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然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据此回答1~5题。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上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5.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7、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增长的世界背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明治维新的成功 D.垄断组织的出现
西方列强的入侵,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进行,使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促使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此回答8~10题。
8.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水火棍”。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 )
A.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 B.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其工人由士兵充任
9.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0.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材料不能够反映的是( )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有过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据此回答11~13题
11.对下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 )

A.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B.完成了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因为风调雨顺,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12.下图的做法给全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为(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C.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D.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3.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 000亿元 7.18倍 ──
国民收入 17 400亿元 5.78倍 48.6倍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中国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
14.右图是一位近代著名人物的纪念邮票,其中下面对此人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②曾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生活书店③还曾创办过《新华日报》④曾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5.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 1990 1995 1999 2000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585 007
互联网用户(户) 7 213 3 014 518 9 021 717
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
A.报纸 B.广播节目 C.电视节目 D.互联网
17.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稳定。据此回答18~20题。
18.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19.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更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罗斯福新政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包括( )
①给工人集体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②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④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苏联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新政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的出现是列宁根据社会现实做出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据此回答21~22题
21.右图传递的信息不包括(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2.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没有使苏联经济获得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④1975年以后,改革停滞不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它有利于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也有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但另一面由于全球环境的破坏、世界贫富差异的扩大,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据此回答23~25题
23、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24、“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右图是自信的比尔·盖茨。他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不能表明的是( )
A.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B.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C.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D.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8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8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材料四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五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8分)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26.(28)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4)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4)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2)、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4)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4)
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120°化为弧度为( )
A.   B.   C.    D.
2.=( )
A.     B.     C.-1     D.1
3.函数y=sin(2x + )的一条对称轴为:( )
A.x= B.x= 0 C. x=- D.x =
4.如果,那么的值为( )
A. B. C. D.
5.化简( )
A.  B.   C.   D.
6.函数是( )
A.周期为的奇函数 B.周期为的奇函数
C.周期为的偶函数 D.周期为的偶函数
7.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函数图像对应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8.已知,则的值为( 0
A. B. C. D.
9.已知,则与的夹角为( )
A.       B.      C.      D.
10.已知,,若,则点的坐标为( )
A.(-8,1)   B.(8,-1)    C.(1,)   D.(-1,)
11.若=(2,1),=(3,4),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 )
A.2    B.-2     C.4    D.8
12. 中,若,则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设扇形的周长为,面积为,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
14.若向量则实数的值为
15.  
16.函数的定义域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大题满分10分)
(1)、(5分)求证:
(2)、(5分) 化简:
18.(本大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60°,。
(1)求的值;
(2)若,求实数的值。
19.(本小题12分)已知为第三象限角,

20.(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的周期和振幅;
(2)在给出的方格纸上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21. (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
(2) 求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
22(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相邻的两个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
(1)求函数表达式;(2)求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3)求时,该函数的值域
数 学(必修Ⅳ)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2        14、-6
15、1     16、
三、解答题
18、解:(1)
(2)∵  ∴




19、
解:,
为第三象限角
20、解:(1)==
函数的周期为T=,振幅为2。
(2)列表:
0 2 0 -2 0
图象如下(作图不规范者扣1分)。
22
解:(1)由函数图象过最高点的坐标可得
相邻的最值点的横坐标为半个周期,即,得
又,所以,
(2)
解得:
即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D.物体的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将变为原来的四倍
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有正负,因此功是矢量
B.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C.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是瓦特
D.物体发生1m位移的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大小为1 N的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1 J
3.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天体间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只有质量很大的物体间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物体间的距离变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小
D.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4.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关于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 = B.v= C. D.v =ωr
5.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6.一薄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OO′ 转动,如图所示。在圆盘上放置一小木块。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相对圆盘静止。关于木块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B.由于木块相对圆盘静止,所以不受摩擦力
C.由于木块运动,所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D.由于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除了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受向心力
7.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示,卫星既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近的圆轨道a上运动,也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远的圆轨道b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a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线速度
B.卫星在a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b上运行的周期
C.卫星在a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角速度
D.卫星在a上运行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b上运行时的万有引力
