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武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1.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 十一长假,小明实现了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的愿望。这个遗址是在( )A.云南元谋 B.北京龙骨山 C.浙江余姚 D.陕西半坡3. 火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远古人类生活的进步。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4. 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在于A.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增多B.禹有私心C.部落议事会集体的决定D.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5.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6. 小王同学假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的展览品。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判断该处遗址是A.半坡聚落 B.河姆渡聚落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7. 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C.半坡人博物馆 D.河姆波遗址博物馆8. 台湾某旅行社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为了了解“人文始祖”他们应去A.炎帝、黄帝陵墓 B.大禹陵C.秦始皇陵 D.中山陵9. 《史记 十二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选举制 D.分封制10. 我市市区西北处有一座为纪念大禹而修建的禹王亭博物馆,属龙山文化遗址。下列关于大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曾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B.曾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C.通过分封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1. 学完《夏与商的政治统治》这一课后,王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认为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B.夏朝国王压榨百姓C.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D.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12. 《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13.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西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B.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D.不少青铜器上面铭刻着甲骨文14. 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其中约40%的文字是采用如表所示的造字方法。这一造字方法是表( )甲骨文 现代汉字日月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 管仲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读懂管仲,就读懂了半部春秋历史在他辅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16. 《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17.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膑 B.孙权 C.孙策 D.孙武18. 下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下谓之‘天府’也”。它是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19. 传统节日有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下列哪一节日的习俗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20. 孔子告诫季康了:治理政事,君子无需用杀戮手段;君子只需行善,则民自然也会行善。在此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 )A.礼治 B.德治 C.法治 D.兼爱21. 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A.屈原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22. 杰伦同学在参加一次历史知识竞赛时需要回答这样的一道题:“上古三代”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夏商周 B.商周夏 C.夏周商 D.周商夏23. 下列国王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①夏桀②商汤③商纣④周武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4. “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材料中的“计谋”指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秦始皇主持修建驰道 D.元世祖设置宣政院二、简答题 25. 如图一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三、综合题 26.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农业什么生产技术的革新?这两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2)这两项生产技术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历史课上,小明发言说:“陈胜、吴广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起义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材料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材料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1)根据材料一内容,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2)材料二三分别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28. 阅读材料结合所有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材料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二 (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你能列举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2)材料二中的“轩辕”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四、填空题 30. 根据所有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阅读下列史实,得出相应推论。同学们参观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该古人类资料:①史实:6具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以及头盖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股骨、胫骨等化石,这些化石分别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推论:________②史实:100多种野兽化石,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推论:________③史实:5个灰烬层,灰烬最厚达6米多,大量的烧骨和少量的烧石。推论:________④史实: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推论:________(2)通过上述史实与推论,得知属于北京人体质特征的是:________;属于工具制造的是:________;属于用火情况的是:________;属于社会组织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A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A22.【答案】A23.【答案】C24.【答案】A二、简答题25.【答案】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三、综合题26.【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春秋时期(2)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7.【答案】(1)不同意;因为奏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奏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和奏二世的残暴统治都表明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2)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了西汉。28.【答案】秦始皇赢政29.【答案】(1)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还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烧制陶器、饲养家畜等。(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四、填空题30.【答案】(1)①保留猿的某些特征,②群居,共同生活,③已经学会使用火,会保存火种,④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骨器(2)①;④;③;②试卷第4页,总9页试卷第5页,总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