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中历史2022年新高考历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考点十八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峙,日本乘机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1、阶段特征:日本侵略者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2、日本侵华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同时,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中国方面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体现了分裂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频繁的制造侵华事件,为大规模的侵华做准备)3、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不抵抗将军:张学良执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率领东北军撤退到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自此中国14年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侵占东三省,为把东北分裂出去,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政权。4、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在东北屠杀人民、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的生活。5、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猛攻上海,国民党的19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将,中日双方在美英的调停下签订《淞沪停战协定》。6、华北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面对危机,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社会各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7、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8、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揭露了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就是这一高潮的重要表现,它的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共联合抗日。9、西安事变:面对严重民族危机,12.9运动掀起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蒋介石一意孤行。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经过各方努力,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将抗日方针的实现;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9.18是局部抗战的开始,而1937年的七七事变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0、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的标志。●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壮烈殉国。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攻,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11、日军侵华的暴行:①制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②实行殖民统治;(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制华”方针;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③实施“三光”政策(对待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三光”政策);④进行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⑤实施细菌战;⑥推行“慰安妇”制度(这是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注意结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把握建立的过程)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上,全面抗战路线形成;根据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和则兴,分则衰)(1)大革命时期:具体时间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一大”是形成的标志,合作方式党内合作,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是破裂的标志;(2)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标志,合作方式党外合作,内战爆发是破裂的标志。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但始终存在着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注意了解)13、两个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坚持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坚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先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主要是了解几次大规模会战)14、四大会战:(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民族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2)太原会战:(国共配合抗战的典型)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徐州会战:1938年1—5月,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反共倾向增长,注意把握三点)15、消极抗战:1940年,汪精卫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16、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国民党薛岳将军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坚定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为保存抗战力量,除去军事抵抗外,组织工业、高校战时内迁)17、工业内迁与高校西迁(被称作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保存抗战力量①工业内迁: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高校西迁: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中肯的评价)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③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的特点)18、《论持久战》: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必亡论”和“速胜论”。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意义)。19、开辟敌后战场: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意义)。20、发动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作战,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伴随着二战规模的扩大,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在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21、中共七大:1945年4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基。(为争取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共的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再看抗战的最后胜利。22、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屈原);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后来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9日日本向中国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新的征程。●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