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英  语
命题人:常有为 审题人:常有为
第一卷(选择题 共95分)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三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balance
A. safe B. plan C. late D. grass
2. disappear
A. research B. bear C. heard D. fear
3. resist
A. result B. question C. test D. university
4. exit
A. example B. exam C. exist D. excuse
5. town
A. show B. lower C. cow D. shadow
第二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6. —What's that noise, John
—Sorry, Linda.I forgot to tell you.The school library ______.
A.is rebuilt B.is being rebuilt C.was rebuilt D.has been rebuilt
7.—Excuse me, what can I do for you
—Yes.I'd like to place ______ advertisement for ______ used car in your paper.
A.the; a B.an; / C.an; a D./; the
8. — Many of us in our company have a ____ opinion of him.
— But he is ____ thought of by most of the leaders.
A. bad; highly B. bad; high
C. badly; high D. badly; highly
9.University of Cambridge, ______ in 1209, is home to a great number of outstanding figures.
A.found B.founding C.founded D.to be founded
10. ---Do you know what the letters FIFA _______
---Is it French I’m not sure.
A. stand for B. look like C. belong to D. take place
11. A beach house caught fire last night, ______ five students living in it.
A. killing B. to kill C. having killed D. killed
12. --- Did you talk with _______ present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 No. Only a few of them.
A. anyone B. everyone C. someone D. no one
13. Your work experience is a big ________ in the job market but your poor eyesight will limit your choices.
A. benefit B. condition C. promise D. advantage
14.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_________ into the machine to cool it down.
A. are pouring B. is pouring C. is being poured D. are being poured
15. --- Mike was rushed to hospital last night. Is he all right
---- Really But don’t worry! I ______ to the hospital and see him this afternoon.
A. will go B. am going C. have gone D. went
16. This is the car _______ door was slightly damaged in the accident.
A. which B. whose C. where D. when
17. ---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Who _____ it be
--- It must be the milkman.
A. may B. must C. can D. need
18. The Whites are living in a house ______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A. to be built B. built C. being built D. having built
19. --- How is your art exhibition _______
--- Perfectly. More people are coming to see my works than expected.
A. going B. raising C. developing D. changing
20. --- Jacob was kicked out of the football team.
--- ___________ He drinks and smokes too much.
A. How come B. What for C. It can’t be true. D. Not surprising.
第三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30 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40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little boy knocked on the door of the old house. He waited, and sweated from 21 of seeing the owner, who 22 ever came out. As he was ready to 23 , the door slowly opened.
“What do you want ” the old man asked.
“Uh, sir, I’m 24 magazines for school and I was 25 if you would like to buy 26 .” The old man only 27 at the boy. Meanwhile, the boy saw many dog figurines(小雕像) inside the house. “Do you 28 dogs ” he asked. “Yes, I have many dog figurines in my house; they are all I have.” The boy then felt sorry for the man, as it seemed he was very 29 . “Well, I do have a magazine here for collectors. It is 30 for you. I also have one about dogs since you…” The old man started to close the door, saying 31 , “No, boy. I don’t need any magazines of any kind. Now goodbye.”
The boy was 32 for the old man being so lonely. He went home and then had an 33 . He had a little dog figurine which didn’t 34 much to him since he had a real live dog and a large family. The boy headed 35 . He knocked on the door again and this time the old man came right to the door. “Boy, I thought I told you no 36 .”
“No, sir. I want to bring you a 37 .” The boy 38 him the figurine and the old man’s face 39 . “Boy, you have a big heart. 40 are you doing this ”
“I think it means more to you.”
From that day on, the old man started coming out and talking with neighbors.
21. A. excitement B. fear C. embarrassment D. happiness
22. A. hardly B. frequently C. hurriedly D. readily
23. A. knock on B. break in C. cut off D. walk away
24. A. selling B. collecting C. raising D. designing
25. A. wandering B. wondering C. proving D. hoping
26. A. it B. that C. one D. them
27. A. laughed B. pointed C. reached D. looked
28. A. keep B. hate C. kill D. collect
29. A. busy B. delighted C. lonely D.disappointed
30. A. clear B. safe C. suitable D. boring
31. A. easily B. coldly C. comfortably D. nervously
32. A. sad B. anxious C. eager D.respectable
33. A. opinion B. idea C. mind D. thought
34. A. mean B. worth C. talk D. use
35. A. off B. back C. away D. outside
36. A. noises B. interruptions C. dogs D. magazines
37. A. book B. doll C. gift D. help
38. A. handed B. lent C. attracted D. pleased
39. A. went pale B. turned dark C. lit up D.calmed own
40. A. How B. When C. Where D. Why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25小题。第一节每小题2分,第二节每小题1分;满分45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n 1969 I was a young girl working in Toronto. I was from a small town in Ontario and had just moved to the big city about three months earlier. It was one week before Christmas and I was going home on the last streetcar of the evening.
I remember looking at my paycheque(工资单) and asking myself how it was going to endure. At that time in my life I hardly had enough money to exist on. Bread for supper and oatmeal for breakfast was the only way I kept hunger at bay.
I got off the streetcar and started walking up the street, when I suddenly noticed a man was running after me. I stopped, turned around, seeing that he was black. I snapped, “What do you want ” The man answered in a soft voice, “I am returning your wallet. You left it on the streetcar seat.”
Because of that man’s thoughtfulness, I was allowed the comfort of going home by bus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Otherwise, I would have stayed alone in my small room with a hog plate.
I have never been so ashamed of myself, and that poor, kind man had to walk, who knows how far, home.
I recognized immediately that this was wrong of me and it changed my ways forever.
4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A. The writer had no job when the story happened.
B. The writer were leaving the big city for her hometown.
C. The writer had little money when the story happened.
D. The writer’s parents were very poor when she was young.
4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napped” most probably mean
A. To speak in a soft voice. B. To shout angrily.
C. To scream for help. D. To whisper.
43. Why was the black man running after the writer
A. To rob her. B. To scare her.
C. To make friends with her. D. To return her wallet.
44. What is the writer trying to tell her readers
A. Never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
B. She had been struggling to her success.
C. She had changed a lot since that night.
D. Being kind to strangers will pay back.
B
There is a growing problem of what to do with electronic waste such as old televisions, computers, radios, cellular telephones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trash, or e-waste, is piling up faster than ever in American homes and businesses. People do not know what to do with old televisions or computers so they throw them in the trash.
