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知识点素材—2022新高考历史二轮 中国近代史 考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十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知识点素材—2022新高考历史二轮 中国近代史 考点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
2022年新高考历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
中国近代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
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步入近代。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伴之而来的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考点十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阶段特征: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列强以商品输出的方式对我国进行侵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国家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步入近代时期。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而在当时的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出超(又叫贸易顺差,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商品出口额高于进口额),英国入超(又叫贸易逆差,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商品进口额高于出口额),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贸易逆差),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面对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2、虎门销烟:面对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面对毒品的危害: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不吸毒、不贩毒,坚决与毒品犯罪作斗争。(学说话)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衰落加之禁烟运动(虎门销烟)触犯了英国的利益(导火线)。1840年,英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注意以下几点)
4、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②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是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教材没提)
●英美法三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没有达到,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英法以修约遭到拒绝为由,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俄国抢占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是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林则徐、魏源等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付诸实践。
面对西方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首先是农民阶级,历史的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7、太平天国运动:民族矛盾上升,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了金田起义,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抗的政权(永安封王,初步建立了政权)。太平军发动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开始衰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性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主要斗争矛头是反抗清政府。(历史的肩负起了双重的革命任务)
8、《天朝田亩制度》: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高峰。但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的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处于战争环境,无法真正实施,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9、《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近代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具有时代进步性和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群众基础,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王朝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富国强兵,维护统治。在这一过程中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大门。
10、洋务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当权人物,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在19世纪60到90年代,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称之为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在“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企业),在“求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另外,还兴办新式教育(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筹划海防等。由于他们只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结果失败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却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提高了国防特别是海防实力;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