8.“科学真是迷人。”如果我们能测出月球表面的加速度g、月球的半径R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就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称量”月球的质量了。已知引力常数G,用M表示月球的质量。关于月球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 B.M =
C.M = D.M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和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9.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一定变化
B.加速度一定变化
C.合力一定不为零
D.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10.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约为11.2 km/s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小运行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是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的最小速度
D.若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便可求出第一宇宙速度
11.如图所示,一物体从距水平地面一定高度某处,沿水平方向飞出。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到与初速度同向的恒力作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2.人造地球卫星可以看起来相对地面静止,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步卫星。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同步卫星距离地面高度为h,运行速度为v。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h =-R B.h =-R
C.v = D.v =
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3.某型号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2 000 N。当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P = W。当汽车从10 m/s的速度继续加速时,发动机的功率将
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
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高为h的斜面上端滑到斜面底端。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WG =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功WN = 。
15.一颗子弹以400 J的动能射入固定在地面上的厚木板,子弹射入木板的深度为0.1 m。子弹射入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Ff = N,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 J。
16.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此实验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做 运动。某同学接着研究事先描出的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取水平向右为x轴,竖直向下为y轴,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任取点A和B,坐标分别为A(x1,y1)和B(x2,y2),使得y1∶y2 = 1∶4,结果发现x1∶x2 = 1∶2,此结果说明了小钢球在水平方向做 运动。
图1 图2
17.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填“大于”、“等于”、“小于”)。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一个可能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 =10 m /s2。)
18.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
(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19.将一个小球以10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经过1 s的时间落地。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求:
(1)抛出点与落地点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以及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20.如图所示,用轻绳系住质量为m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点O做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小球在最高点A的速度大小为v。求:
(1)小球在最高点A时,绳子上的拉力大小;
(2)小球在最低点B时,绳子上的拉力大小。
注意:要求画出小球在A、B点的受力图。
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固定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右端,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水平向左的外力F推物体压缩弹簧,使弹簧长度被压缩了b。已知弹簧被拉长(或者压缩)长度为x时的弹性势能EP =kx2。求在下述两种情况下,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1)地面光滑;
(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和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3.2×104;大于 14.mgh;0 15.4 000;400
16.自由落体;匀速直线 17.小于;重物和纸带受空气阻力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 =10 m /s2。)
18、解析 (1)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联立①②得 TB= ③
(2)由题意得(ωB-ω0)t =2π ④
由③得ωB= ⑤
代入④得t =
19.解:物体下落高度h =gt2 = 5 m ,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vy = gt = 10 m/s 所以,落地时速度v =m/s
设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 θ =,所以θ = 45°
20.解:(1)小球在A点受力如图1所示。
重力与绳子拉力F1的合力提供小球向心力,
有 mg + F1=
所以,拉力F1=-mg
(2)小球从A点到B点运动过程遵从机械能守恒,
有 + 2 mgL
所以,vB =
小球在B点受力如图2所示。
重力与绳子拉力F2的合力提供小球向心力,
有 F2-mg =
所以,F2 =+5 mg
F1
mg
A
图1
F2
mg
B
图2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酸雨的PH通常是小于多少
A. 5.6 B. 6.5 C. 7.0 D. 8.0
2,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 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2
C. 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D. 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都能影响反应速率。
B.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摄取60到80克蛋白质.
C. 将银和锌与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后银作负极
D. 用金属钠可以区别出乙醇,乙酸,和苯三药品
4. 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A. 分离、提纯→ 确定化学式→ 确定实验式→ 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 确定实验式→ 确定化学式→ 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 确定结构式→ 确定实验式→ 确定化学式
D. 确定化学式→ 确定实验式→ 确定结构式→ 分离、提纯
5.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6. 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结构不同,性质相同,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B. 同分异构体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C. 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有机烃分子中
D. 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
7.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8 在实验室中,因装配仪器不慎划破手指出血,可立即在
出血处滴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A. 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 FeCl3能使血液产生化学变化而沉淀。
C. 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 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9. 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 位置是
A 第三周期第0族 B. 第三周期第ⅦA族
C.第三周期第ⅠA族 D. 第ⅠA族第四周期
10. 能形成离子键的反应是
A. 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反应
B. 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
C. 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
D.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
11. 废电池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烃的是
A. . CH4 B. CH3COOH C. Na2CO3 D CO2
13. 湖泊发生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是
A. 含氯的化合物 B. 含氮、磷的化合物
C. 含硫的营养化合物 D. 含碳的营养化合物
14 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电解法制得的金属组是
A. Na、Mg、Al B. Na、K、Zn、Fe
C. Zn、Fe、Cu、Ag D. Mg、Al、Zn、Fe
15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由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列选项中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 食醋 B. 面粉 C. 菜籽油 D. 海带
16. 下列过程中,肯定不可逆的是
A. 蛋白质的盐析 B. 蛋白质的变性
C. 油脂的水解 D. 醋酸的电离
17. 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CH3Cl B CH2Cl2 C. CCl4 D. HCl
18.某气态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1 L,完全燃烧后,生成2 LCO2和2 L水蒸气(相同状况),则该混合烃的组合及其体积比是
A. CH4和C2H2,体积比1∶2
B. C3H8和C2H4,体积比2∶1
C. C2H6和C2H2,体积比1∶1
D. C4H10和C4H6,体积比3∶1
19. 已知氢元素有质量数分别为1. 2. 3的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质量数分别为35. 37的两种同位素.假如用一个非常精确的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巨大数目的氯化氢分子,所得的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最多有多少种.
A. 7种 B . 6种 C. 5种 D. 4种
20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 电子层数和质子数 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金属性和非金属的强弱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 共32分.)
21 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在周期表第几周期 ____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是____.氮化硼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材料则N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碳化硅也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材料则硅在第几周期 ________。
22. 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2,3-二甲基丁烷:________
2-甲基-1,3丁二烯:______ _
邻二甲苯:________
丙 醛: ________
23. 煤是由多种_______和_______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在蔗糖,葡萄糖,淀粉三者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___ __年产量
24. 完成下列反应: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在铜或是银作催化剂氧化生成醛______________
25.一种甲烷水合物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分子笼,每个分子笼可容一个甲烷或是一个水分子,若这8个分子笼中有6个容纳的是甲烷分子,另2个被水分子充填,则这种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之为 ————
三 计算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 共8分.)
26 200 g D2O所含的中子数和多少克H2O所含的中子数相等?
