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素材—2022新高考历史二轮 中国古代史 考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素材—2022新高考历史二轮 中国古代史 考点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
2022年新高考历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2、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的形成如果要严格来说,应该是孙权建吴。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政权,当孙权229年称帝时,正式开始了三国。)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3、西晋:三国后期,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4、东晋与南朝: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武将夺权)。420—589,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为“南朝”;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5、士族制度:(补充了解,教材只是简单一提)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西晋末年开始,江南逐步得到开发;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到南宋时期,南方逐步的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江南的开发:自东汉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向内地迁徙,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一些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等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到南宋时期,南方逐步的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的启示:(学说话)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青年学生需要发愤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主要是十六国与北朝的更迭)
7、十六国与北朝:历史上把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内迁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最后北周灭掉北齐,又统一黄河流域(北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为“北朝”。
8、淝水之战(前秦的统一与失败):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在淝水交战;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核心内容:是“迁都和汉化”。(魏孝文帝改姓 拓跋为元 ,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个时代往往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