National Solid Wastes Management Association(NSWMA) state programs director Chaz Miller says the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ic waste Americans produce is not unexpected.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estimates more than 400 million consumer electronic items are dumped each year, and there is a push by more states to ban the waste from landfills(垃圾填埋场) and create recycling programs. They can be torn apart and sorted for useable parts. Mike Fannon who runs the plant in Baltimore, says, "There are a lot of valuable metals that can be recovered and reused instead of just putting them in the landfill, and in certain components there are some materials that should not really be in the landfill," Fannon explained.
Fannon says nearly 20 percent of electronic waste is recycled nationwide. Thirteen years ago, it was only about 6 percent. Recycling rates continue to rise as more communities have banned electronics from landfills in an effort to keep e-waste poisons like lead(铅) and mercury(汞) out of garbage dumps.
This year several states like Vermont imposed a ban on electronic waste in landfills. More than 25 other states have also adopted landfill bans, e-waste recycling programs or both. Chaz Miller says more can be done to boost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We can do much better," noted Miller. "I think clearly our goal should be to do as well as we do recycling newspapers."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e-waste
A. Old televisions. B. Old computers.
C. Old cell phones D. Old newspapers.
46. Why is e-waste banned from landfills in many states
A. Because it can not be recycled.
B. Because it might damage the environment.
C. Because it can be shipped to other countries.
D. Because the landfills are already full.
47. According to Mike Fannon, what might be the best way of dealing with e-waste
A. Recycling it. B. Selling it.
C. Burying it. D. Breaking it.
48.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At present, less then 10 percent of e-waste is recycled.
B. Chaz Miller works for EPA.
C. All states in the US have banned e-waste from landfills.
D. Experts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e-waste.
C
Monkeys are very similar to us in many ways. We enjoy watching them because they often act like us. In fact, scientists say monkeys and humans share a common ancestor.
Monkeys make us smile, too, because they are creatures full of playful tricks. This is why many monkey expressions are about tricky people or playful acts. One of these expressions is monkeyshines, meaning tricks or foolish acts. So, when a teacher says to a group of students: "Stop those monkeyshines right now!", you know that the kids are playing, instead of studying.
You might hear that same teacher warn a student not to monkey around with a valuable piece of equipment. You monkey around with something when you are touching or playing with something you should leave alone. Also, you can monkey around when you feel like doing something, but have no firm idea of what to do.
Monkey business usually means secret, maybe illegal, activities. A news report may say there is monkey business involved in building the new airport, with some officials getting secret payments from builders.
You may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when you make that person look foolish. Some people make a monkey out of themselves by acting foolish or silly.
If one monkey has fun, imagine how much fun a barrel of monkeys can have. If your friend says he had more fun than a barrel of monkeys at your party, you know that he had a really good time.
Monkey suits are common names for clothes or uniforms soldiers wear. In earlier years, performing monkeys’ tight-fitting, colorful jacket looked similar to a military uniform. So, people began to call a military uniform a monkey suit.
4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tat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Monkeys are connected with our life.
B. Due respect should be paid to monkeys.
C. Some English expressions about monkey.
D. Monkeys share a common ancestor with us.
50. How many expressions about monkey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ssage
A. 5. B. 6. C. 7. D. 8.
51. The expression “monkeyshine” has the closest meaning to _______.
A. mischief B. laziness C. making noise D.diligence
52.If you drew a funny picture on your friend’s face while he was sleeping, you were ______.
A. monkeying around B. doing money business
C. enjoying a barrel of monkeys D. making a monkey out of him
D
Father upset by Manchester school's 'Victorian' wall of shame
Josie Robinson, who appeared on a so-called wall of shame at her school in south Manchester, was in tears. Her father has hit out at the "Victorian" methods.
Chorlton High School put up pictures of year 10 pupils who teachers believed had behaved badly. Children singled out for praise were placed on the wall of fame. Its head teacher said the scheme (策划) was designed to motivate pupils.
Carlo Robinson, whose daughter Josie was put on the wall after missing lessons, wants to make a complaint. The teenager had been missing school and turning up late because she was upset that her mother was ill. She said: " I thought it was embarrassing."
Mr Robinson added: "She was in tears. She couldn't tell me at first - it took her about an hour- because she wasn't sure what I would think of it. When she told me I was really shocked. I contacted at least 20 friends and they all agreed it was wrong - it's like Victorian times."
Head teacher Andy Park said: "We've successfully used a similar scheme in the past with Year 11 students to incentivise pupils and it really did make a difference - pupils took it in the right spirit and were motivated by it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Obviously this latest scheme wasn't intended to cause offence to pupils. It was actually developed to praise the students moving forwards successfully and to support pupils who needed to make improvements. No parents have complained directly to the school and I'd be very happy to meet with any parents to discuss further."
Mr Robinson told the reporter he had contacted the school to schedule a meeting with the head teacher.
53. What does Mr. Robinson mean by saying this is the “Victorian” methods
A. The methods ignore women’s rights.
B. The methods are totally out of time.
C. The methods have a long history.
D. The methods worked well in the past.
54. Why had Josie been missing school, according to her father
A. She got up late. B. She hated the wall of shame.
C. She wasn’t on the wall of fame. D. Her mother was not well.
5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centivise” most probably mean
A. To encourage. B. To exchange.
C. To hurt. D. To force.
5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scheme proved successful before.
B. Most students didn’t take the scheme in the right spirit.
C. Twenty other parents have similar complaints.
D. The school has apologized to Mr. Robinson.
E
A powerful earthquake struck the northeastern coast of Japan at 2:46 p.m. local time on March 11th. Japan's Meteorological Agency released its first tsunami warnings just three minutes later. The country has one of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4,000 Seismic Intensity Meters provide information within two minutes of an earthquake happening.
There are also concrete sea walls around much of the Japanese coastline. But these measures proved no match for the powerful earthquake and tsunami.
Costas Synolakis is a tsunami expert i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 He says: "Japan is one of those most well-prepared countries on earth in terms of tsunami warning. They had a warning. I think what went wrong is that they had not anticipated the size of this event."
He says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First, scientists had not expected such a large earthquake. The 9.0 magnitude earthquake was the 4th most powerful earthquake ever recorded worldwide. It was also the worst ever to hit Japan. The tsunami waves reached as high as 13 meters in some areas.
Second, Japan's concrete sea walls were not built to handle such high waves. " In Sendai(仙台), they were about three meters. At least in that area they were not expecting such a sizeable wave because they would have built a higher seawall."
A tsunami wave can travel as fast as 800 kilometers per hour. To get to higher ground people would often have to travel for many kilometers. This can take more time than a fast traveling tsunami will permit.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cases like Japan. The tsunami waves followed almost immediately.
