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探界者”钟扬》课件(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探界者”钟扬》课件(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学习目标
第4课 “探界者”钟扬
1. 学会筛选人物的主要事迹;
2. 学习本文多角度、分层次表现人物的方法和以事写人、以言写人的写作手法。
3. 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趣味导入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说这句话的人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采集的种子却在孕育着崭新的生命。
导入
这是生长在海拔4000到5000的青藏高原上砂石地里的花,叫藏波罗花,它虽然生长在极差的自然环境里,但是却开放的鲜艳美丽。它的花语是永不凋零,顽强拼搏,象征人坚韧不拔、衷心不变的精神。
看到这种花,我们就会立刻想到他——
了解钟扬
1.生平及贡献: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背景及解题
1.背景: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钟扬颁奖词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语言学习 自己在课文里批注
词语 读音
拟南芥 jiè
第一届 jiè
黄冈 ɡānɡ
毛坯房 pī
愧疚 jiù
屋脊 jǐ
撰写 zhuàn
奇葩 pā
负荷 hè
知识整合
语言学习
词 语 释 义
避 嫌 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
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雷厉风行 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烫手山芋 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戛然而止(jiá)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2.理解词义 批注
11班6组 问题一:开头 批注
(一)理清层次:
1. 思考,本文共分了六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试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
(1)开头部分:引用拟南芥开篇有什么作用
科普知识介绍
我国古人常将身边的一些卑微、低贱之物“视若草芥”,拟南芥早先也就是一种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小草,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一种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拟南芥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易于转换。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适合进行多种实验研究。
拟南芥我国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发现。
拟南芥
内 容 研 读 批注
(一)理清层次:
1. 思考,本文共分了六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试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
(1)开头部分:批注
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开篇切入自然,感染力强,容易吸引读者。
问题二:“英雄少年”
1. 写了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2、不安分是什么意思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 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妻子的语言
(2)“英雄”少年批注红色字
①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②1984年去植物研究所工作
③“胁迫”妻子领结婚证
妻子的感叹
“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对母亲、妻子的回忆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
问题三:“种子达人”
1. 写了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2、 不讲究、不将就 惊险和惊喜是什么意思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 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自己的语言:对收集种子的回答
藏族同胞和同事的评价
(3)种子达人: 课本批注
④ 2000年辞职去复旦大学工作,毫无怨言住在毛坯房
⑤ 2009年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
⑥ 珠峰北坡采集鼠曲雪兔子
写了钟扬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
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作为一个植物学家……”一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又展示出他性格的幽默风趣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能采集到珍贵的种子样本。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明确:“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
锤炼词句,品味语言
(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明确:“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问题四:“科学队长”
1. 写了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 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第一段钟杨的语言
设计部主任、赵老师、学生的语言
(4)科学队长: 课本批注
⑦ 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普工作
写了钟扬热爱科普。
一开头直接引用钟扬的语言“生命诞生以来……”,表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语言与他的身份相符合,科学而严谨。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引用设计部主任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自然科学普及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跟上海科技馆合作,有很多身份,都体现出对科普工作的火一样的热情,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从上海实验学校一位学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钟扬在科普工作中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得令人肃然起敬,并归结到钟扬的育人上,从侧面突出他的工作上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人的影响。
问题五:“接盘导师”
1. 写了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2、 奇葩的意思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 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钟杨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
博士生的回忆
(5)“接盘”导师:
⑧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课本批注
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表现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博士生的回忆,表明钟扬对学生的关爱,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学生的成功烘托钟扬教育的成功。
(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明确:“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
活动三:锤炼词句,品味语言
问题七:“生命的延续”
1. 写了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 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钟杨的语言 生命的高度一文
(6)生命延续课本批注
⑨ 小纸条:繁忙的工作安排