27. 15 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2N2H2〕完全燃烧时放热500 kJ.求充分燃烧2 mol二甲基肼放出多少千焦热量? (C:12 N: 14 H: 1)
高一化学期终试卷 答案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题 
21.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2. 2,3-二甲基丁烷:________
2-甲基-1,3丁二烯:______ _
邻二甲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4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在铜或是银作催化剂氧化生成醛__________
25.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   计算题
26                              
27                   
高一化学期终试卷参考答案
二:
21: 3 P2O5 5 3
22: 略
23: 略
24: 略
25:略
三:
225克
4000KJ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0分)
在"官员烟酒腐败现象"大型系列调查中,有数千网民参与投票。据此回答1-2题
1、在网民意见中,“赞同将官员接受烟酒馈赠视为受贿”选项获1455票;“建议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选项获1566票;“官员抽高档香烟,喝高档白酒是不正之风,隐性受贿”获1330票,而认为不属于受贿的则寥廖无几。这说明()
A.官员抽烟损害政府形象 B.政府应该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C. 政府工作人员应该自觉接受网民监督 D.政府官员应该带头倡导节俭风尚
2、在调查留言中,部分网民对民意调查的结果能否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提出置疑。网民的质疑反映了( )
A.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B.政府应该采纳网民意见
C. 网民意见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很难采信
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强调: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这是因为( )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法面前一律平等 ②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主权具有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特征 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日前某市出台“红头文件”,政府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据此回答4-5题
4、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向行政机关“闲懒散”行为开刀出台的强力措施,值得肯定。这说明()
A.行政机关只有在监督下才能提高效率 B.行政机关最终必须对地方政府负责
C. 健全监督体系是促进高效行政的有效措施
D.行政机关是地方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5、也有人认为政府重奖“买”监督利弊难分,不宜提倡。这主要是因为重奖“买”监督()
A.不利于发挥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容易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D.会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近日,某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直属分局推出对持有六种证件的商贩将实行以教育为主、不罚款的处罚措施。 据此回答6-7题
6、城管部门对商贩进行管理()
①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必然激化社会矛盾 ③是有效实施专政职能 ④是依法履行职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7、新措施规定,对待困难群众实行“六不罚”,即对持有下岗证、学生证、失业证、特困证、残疾证、老人证证件的小商小贩,采取教育为主,可免于行政处罚。这一规定从依法行政具体要求看,属于()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诚实守信
8、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9、我国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法律和法规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艾提尕尔清真寺在1999年进行过大修,国家投入了150多万元。现在,每天做礼拜的穆斯林群众达2000多人。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数万名穆斯林群众都在这里跪拜诵经,祈求来年更美好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A.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信仰宗教 B.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
C.国家保护公民的一切宗教活动 D.国家加强对宗教的管理
11、新疆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63169人,占全区干部的51.25%。多年来,新疆始终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已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新疆生产建设的主力军。这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权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自治的核心内容
12、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月1日对斯里兰卡平民最近在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冲突期间伤亡惨重深表关切,呼吁斯里兰卡政府支持国际社会对有关侵犯平民人权的行为进行调查。这表明()
①联合国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在维护和平、解决地区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联合国是国际社会最高权力机构 ④维护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下列关于社区居委会职能阐述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 ②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③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④是我国基层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央财政已于近日再次拨付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60亿元。加上4月份已经拨付的70亿元,2009年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130亿元已全部拨付。据此回答14-15题
14、中央财政拨付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属于()
A.履行政治职能 B.履行经济职能
C.履行文化职能 D.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15、中央财政拨付2009年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充分体现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为了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法规草案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决定,将卫生部报送国务院审议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述材料表明()
A.国务院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B.国务院坚持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C.国务院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D.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17、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看,对国务院公布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提出意见属于()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8、针对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明星代言药品广告等行为,最高法院近日表示,对于明星的代言行为,如果是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符合《刑法》规定,也应视作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共同犯罪处理。这主要说明公民()
A.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应该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C.应该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D.应该诚实守信合法行政
司法部日前决定,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全国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服务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好地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目的。据此回答19-20题()
19、司法部做出这样的决定从根本上讲是由()
A.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B.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的
C.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D.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0、全面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充分体现了()
①我国政府是全民的政府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④我国政府是全体公民利益的捍卫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1、2012年2月9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在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指出,去年是宗教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宗教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巩固和发展了宗教领域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B.是公民权利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C.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被禁止信仰宗教 D.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2、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同时向全党提出要求,把学习贯彻实施这三项法规制度,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B.反腐倡廉是党的中心工作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 D.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3、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名列世界前列,人们称“龙象之争”不可避免。然而在信息产业方面,中国的硬件制造与印度的软件制造优势互补,又形成了“龙象共舞”之势。 “龙象之争”的实质是( )
A.争夺亚洲的主导权 B.提高国际影响力 C.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与科技的较量
24、2009年5月12日,某市政协十一届十五次常委会议闭幕,会议围绕“采取积极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题进行了专题议政,就对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中长期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六方面共23条建议。这表明()
①各民主党派通过政协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掌政权 ②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④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09年4月24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闭幕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