Experts say early warning systems will continue to be limited by these facts until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can be predicted.
57.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A. A powerful earthquake hit Japan.
B.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C. Japan can report an earthquake before it happens.
D. Better equipment should have been used.
58. According to Costas Synolakis, ________.
A. Japan had a warning of such a serious earthquake
B. Japan has experienced the worst earthquake worldwide
C. the Japanese should have built higher seawalls
D. The Japanese were not really prepared for such a disaster
59.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y hadn’t people got to higher ground
A. Because tsunami doesn’t leave much time for them.
B.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 seawalls were reliable.
C. Because higher ground can’t be reached at all.
D. Because didn’t know there would be a tsunami.
6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Early warning systems are basically unreliable.
B.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will soon be predicted.
C. We have to accept the imperfect systems for the moment.
D. New warning systems will be designed to predict disasters.
第二节 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Sandy is at home. She is now calling Lisa, her classmate.
Sandy: Hi, Lisa. Have you finished helping your parents
Lisa: I finished cleaning the living room a little while ago, but I haven’t cleaned my bedroom yet. _ 61____
Sandy: I know what you mean. ____62____ Do you think you’ll be finished soon
Lisa: I should be done in about an hour.
Sandy: ____63___
Lisa: I did the English homework last night. ____64___ I don’t understand it.
Sandy: Me neither. 65 We can help each other work it out.
Lisa: OK. Then we can go and have our hair cut.
Sandy: Great. See you in a little while.
A. I don’t math at all.
B. But I haven’t started my math yet.
C. Housework is tiring, and I’m tired
D.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hen
E. Why don’t we so it together this afternoon
F. Have you looked at Monday’s homework yet
G. I also hate doing the cleaning around the house.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The fashion show last night was a great ___________ (成功).
67. It is not ___________ (必要的) to wear a tie in a family party.
68. Professor Jordan is trying to get his new book _________ (出版).
69. Swimming is her ________ (最喜欢的) sport.
70. My English teacher has ___________(奉献) all his time to teaching.
71. Graduation is coming and the students are busy _________ (申请) for jobs.
72. The bus driver was to __________(责备) for the terrible accident.
73. He was honor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his __________(贡献) to the film industry.
74. _________(传统上), this was fine but now it is not acceptable.
75. In my ________ (观点), all parks should be open twenty four hours a day.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此题要求改正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如无错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出该加的词,并附带前(后)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出该错词和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I had a interesting dream last night. I dreamed 76. _______________
that I took part in a race. At first, I could not to run very 77. _______________
fast and fell behind. So I didn’t lose heart and kept 78. _______________
running. All the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cheer me on, 79. _______________
“Come on!” I was so encouraged that I ran faster and fast 80. _______________
till I caught up all the other runners. I felt as if flying like 81. _______________
a superman. In the end, I got to the finishing line first. 82. _______________
I won the race. I felt very proudly of myself. Many of my 83. _______________
classmate threw me up into the air. Just at that time 84. _______________
I woke up and found me still in bed! 85. ____________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定你是李华, 你的英国朋友Peter来信向你咨询如何才能学好中文. 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回信.
要点: 1. 参加中文学习班;
2. 看中文书刊、电视;
3. 学唱中文歌曲;
4. 交中国朋友。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June 8, 2008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r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Li Hua
英语答案:
1----5 BDADC 6----10 BCACA 11---15 ABDDA 16---20 BCBAD
21---25 BADAB 26---30 CDDCC 31---35 BABAB 36---40 DCACD
41---44 CBDA 45---48 DBAD 49---52 CBAD 53---56 BDAA
57---60 BDAC 61---65 CGFBE
66.success 67.necessary 68.published 69.favourite/favorite
70.devoted 71.applying 72. blame 73.contribution 74.traditionally
75. opinion
76. a→an 77.去掉run前的to 78. So→But 79.cheer→cheered
80fast→faster 81.all前加with 82.√ 83.proudly→proud
84.classmate→classmates 85.me→myself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a Chinese course, as you’ll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 teacher and practice with your fellow students. Then, it also helps to watch TV and read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Chinese whenever possible.
Besides, it should be a good idea to learn and sing Chinese songs, because by doing so you’ll learn and remember Chinese words more easily. You can also make more Chinese friends. They will tell you a lot about China and help you learn Chinese.Try and write to me in Chinese next time.
Best wishes,
Li Hua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物 理
出题:麻尚忠 审核:李虎笙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变,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1 kg,木块B的质量为2 kg,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 N,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  )
A.3 N B.4 N
C.5 N D.6 N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D.物体A可能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4.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和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作用于左端A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当水平力F作用于右端B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则 ( )
A.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B.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C.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D.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6.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 )
7.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 )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斜面的长度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8.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环与滑杆无摩擦力
B.B环与滑杆无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大小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在穹形支架上,现将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通过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重物。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向C点靠近。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1. 如图所示,6个力的合力为F1,若去掉1 N的那个分力,则其余5个力的合力为F2.则关于F1、F2的大小及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  ).
A.F1=0,F2=0
B.F1=1 N,方向与1 N的力反向,F2=0
C.F1=0,F2=1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D.F1=0,F2=7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12.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对应横线上。)
13.(8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主要步骤是:
A. 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栓上两条细绳,细 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 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弹簧秤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相同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 比较F′和F,看它们是不是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是 (填序号);
(2) 相应的遗漏内容分别是
(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
14.(10分)光电门传感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现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设计一个“验证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图中NO是水平桌面,PO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连接数据采集器,并把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连接,打开软件。
①已知窄片的宽度为d(L远大于d),计算机显示的光电门1、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②用米尺测量光电门间距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各量均用①②里的字母表示)。 ③该实验把砂和砂桶m拉车的力当作小车的合力。由于所用导轨摩擦力较大,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 。
④该实验中,让小车质量M不变时,探究a与F 关系,使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线,如图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
乙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乙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0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 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 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 A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 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16.(12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0 ,在传送带的B端轻放一个小物体,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BA长25米,求:以下两种情况物体从B到A所用的时间. (tan370 =3/4)
(1)传送带不转动
(2)传送带以v=10 m/s的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 (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0.现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B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2)若F作用1.2 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B点的最大距离;
(3)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B点上方为2.25 m的A点.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C BCD AC B AB A D C C BC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3.__ C_E ;
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方向;
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弹簧秤拉橡皮条使其伸长,使结点到达同一 位置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相同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_____F/____;
14.a=(d2/t22-d2/t12)/2L;
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
控制变量法;
木板夹角过大;
m<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6.