①学生延续探索之路;②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线虫的实验
线虫的实验证明,改变基因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的,但代价是丧失生育能力。钟扬的回答表明,如果要放弃工作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引出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用钟扬自己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了钟扬对待工作的“时不我待”的拼命精神。钟扬的愿望很多,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在他心目中,工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对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结合第四部分内容,说说作者引用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一文中这段话的作用。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钟扬在这段话里用生物界的不同物种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先锋者”和“成功者”的看法,表明了“先锋者”存在的重大意义,先锋者和成功者在实现生命的高度上没有差别。这段话也是作者对钟扬生命意义的肯定和赞扬,蕴含着对钟扬的崇敬。
精读思考
文本研读
默读课文,看看《“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共写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探界者”钟扬
(1-3)简述钟扬的身份及生命历程。
总述
分述事迹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献身于种子事业
普及科学知识
悉心培养学生
探寻生命边界
“不安分”的个性
小标题 选取的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品质 作者
倾向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①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年少有为
②1984年去植物研究所工作
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
③“胁迫”妻子领结婚证
雷厉风行
④ 2000年辞职去复旦大学工作,毫无怨言住在毛坯房
爱岗敬业、不畏艰辛
⑤ 2009年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
⑥ 珠峰北坡采集鼠曲雪兔子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⑦ 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普工作
热心科普,不计报酬
⑧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有责任担当、关爱学生
⑨ 小纸条:繁忙的工作安排
工作拼命、无私奉献
高度赞扬
钟扬为了"种子事业"与生命赛跑,致力于科普,细致呵护鼓励学生的奉献精神
活动一 梳理具体事迹,概括人物精神品质
批注 追问:从以上典型事例中,你能思考出标题“探界者”的多重含义吗?
多重身份 探界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追梦者
植物学家
科普达人
教育专家
援藏干部
探学习工作之界
探植物学之界
探科普之界
探教书育人之界
探生命之界
因此:这个标题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钟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① 引用钟扬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品质。如:“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这些语言直接体现出了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再如:“科学队长”中引用为自然博物馆写的文字,体现了钟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表现他对科普工作的热爱。 “生命延续”中引用钟扬《生命的高度》一文的相关内容,突出了钟扬的执着追求,表现了其奉献精神。
活动二:探究塑造人物的方法
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不仅注重“以事写人”(1),
还非常注重“以言写人”(2)表现人物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② 用朋友、亲人、同事的话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
如: 用母亲、妻子的话表现其勤奋好学、“不安分”;
用同事的话展现钟扬采集鼠曲雪兔子的经过,表现钟扬的不畏艰险及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用学生的话表现钟扬对科普工作的付出……
活动二:探究塑造人物的方法
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非常注重以言写人(2),请结合文本分析。
从钟扬的自述以及别人的评价中,我们体会到了钟扬那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活动二:探究塑造人物的方法 批注
总结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钟扬这个人物的呢?
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
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侧面刻画
a.刻画人物语言。
直接引用钟扬的话,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正侧结合的手法
正面刻画
(3)
1、清晰的行文线索和小标题的妙用
总结写法:批注三条
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
首先在第一部分第三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来引起全文。
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
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
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时间
3、正侧结合的手法
本文擅长通过钟扬的父母、妻子、同事、学生等的反映来表现钟扬,用事实说话。还多次引用的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各种资料。
主题归纳
这篇人物通讯主要报道了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科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人物 身份 精神品质 劳动特点
袁隆平
张斌贵
钟扬
共同点 探究与拓展: 概括三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农学家
爱岗敬业、高度责任心、无私奉献、不屈不挠、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爱国爱民
多重身份
面向未来——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普及性的科学传播;传承性的教书育人
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工匠精神
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自我超越
开创性的劳动,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平凡中的伟大,贴近人民日常生活
售货员
这三篇人物通讯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结构上 刻画人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小标题
小标题
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概述事迹
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彩线串珠式
总结归纳——人物通讯
新闻性+文学性
内容选材:选取的是具体、典型的事例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人物形象:(1)运用典型的事件表现人物
(2)多方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3)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内心形象。
谋篇布局:(1)以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1和3)
(2)倒叙写法。(1和2)
主旨意义: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行动表现人物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
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