A.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职权 C.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D.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他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匹夫兴亡,天下有责。
请你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8分)
27、(22分)
2012年5月8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最新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显示,2012年4月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89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当灾害发生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就灾害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近来发生的地质自然灾害,及时采取综合防范措施,抓紧做好应急技术储备和物资准备,广泛宣传公众防灾知识,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1)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政府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应该怎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10分)
28、材料一:朝鲜25日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纷纷呼吁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不要进一步采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并重返六方会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全文如下: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朝鲜核实验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实验?(12分)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终考试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题、(8分)
①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应自觉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将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3分)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各种形式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3分)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也应该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2分)
27题(1)(12分)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和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3分)
③是由政府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分)
④是由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决定的。(2分)
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2分)
27题(2)(10分)
①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和文化职能,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做好相关物质储备工作,加强对公民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抓紧预防药品的研发工作,维护稳定社会秩序;(4分)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各级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度做好各项防控工作;(3分)
③坚持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行政,严格控制疫情发展。(3分)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15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做在答题页内)
1. 下列四种结构中,不是算法基本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结构 B、条件结构 C、运算结构 D、循环结构
2. 下列各角中,与角的终边相同的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茎叶统计图表示某城市一台自动售货机的
销售额情况,那么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9 B、39 C、41 D、59
4. 从12个同类产品(其中有10个正品,2个次品)
中,任意取3个的必然事件是
A、3个都是正品 B、至少有1个是次品
C、3个都是次品 D、至少有1个是正品
5.一组数据为15,17,14,10,15,17,17,14,16,12,设
其平均数为m,中位数为n,众数为p,则有
A、mn>p C、mm>n
6.甲、乙2人下棋,下成和棋的概率是,乙获胜的概率是,则甲不胜的概率是
A、 B、 C、 D、
7. 已知向量之间的夹角为,则
A.1 B. C. D.5
8.某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业务员有104人,管理人员32人,后勤服务人员24人,现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则抽取管理人员
A、3人 B、4人 C、7人 D、12人
9.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3名同学参加活动,至少1名男生1名女生的概率是
A、 B、 C、 D、
10.如图的程序语句的输出结果是,
则横线处应填
A. B. C. D.
11. 从区间内任取两个数,则这两个数的
和小于的概率是
A、 B、 C、 D、
12、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记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的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将十进制数110化为十六进制数为
A 、6E(16) B、 72(16) C、 5F(16) D 、B0(1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做在答题页内)
13. 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是 。
14.如图所示,向边长为3的正方形内随机地投飞镖,飞镖
都能投入正方形内,且投到每个点的可能性相等,则飞
镖落在黑色区域部分的概率是 .
15. _ _.
16.一个总体中有100个个体,随机编号为0,1,2,…,99,依编号顺序平均分成10个小组,组号分别为1,2,3,…,10.现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规定如果在第1组随机抽取的号码为m,那么在第k组中抽取的号码个位数字与m+k的个位数字相同.若m=5,则在第7组中抽取的号码是________.
答 案 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 已知函数 = 。(1)求的值;
(2)求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3)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
18. (12分)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一次摸出两个小球.
(1)请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可用(a,b)形式写出);
(2)求摸出的两个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5的概率.
19.(10分)写出所给程序对应的程序框图.
程序: 程序框图:
20. (12分)某校高一年级的名学生参加一次科普知识竞赛,然后随机抽取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完成频率分布表;
(2)根据上述数据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 组 频数 频率
5
10
15
15
5
合 计 50
(3)估计这次竞赛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4)估计这次竞赛中成绩的平均分是多少?
21.(12分)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
使用年限x 2 3 4 5 6
维修费用y 2.2 3.8 5.5 6.5 7.0
(1)请画出上表所给数据的散点图;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
方程=bx+a;
(3) 根据回归方程,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是多少?
(参考公式:,;
参考值:2×2.2+3×3.8+4×5.5+5×6.5+6×7.0=112.3)
22.(12分)抛掷一枚骰子,当它每次落地时,向上一面的点数称为该次抛掷的点数,可随机出现1到6点中的任一个结果。连续抛掷两次,第一次抛掷的点数记为,
第二次抛掷的点数记为。
(1)求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概率;
(2)求长度依次为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第14题图
INPUT m, 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
频率/组距
O
成绩
50
60
70
80
90
100
0.01
0.02
0.03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共100分)
Ⅰ.语法和词汇知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 The headmaster told the boy _____ the angry teacher, but he refused to.
A. to apologize B.apologize to C. to apologize for D. to apologize to
2. Great changes have ________ in our hometown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A.happened B. took place C. happen D. taken place
3. —Della, would you like some potato chips
—No potato chips for me—I’m ______ a diet.
A. at B. in C. on D. with
4. —Where does your little daughter want to go during her holiday
—She is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 to the Wu Yi Mountain.
A. take B. taking C. being taken D. be taken
5. ---Would you mind if I turned off the light
---____________.
A. Yes, go ahead B. No, please don’t
C. Go ahead, please D. Certainly, do as you please
6.I’ll look into the matter as soon as possible. Just have a little ______.
  A.wait B.time C.patience D.rest
7.This painting is splendid, but _______ we actually need it is a different matter.
A. that B. what C. whether D. how
8.Some college students are seen doing _______ work they can find to support themselves.
A. that B. which C. whatever D. no matter what
9.His parents died in the strong earthquake, so he was _____ in the SOS Village.
A. grown up B. taken up C. fed up D. brought up
10. ________ at the result, the boss left without saying any word.
A. Having disappointed B. Disappointing
C. To be disappointed D. Disappointed
11. ________ excited Geoff Marcy most was ________ there were planets in other solar system where life might exist.
A. It; if B. That; whether C. What; whether D. What; that
12. ________ you are interested in astronomy, you can read the book.
A. Even if B. Now that C. Unless D. As soon as
13.How the big forest fire has ________ remains to be a mystery.