赞同
解:(1)传送带不转动
u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2, a2=2m/s2
s=(1/2)a2t22 t2=5s
(2)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 物体运动经历两个阶段
开始阶段受力分析如图 (a)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a1=gsinθ+μgcosθ=10m/s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    t1=v/a1=1s,
发生的位移为 s1=(1/2)a1t12=5m<25m,
物体加速到10m/s时仍未到达A点.
  第二阶段 受力分析如图 (b)所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2, ?a2=2m/s2.
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A端的时间为t2,则    LBA-s=vt2+(1/2)a2t22,
解得  t2=1.6s.
  
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1+t2=2.6s.
  
17.
解:(1)在力F作用时有: (F-mg)sin30○cos30○
.5 m/s.
(2)刚撤去力F时,小球的速度 m/s 小球的位移.8 m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 mgsin30○cos30○
.5 m/s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4 s 上滑位移.6 m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 m.
(3)在上滑阶段通过A点:
第一次通过A点时间.2 s ′=0.6 s(舍去)
小球返回时有: mgsin30○cos30○ .5 m/s
因此小球由顶端返回B点时有: s
第二次通过A点时间.75 s.
F1
F2


A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政 治
命题:郭嘉 审核:李旭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2011年1月27日,银监会表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迅猛发展,目前信用卡总量已达到2.1亿张,全年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消费者使用信用卡
①可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增强消费安全
③方便购物消费 ④能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图1和图2表示。
则图中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A.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B.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C.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D.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
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5.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进就业 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6.2010年10月31日,号称“聊城市最大社区”的“龙湾新村”开盘售楼。某个体老板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78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34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4万元和利息10万元。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78万元、首付34万元、利息10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7.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利用名人做广告的根本目的在于 A.顺利让渡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B.提高企业产品的可信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C.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顺利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D.减少商品的价值量,获得价格优势
8.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9月16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金银纪念币认识错误的是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
C.本质是商品 D.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可以流通
9.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50亿件,价值总量为600亿元。2011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国2011年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A.600亿元 12元 B.660亿元 11元
C.600亿元 10元 D.720亿元 12元
10.政府给消费者一定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下列图像最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___补贴前的消费量 补贴后的消费量;横轴x为需求量;纵轴Y轴为价格)
A B C D
11.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 %,环比上涨1.1%。此为2008年8月以来28个月新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可能会
①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②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多  ④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动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我国内地CPI数据同比上涨4.9%。在这次公布的统计数据中,下调了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这一调整的原因是
A.适当调低CPI数字,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
B.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保障数据的科学性
C.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有所扩大,调整势在必行
D.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减少,消费观念逐步转变
13.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使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④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时下,在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人群,他们精打细算,摈弃奢侈消费;他们关注打折信息、购买特价商品、打包吃剩饭菜、与人拼车出行……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满足感。“酷抠族”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
①适度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②超前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③抑制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④节俭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5.互联网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如今很多人成为了“换客易物联盟”的成员之一。他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所换的物品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价值
16.2011年1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609 ,到2011年10月23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1:6.365,这意味着
①中国人民银行适时调整外汇汇率高低 ②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③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④人民币汇率升高不利于出口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生产同样一只茶杯,甲耗费了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了4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了2小时劳动时间,三只茶杯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这时
A.甲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B.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C.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D.三者的茶杯价值量一样大
18.市场经济推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原则
A.是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等价的
B.是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D.表明等价交换原则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19.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牛羊肉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涨价。这主要是因为
A.猪肉与牛羊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肉需求量减少
B.猪肉与牛羊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肉需求量增加
C.猪肉与牛羊肉互为互补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肉需求量减少
D.猪肉与牛羊肉互为互补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肉需求量增加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的政策。该项政策实施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江苏"家电下乡"工作自2月1日启动以来,截至9月底,江苏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超过20亿元。据此回答20-22题:
20.“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说明了: A.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决定作用 B. 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引导作用
C.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D. 供求与价格之间相互决定
21.液晶电视、电脑这些昔日是有钱才消费的东西,如今也被寻常百姓拥有,造成此根本原因是:
A.由于政府的财政补贴 B.商家的广告宣传
C.这些产品性能优越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2.面对家电下乡这一利好政策,很多家庭对自家的家电实行了升级换代,但是很多家庭对此望洋兴叹不能消费,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A.没有对此的消费愿望 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 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23.国庆黄金周假期期间,飞机、火车、长途客运等交通价格比平时普遍上浮20%左右。这说明
A.违背价值规律,政府监管不力
B.交通市场没有等价交换
C.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D.卖方市场以卖者为主导,供应很充足
24.“神州行,我看行”的广告语道出了神州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听我的!”广告语表明了动感地带的特点。上述广告语分别抓住了消费者的________消费心理
A.从众和攀比 B.攀比和求异 C.求实和求异 D.求异和从众
25.“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交易方式上来看,属于
A.租赁消费 B.超前消费 C.钱货两清消费 D.贷款消费
26.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27.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某企业在同类企业中首先采用了一种先进设备,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企业效益很快超过了同行企业,获利较多。据此回答28—29题
28.该企业获利较多的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B.生产设备本身就是利润的源泉
C.该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占据有利地位
D.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9.某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意味着
A.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但其价值总量不变
B.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大
C.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但其价值总量增加
D.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不变
30.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
A.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值,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生产,使生产扩大或缩小
D.交换,使商品不能等价交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为保障2011年中秋节食品市场安全,全国各地工商机关从8月份开始就开展了月饼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作为食品流通环节的把关人,工商部门在严把月饼市场准入关的同时,还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
运用有关商品知识,谈谈你对工商部门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的认识。(8分)
32.(12分)材料一 年终盘点,2010年江苏城、乡两户居民收入与支出情况(单位:万元)
如下表:
总收入 总支出 食品支出 服装支出5 教育医疗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其他支出
城市甲家庭 7.5 6 1.8 0.8 1 1.2 1.2
农村乙家庭 3 2.5 1 0.2 0.5 0.3 0.5
注:甲、乙两户居民收入略高于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材料二 2011年甲、乙两户家庭都有自己的愿望:城市甲想花15万元购买一辆家用轿车,农村乙想花3万元购买一辆农用四轮车。
(1)请计算甲、乙两户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并指出造成两户家庭恩格尔系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家庭角度,你认为这两户居民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8分)
3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有的人宁肯花十几万元吃一顿年夜饭却舍不得花十几元钱订一份报纸,有的人吃野生保护动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应怎样解决上述消费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分) ‘
34.综合探究题:
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13分)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6分)
(3)对市场变化,价格变动,假如你是生产经营者,又该如何面对?(3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D C C A A C B B A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B D C D C B B D C C C D B
27 C 28D 29C 30A
二、非选择题(31小题8分、32小题各12分、33小题7分、34小题11分)
33、⑴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分)同时兼顾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1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1分)
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适度原则,反对铺张浪费;(坚持理性消费,物质和精神协调消费。(2分))
⑶坚持绿色消费,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2分)
34、(1)①图一反映了供求、价格、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分)
②图二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分)
(2)①受价值规律支配的。(2分)
②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分)
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分)
(3)价格变化的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时适势调整生产规模。(1分)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为降价提供空间。(1分)
