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万古情怀此登临——登临群诗主题阅读活动一:回归课本,寻三首诗异同大声地有感情地吟诵《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三首诗,结合助读资料及诗歌内容填表,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时间 地点 景物(特点) 情感《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37岁被降职时幽州台天地(悠悠)怀才不遇的苦闷、孤独、悲愤。二十多岁青年游历时期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远大抱负。三十岁初涉宦海青年时期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壮志。相同点:都是登高抒怀之作,用到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不同诗人(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临感怀,所见之景不同,表达情思的方式不同,主题情感也有所不同。得意登山,失意登楼。所谓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台、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自己的胸怀的诗词。题目上主要有两种表述:一种是直言“登某处”或“上某处”,另一种题目中不含“登”“上”等词,但题中或内容里点明所登临之亭台楼阁山的名称。认识一类诗(201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4分)活动二:链接考点,析登临诗主题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首联以急风、猿哀啸、鸟飞回营造出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颔联写落叶萧萧而下、长江滚滚而来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最后两联从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多个角度写出了诗人为国难、家愁、个人艰难潦倒而生发的感时伤世、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笔记:登临诗的主题表达1、人生哲思、胸襟抱负。如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王之涣《登鹳雀楼》。2、感时伤乱、身世之悲。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登高》。3、兴亡之叹,隐喻现实。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4、山长水阔,思乡怀人。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活动三:拓展阅读,学写登临诗1、阅读学案上拓展的几首登临诗,以“登高的过程,就是_______的过程”发言。2、结合自己的登临体验,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提示:登临诗写作的一般思路——何人何时登临何处?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怀?在意象选择上,可以是太阳、是黄河、是远山,是天地,阔大宏伟,奔放雄壮,荡气回肠。在炼字上,可以偏向于选择动词,表现出一种山河的内在的生命律动,像黄河的奔腾,像泰山的高耸。在选词上,可以用数量词的对照表现“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觉出自己的渺小/伟大。”在修辞上,可以用夸张极显万里河山的壮美;可以用比拟细描一处风景之秀美;可以用典故增加其历史厚重感。登临诗若能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境界更高一层!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登千亭山有感李巧娥熏风向日行,寻胜望康城。千亭依远山,窈窕四面来。曲行疑路绝,却有石阶盘。处处有风景,缘何匆匆归?登高,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顺境时,我们需要登高;逆境时,我们更需要登高。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人啊,我们只有一直往上走向上,向上,再向上,我们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乃至整个民族的 苦痛才能在高山大河面前不再是苦痛而是历练!是经验!是财富!是生命的大欢欣与大奔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