A. broken up B. broken out C. taken place D. turned up
14. On the contrary, I think it is Truman,________ you, ______to blame.
A. more than; are B. less than; who are
C. rather than; that is D. rather than; is
15. I have no idea________ they will pass the final exam.
A. that B. when C. whether D. why
16. Although most of them have no doubt ________he will win the match, I still wonder________ he has been well prepared.
A. if; that B. that; whether
C. that; that D. whether; if
17. Nobody but me ______ that either you or Tom ______to take part in this activity.
A. knows / is B. know / are C. know / is D. knows / are
18. You may find it _______ that Charlie was taught to sing as soon as he could speak.
A. astonishing B. astonished C. to be astonished D. to be astonishing
19. You are ______ to suffer from bad health if you keep smoking.
A. likely B. possible C. probable D. perhaps
20. What people like to eat is subjective, but ______ the northerners like dumplings while the southerners are fond of rice.
A. by chance B. in particular
C. at ease D. in general
Ⅱ.完形填空(每题2分,总分40分)
April Fools’ Day
The first of April is commonly known __21_ April Fools’ Day, and it’s customarily on this day to play a __22__ on a friend. If your friend is __23__ in, then he or she is an April __24__.
It isn’t only children who __25__ jokes. Grown-ups like such pranks(恶作剧), too. Even the media sometimes try to deceive the __26__with a __27__ April fool story. Some years __28__, for example, a famous joke was played on the __29__. A __30__ reporter reported that strange geological changes have resulted in weaker gravity in different __31__ of Britain. He asked __32__ to jump __33__ and see if they __34__ jump higher than they usually could. Many people did. The hundreds of __35__ the BBC received proved how __36__ the hoax(恶作剧) was. not until twelve o’clock did the BBC gently __37__ its listeners it was April Fools’ Day that day.
Making jokes only __38__ until noon of the day, the rule is rigid and everybody accepted. Anyone who tries to make a fool after midday is a __39__ fool than he who has been __40__. The late trickster is instantly rebuffed(受挫), as a piece of poem goes:
April Fools’ Day is gone and past. You are the biggest fool at last.
When April Fools’ Day comes again, You’ll be the biggest fool then.
21. A. for B. to C. about D. as
22. B. fool B. trick C. match D. game
23. A. taken B. cheated C. fooled D. invited
24. A. fool B. boy C. girl D. child
25. A. dislike B. like C. hate D. enjoy
26. A. fools B. grown-ups C. adults D. public
27. A. dull B. foolish C. slow D. wise
28. A. more B. before C. ago D. later
29. A. screen B. radio C. TV D. computer
30. A. scientific B. ordinary C. common D. special
31. A. countries B. parts C. place D. nation
32. A. scientists B. readers C. watchers D. listeners
33. A. back B. down C. up D. up and down
34. A. mostly B. hardly C. usually D. normally
35. A. pictures B. messages C. ideas D. calls
36. A. successful B. unsuccessful C. successfully D. unsuccessfully
37. A. retell B. remind C. tell D. warns
38. A. lasts B. continues C. goes D. comes on
39. A. clever B. bigger C. smaller D. foolish
40. A. selected B. chosen C. fooled D. made
III.阅读理解(每题2分,总分40分 )
A
It’s time to do something for your father – the man who for many people has been an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since birth.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 is Father’s Day. The holiday honors not only fathers, but also all men who act as father figures, such as stepfathers, uncles and grandfathers.
The idea of Father’s Day came from the love and appreciation of American lady called Sonore Smart Dodd in 1909.
Dodd wanted a special day to honor her father, William Smart. He raised six children by himself on a countryside farm in Washington State after his wife died during the birth of their sixth child.
When Dodd became an adult, she realized the selflessness her father has shown in raising his children as a single parent.
It was her father who did all for his children. In the eyes of his daughter, William Smart was a courageous, selfless and loving man.
Dodd’s father was born in June, so she chose to hold the first Father’s Day celebration in Washington on June 19th, 1910.
In 1924, US 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 supported the idea of a national Father’s Day. Finally, in 1966, President Lyndon Johnson declared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 as Father’s day.
So this is a perfect chance to let your father know what he means to you. To show your love and respect, you need not buy an expensive gift. You can send him a home – made card; You can call him every day; Even you can give him a sweet smile when he comes back from work. All these little things are easy for us to do, but they can show your care and love to your father.
41.Father’s Day always falls on .
A.the same day every year B.the third Sunday of June
C.the last day of June D.June 16th of each year
42.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 of Dodd’s father
A.Loving B.Selfless. C.Courageous. D.Humorous.
4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ais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
A.养育 B.饲养 C.升起 D.抬高
44.Who declared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 as Father’s Day
A.President Coolidge. B.President Washington.
C.President Johnson. D.President Lincoln.
45.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Being a Good Father B.Father’s Day
C.Dodd’s Father D.Showing Love to Your Father
B
There was once a captain who loved money so much that he cheated his sailors at the end of every voyage and took their wages.
On the last day of one voyage, the ship was in a small port. It was winter time, and the sea was very cold, so the captain said to his sailors, "If one of you stays in the water during the whole night, I will give him my ship. But if he comes out before the sun appears, I shall get his wages."
The sailors had heard about the captain's cheating, so they didn't trust him. But then one of them, who thought that he was cleverer than the captain, said that he would do it. He got into the water, and, though it was very cold, he stayed in it. When it was nearly morning, some fishermen lit a fire on the shore about half a mile away.
