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邵阳县金称市镇中学 陈湘民一、教学目标1.识记老子、孔子及其思想主张;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的作用。3.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为背景,培养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思想文化的认识,激发同学们自豪感,促进民族自信力,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难点:各学派的战争态度、治国理政观点之比较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主体引导 合作探究开路四、教学准备教师:上网翻找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学生:收集诸子百家的资料、观看视频了解历史知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带你一睹生机勃勃时代----百家争鸣的风采”学生默读教材请同学们初步了解老子、孔子、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教师讲授课文梳理夏朝至秦朝的时间脉络理解时代背景:出示图片时代背景1:牛耕技术和铁农具的出现(生产力提高)时代背景2:西周井田制至土地私有化(奴隶社会开始走向封建社会,制度转型。)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制度转型,引发思想空前活跃,各诸侯国急需一种思想引领思想大解放。在此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职业政治团队粉墨登场。第一位占据舞台中心的重要人物,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老子其人。目标导学一 :老 子1.图片展示介绍老子的生平与相关活动2.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教师总结:(1)思想主张: ①顺应自然;②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3)学说著作:《道德经》(道家的经典)。目标导学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解孔子个人生活历程。2.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张(1)教师通过展示图文资料,让学生体验其主张。(2)教师引导总结:一是“仁”,(核心思想)如:“仁者爱人”;二是以德治国;三是反对苛政,实行德政。3.孔子的教育和文化成就(1)教师提问:孔子在教育上有何成就?(2)一是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二是主张“有教无类”;三是主张德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4.文化: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等5.观看视频,了解孔子影响极其地位。观看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图片,掀起一股“汉语热”。评价: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6.学说著作:《论语》(儒家的经典,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含义“百家”指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兵五家学派。“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等。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百家争鸣”的哪些精神?态度: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神:敢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探索创新、勇于变革实践。目标导学四:横向纵向之比较1.对待战争 :墨子---反对一切战争;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2.治国理政: 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以德治国;韩非子----依法治国。3.比较“兼爱”与“仁爱”的区别课堂小结百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民族的根,传统是民族的本。”而今天的现实中,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经渐渐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让我们重新拿起《论语》《老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寻找祖先的思想智慧,去找回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课后练习1.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2. 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 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板书设计第8课 百家争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