③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1分)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8、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孟郊《游子吟》)
(3)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雷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而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划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的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象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侘傺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
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的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
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
12.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
13.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
14.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陈一真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B.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C.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在去年七月份两次停止,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D.艺术结构不可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一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美学问题。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
B.宗教是人们对自身无法左右的外部力量的崇拜和敬畏,是用超人间的形式对外部力量作幻想,同时又将其人格化。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把我国两位航天员送人浩瀚的太空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17.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________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丛大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咯脚的石头路面。
18.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扩展后不超过70字。(6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五、作 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的声乐家帕瓦罗蒂在成名前经常四处巡回演唱,有一天夜晚,他在旅馆里正准备就寝,一阵“呜……哇!”的哭闹声从隔壁房里传来,一哭就是三四个小时,吵得他心烦意乱,好不苦恼!想到第二天的演唱会,一股压力不由得涌上心头。刹那间,他忽然想到:“奇怪 我平常唱歌一个小时就没力气了,怎么这个婴儿哭了这么久中气还如此十足 ”
于是,他仔细揣摩这个婴儿的哭声,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婴儿哭时不单是用丹田在发声,还会在快破声的时候把声音拉回来,所以才能连哭许久不间断。
从那天开始,他尝试学习婴儿的发声功夫,经过很久才找到了其中的窍门,终于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声乐家。
有人评论这件事情时说,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才能“变噪音为乐音”;要善于观察;还要能把握机会,善于学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
1.A(这种说法不是对“精神结晶”的本质解说。)
2.A(应该是“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3.D(A原文中缺乏依据;B逻辑错误;C“最重要的”不恰当,要“认识”更要“继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答案 B。解析 衔:心中怀恨
5、答案 C
解析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答案 B
解析 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7.翻译:
(1)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2)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参考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于《易经》。宣和六年,由太学提拔为进士及第,调任洪州新建县主簿。升殿中侍御史。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在直秘阁任职,安节说:“现在韩彦直又因父亲在任而授予官职,这是从韩彦直废弃法律啊。”不上报。任申先升任待制辞去原有官职,金安节弹劾他蛮横无理、动辄发怒,请求追究其责任削夺官职。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府,金安节弹劾他依附梁师成,秦梓于是被罢官,秦桧怨恨他。不久,金安节因母亲丧事辞去官职,于是不出任官职。秦桧死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任浙西提刑。
升为礼部侍郎。又升作侍讲、给事中。金国首领完颜亮进犯淮水流域,金安节陈述进攻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魏明帝说:‘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象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地形险要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原来的情谊,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阁门事官职,当时台府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调动官职、隐匿回避。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屈从别人(正直无私),人们因为这佩服(服从)他。任兵部侍郎。过一年,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乾道六年死,年龄七十七岁。著有三十卷文集、《奏议表疏》、《周易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9、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10.略
11.C、E(C项中 “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文章只提及“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并没有指出他“创作数量最多的”;E项中《斐但丽奥》并非莫扎特的作品,而是贝多芬的作品。)
12.①莫扎特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②莫扎特的巨大的创作数量,繁多的品种,卓越的质地是独一无二的;③莫扎特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也是独一无二的;④莫扎特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仍然在作品中保留下来的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独一无二的。
13.莫扎特一生充满了坎坷:贫穷、疾病、妒忌、倾轧,但是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甚至没有挣扎的气息,我们更多是体会到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歌颂和平、友爱、幸福,因此作者说“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能结合文本内容,意思对即可)
14.文中两次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通过两位艺术家的对比,更突出莫扎特的独一无二,当然也写出了贝多芬的独一无二。两者对比,互相衬托,使莫扎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比较,两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同时也为写莫扎特的独一无二找到了有力的依据。第一次,例如: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第二次,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这两次都突出了莫扎特的独一无二。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答案:D
16、答案:D(A句“对于”用错,造成主宾倒置,应在“中学生”后面加上“来说”二字。B句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一种反映”。C句“第一部处女作”语意重复。“处女作”就是一个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可以把“第一部”去掉,也可以将“处女作”改为“作品”。)
17.C(3分)(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从而确定横线处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排序。
18.发光细菌、非致病性、淡水型、水质检测材料、验证。(5分)
19.参考:细雨初晴的春日,溪边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时节如烟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浓郁的翠绿,枝头的残花在雨中落尽,于是不小心露出了娇俏啼鸣的流莺。(6分)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试题(文科班)命题、审核:马新民
选择题(共5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1~2题。
1.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
A.59°15′E B.44°45′W
C.59°45′E D.128°15′W
2.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 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杭州(120.2°E,30.3°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图回答3~5题。
3.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吸热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 B.30.3°
C.66°34′ D.59.7°
4.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5.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一年中的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右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6~7题。
6.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 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8~9题。
甲       乙     丙
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大
B.①地比②地海拔低,坡度小
C.③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③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9.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D.西南向东北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
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
为200 m,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 100、1 250 B.1 100、1 350
C.1 500、1 250 D.1 500、1 350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13题。
12.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
1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14~15题。
14.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冰川融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5.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17.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完成第18~19题。
18.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6~18时    B.8~16时
C.18时~次日6时   D.16时~次日8时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气温分布。读图完成第20~21题。
20.图中①②③④地点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海陆  D.植被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2~24题。
22.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C.7月 D.10月
2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25.读右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右图,完成下列26~27题。
26.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27.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第28~29题。
28.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
29.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第30~32题。
30.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31.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 是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32.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右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完成33~34题。
33.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为 ( )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34.对上图判读正确的是 ( )
A.①处潜水的流向东南,且水流速度最快
B.②处有河流,河水补给潜水
C.③可能有河流,潜水补给河水
D.④处地表、地下径流流速最快
35.读某河流A、B两处河床剖面、径流量统计
示意图,判读正确的是( )
A.河流位于北半球,流向为自西向东
B.河流位于北半球,流向为自东向西
C.河流位于南半球,流向为自西向东
D.河流位于南半球,流向为自东向西
36.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外力作用中,可以表示三角洲主要成因的是(  )
A.a 
B.b 
C.c 
D.d
2011年10月29日18时10分,湖南衡山县长江镇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遇难。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第37~38题。
37.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8.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下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读图完成39~40题。
39.若此刻丙地地方时是17:30,同时正好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
用了2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
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20时
40. 此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 B. 黄河正处于枯水期
C.长江中下游处于伏旱期 D.南极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二、读图分析题:(本部分有4道小题,共计40分)
41、(8分)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发生7.3级地震(震中见图1),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题:
(1)地震发生时,震中的区时 是 。
(2)地震发生日,当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

3)本地为地震多发地带,主要位于 。
(4)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42.(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降水较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
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3.(8分)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选择字母)
A.30<P<31 B.39<P<40
C.40<P<41 D.44<P<45
(3)此时,西安吹________风。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在其中一条虚线上用锋面符号绘出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5)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
 
44、(14分)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50° N的高
山上开始出现①自然带的高度约为______________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
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参考答案2012.9.7