"You are cheating," the captain said to the sailor. "The fire's warming you."
"But it's half a mile away!" said the sailor.
"A fire's fire," answered the captain. "I have won."
The sailor came out of the water, and said, "Perhaps you think that you are clever because you have won my wages, but you can't cook a chicken."
"I can," answered the captain.
"If you cook this chicken," said the sailor, "I shall work for you without wages for seven years, but if you can't, you will give me your ship."
The captain agreed, took the chicken and said, "Where's the fire "
"There it is," answered the sailor. "On the shore."
"But it's half a mile away," said the captain angrily.
" 'A fire's fire,' you said," answered the sailor. "If it is enough to warm me in the water, it is enough to cook your chicken."
46. The captain got the sailor's wages ________.
A. by cheating him B. and kept the money for future use
C. to buy a chicken for himself D. and said he would return the money soon
4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All the sailors refused to get into the water because it was too cold.
B. It was the sailor who was cleverer.
C. The captain succeeded in cheating the sailor.
D. The captain knew that the fire the fishermen made was enough to warm the sailor in the water.
48. The captain insisted that the fire was warming the sailor because he ________.
A. wanted to keep his promise B. didn't believe the sailor's success
C. didn't want to lose the bet D. wanted to show his cleverness
4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The sailors didn't trust the captain.
B. The sailor didn't get out of the water before the sun appeared.
C. The captain failed to cheat the sailor this time.
D. In order to help the sailor in the water, the fishermen made a fire.
50.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A. How a Captain Cheated His Sailor B. How a Sailor Got a Ship
C. A Fire Is Fire D. A Brave Sailor
C
Mark Twain left school when he was twelve. He had little school education. In spite of this, he became the most famous writer of his time. He made millions of dollars by writing. His real name was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but he is better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as Mark Twain, his penname.
Mark Twain was born in 1835 and he was not a healthy baby. In fact, he was not expected to live through the first winter. But with his mother’s care, he managed to survive. As a boy, he caused much trouble for his parents. He used to play jokes on all his friends and neighbors. He didn’t like to go to school, and he often ran away from home. He always w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nearby Mississippi(密西西比河). He was nearly drowned nine times.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Mark Twain began to work for a printer, who only provided him with food and clothing. Then, he worked as a printer, a river-boat pilot and later joined the army. But shortly after that he became a miner. During this period, he started to write short stories. Afterwards he became a full time writer.
In 1870, Mark Twain got married.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he wrote many books including Tom Sawyer in 1876, and Huckleberry Finn in 1884, which made him famous, and brought him great fortune.
Unfortunately, Mark Twain got into debts in bad investments(投资) and he had to write large numbers of stories to pay these debts. In 1904, his wife died, and then three of his children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70, his hair was completely white. He bought many white suits and neckties. He wore nothing but white from head to foot until his death on April 21, 1910.
51.In his childhood, Mark Twain, ________.
A.learned a lot at school
B.he often went swimming with other boys
C.his mother often worried about his safety
D.he often played games with other boys
5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about Mark Twain
a. He became a miner. b. He worked as a printer.
c. He got into debts. d. His father died.
e. He became a full-time writer. F. He joined the army.
A. a—d—b—c—e—f B. d—b—f—a—e—c
C. d—a—f—e—b—c D. c—b—d—f—e—a
53.In order to make a living, Mark Twain _______.
A.first worked as a printer
B.did many kinds of work
C.wrote stories in the beginning
D.joined the army after he worked in a mine
54.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ee that Mark Twain _______.
A.had a happy childhood
B.was a good boy and always did what he was asked
C.was very naughty when he was young
D.lived a pleasant life
55.Before his death, Mark Twain _______.
A. became a white man B. was in low spirits
C. liked to buy all kinds of clothes D. had nothing on
D
In America, the driver’s education is part of the regular high school curriculum(课程). Every student in his or her second year of high school is required to take a class in the driver’s education. However, unlike other courses, it is not given during the regular school year. Instead, it is a summer course. The course is divided up into two parts: class time for lear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riving time to practice driving. Class time is not unlike any other class. The students have a text from which they study the basic laws they must know to pass the written driving test that is given to anyone wanting to get a driver’s license.
Driving time is a ch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get behind the wheel(steering wheel方向盘) and practice starting steering, backing up, parking, switching lanes, turning corners and all the other maneuvers(操作) required to drive a car. Each student is required to drive a total of six hours. The students are divided up into groups of four. The students and the instructor go out driving for two hour blocks of time. Thus, each student gets half an hour driving time per outing. The instructor and the “driver” sit in front of seat and the other three students sit in the back.
Drivers Ed cars are unlike other cars in which they have two brakes(刹车系统), one on the driver’s side and one on the other side where the instructor sits. Thus, if the student driver should run into difficulties the instructor can take over. The car also has another special feature. On the top of the car is a sign that reads: STUDENT DRIVER. That lets nearby drivers know that they should use extra caution(小心) because the student driver is a beginning driver, not very experienced and prone to driving slowly.
After the student has passed the driver’s education course and reached the proper age to drive ( this age differs in every state but in most cases the person must be 16 years old), they can go to a designed state office to take the driver’s test, which is made up of an eye examination, a written test, and a road test. The person must pass all three tests in order to be given a driver’s license. If the person does well in his or her driver’s education class, he or she will pass the test with flying colors and get a driver’s license.
