是Y>Z>W>X。22.(7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族。(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当生成2 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