一、单项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A B D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D C B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A D C D C C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B D A C B A C B
41、(1) 13时41分 (2)昼短夜长
(3)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4)已
42、(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
(3)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4)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43、(1)高气压 气旋
(2)B (3)东北(或偏北) 
(4)见右图
(5)寒潮 、沙尘暴、干旱 
(6)季风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44、(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硬叶林带 3 000 23° N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生  物
命题人:石志学 审核:韩生祥
一、选择题:(单选题,1-20每题2分,21-40每题1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B.甲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乙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部分过程 D.甲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
2.培养甲型H1N1病毒时,应选用 (  )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固体培养基 D.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鸡胚
3.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
①消毒 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降温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⑤③ D.②③④
4.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  )
①水 ②脂质 ③糖类 ④蛋白质 ⑤纤维素 ⑥无机盐 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5.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如下图A、B、C、D,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6.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右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减少1个
7.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须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8.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成这个蛋白质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合成它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 )
A.144,432 B.144,864 C.120,360 D.120,720
9.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10.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核心是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替换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达到延长人生命的目的。但是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这主要是由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11.下列活动不会增加ADP的是 ( )
①质壁分离后的植物细胞复原 ②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③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④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
1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13.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14.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代谢活动,下列对呼吸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日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也在进行
B.离体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密闭干燥的粮仓中,贮存着的小麦籽粒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D.寒冷的冬季,冬眠的青蛙也要进行呼吸作用
15.下列的哪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方式不同 ( )
A.根吸收矿质元素 B.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
C.小肠对钙的吸收 D.浆细胞分泌抗体
16.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1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18.下列叙述中与原核细胞的特点不符的是 ( )
A.无核膜               B.无染色体
C.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D.只有一种细胞器
19.将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一个给予光照,一个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几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给予光照的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B.遮光处理的植株中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株突然给予光照,其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
D.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
20.在下列哪组溶液中首先加入0.1g/mL NaOH 1mL,然后再加入少量0.01g/mL CuSO4,会有紫色络合物产生 (  )
①干扰素 ②凝集素 ③糖被 ④朊病毒 ⑤生长激素 ⑥甲状腺激素 ⑦凝血酶原 ⑧载体 ⑨磷脂分子 ⑩胆固醇
A.①②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⑦⑩ C..②③④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⑧
21.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
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乙中c处细胞失水
2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内液泡的颜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  )
①变深  ②变浅  ③不变 
④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  ⑤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
A.①c    B.③a     C.④d     D.⑤b
23.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2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2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2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薄膜
27.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8.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中所含酶的 (  )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29.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无氧呼吸:①④ B.无氧呼吸:②⑥
C.有氧呼吸:①⑤ D.有氧呼吸:③④
30.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3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有丙酮酸的产生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
C.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
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有水分的参与
32.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 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  )
A.35 B.42 C.24 D.60
33.下列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总量减少
B.在相同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比玉米少
C.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D.种子萌发时的吸水方式是渗透作用
34.下列各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
①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②沼气发酵
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④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肥料提高光合效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35.在植物细胞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
36.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进入细胞液的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B.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C.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 D.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7.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38.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
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
39.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慢
B.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0.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分)如图表示小麦种子在暗处萌发并生长时释放的CO2量变化。在此环境中约20d左右幼苗死亡,并且被细菌感染而腐烂。据曲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种子萌发的幼苗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缺少的生命活动是______。
(2)在种子萌发初期CO2释放量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种子萌发6d内CO2释放量逐渐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一周后种子萌发释放的CO2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种子开始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_____,最后消耗的有机物是胚中的 。
(6)幼苗死亡后,仍能测到少量CO2释放出来,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12分)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__M2、N1________N2。
(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8分)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____________(能/不能)在图二曲线中找到对应点,若玉米长期处于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M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b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
(3)图二中两个环境因素影响的光合作用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图2信息,提出一项增加大田玉米产量的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1)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数量、五碳化合物含量等,请据甲图分析:
① 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___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____________。
② 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③ 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的产生。

(2) 图乙为探究CO2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测量装置,将甲叶片密封在一个玻璃器皿中,其中放置一个小烧杯。实验如下(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
步骤一:在一定光照强度下,A液体为NaHCO3溶液,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二: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将A液体换为NaOH溶液,调节红色液滴到原点,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三: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将A液体换为蒸馏水,调节红色液滴到原点,3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
步骤四:用乙叶片重复步骤一、二、三。
① 在步骤一中红色液滴应向 移动,步骤二中红色液滴应向 移动。
② 步骤一和步骤二互为 ,可观测的因变量是 。
③ 步骤四的目的是 。
天水市一中2010年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生物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1-20每题2分,21-40每题1分,共60分)
1-5 CDCBC 6-10 ACDBD 11-15 BBABD 16-20 BBCCD
21-25 ACADB 26-30 CDBDC 31-35 DDABC 36-40 ACCBC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2分的外,每空1分,共40分)
41.(10分).(1)光合作用
(2)种子萌发初期一般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少(2分 )
(3)萌发的种子由无氧呼吸转入有氧呼吸,释放CO2量急剧上升(或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且强度逐渐增强)(2分 )
(4)由于养料逐渐减少,呼吸速率又慢慢降低 (2分 )
(5) 胚乳  蛋白质
(6)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2.(12分).(1) A  (2) 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向右
(3)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D
(4) 低  高  (5) =  >
(6)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CO2;提供矿质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出任意两项即可)(2分 )
43(8分)(1)能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能积累
(2)光照强度 CO2浓度
(3)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  CO2浓度影响暗反应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等 (2分 )
44.(10分) (1) ① 光反应;色素的数量 ② 酶的活性;
③三碳化合物(或C3或糖类)
(2) ① 右 左 ② 对照(对比)
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③ 避免因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 (2分 )
气体2


+H2O (CH2O)+
气体1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数学试题(文科)
命题:韩云亮 审核:张硕光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5分)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成立”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即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3.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1) B.(,+∞) C.(1,+∞) D.( ,1)∪(1,+∞)
4.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或
5.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当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