56. In America, the driver’s course mentioned above______
A. is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advanced education.
B. is given to anyone wanting to get a driver’s license.
C. is carried on at the same time as other courses.
D. is offered to all the students of Grade 2 in high schools.
57. To prevent accidents, a driver Ed car _______.
A. has sign inside it
B. has two sets of brakes
C. is big enough to hold five persons
D. can’t run very fast
58.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______ in their whole driving practice.
A. go out driving for twelve hours
B. spend at least six hours driving
C. drive for two hour blocks of time
D. get half an hour driving
59.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students wanting to get the driver’s license
A. They must be 18 years of age.
B. They should go to have the driver’s test.
C. They must have their eyes examined.
D. They ought to do well in the driver’s course.
60. The underlined word instructor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_.
A.partner   B.parent   C.teacher D.headmaster
第Ⅱ卷 (共50分)
Ⅳ.短文改错 (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要求你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 ),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__),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ce. Everyone needs friendship. In all our lives we can’t live without friendship just as we can’t live without air and water. Friendship makes us getting on well with one another to go ahead under different kind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ront of us. But real friendship is no easy to come by. True friendship must be sincerely and be based on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not on benefits of each other. A good friend can always be a good teacher to us.By his advices we are persuading to go the right way. Therefore more friends we have, the better we can improve ourselves.
Ⅴ. 写作(满分35分)
[写作内容]
假设有一批加拿大中学生将来你校就读,校方要求你在开学典礼上介绍一下学校的有关规则。请按以下要点写一篇发言稿。词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穿戴 佩校章,穿校服
作息 不迟到,不早退: 上午7:45上课,下午5:30放学
环境卫生 放学后扫地,保持校园清洁
交通 若要骑车上学,需办理自行车许可证
提示:校章school badge  许可证 permit
Good morning, dear friends. Welcome to our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Ⅰ.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20小题;1分/题,满分20分)
1--5. DDCCC 6--10. CCCDD 11--15. CBBCC 16--20. BAAAD
Ⅱ.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Ⅲ.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满分40分)
Ⅳ.短文改错 (1.5分/题,满分15分)
importance 改为 important
Getting 改为 get
Kinds 改为 kinds
去掉 the
No 改为not
. Sincerely 改为 sincere
Understand understanding
Advices 改为 advice
Persuading 改为 persuaded
More 前加 the
Ⅶ.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参考范文: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地理区域的范围大小取决于( )
A.地理位置 B.地形
C.划分标准 D.气候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6.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7.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地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技术 B.GIS技术
C.无线电呼叫技术 D.GPS技术和GIS技术
8.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9.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若果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0.数字地球是( )
A.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B.用数字度量半径、体积、质量等的地球
C.用经纬网描述的地球
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回答11—15题
11.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1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14.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1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16-20题。
1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17.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8.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9.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0.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2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
D.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2.下列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好,埋藏深,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B.煤种齐全,分布范围广,全省8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D.煤田的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23.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24.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 )
A.胶济线 B.大秦线 C.神黄线 D.焦(作)—日(照)线
25.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露天煤矿开采比较容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B.山西省以轻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C.山西应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品种、同一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各季节降水分配均匀
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6~7题。
27.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28.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29.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他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30.关于河流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B.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
C.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对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影响不大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1~32题。
3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 B.干湿季分明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3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大水灾,为准确了解灾害,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1~4题。
33.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长江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34.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 )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
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
35.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6~37题。
36.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37.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森林和湿地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环境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38-39题
38.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
39.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40.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共50分)
1.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2分)
(2)从土地条件来看,甲区域 土广泛分布,乙区域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 土为主。(2分)
(3)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6分)
2.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4分)
A B
(2)雨林生态系统中,有机质和养分很少积累在 中 ,而是主要储存在 内。(4分)
(4)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 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 就会陷于崩溃。(4分)
3.读“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回答:(18分)
(1).从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看出1990年山西省煤炭调出量达__________亿吨,2001年,电力输出突破__________亿度。(2分)
(2).山西省煤炭输出港口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问题。(4分)
(3)从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读出山西省的三条产业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较__________(高、低)(4分)
(2)在B图中,传感器接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武威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1、(1)商品谷物农业(1分) 玉米或小麦(1分)
(2)黑土(1分) 水稻土(1分)
(3)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矿物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耗能少、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进行产业转移,将耗能多的产业转移至能源丰富的地区;加强技术革新,关停并转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减少废气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健全大气保护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倡导公众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任答三点,6分)
