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中历史2022年新高考历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考点十九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1、赫鲁晓夫改革:改革的重心在农业,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定成效;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引发社会主义内部思想混乱。2、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的重心在工业领域,扩大企业自主权。只是对传统体制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3、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国家大多采用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希望摆脱苏联控制,纷纷改革,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经济陷入困境,迷失了改革方向,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里急剧变化)4、东欧剧变:1989-1992年,东欧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