A. C.
B. D.
6.函数 ()=+4x-5,则函数 (x)(x≥0)的值域是( )
A. B. C. D.
7. 函数在区间(–∞,2)上为减函数,则有( )
A. B.
C. D.
8.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1=5.06x-0.15 x 2和L2=2 x,其中x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15辆车,则能获得的最大利润为( )
A.45.606 B.45.6 C.45.56 D.45.51
9.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1,0]上单调递增,设, ,,则大小关系是( ) ( )
A. B. C. D.
10.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
A.64 B.32 C.16 D.8
11.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则的图像是( )
12.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3.若集合,则=
14.设函数若则
15.函数对于任意实数满足条件,若
则_____.
16.若方程在(0, 2)内恰有一解,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7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演过程及演算步骤)
17.(10分)定义在上的函数,如果,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12分)已知命题p: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命题q:不等式(x-1)2>m的解集为R.若命题“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 12分)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
(1)求;
(2)讨论的解的个数.
20.(12分)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对任意的,都有
求证是奇函数;
如果,求证在R上是减函数.
21.(12分)已知函数,其中.
(1)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2)若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12分) 已知函数,其中.
(Ⅰ)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答案
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5分)
1.B2.B3.A4.A5.D 6.B7.B8.B9.D10.A 11.D12.B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3. 14. -8 15. 16.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70分)
17.(10)因为是奇函数,又
.
18.(12)0≤m< [解析] 由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得1-2m>0,即m<,由不等式(x-1)2>m的解集为R,得m<0.要保证命题“p∨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则需要两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正确,而另一个不正确,故0≤m<.
19.(12)解:(1)设二次函数f(x)=,
,由,得。
(2)因为函数 是偶函数,作出其图像,易知时,解的个数为0; 时,解的个数为4,时,解的个数为3;或时,解的个数为2.
20.(12) (1)证明 函数定义域为R,
∵f(x+y)=f(x)+f(y),∴f(0)=f(0)+f(0),f(0)=0.
∴f(x-x)=f(x)+f(-x)=0,
∴f(-x)=-f(x),f(x)为奇函数.
(2)证明 设x1,x2∈R,且x1<x2.
f(x2)-f(x1)=f(x2)+f(-x1)=f(x2-x1),
∵x1<x2,∴x2-x1>0,∴f(x2-x1)<0,
∴f(x2)<f(x1),∴函数f(x)为减函数
21.(12)解:(1)∵,∴,
即,∴函数是增函数;
(2)即,必有,
当,,不等式化为,
∴,这显然成立,此时;
当时,,不等式化为,
∴,故,此时;
综上所述知,使命题为真命题的的取值范围是.
22.(12)解:(Ⅰ),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得,于是.
由切点在直线上可得,解得.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
(Ⅱ).
当时,显然().这时在,内是增函数.
当时,令,解得.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0 - - 0 +
↗ 极大值 ↘ ↘ 极小值 ↗
所以在,内是增函数,在,(0,)内是减函数.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化 学
命题 范利平 审核 周春萱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 D、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取用金属钠,所需的用品至少有4种
B、如果3.9gNa2O2固体中含有m个阴离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20m
C、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K和KH均易与水反应产生H2,K2O2和KO2均易与水反应产生O2
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
4.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
A. M B. M2+ C.M3+ D. MO2+
5、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②苯 ③淀粉溶液 ④氯化钠溶液 ⑤鸡蛋白溶液 ⑥肥皂水 ( )
A、② B、④ C、①③ D、⑤⑥
6.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7、有一真空储气瓶,净重500g。在相同条件,装满氧气后重508g,装满某一种气体X时
重511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44 B、48 C、64 D、71
8.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B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C 、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D 、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9、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B、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Li<Na<K<Rb<Cs
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比较为Li>Na>K>Rb>Cs
D、碱金属单质还原性比较为Li<Na<K<Rb<Cs
10.设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 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 NA 个O 原子
B、 1 mol Fe 与过量的稀HNO3 反应,转移2 NA 个电子
C、 1 L 0.1 mol ·NaHCO3液含有0.1NA 个HCO3 -
D、常温下 ,4gCH4 含有NA 个C-H共价键
11..下列叙述正确是 ( )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 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
=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FeS2只作还原剂
D、产物中的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1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ˉ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4.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1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能依据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D、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第Ⅱ卷(共55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34分)
16、(8分)银白色的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完成下列填空:
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银白色金属钠 ————————


④表面变成溶液 NaOH潮解

⑥ 碳酸钠晶体风化
17、(7分)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⑴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并配平。
Au2O3 + + = + +
⑵反应中1mol还原剂 (填“得到”或“失去”) mol电子。
⑶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和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18、(4分)向明矾水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离子方程式。
⑴明矾水溶液中Al3+恰好沉淀时, ;⑵只生成一种沉淀时, 。
19. (15分)大气中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4+、Cl-、SO32-、SO42-、NO3-和NO2-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已知:①Ksp(Ag2SO4) = 1.20×10-5,② 2NO2- +2I- +4H+ = 2NO ↑+ I2 + 2H2O
③ Cl2 + NO2- + H2O = 2H+ +2Cl-+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说明其不存在的理由: 。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
(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入O2,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说明NO的作用: 。
三、实验题(共1个小题,共7分)
20、(7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和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写出在实验中Na2O2、Na2O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
(3)所选用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21、(6分)铁在热的稀HNO3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2O,而在冷的稀HNO3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当溶液更稀时,其主要还原产物是NH4+。请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判断从o点到a点时的还原产物为 ,b点到c点时还原产物为 ;
(2)已知到达d点时,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 ;
(3)判断c点和d点投入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之比nc(Fe)/nd(Fe)= 。
22、(8分)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的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Na2CO3 +nH2O=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取没有妥善保管的NaHCO3样品9.16g,溶于水制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的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溶于水的CO2忽略不计)
盐酸的体积(ml) 4 8 15 20 50 120 150
生成CO2的体积(ml) 0 0 112 224 896 2240 2240
求: ⑴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⑵样品中的成分及成分的物质的量
高三检测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B B A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D C B D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34分)
16、(8分)
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银白色金属钠 ————————
②金属钠表面变暗 2Na + O2 = Na2O
③表面出现白色固体 Na2O + H2O = 2NaOH
④表面变成溶液 NaOH潮解
⑤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2NaOH + CO2 =Na2CO3 + H2ONa2CO3 + 10H2O = Na2CO310H2O
⑥表面变成白色粉末 碳酸钠晶体风化
17、(7分) ⑴Au2O3 + 4Na2S2O3 + 2H2O = Au2O + 2Na2S4O6 + 4NaOH
⑵ 失去 1 。 ⑶ 1 : 4 。
18、(4分) ⑴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⑵ Al3++2SO42-+2Ba2++4OH- = AlO2- + 2BaSO4+ 2H2O 。