2、(1)生物(2分) 土壤 (2分)
(2)土壤(2分) 植物体内(2分)
(3)淋洗(2分) 生态系统(2分)
4、(1)飞机 (2分) 高(2分)
(2)电磁波(2分)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或大气散射的光能产生地面辐射(含电磁波) (2分) 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反射或产生的辐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进行识别(2分)

甲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
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的农业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粗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力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采,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经济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
(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作者陈育宁,有删节)
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中华各民族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的农业民族,一般来说居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有大量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通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
B.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经济形式单一;南方民族居住区域多高山、丘陵,交通不便,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
C.南北方民族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中原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为它们之间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D.中华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联系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有过分裂,但分裂是短期的,统一则是长期的。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由中华大地各民族间经济相互联系、依赖,将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内在需求紧密结舍在一起所形成的。
B.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考虑经济生活,出于民族的生计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
C.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边,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不断逼近中原,都表明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
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贸易互市场所,是为了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而中原农业生产力则可独立地发展。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这些从地理上说明中华各民族交往和联系有相当大的困难。
B.北方弱小民族主动“入贡”以谋求经济利益,北方民族留在汉地融合于汉族,这说明汉族强大,北方民族委屈靠拢甚至合聚。
C.几千年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或战争或和平,实质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这才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
D.中华大地各民族相互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超越世界其他民族。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同“按”,按照)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
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失去) D.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欺骗)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6.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7.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秦 楼 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①,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8.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⑵ ,塞上风云接地阴。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⑶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⑷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目光 李汉荣
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
所以,当我们老了,越来越轻的身体里,却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沉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分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11.怎样理解“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12.请概括文章第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本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分)
1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各举一例,简要分析。(6分)
1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我们该 “存放”“投出”什么样的目光?请分点概括。(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开生面,而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        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
D.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B.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C.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D.黄岩岛事件的起因是菲律宾方面侵犯中国主权,袭扰中国渔船渔民造成的,中方呼吁菲方应该切实尊重中国主权。
17.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18.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5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里,泪湿青衫,深味了迁谪的无奈。
________ 。
________ 。
19.学校封闭式管理是当今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学校封闭式管理就是指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那么封闭式管理到底有何利弊呢?我们学生对此有何看法呢?中学团委针对这一话题出了一道辩论赛辩题:
正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利大于弊。
反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弊大于利。
请你为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论提纲,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条陈述理由。(6分)
________ 。
________ 。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一首歌叫《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其中有几句这样唱道: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整日的奔波到处瞎忙,被地下铁和公务吞没,又被脏嘴吐在大街上。在喧闹的街上东游西逛,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我们的呼吸混杂在一起,我们形迹交汇匆匆忙忙。……
材料二:狄更斯有一首诗歌叫《别挤啦》,其中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材料三:“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义项:(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 排斥、排挤 / 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4.A(案:同“按”,查看)
5.B(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乃:才;于是,就 C.而:连词,表修饰;并且D.以:连词,表修饰;因为)
6.B(“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不当)
7.(1)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2)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
8.(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5分,任选三点)
9.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6 分)
10. ⑴猿猱欲度愁攀援 ⑵江间波浪兼天涌 ⑶别有幽愁暗恨生 ⑷回首向来萧瑟处 ⑸赢得仓皇北顾 ⑹莫道不销魂
11.(5分)生命的分量固然包括身体的重量,但决定着人生品质和价值的主要是一个人拥有的情怀和秉持的态度。
12.(6分)内容:第⑥段主要写圣人拥有高质量的蕴藏着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2分)
作用:有力地阐明了前面“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这一观点;(2分)同时自然引发了后面作者对“体内该存放和投出怎样的目光”的追问与思考。(2分)
13.(6分)(1)拟人。(能准确举例并恰当分析其修辞效果即可);(3分)(2)排比。(能准确举例并恰当分析其修辞效果即可)。(3分)
14.(8分)(1)充满善意的、美好的目光;(2)充满关怀、悲悯的目光;(3)充满敬仰、热爱的目光(4)充满感恩的目光。(答到任意三点即可)
15.C(A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B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D 替古人担忧:为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不合语境。)
16.C(A.不合逻辑,应是“不仅为欧洲的音乐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
B.“空间”与“地域”概念混乱,不能并列。D.句式杂糅,去掉“的起因”或“造成的”。)
17. ③①④②⑥⑤
18.示例:柳永在寒蝉的凄切中,惜别佳人,倾诉着别离的伤感。
杜甫在茅屋的呻吟中,心忧黎民,慨叹着乱世的惨淡。
19.示例(正方)1. 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封闭式管理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 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安全管理。
(反方)1. 封闭式管理只承认事物的内部联系,人为割断了外部联系。
2. 封闭式管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沟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参考译文:
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和氏璧到了秦国,秦却不给城,理亏在秦国;秦拿出城而和氏璧却送回去了,理亏在赵国。要想使理亏在秦国,就不如放弃和氏璧;怕放弃和氏璧,就不如不给秦国。秦王已经按照地图来给城,又设置了九宾的大礼,斋戒沐浴来接受和氏璧,那情势看来是不会不给城了。如果秦王受了和氏璧,却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请求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和氏璧不是赵国的璧么?那十五座城却是秦国的宝地啊。现在如果大王因为和氏璧的缘故,失去这十五座城,十五座城的子弟,就都会深深埋怨大王,因为大王抛弃他们就象抛弃小草一样。如果大王不给城却骗取了赵的璧,为着一块璧的缘故却在天下人面前丧失信用,那么我请求死在秦国,来揭露大王的不讲信用。”这样,秦王不一定不退还和氏璧啊。现在怎么却派随从怀揣着和氏璧逃回去,使人们认为秦国理直呢?这个时候,秦的意思还不想和赵国断绝关系罢了。如果秦王发怒,在市朝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带领十万大军逼近邯郸,索取和氏璧和要求赵国守信,那么,秦国打一次胜仗,相如就会灭族,打两次胜仗和氏璧便终于归入秦国了。我因此说:“蔺相如使和氏璧能够得到保全,是天意啊!”至于他在渑池会上的顽强坚决,对廉颇的忍让团结,那方式方法越出越运用得巧妙了。因此赵国能够完好不受损害,也是上天在曲意保全它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