19. (15分)(1)SO42-、NO3-、NH4+ ;SO32-、NO2- ;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NO3-不能共存。若有N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6I- + 2NO3- + 8H+ = 3I2 + 2NO↑+ 4H2O
(3)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
(4)2NO+O2= 2NO2 NO2+SO2 = SO3 + NO ;催化剂
三、实验题(共1个小题,共7分)
20、(7)(1)略 (2)_⑤①④_(3)_GABF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21、(6分)(1) NO , NH4+ ; (2) Fe2+ ;(3) 2:3 。
22、(8分) ⑴1mol/L
⑵NaHCO3 0.09mol 、Na2CO3 3H2O 0.01mol、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命题 高振太 审题 王建兵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填涂到答题卡上)
1.宗法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历史学家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3.史料载:“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4.清朝某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机处的设立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行省制的推行
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6.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7.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
A.宗教 B.权威 C.理性 D.法律
8.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明同化 C.财富侵蚀 D.宗教皈依
9.“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
A.穷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白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10.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B.维护私有财产
C.维护共和政体 D.否定等级制度
11.天水一中高三历史组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下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
A.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12.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
A.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的
C.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14.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1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16.有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启蒙运动 D.新三民主义
17.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D.《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18.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20.2008年春天,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顺利召开。下面对建国后民主政治发展叙述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就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了自治区( )
B.1954年随着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C.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胜利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2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C.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3.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发起组建东盟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 D.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2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约组织
C.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D.实行军事援助
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9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4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4分)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3分)
28、(19分)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 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1)据材料一回答: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3分)
(2)据材料二回答:①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4分)
②1937年,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统一战线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4分)
(3)据材料三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4分)
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BAB 6—10 CDBAD 11—15 ABCDA 16—20 BDADC 21—25 BCBAC
26.(16分)
(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4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2分)
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2分)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2分)
(3)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分)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2分)
27.(15分)(1)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
(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4分)
(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分)
(4)选举和议会立法(3分)
28、(19分)(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分)
(2)①运动:国民革命运动。(2分)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分)
②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分)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分)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2分)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2分)
赞同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命题:伏景祥 审核:张硕光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5分)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成立”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即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3.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1) B.(,+∞)
C.(1,+∞) D. ( ,1)∪(1,+∞)
4.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或
5.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当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
A.
B.
C.
D.
6.函数 ()=+4x-5,则函数 (x)(x≥0)的值域是( )
A. B. C. D.
7.已知函数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8.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1=5.06x-0.15 x 2和L2=2 x,其中x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15辆车,则能获得的最大利润为( )
A.45.606 B.45.6 C.45.56 D.45.51
9.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1,0]上单调递增,设, ,,则大小关系是( ) ( )
A. B. C. D.
10.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
A.64 B.32 C.16 D.8
11.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则的图像是( )
12.如图所示的曲线是函数的大致图象,则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3.若集合,则= .
14. .
15.函数对于任意实数满足条件,若则__________.
16.若方程在(0, 2)内恰有一解,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演过程及演算步骤)
17.(10分)定义在上的函数,如果,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12分)设命题p:函数f(x)=x3-ax-1在区间[-1,1]上单调递减;命题q:函数y=ln(x2+ax+1)的值域是R.如果命题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求a的取值范围.
19.(12分)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
(1)求;
(2)讨论的解的个数.
20.(12分)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对任意有,
且当 时,恒有,若.
(1)求;
(2)求证: 时为单调递增函数.
21.(12分)已知函数,其中.
(1)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2)若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 (12分)已知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设,证明:对任意,.
天水一中2010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答案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5分)
1.B2.B3.A4.A5.D 6.B7.C8.B9.D10.A 11.D 12.C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70分)
17.17.(10)因为是奇函数,又
.
18.[解答] p为真命题 f′(x)=3x2-a≤0在[-1,1]上恒成立 a≥3x2在[-1,1]上恒成立 a≥3.
q为真命题 Δ=a2-4≥0恒成立 a≤-2或a≥2.
由题意p和q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
p真q假 a∈ ; p假q真 a≤-2或2≤a<3.
综上所述:a∈(-∞,-2]∪[2,3).
19.(12)解:(1)设二次函数f(x)=,
,由,得.
(2)因为函数 是偶函数,作出其图像,易知时,解的个数为0;
时,解的个数为4,时,解的个数为3;或时,解的个数为2.
20.(12)解:(1)令或,
又=,故.
(2)由于假设存在,使,则
,与题设矛盾,所以。
设,,由已知
,于是为单调递增函数.
21.(12)解:(1)∵,∴,
即,∴函数是增函数;
(2)即,必有,
当时,,不等式化为,
∴,故,∴,此时;
当时,,不等式化为,
∴,这显然成立,此时;
当时,,不等式化为,
∴,故,此时;
综上所述知,使命题为真命题的的取值范围是.
22.解:(Ⅰ) f(x)的定义域为(0,+),.
当a≥0时,>0,故f(x)在(0,+)单调增加;
当a≤-1时,<0, 故f(x)在(0,+)单调减少;
当-1<a<0时,令=0,得x=.当x∈(0, )时, >0;
x∈(,+)时,<0, 故f(x)在(0, )单调增加,
在(,+)单调减少.
(Ⅱ)不妨设x1≤x2。由于a≤-2,故f(x)在(0,+)单调减少.
所以等价于≥4x2-4x1,即f(x2)+ 4x2≤f(x1)+ 4x1.
令g(x)=f(x)+4x,则+4=。
因为a≤2,.
于是≤0.
从而g(x)在(0,+)单调减少,故g(x1) ≤g(x2),
即 f(x1)+ 4x1≥f(x2)+ 4x2,故对任意x1,x2∈(0,+) ,.
(第12题)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